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

不沈空母新書座談就在8/15晚上!

感謝各位讀者關心「不沈空母-台灣島內飛行場百年發展史」這本書的出版,在終戰七十周年的此刻,重新回顧台灣在二戰期間經歷的一切都格外有意義。書出版之後一直沒機會舉辦新書座談,因此與偵探書屋洽談後,決定在七十周年的終戰日,也就是2015.8.15.(週六)這天晚上,舉辦一場「不沈空母-台灣島內飛行場百年發展史」的新書座談會。

與談人:洪致文(本書作者) 與 傅鏡平 (航空史專家)

 這場座談的訊息歡迎轉貼,時間地點為:

2015.8.15. (週六)19:30-21:30
偵探書屋 Murder Ink(02-2559-7776)
~台北市南京西路262巷11號
https://goo.gl/maps/HBQ39 ,距中山捷運站550米,寧夏夜市與圓環100米)

報名方式:網上報名,免費講座。營運艱辛,可現場點飲料支持此類活動在台北持續「發聲」。

 
報名連結: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9be0zauHhgesYUMHrfIrUUxdPCy-mcSOk8K3ABc-qto/viewform

這場座談,將由作者洪致文與大家談及此書寫作的經過,以及台灣島內機場在終戰前的興建故事。而參與座談的航空史專家傅鏡平,將補充這些機場在戰後所歷經的故事。座談之後,將保留時間簽書,歡迎大家帶著「不沈空母」一起過來喔!此外,因為本書存貨不多,原本預計三階段的折扣,將在8/15當天之後就結束,也就是特價999元只到8/15為止,8/16之後恢復原價1200元。


台北地區現貨供應:

假面騎士玩具店(02-2556-3786)
~台北市南京西路163號1樓57室(賓王飯店1樓賣場)
每日:14:00到21:00

偵探書屋 Murder Ink(02-2559-7776)
~台北市南京西路262巷11號

週一 - 週六:
14:00 到 22:00
週日:
13:00 到 20:00

如果您不方便在臺北前來購買,我們也提供了全台超商取貨付款的服務,請透過露天的網購購買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526916306078
★三本免運費!!★面交地點:限 新北市中和區 中和環球 正門口。

本書定價1200元

即日起至2015.8.15.特價優惠999

  2015.8.16.~9.15.特價優惠1099
(因為存貨不多,原本預定的特價優惠將於8/15之後取消,恢復原價1200元)

本書的大小尺寸與花車一書相同19cm x 26cm,全彩印刷,總頁數包含序與目錄還有附錄,大約448頁。厚度約十元硬幣大小。
本書簡介:
二 戰期間,將台灣視為一座不會沈沒的海上航空母艦「不沈空母」,是民眾耳熟能詳的一種政策宣傳。在日本發動大東亞戰爭,台灣捲入二戰陰霾中時,島上的飛行場 正是大日本帝國往南洋連結的重要樞紐。二戰後的台灣,兩岸對峙下,仍有不少日本時代興建的機場持續使用至今,也留下許許多多台灣航空發展百年來 的重要遺跡。本書為作者耗費超過二十年蒐集資料,並藉由實地調查後整理而成的台灣航空重要著作。書中以百年來台灣島內飛行場/機場的發展歷史與脈絡為主軸,介紹其歷經的演變,以及殘存的各種遺構,是研究台灣航空發展及台灣軍事遺跡、戰爭遺產不可缺少的重要經典。

全書的章節呈現上,以時 間為主要切分點,在 日本統治後期較多飛行場大量增設時,才以日本海軍與陸軍兩種體系加以區分。書中內容包含台灣航空發展黎明期的飛行場與著陸場、民航肇始期的島內飛行場,以 及大東亞戰爭爆發前、戰爭間與整個二戰末期所興建的台灣島內日本陸軍與海軍飛行場,最後的章節則為二戰後興建的台灣島內機場。全書除了有詳盡的文字說明 外,更以超過一千五百張的圖片,包含各時代的相關地圖、航照與現地調查照片記錄,呈現出台灣島內飛行場/機場百年來的發展歷程。書中首度曝光許多興建於二戰時期的飛行場重要軍事設施遺跡調查成果,是台灣在戰爭遺跡的文化資產研究上,非常重要的參考著作。

本書包含一些讀者可能有興趣的主題:
1.      桃園航空城陰影下的二戰桃園飛行場遺跡
2.      虎尾飛行場的相關二戰遺跡
3.      東港飛行場尚未被破壞前的記錄
4.      林青霞出身的社團新村,原大林飛行場遺跡
5.      台灣各地現存的飛行場相關二戰時防空塔、機堡與耐爆通信所
6.      戰後興建的龍岡機場拆除前調查
7.      台灣各地現存飛行場相關的丸龜狀防空壕
8.      台灣現存的日本時代八幡製鐵所鋼骨飛機棚廠
9.      淡水水上機場的遺跡
10.  二戰時飛行場興建之際留下的滾輪遺物


關於書名的說明:

「不 沈空母」是二戰時台灣民眾廣被教育的一個說法,是台灣島內這些飛行場興建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書在終戰七十年的此時出版,特別以此來作為書名。之所以不以 「沉」字而以「沈」字來書寫,乃因「不沈空母」是日文漢字裡的用法,也是當年台灣人民接受此一稱法時的書寫方式,故選擇以此來做書名。至於本書副標題「台 灣島內飛行場百年發展史」,因本書內容以台灣島內的飛機場發展百年史(從日本時代講到戰後)為主,不包含澎湖或一些戰後興建的離島機場,故書名必須有此界 定。至於使用「飛行場」一詞,而非如今民眾慣用的機場或飛機場,乃因本書所介紹的大多數機場,在當年完工時,甚至至其撤廢時,都是以「飛行場」稱之。此外,根據我國民航法第二條的名詞定義,直到如今也是以「飛行場:指用於航空器起降活動之水陸區域」來稱呼,故書名以此稱之。

關於本書內容的說明:
這本書內所寫的台灣島內飛行場發展歷史,原本只打算整理日本統治時代的飛行場,將時間點終止於二戰結束時,不過因為考量到戰後興建的機場多在離島,本島的新建機場數量相當少,故在調查寫作上並不會增加太多篇幅,因此最後仍將其納入,這是本書會以百年來台灣「島內」飛行場/機場發展脈絡加以撰寫的原因。至於篇章的區分方面,為了有系統與脈絡地包容進所有百年來台灣島內出現過的飛行場/機 場,整理時大致上以時間為切分點,在較多機場大量增設時期才以日本海軍與陸軍加以區分,故章節安排的方式,以台灣航空發展黎明期的飛行場與著陸場、民航肇 始期的島內飛行場,以及大東亞戰爭爆發前、戰爭間與整個二戰末期所興建的台灣島內陸軍與海軍飛行場加以分別介紹,最後的章節則為二戰後興建的台灣島內機 場。
本 書在寫作上為了讀者的易於閱讀,並未加上冗長的註解。因為以學術規格撰寫註腳的前提是,這個註解是真正有意義且對於所述史實的真相有所幫助,而非只為了表 面上看似學術著作的表象。儘管如此,本書對於重要的史料與數據等出處記載,是以在文章中明確寫明的方式點出,因此並不會因為沒有在書末附上參考文獻或者列 出成排驚人註解,而有損後續研究者要找到資料出處與來源的困擾。
除 了史料上的整理與詮釋,在這類軍事建設與遺址的研究中,現場田野調查相當重要,但因為時間距離的遙遠,一些口述歷史的正確性必須審慎對待。以台灣的現地調 查而言,似乎變成只要有二戰時期日軍的機場,就有神風特攻隊,就有零戰。殊不知二戰時日本的陸軍與海軍體系差異,也反映在飛行場相關設施的建設上,包含各 種周邊建物的規劃邏輯與設置,都有所不同。因此單憑口述來記錄,其實有相當風險。與史料的相互對照及驗證,是研究者非常重要的功課。

至 於戰爭遺跡的實地調查,也需要大量時間親自探訪才能獲致第一手資料,並且與文獻上的記錄加以比對。在本書的研究調查過程中,意外發現許多飛行場相關設施在 終戰後七十年的時間點都依然健在,可說相當不可思議。由於這些戰爭遺跡至今大多仍未獲得文化資產指定的保護,因此透過本書的介紹與初步調查,或可提供國內 對於軍事遺產的保存有更進一步的推展。不過,因為有不少日軍當年的飛行場在戰後一直維持軍事基地的身份,故調查時僅以極少數的基地開放機會作初步審視與研 究,許多非開放區則仍有眾多謎團無法解開。而因為顧慮到非常多的軍事遺址仍位處於軍事基地內,或者仍為機敏之用地,故本書在寫作與調查時,均避開這些地 帶,以免帶來困擾。然而,在國內不斷裁軍,連軍事用地也不斷釋出的情況下,軍事文化遺產的重視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若未經調查就全面摧毀騰出空地,則 將是文資保存上的重要損失。
今 年正好是終戰七十年的時刻,在台灣長期以來缺乏尊重多元史觀與庶民記憶的情況下,往往僅紀念「對日抗戰」這樣的觀點,導致不少民眾竟然還有二戰時是日軍來 轟炸台灣的荒謬歷史記憶,完全忘記中華民國空軍與美軍對台的空襲。相對於此,為了與上述這樣的大中國史觀抗衡,日軍在台灣的建設,往往也容易被以訛傳訛地 過份誇大,來凸顯對日抗戰史觀的偏狹。其實,回歸歷史層面,尊重不同族群的歷史記憶,應該才是面對不同過去的正面態度。而對於台灣在二戰中所留下的戰爭文 化遺產,則不應該當成「日帝餘毒」地剷除,而應該好好保留來警惕戰爭的苦難與追求和平的努力。希望這本書的完成,能對台灣戰爭歷史的研究,以及軍事遺產的 保存上有所助益。
本書目錄如下:

自序 vi
卷首語 x

第一章 台灣航空發展黎明期的飛行場與著陸場  1
    台北練兵場台北()飛行場  2
    屏東飛行場屏東()飛行場  12
    鹿港著陸場鹿港飛行場 19
    台東著陸場 [馬蘭]  23
    花蓮港著陸場花蓮港()飛行場  25
    苓雅寮不時著陸場 33

第二章 台灣民航肇始期的島內飛行場  37
    台北飛行場 [松山]  38
    台中飛行場 [公館][清泉崗]  56
    台南飛行場 [永康]  66
    台東飛行場台東()飛行場  70
    宜蘭飛行場宜蘭()飛行場  76
    淡水飛行場 82

第三章 大東亞戰爭爆發前興建的台灣島內陸軍飛行場  91
    湖口陸軍演習場湖口飛行場 92
    台中飛行場 [水湳]  96
    嘉義飛行場 107
    潮州飛行場 118
    佳冬飛行場 123
    恆春飛行場 [五里亭]  131

第四章 大東亞戰爭爆發前興建的台灣島內海軍飛行場  137
    新竹飛行場 138
    台南飛行場 152
    高雄飛行場 [岡山]  167
    東港飛行場 188

第五章 大東亞戰爭期間興建的台灣島內海軍飛行場 209
    紅毛飛行場 210
    後龍飛行場 214
    新社飛行場 220
    二林飛行場 224
    虎尾飛行場 228
    大林飛行場 238
    麻豆飛行場 244
    仁德飛行場 247
    歸仁飛行場 251
    左營飛行場 [F要地應急跑道]  255
    大崗山飛行場 262

第六章 大東亞戰爭期間興建的台灣島內陸軍飛行場 265
    宜蘭()飛行場  266
    桃園飛行場 276
    彰化飛行場 292
    北斗飛行場 298
    北港飛行場 304
    塩水飛行場 310
    小港飛行場 [高雄]  315
    鳳山飛行場 324
    屏東()飛行場  329
    花蓮港()飛行場  333
    台東()飛行場  342

第七章 二戰末期興建的台灣島內飛行場  347
    樹林口飛行場 348
    八塊飛行場 [八德][懷生]  351
    龍潭飛行場 355
    台中()飛行場  358
    大肚山飛行場 363
    草屯飛行場 368
    埔里飛行場 371
    燕巢飛行場 375
    平頂山飛行場 377
    宜蘭(西)飛行場  380
    上大和()飛行場  382
    池上飛行場 385
    中止興建、廢棄與未接收之飛行場 387

第八章 二戰後興建的台灣島內機場  395
    高雄港水上機場 [復興航空]  396
    日月潭機場、梨山機場 [復興航空]  400
    陸軍龍岡機場、衛武機場 405
    空軍台東志航、花蓮佳山基地 411
    中正國際機場台灣桃園國際機場 415

附錄 二戰終戰時台灣島內日本海陸軍飛行場位置圖  422

以下為一些本書編排中的內頁範例


2015年7月15日 星期三

懷念的台鐵淡水線與那個有著張雨生的夏季

我一直記得,一九八八年的七月,是張雨生「我的未來不是夢」紅遍台灣大街小巷的那個夏天。對於我來講,那個夏天,也是一條我從小熟悉到不能再熟的鐵 路——淡水線,即將告別人間的時刻。還在讀高中的我,跟好友打算趁著停駛之前的最後機會,拍攝一些它的最後身影,在校刊上製作一個「最後的淡水線」專輯。

那 個酷熱的七月盛夏,是我這輩子第一次拿起相機去追火車的日子。我們坐著橘紅色R20型車頭拉著的藍色長條椅通勤客車,一路晃蕩於 淡水線上。在關渡圓弧狀的月台下車,瞧著列車一溜煙地躲進了淡水線唯一的隧道裡遠去,怎知幾個月後王傑跟葉歡會在沒了火車的山洞裡拍著「你是我胸口永遠的 痛」MV?


在豔陽下,我走著從沒走過的路,沿著鐵道平行地一路踱向竹圍去。途中,忽然聽到賣汽水的小攤收音機裡,傳來了張雨生那首「我的未來不是夢」的歌聲。也許是歌與廣告搭配得真好吧?大太陽底下的酷熱,讓人不得不想起冰涼的汽水,也無可抑制地買了來喝一口。

在關渡大橋旁的一座螺旋觀景台上,高中時代的我們,喝著冰涼的飲料,居高臨下好滿足地等著火車的駛過,然後按下快門捕捉那青春記憶裡的一剎。

觀音山美麗的仰望頭形,在藍天與淡水河的水影映照下,搭配出一副古典美女仰躺水面上的絕景。橘色的車頭,倒像是淘氣的小鬼,噗噗地帶著藍色車廂爬過身邊。

這個封存於我高中記憶裡的鐵道之旅,是我對淡水線的最後告別。之後,我再也沒有機會去坐台鐵的淡水線列車,甚至,再一次去那個有著螺旋觀景台的地點,也是捷運淡水線快要完工之時的好多年以後。

不 知道是何時,美麗的觀音仰望圖形,竟被聳立起的高樓遮住了臉,彷彿櫻桃小丸子額頭上的直線,由上而下地畫出了一片陰霾的天空。在 大雨滂沱的陰雨中,我又一次地坐著捷運的電聯車來到了關渡、竹圍。感嘆的是,人事全非以後的世界,變得我再也不認識了。也許,就像大海帶走每條河流一般, 所有的這一切,也都已經隨著時光的流逝,全部被帶走了罷?

我常常想,要不是家裡有一個張雨生的超級歌迷,收集了他的專輯、海報、簽名照、所有電台訪問、電視打歌錄影,我也不會那麼去注意他之後的一切的一切。

是在整理過去淡水線照片的那個晚上,我又一次巧合地放著那收錄著「我的未來不是夢」的「六個朋友」合輯,才記起了那個夏天的往事。

看著不再有的火車身影,聽著只能從錄音中回味的高亢聲音,我想,我會永遠記得那個難忘的夏天,那個年輕時代追著一條八十七歲老鐵道最後身影,而且,還有著張雨生「我的未來不是夢」歌聲的那個夏日…。



淡水線 Tam-Sui Line
淡水線是縱貫鐵道興建時,為了資材的運輸而築的鐵道。施工之際為了工程費的節約,很多建材都是以清代舊線的廢物利用湊合。全線在一九0一年八月二十五日開業,但開通式是在同年十月二十五日與台北到桃園的改良線通車一起舉行。淡水線在一九八八年七月十六日駛出最後列車,原用地改建為台北捷運淡水線。

新北投線 Hsin-Pei-To Line
新北投線係從淡水線分岐出的支線中支線,是為了搭載到新北投的溫泉旅客而建,於一九一六年四月一日開業。一九四五年二戰末期,路軌曾因鐵路資材不足而拆除,於一九四六年八月才復舊完成再通車。該線隨台鐵淡水線一起停駛,並改為捷運。老新北投木造站房,曾移存於彰化台灣民俗村,如今已搬回北投,但是否能原址重建仍未定案。
 

2015年7月13日 星期一

這閘朋友而言是很可怕的夾臉怪獸啊!


今天早上在臺北捷運的車站看到一個狀況,就是有位媽媽帶著一個小弟弟,身高大概不到100cm那種,很矮很小的。那個媽媽逼了悠遊卡要過閘門,但是小弟弟 大哭就是不想走過閘門。那媽媽整個大火,要拉他走過去,但是小弟弟就是大哭大鬧不敢過,最後那個老媽竟然硬拉要把小弟弟拖著過閘門。其實,這個媽媽怎麼沒有想過,這個閘門對於小弟弟而言,是個很可怕的「夾臉怪獸」啊!這整個過程讓我想起小時候的一些記憶。

我是不知道大家小時候的記憶可以回溯到幾歲,我二歲多就已經有非常深刻的記憶了,所以我一直都非常清楚記得很多「小時候眼睛看出去的世界」。沒錯,那種小時候看的世界就是跟長大後的大人高度不一樣,你可以看到很多車子的底部,可以看到公車卡車的底盤,可以看到台北火車站 最後一個月台旁火車的轉向架。總之,不一樣的身高,看出去的世界,以及會遭遇的恐懼當然不一樣。像我怕狗,就是小時候跟狗一樣高的時候被嚇過。

而那位捷運的媽媽知道他的小孩為何不敢過閘門嗎?那個捷運的閘門很可怕耶,兩片會夾人的板子,一開一合,萬一夾住,剛好夾到小弟弟的頭。如果你是大人,想一想捷運的閘門,兩片夾的板子會剛好夾你的臉頰,你會不會壓力很大?況且,對於小弟弟而言,逼悠遊卡的動作不是他在做,他根本不懂是怎麼控制開合,當然大哭不敢過啊。這個做媽媽的,應該抱著小弟弟過閘門,怎麼會想硬拖著過呢?

其實我小時候還很怕那種有綠光的電扶梯。我從小對於下樓梯就已經有很深的恐懼,特別是那種老房子很陡很窄的,我都是坐著,一屁股一屁股地下去。上樓,也都是手腳一起用爬上去的。我記得有次跟姚仁喜建築師講到他老家的那個樓梯,我小學時就陰錯陽差去過,也是怕得不知怎麼爬,而他也有一樣的印象。

光是大人走的樓梯都已經很恐怖,何況是有綠光一直跑一直跑的電扶梯!因為電扶梯一般的運作速度是以大人的腳步來運作,對於小朋友而言,很難搭上那個速度,所以要確實地踏上兩個綠光間的板子,真的難度在。而且小時候我超怕電扶梯裡面的綠光,總覺得那個好可怕。


不知道有沒有交通運具,可以設計一下對小朋友友善的閘門呢?

2015年7月10日 星期五

火車郵票俱樂部三十年囉!


一個社團,要長久經營,其實是相當不容易的一件事;如果,它的範圍狹窄到火車郵票這樣的範疇,恐怕就更令人不看好了。不過,「火車郵票俱樂部」這樣的團體,卻在鄭玉藩前輩創立後,近年又在魏耀林先生的接棒下,堂堂邁入三十周年,實在不容易。


說起這個俱樂部,被會員、郵壇人士稱做「火車頭」的鄭玉藩老先生,回憶起民國74年創立這社團的往事時表示:當年的4月,他們一共有6位同好(鄭玉藩、邢忠義、魏耀林、馬嘉良、廖光禹、蔡英清)在郵政博物館聚會討論要成立這個俱樂部。同年69日鐵路節,火車郵票俱樂部正式成立;不過,創部基金只有每人繳交一百元的區區六百元,做為象徵性的經費。

民國75年的元旦,火車郵票俱樂部在鄭玉藩一手包辦編輯事務的克難過程中,完成了第一本該會的刊物──「鐵路郵刊第一期」。

這份每半年出刊一次的雜誌,主要是刊登會員對火車郵票的報導郵文,以及各種與火車有關的「封、戳、票、片」資訊。當然,這樣的內容範圍相當有限,因此「火車頭」鄭玉藩要辛苦地四處張羅質、量俱佳的鐵路郵文以增加看頭。不過「火車頭」也說:萬變不離其宗,所有鐵路郵刊登出的文章,一定要與火車有關才行,如能與郵政沾得上邊,那就更棒了。所以,在他的努力下,鐵路郵刊從不縮水地固定在每年6月及12月出版。
早期的鐵路郵刊,文字是以直行排列。每一期除了固定的燙金封面外,最有趣的卷頭特色,竟是一位人稱周雞晨的郵友周冀成老先生的手書致賀詞。這個有趣的賀語,直到第二十期時刊出周老於19958月仙逝的消息為止。此外,鐵路郵刊上常可見許多老前輩的郵文,例如趙建修牧師、林志明醫師,以及楊鵬飛、鍾火盛、魏耀林等前輩的文章,都散見於各期。該郵刊因為常有英文等外文夾雜於文章中,因此為了打字方便起見,於第十三期起改為橫排迄今。
人稱「火車頭」的鄭玉藩老先生,於1919年出生於福州,畢業於福州高級工業學校機械科,曾任職於台鐵的台北機廠,直到65歲時屆齡退休。他在201374日辭世,享壽95高齡,留下許許多多他所主編的「鐵路郵刊」,以及以鄭玉藩或漁汛筆名所發表的郵文。他所創立的一年兩期「鐵路郵刊」,在連續執編十二年後,於1998年的第二十五期開始,交給新任魏耀林先生接手編輯,一轉眼又超過二十年,於20156月堂堂出刊第五十九期。 
2015628日下午,火車郵票俱樂部在彰化機務段召開成立三十周年大會,並設立臨時郵局,還有會務報告及公義拍賣的活動。雖然「火車頭」鄭玉藩已經無法親自參加這次的活動,但他創立這個火車郵票俱樂部,以及領著火車郵友前行的精神,卻是一直與大夥同在。有他的發起,火車郵票俱樂部已經走過三十年,而且將在這個軌道上,繼續在許多鐵路郵友的努力下繼續前行。  

歡迎大家加入這個歷史悠久的火車郵友俱樂部喔,連絡方式為:嘉義市郵政555號信箱。

  © Blogger template 'A Click Apar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