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1日 星期四

聲光震撼之鏗鏘再起:鐵博鍛冶工場現地展

在這次文博的開放期間,鐵道博物館也準備了另一個期間限定的聲光展演,就是在鍛冶工場裡面的「鏗鏘再起」現地展。鐵博籌備處所在的舊台北機廠裡面,有非常多珍貴的廠房,每棟都有不同的故事與歷史,而其中的鍛冶工場,是遺留相當多現地大型機具的地方,因此我們在修復的時候,也就必須要用不一樣的方式來對待。這次的聲光展演雖然是期間限定,但也是我一直期許鐵道博物館必須要有新的跨界合作,產生新生命可能性的嘗試。
 

我記得接手鐵博籌備處的時候,我們在處理鍛冶工場修復時曾特別委託高雄科工館的團隊,幫我們調查研究裡面的機具,以及當年的運作動線情況。而在建築本體修復之前,我們也花費了相當大的精力將裡面的工具一一編號收妥,這樣才能在建築修復之後重新歸位。
 

在調查研究的過程當中,我們理解到鍛冶工場最終期的狀況其實是分成三個空間部分:最壯觀的一處是有很多蒸汽鎚與鍛造機具的空間。這樣的鍛造技術其實是延續自北門的台北鐵道工場時代而來的傳統工作區域。由於這些機具已經不是現代鐵道工廠在使用的,所以也就沒有搬去富岡,而全部完整的留在這裡。

鍛冶工場另一個完整的區域,則是製造彈簧的工區。火車的避震靠的就是這些彈簧。大家熟知的各種轉向架裡面,都有很多彈簧的結構。在火車的修理過程當中,特別是台鐵進入了這些金屬彈簧時代時,彈簧的製造就變得非常重要。為了這一段的歷史,我還曾經寫過台鐵客車轉向架發展過程的專書,就是為了以後這邊的展覽使用。當然這個工場還有另一個區域是比較獨立的被用鐵皮隔間出來的,那就是因為後面的客車工場空間不夠使用的時候,跑到鍛冶工場這邊用鐵皮隔出一區給他們用的部分了。
 

所以,鐵道博物館未來在鍛冶工場的使用計畫中,最有歷史價值的蒸汽鎚機具區域會作為現地展的場所,我們也期許蒸汽鎚真的能夠動起來,配合聲光的展演成為一個活生生的機械工廠。至於彈簧製造區,則會配合已經修復的TR-34轉向架(我還想修一個TR-16,或者展示TR-10~12)說明火車的避震原理,甚至這邊還可以連接結到鐵道醫療上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就是早年火車的行駛震動造成的鐵道傷害。

至於旁邊被鐵皮隔出來,曾經劃歸給客車工場使用的區域,我們希望透過再利用的工程將這個空間打開,重新與原本的場域連結。在這邊可以做金屬實作工坊,有2樓的夾層也可以俯瞰全場的壯觀景象。這些規劃,都將在未來有經費的時候一一實現。而這次的文博,我們以期間限定的方式,做了聲光展演的一個嘗試,也是希望讓這座場域能夠有不一樣的呈現可能。

非常感謝當若科技藝術在這個案子裡面的協助,用鷹架的方式,配合LED面板還有聲音的震撼,讓鍛冶工場裡面的金屬敲擊成為另一種聲光展演的可能性。其實這個案子的進行,前前後後也用了好幾個月的時間來籌備。一開始,我們會希望用投影的方式做聲光展演,但後來發現如果要用這樣來製作,必須要遮光才能產生光影的效果。而我們為了尊重古蹟原本的四周採光,因此改用LED的發光螢幕來取代。至於環場的金屬敲擊震動音效,配合這些光影的展現,能夠將鍛冶工場的活力重新以另一種的生命帶回來,可以說是相當震撼人心。
 

在這個聲光展演當中,全場使用了120片LED,中心展演區則加入可以合奏的互動鐵鎚,模擬4個不同尺度的蒸氣鎚音效(2噸、1噸、1/2噸、1/4噸),讓參觀者可以敲擊互動不同的節奏。而中心每一場的主秀為3分鐘,每整點/15/30/45分播映,則是另一種的聲光饗宴。
 

這次的聲音設計團隊,音樂設計特別請到鹿比∞ 吠陀吉他手周家光操刀製作,並且因應鍛冶工場場域氛圍的特殊性,商請台灣樂壇資深音場、音響設計師,進行場域聲響佈局規劃、音軌分析及混音,搭載演唱會等級音場,復刻舊時代工業地景氛圍,帶領觀眾透過最直覺的聲音感官沉入舊時的工廠內時光。

這次在鍛冶工場裡面的聲光展演,是鐵鐵未來對於鐵道劇場,或者是各種不同跨界聲光展示的第一次嘗試。雖然是期間限定,但絕對有值得一訪而細細品味的地方。三分鐘的聲光主秀震撼人心,而待機時候四個不同民眾可以操作的鐵鎚敲擊,則隨時都展現出不一樣的節奏與風貌。鏗鏘再起,是舊古蹟與新生命的跨界展演,歡迎大家別來看看喔!

鐵博常設展:澡堂大開箱!

這一次文博期間鐵博將會開放的一個場域,事實上是未來開館後的常設展之一,也就是過去北廠的澡堂。我們在規劃鐵道博物館未來各處的展覽時,其實必須依照空間的特性,還有種種各種不同的面向一起來整體思考。很多人一跳進鐵道博物館規劃者的角度時都會覺得,身為一個鐵道博物館,就應該有這個有那個,所以當你在規劃單一一個園區內的展館時,常常會失去方向想把所有的東西都塞進去。但事實上,未來整個園區要規劃與做展覽的地方很多,什麼地方可以做什麼樣子的安排,就需要有整體思考才不會一直鬼打牆。
 

我接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的時候,其實第一個任務就是好好的來安排這些每個空間大致上的方向,不要讓同樣的事情在不同的地方重複到,也要能夠有各種多元的面向,關注到各重要的鐵道歷史與文化議題。整個舊台北機廠裡,最早獲得古蹟身分的其實就是澡堂,而這也是整個園區內最早開工修復的兩處建築之一,早在文資局接手的時候就開始進行了。因此經過這麼多年,澡堂常設展的完成,會走在其他場域的前面也就不意外。那麼,這個澡堂修復以後要做什麼用途呢?

由於整個澡堂內部的空間有許多地方都有重複到,因此除了回應文化資產保存上的場域精神外,我們也必須賦予它新的生命,訴說我們想要回應大眾以及各種不同族群關注的鐵道文化、文化資產修復議題。

不可否認的,澡堂的建築非常有特色,圓弧形的拱圈線條呈現1930年代流線形運動影響下的建築形制。這樣的建築特色,其實就是1935年新台北鐵道工場落成時的基本建築設計思維。因此在澡堂一進門的入口西側,我們要介紹的就是這個澡堂興建時候的建築設計特色,它影響的不只是我們廠區成群的建物,同時也影響了當時的車站造型,甚至還有圓頭汽油車的流線形外觀。
 

所以大家一進去展場,就可以看到三幅非常大的主視覺,代表的就是這個時代影響下的台灣鐵道,分別展現在工廠、車站以及火車的設計上。中間的圓拱建物就是這一座澡堂,另一邊也許老台北人有印象的是舊台北車站,如今已經拆除消失,而左邊的汽油車頭,經過許許多多的變身改造,就是園區內這次運行的DR2303最初始的樣貌。回應這樣子的時代設計思潮,我們也在總辦公室的展覽裡面,復刻了一比一大小的這個流線形車頭。
 

也許很多人都知道,素有文資界傑尼斯之稱的凌宗魁,其實這幾年是在鐵博工作,所以在我擔任主任的時候,就給了他一個艱鉅工作,就是好好的來策劃澡堂西邊這裡的流線時代外加Art Deco建築思潮展。於是在他的精挑細選下,選擇了台灣建築歷史上重要的十二座這種型態的代表性建築。這些建物有的早已拆除,有的經過很多文資保存的抗爭最後還是留不下來,而有的則是幸運的保存之後還重修。你在這裡看得到天外天、舊台北站、高橋氏住宅、舊淡水車站消失的身影,也看得到經過搶救保存後留下來的基隆松本記念館、高賓閣台鐵彰化醫院⋯⋯。
 
 


我們找來畫家鄭培哲替這些建築畫了色彩繽紛的外觀圖繪,同時請專業的禾果團隊用複合材質製作精細的白色實體模型搭配展出與介紹,讓大家對於這個工廠興建時候的建築思潮背景,以及車輛設計源流有一個更清楚的認識。這個一進澡堂的展間,利用的就是這座建築基本的特色,去說明整座工廠興建時候的設計背景。不管是建物的選擇、模型的製作,還是這些漂亮圖繪的準備,其實很早就已經開始努力考證製作了。
 
 

不過一進整個展場,大家肯定會對於這個圓弧波浪狀的展示空間,融合進原本的洗手台會感到非常的漂亮。這必須感謝負責整體統籌展示設計的宜東,找來了蔡嘉豪建築師團隊,以巧妙的手法安排空間的運用。所有上面的照明,在偶得設計的燈軌重新配置製作後,呈現驚人的漂亮氛圍。
 

進入中央的兩個浴池,則是我們要回應這座工廠興建時候,對於職工生活的代表意義。因此,其中的一座浴池,我們讓它保持原樣,未來可以放水呈現原本的樣貌,旁邊還擺放許多台北機廠以及之前舊高雄機廠所留下來的澡堂物件展示(感謝鐵博同仁當年陪我一起到處撿破爛,唉)。我一直希望用這樣的安排,來展現過往勞工生活的痕跡,並且重現浴池在職工生活裡面的角色。




由於浴池有兩座,其實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方式,所以靠近市民大道側的這一座未來將利用這個空間產生更多新的可能性。這樣的空間,可以與藝術家合作,發展不同的跨界跨領域展演。所以在這一次的開展第一檔,我們特別邀請了鐵鏽物件的藝術家陳潁亭,利用廠區殘留廢棄零件上面的鐵鏽,印染在纖維的布料上。陳潁亭在廠區內的工作空間,將這些鐵鏽的痕跡印痕染在纖維的布上後,吊掛呈現在浴池周圍的空間裡。澡堂過去是鐵道修理員工辛苦工作一天,全身搞得髒污後在這裡洗乾淨下班的地方。而這個藝術創作有趣的出發點就是,藝術家反過來把這些過去可能要被洗掉的鐵鏽,重新印染在布上成為藝術創作的新生命,象徵著舊的古蹟,新生出來新生命的可能性。
 

 



走到最後的東側,我們要展示的就是整個國定古蹟台北機廠在保存與修復的過程當中,我們是以怎樣的修復倫理與態度,在面對與處理這一大片的工廠建築群。這些古蹟修復構件的呈現,以及修復的發現,甚至也包含修復的過程,都要感謝鐵博有一群對於古蹟有愛的同仁,在修復工程的階段留下了這許許多多的實體物件,熱情地想要全部展現出來與大家分享。當然最後是東西太多不能全部放進來,實在很可惜。但是由春池所設計的展示櫃,打燈之後,漂亮的真的彷彿也變成另一種的藝術品了。
 

這個東側的空間,我們想要處理的就是對於國定古蹟的尊重,以及修復上必須兼顧成為博物館使用空間時現實的各種考量。你看得到直接在澡堂往下挖的地層結構,甚至挖到日本時代最初始的樣貌。你也看得到我們如何以新的材質,去替換有毒的致癌波浪石棉板。中央一個最大的魚雷形通風器,當年廣泛使用在工廠,甚至還有縮小版用在台鐵的火車上。處處充滿巧思的古蹟修復展,值得細細品味。
 


而在這一側,我也一直堅持必須留下一個空間,把原本最後期的置物櫃搬一些回來,呈現過去澡堂裡面置物櫃區域的空間特性。在這部分,大家也看得到最後期的那些鐵櫃,上面可能還有當年的簽名喔。
 

 

 
澡堂的整體展示規劃,其實包含了前期許多的調查研究、物件收集,這些都是一開始我在思考澡堂常設展要做什麼的時候,就已經成形的一些構想並開始準備才有的成果。中期由非常有經驗的宜東加入整體規劃與設計之後,讓整個展場的空間呈現與氛圍掌握,成為驚人的藝術品。而在最後階段,為了配合文博的開放,不管是宜東團隊還是鐵博同仁,努力的讓這處常設展區能夠漂亮的登場,都是在跟時間賽跑下努力出來的成果。歡迎大家來鐵博看看這個「氤氳時代——員工澡堂常設展」喔!
 
特別感謝 Art Happening 宜東文化 辛苦的陪著我們完成夢想,也謝謝所有有愛的鐵博同仁,在這漫長過程中的點滴累積,終於誕生第一個鐵博完整的常設展館。

藍皮柴油客車的前世「圓頭汽油車」鐵博重現!

這輛圓頭汽油車的車頭哪裡來的?不是組立工場地底挖出來的吧?其實,是鐵博為了這次文博特展打造的秘密武器。


這次的文博期間,鐵道博物館開放了好幾個場域,作為明年底第一階段開館前的微開箱。一定很多人都好奇,這些開放的場域間是靠什麼來連結的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那隻跳來跳去很可愛的吉祥物藍皮卡登啊。藍皮卡登其實就是這次實際展演活的鐵道博物館時,火車試乘的主角DR2303。這款藍皮柴油客車,在鐵道博物館的籌備過程當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呢!
 
當文化部開啟鐵道博物館的計劃,要開始保存台灣重要的鐵道車輛時,DR藍皮柴油客車便是一個指標性的搶救車輛。當它們被搬入舊的台北機廠時,象徵著國家開始重視這些鐵道文化資產。在這些車的面前,文化部與交通部簽署了合作協議,正式開啟鐵道博物館的計劃。後來,這些車經過翻修,恢復到可以運行的狀態,終於能夠活在未來的園區內成為車輛搭乘體驗的一環。

火車對於鐵道博物館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典藏品,也是我們用來建構與承載鐵道歷史與鐵道文化的載體。這次的許多展區,你都可以看到DR2303的身影喔。


不過,我想,最吸引人的應該是這款車當年剛出廠的時候,還是圓頭汽油車的樣貌吧!台灣這些年曾經有好多次不同單位都想要重現這些汽油車的形貌,但通通都是失敗收場。因為沒有經過仔細的考證,包含尺寸造型還有外觀塗裝,其實很難真的還原這批車當年在1930年代落成時候的樣貌。這次鐵道博物館經過歷史的考證,細節的推敲,終於完成這個一比一的車頭模型,讓DR2303的歷史展現,能夠更加完整。

這個圓頭汽油車是以木頭打造,依照鐵道部秘藏的圖面製作,一點也不馬虎。在圖裝顏色的方面,開過數次的諮詢討論會,依據鐵道部1937年「內燃車塗色及標記方式」的規定,以上半部帶黃灰色,下半部藍青色的記載,再參照戰前日本氣動車的塗裝規範,制訂這次使用的顏色,並經車輛大師童振疆確認色號,以跟戰後較淺的顏色有所區別。至於大家很感興趣的頭燈,它確實是當時代所留下的類似品。本次裝設的LP42型,與氣動車用的LP41在直徑上與外觀類似,因此裝上去毫不違和。

這個特殊的展示,放在總辦公室的特展區內成為一大亮點。此外,這樣子的流線造型,其實是受到了1930年代流線形運動的設計思潮所影響,因此在我們澡堂的常設展中,為了交代整個工廠興建時候的設計背景,也把這樣的時代特色展現在入口意象的其中之一,象徵DR2303這車的前身。



所以總結來說,變成不同形狀的藍皮卡登,在整個園區內訴說著不同時代的歷史與文化,串起了過去,也帶領我們迎向未來。以下,就讓我們來回顧一下,藍皮DR是怎樣被保存搶救下來的吧!

回首鐵博開啟藍皮DR的保存案子,雖然是2021.6.11.開工修復,但實際上的呼籲與搶救卻是至少二十年以上。應該很多人都記得,這批過去支線鐵路用的藍皮柴油客車(DR2100~DR2400型),在台灣鐵路史上有相當劃時代的歷史意義,並廣泛受到世界其他國家人士所注意。它們在1999年台鐵引進新型的冷氣柴客DR1000型之後,相繼「壽終正寢」,而最後集中放置於台東的機務段內。

從早年的淡水線與新北投支線,到已經停駛的東港線、東勢線,甚或最後僅存的集集、平溪、內灣線,可以說不分年齡,大家對這批藍皮柴客都有著「歡樂記憶滿載」的回憶。台鐵在2002年12月底,本來要將這一大批「形同棄置」於台東的車輛拆毀,讓許多關心鐵道文化資產保存的人士緊張不已。當時,台鐵將這些藍皮柴油客車公開標售給廢鐵商拆除,消息傳出以為又會是一次滅絕式的大屠殺,好在在很多關心人士的奔走下,台鐵終於將DR2100~DR2400型每一型都留存一輛保存,算是這幾年來相當大的「進步」。但是,這批車的狀況因為露天放置,沒過多久狀況又變得相當悽慘,露天放外面形同「天葬」,真的不知道要怎麼救。

當文化部確立了國家鐵道博物館的計畫之後,對於要怎麼開始著手車輛的徵集與保存相當傷腦筋。2017.7.「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園區籌備小組」掛牌成立,2017.8.日本JR東致贈583系寢台電車與臺灣,同年11月抵台。為何是日本的583,那台灣的火車呢?

如果回到2017~2018年的那個當下,文化部除了文建會時代就已經購入的一輛代用行李車外,對於台灣珍貴火車的收集其實還不知道如何著手進行,而當時的台鐵也只能想像文化部大概就跟一般文化局處理展示車一樣,把車子請台鐵修一修擺一擺就好,不太能理解何為「活的鐵道博物館」。
 
我記得當時,文化部在爭取館藏珍貴火車時,比較容易的反而是從外國下手。像是JR東日本無償慨贈兩輛583系寢台車,跟泰國國鐵洽談台北機廠製造的守車也都還更容易。
 
但是台灣的珍貴火車呢?各縣市政府不放手、台鐵局也不放心交給文化部。我記得2018.1.時文化部的鄭部長與當時的楊次長問過我,有什麼車的納入館藏可以象徵我們開啟鐵博保存火車的決心呢?當時我就說,在我們的「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車輛收藏及展示規劃」研究案中,很清楚就是那一批四輛放置在台東日曬雨淋好多年的藍皮柴油客車。那是一定要救的,但卻一直救不了。

於是,經過很多很多的協商,交通部與文化部終於達成協議,先把這四輛車回送進鐵博,再來展開修復吧!於是,2018年4~5月這批車從台東陸續回送七堵,之後6月初陸續陸送進園區內,並在2018.6.9.舉行了修復的記者會。

這真的是歷史性的一刻!四輛藍皮DR,千里迢迢,跋山涉水,終於趕在鐵路節前回到北廠,展開新的人生。交通部台鐵與文化部的努力,讓這四輛DR確定不會被解體,是臺灣鐵道珍貴車輛保存很重要的一步。現場聽到陳明章演奏電影戀戀風塵的歌曲, 很多那個時代的回憶都回來了。

 

不過,車子在2018年進來後,卻就這樣一直躺著在園區內。2019.8.「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成立,我9月接掌首任主任時,很驚嚇為何合作協議簽了,預算也解決了,為何車子還躺著沒有動靜。原來,原本的籌備小組成員對於車輛要怎麼修毫無概念與頭緒,能想到的就是把錢給台鐵,請他們代辦招標修車。如此一來,其實有很多不切實際的「想像」。

簡單說就是,你文化部直接把幾千萬丟給台鐵馬上解決了你預算執行率的問題,但車子怎麼修完全不知道也沒概念,而台鐵的承辦人也很倒霉,收了幾千萬經費還要幫你寫標案,因為金額太高叫「鉅額採購」,如此一來備標要搞很久,整個過程我接手時都不知道換了幾個承辦了。

最後,我趕快找台鐵何副局長、柳副總工求救,在機務處宋處長與接手的陳處長大力協助下,還有花廠的同仁超感人地幫助下,終於一步一步把標案擬妥,終於上網招標,而且像是命中註定一樣,由當年更新它們的唐榮所變身的台灣車輛得標,終於在我卸任籌備處主任前幾個月,把車輛運往台車新豐廠,並且於2021.6.11.正式開工。

因為疫情的關係,這天的開工典禮相當簡單,由我及台鐵馮副局長、台灣車輛許總經理一起開工祭拜後,就算是這個修復工程的開始。如前所述,這次的整修案,由文化部委託台鐵主辦,花蓮機廠辦理,但因為招標是由台鐵承辦,才會來來回回拖延許久。
 

回首鐵博籌備處成立之後,博物館等級的車輛修復逐漸上軌道,像是與台北機廠合作修復的R24,或者與高雄機廠合作整修的一大堆客貨車,或者是鐵博自己承辦的許多車輛整修都已經陸續完成,卻只剩下最早開始的這四輛柴油客車,反而一直留在廠區內一放三年!不過,最後還是在我任內終於啟動了這個計畫,並且由台灣車輛來整修。

依照與台鐵的合作協議,這批車中的兩輛將回到鐵道博物館作為園區內動態運轉的使用,另外兩輛則恢復車籍轉交給台鐵運用。也就是說,在這個合作的修復案完成後,鐵道博物館將有兩輛藍皮柴油客車可以在廠區內運轉,而台鐵也有兩輛可以不定期回歸各路線運轉,勢必會造成轟動。最早開工的第一輛是DR2303號,也就是2022.7.30.呈現在國人面前的這車,也是這次文博期間會在鐵博會場提供民眾試乘的動態典藏車輛。這一路走來,真的不簡單啊~

2023年9月19日 星期二

鐵博的「藍皮文博號」幕前幕後全紀錄

 

一年一度由文化部主辦的文博,在九月下旬盛大開幕登場前,屬於五大主場館之一的鐵博籌備處,策劃了一趟非常特別的「藍皮文博號」專列作為暖身。這個相當霸氣的規劃,從2023.9.9.開始,在宜蘭線上一連連開9天的藍皮普通車,讓關心鐵道文化發展,想要在北部區間也能體會普通車文化饗宴的朋友,能看到久違的藍皮車行駛。

 


其實鐵博開始與高雄機廠合作,在第一批保存車輛修復的時候,也差不多是台鐵藍皮解憂號開始修復的那段時間。因此不管是外觀的塗裝顏色、表記,車內座椅、壁板的樣貌,鐵博都把調研的結果提供台鐵在修復時參考。而車子修完了之後,台鐵把這些藍皮普通車包給雄獅經營,也就是如今大家知道的南迴鐵路藍皮解憂號了。
 

 

經過這段時間的觀光推廣,藍皮普通車似乎已經跟南迴線畫上等號,大眾也逐漸忘記其實過去台灣到處都有藍皮普通車的身影。因此這次透過文博的機會,鐵道博物館籌備處特別策劃了景框內外的藍皮車輛特展,透過這個全民都有記憶的火車,從許多的電影作品當中,一起來找回藍皮車的故事。

 
 

此外,透過許多台鐵與雄獅經營合約上的突破,以及台鐵機務上的協助,這次的藍皮文博號將一連在宜蘭線上連開九天,替即將開幕的文博做暖身,也為文博期間將持續開放的鐵博籌備處內各項展覽打頭陣。因為藍皮解憂號真的太深植人心,搞得好像藍皮車一定要海軍藍的柴電車頭拉才可以,所以鐵博企劃上這次特別不指定機車頭,可能是GE電頭,也可能是橘柴頭,打算帶給大家不同世代的藍皮記憶。

 



這次由鐵博策劃,在文博期間一連開九天的這趟「藍皮文博號」,主要是藉由這樣的文化列車,來串起9.22.開始的文博展覽中,鐵博場域內會有的特展:「流動的往事:景框內外的藍皮記憶」。我相信,透過台灣豐富的鐵道歌謠、鐵道電影,總會讓我們回想起那些走過的鐵道歲月,這些都是全民共感的鐵道記憶。

 

2023.9.9.啟航的第一班專車活動裡,文化部史哲部長、台鐵局杜微局長、鐵博鄭主任,以及許多貴賓,一起搭乘了首航的藍皮列車,而典禮也邀請到美聲歌后許景淳與金馬影后陸小芬一同來參與,讓我們重溫了宜蘭線丟丟銅的鐵道歌謠,還有電影「看海的日子」的經典畫面。

 

 



歌手許景淳與陳明章老師,當年曾一起創作了「戀戀風塵」的電影配樂,搭配許多電影畫面中的影像,這些音樂深刻動人地讓我們想起了記憶裡的鐵道。我在將近十多年前曾經上過許景淳於教育電台的廣播節目,當時我們暢談了許多對於鐵道文化保存的想像與看法。我記得原本只是錄一集的節目,但談到欲罷不能最後變成了兩集。後來在爭取台北機廠保存的過程當中,真的非常非常意外的是,許景淳願意幫我們轉貼消息呼籲應該好好保存作為鐵道博物館。日前為了鐵博的特展,我們再度邀請她來保存下來的園區內走走。在記錄的過程當中,她幫我們留下了許多創作戀戀風塵電影音樂時的回憶,也暢談了許多她自己的鐵道記憶,還有對於鐵博的未來期許,讓我相當感動。

 
 

 



而在這次的啟航活動當中,也邀請到了金馬影后陸小芬一起帶領大家回到「看海的日子」的場景。陸小芬告訴我們,小時候搭著慢到不行的普通車,行經這些宜蘭線的濱海風光,有著很深的回憶。而在電影裡,這些沿著宜蘭線所行駛的畫面,回憶的是人生,呼應的正是影格裡面的記憶。隨著「本日公休」電影的上映,息影多年的影后陸小芬再次出現在大眾面前,而這次跟著鐵博的文博藍皮號列車,重現了「看海的日子」中的經典畫面,替文博期間即將登場的鐵博特展「流動的往事:景框內外的藍皮記憶」做暖身。

 



 

鐵博這幾年的藍圖規劃,除了大家熟知的各種鐵道車輛以外,初期的開館主也特別著重在鐵道文化的保存。這個理念,是以火車為最重要的載體,去承載鐵道文化的深度與鐵道歷史的厚度。在全民共感的鐵道文化歷史記憶中,發揮鐵博在文化部各種資源協助的優勢。火車不只是火車,而是一種融合了鐵道與文化交織成的特色。所以這幾年鐵博早就做了鐵道文學、鐵道電影、鐵道歌謠、鐵道美術、鐵道飲食、鐵道音聲、鐵道宗教、鐵道與性別⋯⋯這種種與我們館藏火車交織出的多元鐵道文化面相。未來在鐵博,大家看到的不只是實體的火車,也有跟這些火車激盪出的鐵道文化。這樣能夠讓「鐵道中的文化、文化中的鐵道」變成這個館的第一階段主軸,才能是一個鐵道迷不失望、全民都有感的國家級鐵道博物館。

 
 

 

而這次透過文博的機會,讓藍皮普通車開到宜蘭線,也是替鐵博九月下旬展開的一系列特展,包含「流動的往事:景框內外的藍皮記憶」做暖身。在這個特展裡,我們特別準備了許多跟藍皮客車有關的電影,讓鐵道電影與文化,交織成台灣民眾深刻的鐵道記憶。那些搭著火車看海的日子裡,每個人坐在藍皮車上都有不同的人生故事。這次藍皮普通車重回宜蘭線,是一次機會難得的饗宴。文博前先來搭過這個車,文博開放期間再來鐵博籌備處看相關的特展,將更能體會鐵道文化的魅力。

 
 

 

這次鐵博企劃與台鐵、雄獅合作推出的藍皮文博號,一連在宜蘭線上開了九天,很多民眾天天都在不同的點拍攝或搭乘,紀錄發生的這一切。在路上,我也遇到許多的朋友,特別是很多好多年都沒有出來搭火車或拍火車的老朋友,大家都把握這次難得的機會,重溫這些曾經在生命中相當重要的藍皮火車回憶。

 

 
 

對於我來講,與其說是要拍什麼畫面優美的攝影作品,還不如是想要再重新走走這些過去曾經到過的地方,看看這些年後到底變成怎麼樣。其實有些地點,我上一次來已經是十幾二十年前的事了,有些以前還沒有電杆時代很好拍的位置,現在已經毁了;有些地方則是樹長長了,根本沒辦法拍。不過沒關係,拍的是回憶,拍的是生命裡的記憶。能有重新再回味一次的機會,還是很感恩啊。

 

 


那一天藍皮文博號的車上,歌手許景淳問我一個問題,如果有時光列車,你最想回到什麼時候?我想著想著,想到大一的那一年,台大火車社還沒成立,那一年11月初學校運動會,全校放假一天,沒參加任何比賽的我,就跟後來一起組火車社社團的同學,搭著宜蘭線的普通車到龜山、大溪看海。

 
 

 

我一直記得那天我們是搭普通車到龜山,在車站前還拍了照片,接著就往回走到北關看火車。結束的時候,想說不要走同樣的路,所以就繼續往北,想走到大溪,結果才發現越走越遠。當年18歲的我,爬到北關上面不覺得累,但走去大溪卻覺得好遠。心想:剛剛火車開過來,明明很近的啊。

 
 

 

在社團成立前,透過高中同學知道圖管系好像有一位也是喜歡火車的人存在,要了電話認識之後,才知道原來大一運動會那天,我們都在北關拍火車,還真是有志一同啊。這個人,就是現在鐵博籌備處主任鄭銘彰。所以那天許景淳問我想回到哪一個時空?我想,可能是18歲那天的北關看藍皮普通車吧。如果待久一點,搞不好就可以在那裏拍一整天的火車了。

 

 
 

於是,我在2023.9.11.起個大早,跑了一趟宜蘭線,一樣想去北關看藍皮普通車。鄭主任當然在忙文博跑不開,我就代替他來回味。天曉得我半路遇到剛卸任的台大火車社社長,一位從小學就入社,直到進入台大才登基當社長,超勵志的WC。他好心半路把我撿走,讓我不用走那一段龜山站過來的長途跋涉。

 

 
 

我只能說,年紀大了要爬北關還真的很累,好險有另一位前社長當導盲猴給我依靠,沒在爬階梯時滾下去。真的感恩我們18歲的時候創立的社團還沒倒,人丁興旺還可以撐個好多年。也許,鐵道就是生命,也是人生吧。

 

 


這一次的藍皮活動一連跑9天,真的是老天賞臉,全部都是好天氣。過去,在宜蘭線上其實比較多的是陰雨綿綿的天氣。不過也好,這樣的好天氣,也讓大家都拍得盡興,而搭乘的民眾也都能夠快樂出遊。

 

 

這次由鐵博所策劃,一連在宜蘭線開行九天的藍皮文博號列車的策劃,是不指定機車車型,所以什麼樣的組合,電頭柴頭都有可能出現,即使有些人看到電報是怎麼發,但台鐵真的很容易給大家彩蛋,實際狀況就是可能有驚奇的編組啊!

 

 


其實,之前網路上看到大家在爭論電頭、橘柴頭或藍柴頭,甚至還想敲碗蒸機時,我就已經默默期待會有驚喜。老實說,能把原本在南迴給雄獅運用的藍皮解憂號車廂搞到北部來一連開九天,已經是很大的突破了,重點是在藍皮客車的魅力與印象,不同的車頭代表的是不同世代的記憶,其實都很棒啊。

 

 
 

文化部在推廣台灣文化、鐵道文化時,一直期許大家必須包容多元的文化記憶。簡單說就是,不是只有任何一個個人的記憶才是記憶,你的記憶是文化的一部分,我的記憶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有些人的印象藍皮客車要搭配藍柴,而有些人覺得橘柴才對味,更有人認為電頭才更有印象。我們希望用不指定車型、不掛HM的方式,讓更多不同世代能夠回味藍皮客車的魅力,也可能是創造更新的藍皮體驗。總之,多元文化形態的包容,就跟多元鐵道文化的包容一樣,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樣態。

 

 
 

你的記憶是記憶,我的記憶也是記憶,這些你我共同的記憶,將組合成全民共感的鐵道文化與鐵道記憶。宜蘭線的藍皮文博號即將邁入尾聲,但是鐵博在文博期間的開放與藍皮DR試乘活動,將在922日接棒展開。歡迎來鐵博看展、搭車,體驗更多元的鐵道文化饗宴喔!



Day 1 藍皮文博號 2023.9.09. 牽引機車E416
Day 2 藍皮文博號 2023.9.10. 牽引機車E416
Day 3 藍皮文博號 2023.9.11. 牽引機車E408
Day 4 藍皮文博號 2023.9.12. 牽引機車E401
Day 5 藍皮文博號 2023.9.13. 牽引機車E401
Day 6 藍皮文博號 2023.9.14. 牽引機車E401
Day 7 藍皮文博號 2023.9.15. 牽引機車E401
Day 8 藍皮文博號 2023.9.16. 牽引機車R174
Day 9 藍皮文博號 2023.9.17. 牽引機車R174

2023年9月18日 星期一

來2023台灣文博會看「鐵博·新生」

 這次的2023台灣文博會,籌備中的鐵道博物館以「鐵博·新生」為概念,在第一期開放前,以微開箱的方式,將開放四大展區,帶領大家看看這些年來籌辦中的階段性成果。會以這樣的主題作為串起這個展區的核心,其實跟文化部一直以來對於文化保存的理念,是有一致性的脈絡存在。從文化保存、文化復育、文化再現到文化的再生與新生,這些過程其實都需要許許多多的時間、經費投入與累積才能有的成果。鐵博現階段仍有許多地方跟工地一樣在修復中,但「以軟帶硬」的籌辦過程,正是回應國內對於文化保存期待的具體實踐。

自從舊的台北機廠被全區指定為國定古蹟之後,要如何讓這個場域轉型為國家級的鐵道博物館一直是大眾目光的焦點。這是一個指標性的文化資產保存與再造過程,它要回應的,是我們對於這樣的工業遺產、產業遺產,可以有怎樣的想像,並且賦予新的生命。 

 
 

過去台灣對文化資產的保存一直落入一個單點的搶救式保存邏輯,因此不管是文資法或者是相關的配套,其實都是在做搶救的工作。因為沒有法律的規範,就什麼都會被拆掉,什麼都會留不下來。但是,文化保存在這種情況下是非常不健康的,因為文化資產保存並不是只把它搶救下來而已,留下來之後還要讓它有尊嚴地活著,找到新的生命,與走下去的各種不同可能性。 

 
 

因此,要如何把文化資產的保存從過去單點的搶救轉變成系統性的保存,甚至有更多不一樣新時代的想像,其實都需要努力思考、討論、對話與嘗試。傅朝卿老師曾在一次的鐵博文資諮詢會議中,語重心長地以鐵道博物館的案例表示:我們應該要的是博物館裡面有古蹟,而不是古蹟裡面有博物館。博物館的永續經營與發展,是創造文化資產保存下來的新生命,不能因為處處全要凍結式的保存古蹟,而造成博物館永續經營下去的困境。 

 
 

過去這幾年,從北廠全區國定古蹟轉型為鐵道博物館的策略,在文化部的領軍之下,其實有著許多走在國內文化保存策劃的最前端。過去,我們常常先把建築空間搶救下來,下一步就是找經費來修復,然後修完了以後才開始想要做什麼,於是到處都想到要賣咖啡或者是藝術村,但是天下有那麼多人要喝咖啡,全台灣所有的藝術家全部請過來塞得滿整個藝術村嗎?一個空間、一個建築變成文化資產之後,我們是否就失去對於它的想像,也失去使用它的能力呢?

過去的工業、產業遺產保存,開始於閒置空間再利用,當時的想法是在利用空間與建築,往往利用的只是軀殼而沒有靈魂。但我們的文化保存要進一步進化的時候,應該思考的就是如何以在地的場域精神,生出跟這個場域空間有關的新生命。

 
 

因此,鐵博是國內非常領先的一個文化保存實踐,秉持文化部「以軟帶硬」的概念,軟體先行地成立籌備處,完成整體規劃的理念,透過軟體的基礎紮根做修復再利用,達成長期穩健的永續發展目標。如此一來,才能帶著過往的文化底蘊以及文化脈絡,新生之後走向未來。 文化的再造、反思與復育,是屬於全民的文化福祉。鐵道文化正是這其中的重要一部分,是政府必須支持,而且責無旁貸的責任。在鐵博,透過歷史與空間的有形與無形連結關係,找出全民共感的鐵道文化價值,由軟體的規劃帶動硬體的建置,使「場域精神」得以保存與再現。

 
 

 在鐵博這幾年的籌辦過程中,透過當代的觀點重新發現鐵道曾有的歷史。規劃初期一直強調社會公民參與、對話,建立屬於台灣的鐵道文化論述以及國家級的博物館願景。文化的保存與文化場域的永續經營,是讓國民感受福祉的所在,鐵道博物館的催生何嘗不是如此?從北廠的保存到鐵道博物館的誕生,一直被期許的是透過當代視野的鐵道文化生命重建,讓鐵道文化的多元性重回生活,並成為可以對話的「活的鐵道文化」。

因此,這次的文博會中,鐵道博物館以「鐵博·新生」為主題,一直緊扣著兩個最大的主軸,就是「文化資產的重生」以及「鐵道文化的再生」。透過展覽期間的開箱,可以與所有關心鐵博的民眾產生交流,闡述一直以來對於「活的鐵道博物館」的特色。如果,當年你曾一起參與北廠的保存,關心一個文化場域如何再生,這次你將可以看到這幾年努力的成果,一個鐵博新生的開端。

2023年9月13日 星期三

文博期間藍皮DR開箱試乘體驗「活的鐵道博物館」

作為文博活動暖身的藍皮文博號列車,一連開九天至今也已經開一半了。或許已經有不少參加過的民眾發現,這次很多的紀念周邊商品,包含便當盒外型,其實都是跟DR藍皮柴油客車有關,而跟藍皮普通車有一些差異,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幾天前文博總策劃漢中老師已經爆料,所以我就來說一下怎麼一回事好了。其實真的一開始,在想到文博的配合活動時,我們真的希望要把這一批藍皮柴油客車直接開上路,如果能夠開進平溪線,那真的一定是大轟動。初期的所有規劃,也都是朝這個方向在進行,甚至台灣車輛也加緊趕工,要把剩下的三輛趕出來。不過後來發現殘酷的事實是,這幾輛車如果要上正線的話,需要裝ATP,雖然也有考慮不裝的情況下也可以跑,但是畢竟這是報廢過的車子,要重新上路還是有驗證的程序要走,因此時程上一定無法配合。所以最後折衷的方案就是,把藍皮普通車請到北部來做暖身活動,然後在文博的期間,就讓藍皮柴油客車在鐵博場域內讓大家試乘吧!



很快地,在這星期五就要開放藍皮柴油客車的搶票了。為什麼這件事情,對於鐵博一直努力的目標,要做到「一座活的鐵道博物館」是這麼重要呢?我必須很老實說,在當年我接任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的時候,雖然已經跟台鐵簽了合作協議,也把四輛的藍皮柴油客車搬到廠區組立工場內了,但是這整個場區根本就是一座死的鐵道園區。我記得很清楚,我只不過想要把裡面的火車移動換個展示位置,居然有人跟我講,那我們寫個小額採購,請廠商來幫我們移火車好了。身為一座活的鐵道博物館,怎麼可能連移動個火車都還要找廠商來做呢?是沒看過十分站的阿桑都還會推煤斗車嗎?


在我接手的時候,整個園區內的軌道全部都是死的,已經不知道有多少年沒有車子在上面動了。如果你曾經翻閱當時鐵博的臉書粉專,可能會看過一開始我們只不過用個小台車加上人力推,拍攝了一些前展望的影片,就是想要一步一步讓園區內的軌道活起來。接著,我們也曾經用堆高機試著拉場內的車移動DR展示位置,但這些進展都沒有在台鐵的何前副局長協助下,讓我們將小DL引進之後的大轉變。


這些台鐵近年來大量報廢的調車用小DL,很多零件其實是跟汽車引擎共通的,在維修上比較簡單。至於駕駛訓練的部分,仿照台鐵規章的處理也比較容易。我一直記得,何副局長找來當年在局裡負責修這些車的羅師傅,穿著雨衣防油污地在檢修坑把第一輛DL-1042在2020.2.3.發動起來的那天,雖然只前進了幾公尺,卻正式宣示了鐵道博物館的火車開始動起來了。整整超過八年,這個場域不曾有火車在行駛啊。


我一直記得,明明已經停用好多年的小DL調車機,居然在換了電池,確認好油水後,就這樣神奇地轟隆隆復活發動了!當喇叭在組立工場內響起,引擎動起來,移行那短短的幾公尺,象徵的卻是廠區內終於有火車活過來的重大意義!國家鐵道博物館是以「活的鐵道博物館」為建構期許,因此廠內軌道的復舊,鐵道脈絡的動態保存,是建立保存車輛在展館內有輪展機能的最基礎條件。這一步,我們終於踏出去了。
 


鐵博後來陸續購入了許多輛的小DL,主要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場內的軌道,一直到今天都仍被那個通往松菸的道路切割成不同的獨立區域,在好幾個獨立區域做車輛調度,就需要有許多輛這樣的車子來處理。這是現階段,鐵博不得不的選擇。不過,這些車以後還有很多用途,例如未來鐵道博物館的乘車體驗規劃中,其實有一種就是用兩輛小DL一前一後包夾一節藍皮普通車的推拉式進行方式運轉,因此這些車在未來,也都將與單節的藍皮DR一同肩負重任。


很多人應該都知道,鐵博這一年多來都在修軌道。這些軌道承重很多都已經有問題,所以我們的柴電機車R24才根本不敢開出來。但是跟台鐵已經簽了合作修復協議的藍皮柴油客車,我接手的時候也一樣是完全沒有進展。這部分真的要非常感謝我上任之後,馮副局長與當時機務處的宋鴻康處長、陳詩本處長,以及那時的花蓮機廠古廠長,在許多人的協助下,這個標案終於送出去,而且後來由當年更新他們的唐榮,也就是現在的台灣車輛來承接。
 
 

 



DR2303號藍皮柴油客車,就是這次會在文博期間讓大家試乘的車輛。我仍然記得當文化部與交通部簽署合作協議的時候,就是在這些車子前舉行的。如今這車能夠依照博物館的需求修復後重新復活,也是讓這個場域活過來的很重要一步。


在這次的文博期間,雖然試乘的區域,還是沒有辦法突破新建平交道跨過那條往松菸的道路,但我們真的非常希望大家能夠站在文化保存的立場,支持鐵道博物館能夠讓西邊的鐵道接起來。這樣那些被切割的獨立運轉區間,也才能夠接合,而整個國定古蹟台北機廠的鐵道保存脈絡,也才能完整。


跨過那個還沒有完成,還有很多困難需要突破的平交道預定地,這次鐵博也做了一個願景的鐵博西廣場,讓民眾可以想像以後在這邊搭車進到博物館核心區的願景。幾個月前的展示諮詢裡,我一直希望這次的文博活動,能夠讓民眾在這裡理解並支持平交道接軌,讓廠區鐵道更完整的努力。


如同幾天前文化部史哲部長在藍皮文博號首航時所說,鐵道博物館的園區內的火車,是台北市內唯一在地上還能行駛的鐵道車輛,而如果這個平交道能夠完成,不只能完整博物館的鐵道脈絡,也將是台北市唯一運作中的鐵路平交道,都有著文化保存與教育的意義。


不管怎樣,歡迎大家在文博期間來鐵博走走,看看這些動態的火車,以及跟他們有關的相關展覽囉!以下是相關訊息

〔DR2303號藍皮柴油客車試乘體驗〕
行駛期間:
2023/9/22(五)~2023/10/1(日),每日10:30~17:00
取票乘車方式:
方式1. 事前利用網路預約「乘車兌換券」,於指定乘車日至乘車站點兌換實體車票。
方式2. 行駛期間每日09:30及12:30開放現場排隊,分別領取當日上午班次或下午班次的實體車票。
★每日車票名額有限,發完為止★
網路開放預約時間:
第1階段:2023/9/15(五) 12:30 開放預約 9/22(五)~9/26(二) 各車次
第2階段:2023/9/15(五) 20:00 開放預約 9/27(三)~10/1(日) 各車次
開行班次、詳細活動說明及線上預約取票,請見活動頁面:https://reurl.cc/q08rWN (須使用ACCUPASS活動通平台帳號報名)
現場取票資訊:
1. 網路預約「乘車兌換券」者,請持QRcode至預約班車出發站(鐵博東站或鐵博西站)領取實體車票。請務必於表定發車時間10分鐘前取票完畢,逾時不候。
2. 每班車保留30張車票提供當日現場排隊取票,每日上午09:30開放當日上午班次(10:00~12:15)排隊,中午12:30開放當日下午班次(13:30~17:00)排隊,每一人最多可領取2張車票,現場無候補位,車票發完為止。

  © Blogger template 'A Click Apar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