來談談北廠總辦公室車寄跟水池是怎麼修的
今天(2022.9.17.)是古蹟日,就讓我們來談談古蹟修復跟保存的問題吧!
但是,我覺得修了這麼多古蹟之後,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是, 我們希望延續這種建築古蹟的文化生命, 我們希望它的生命能夠延續,所以在修復的時候, 就不能完完全全以一種木乃伊式的凍結修復, 修好以後放在那裡連要做什麼都不知道。因此要如何在修復的同時, 兼顧建築特色工法、整體脈絡, 還有能夠持續不斷延續的文化生命力, 這些其實都考驗著古蹟修復的當代思維。很多時候, 這彼此之間的考量是互相排斥的,但是經過反覆的討論與辯證, 我們總是必須要達成一個修復的準則,這也許是我們當代的觀點, 但我們總是必須說清楚為什麼要這樣修。
我必須說,這樣的文資觀點與理念, 其實應該是保存與修復的時候就要持續不斷思考的。 但是以目前台灣的文資法以及文資審議制度來說, 在整個修復的過程當中,文資委員各階段不同的意見, 往往就會造成不同修復派別之間的岐異, 而修出來的成果也就會有見仁見智的看法。
今天的新聞報導有指出鐵博在修復總辦公室時, 車寄以及前面水池的一些古蹟修復有走樣的討論。 因為這裡面的修復跟再利用工程, 有部分是我任職鐵博的時候曾經有所參與, 所以也在此跟大家簡單說明一下我們為什麼會這樣修, 為什麼會這樣考量。其實, 以我曾經是文化恐怖份子的身分借調到文化部任職, 是不可能不理解文資修復的考量與重要性, 但是我們修好的古蹟最後是要提供博物館使用, 因此在保存與修復的過程當中,同時要延續它的文化生命力, 因此在不同的階段也會有許多不同的考量。
要處理車寄為什麼會加裝玻璃門, 可能就要先解釋總辦公室的大門發生了什麼事。其實, 在我們接手的時候, 這個辦公室的大門早就已經換成不鏽鋼的現代門了。 這種非常後期加蓋使用的不鏽鋼外加玻璃門, 老實說跟整體的建築風貌差異實在太大,如果我們原樣修復裝上去, 其實在古蹟風貌上才真的是會有問題的。不過我們整個園區的修復, 常常也碰到類似這樣的辯證,因為有一些文資委員他們的態度就是, 在這些古蹟經歷的這幾十年間所有的增改建都是歷史的一部分, 所以不希望我們去拆除甚至是一個很後期增建的鐵皮、 或者是不鏽鋼門、鋁門窗這些東西的,這時候我們也只好遵照辦理。 但是這次總辦公室的修復,因為牽涉到未來博物館的門面, 我們還是跟文資委員討論在整體古蹟風貌的考量下, 我們真的希望能夠拆除這個不鏽鋼門。
下圖是2012年的時候我拍的大門樣貌,可以看到那個華麗亮光光的不鏽鋼門跟地板的地磚。
但這個不鏽鋼門移除之後,下一個問題是, 我們要不要仿照舊的木門樣態修回來呢? 其實這裡就牽涉到一個古蹟真實性的辯證, 我們要不要去做一個假的、風格類似, 但實際狀況長什麼樣卻不完全知道的門呢?最後, 是為了避免後人誤解這個仿造的木門是真的, 所以我們就排除了去仿作一個可能考證上會有疑慮的假門。原本, 我們想要把控制溫度的玻璃門裝在原本的不鏽鋼門位置, 但這裡要處理的是一個無障礙斜坡的動線問題, 還有作為一個博物館的玄關,內部空間真的實在是不夠的缺憾。 因為過去台鐵的總辦公室一進門的這個部分, 是沒有讓很多人能夠停留的空間,所以我們才會思考到說, 如果是這樣的話, 那是不是可以把車寄也納入一個可以使用的內部空間來作為進博物館 前的一個民眾停等空間。
下圖是2015年拍的,可以看到整個玄關容納不了多少人
接著,我們就要再回頭看看這個車寄的狀況。其實, 在我們接手的時候,台鐵在車寄內地板早就已經鋪上和整個建築風貌完全不搭的地磚。 下圖是2014年時拍的,可以看到內部的地坪跟水池樣貌。
鐵博的再利用工程除了把地磚敲掉重新整理地面以外, 還把車寄的三個面用玻璃框起來的用意, 其實就是要能控制冷氣的處理,以及增加民眾的停等空間。 為什麼玻璃門框會長成這個樣子呢? 其實這裡又是另一種古蹟修復與再利用的時候, 我們為了尊重原有建築的另一種做法。我們加上去的玻璃框, 是以一種可逆式的工法來施作,也就是說我們為了實際上的需要, 雖然加了這個玻璃門, 但是我們並不會永久性的破壞這個車寄的本體。 在未來如果真的這些玻璃門要拆除的時候, 建物的本身其實並沒有被破壞掉。這樣的可逆式工法, 事實上也是我們在堅持建物保存的本身, 以及再利用現實需求上面的一種作為。
至於車寄前面的那個水池為什麼用這種現代的磁磚來整修? 其實文資人士的這個爆料我個人覺得也是蠻瞎的, 因為這種現代化的磁磚是台鐵使用時代就已經黏上去的, 怎麼可能是我們會用這樣子的材質與工法來修復古蹟呢。 如果這樣的東西還會存在於修復後的古蹟,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文資委員堅持所有疊加的過程都是歷史的一部分不 讓我們拆才可能了。其實前面的這個水池,在國家文藝獎得主、 郭中端建築師協助我們的景觀規劃案子當中, 是會把後期貼附上去的磁磚仔細敲除之後, 再以洗石子的方式恢復原貌, 甚至上面鐵欄杆的顏色也會經過剝漆比對之後,再重新修復上漆。 這部分尊重古蹟的修復, 我相信應該不會有任何問題是值得爆料的才對。
老實說,鐵道博物館在古蹟修復的過程當中, 因為自己本身是文化部的機構, 所以當然會更重視這些文化資產的修復。 但是在目前的文資制度底下,我們也要必須尊重文資委員的意見, 但各別文資委員會有不同的文資信仰,以及他們堅持的理念, 而有些不同的觀點會導致不一樣的修復原則, 我們當然會以整個園區的修復觀點來說服, 但是當我們無法說服文資委員的時候,我們也就只能尊重, 必須把古蹟修成他們認可的樣子。
所以,未來如果你問為什麼哪個古蹟會修成那個樣子, 或許你就要問是哪一些文資委員堅持下的結果。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