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0日 星期一

台糖538號身份確認!明治製糖No. 53

日昨前往台南協助蒸汽火車身世的調查,有重大發現。其實台灣很多保存著的糖鐵老火車,代表著相當多的歷史,但是因為經過多次的車號變更,加上履歷的散軼,很難重建回這些車的原始身份。不過如果有機會深入調查,往往還是可以透過有緣人的牽線,找出身份證明。保存於台南台糖試驗所的蒸汽火車538號,就這樣被我找出原來是明治製糖No. 53。

其實我還沒到現場時,猜測的車號也是明治製糖No. 53,只是沒有證據。因為這輛車軸配置為0-6-2,首先要證明的就是從輪不是後加,是出廠時就有。因此比對的第一關就是,看看從輪是原廠的還是後來為了分攤軸重才加上。仔細看了結構,這個從輪是原廠就有(雖然輪子可能換過),所以第一步先確認了車軸配置。
台糖軸配置0-6-2的蒸汽火車車號是編在500~599範圍內,因為535號保存在日本,543號保存在新莊的臺灣盲人重建院,所以,車號介於兩者間的536~542這一共七輛車,應該就是明治製糖川崎製造的0-6-2了。依照我的判斷,明治製糖跟川崎買了1937年造的四輛,1938年三輛,在明治製糖的編號中,前者為No. 51~54,後者為No. 55~56。如果依照順番推測,這輛538號是第三輛,應該就是明治製糖No.53號了。
皇天不負苦心人,經過許多努力,在這輛538號的車身上,找到出身證明的印記,就是這個No.53的號碼。
 所以,這輛車的身世之謎就這樣解開了!此車履歷可以寫成如下:

這輛最終台糖編號538號,軸配置0-6-2的蒸汽火車,是明治製糖所購入的七輛川崎製同型車(No. 51~57號)之一,係1937年8月18日由日本川崎重工兵庫工場製造出廠,原廠製番1806號,總重15.5t,日本時代編號為No. 53。這輛車抵台後,與第一批的其他車一共四輛(51~54)配屬於南靖,戰後改車號時,這四輛車(536~539)一樣一直配屬南靖。目前可知的538號戰後維修記錄為:1953新營工作站大修1958新營工作站大修1964農工處大修,廢車時間應該在1978年之前。由於這輛車從抵台到退役,都是在屬明治製糖的南靖糖廠服役,因此可以說是日本時代明治製糖的一個重要歷史文物。
 以下是這輛車的一些細部特寫,感謝台糖、蝦球與日本友人加藤教授與石川先生的調查協助。
最後要說的是,生產這輛車的日本川崎重工兵庫工場對台灣鐵道迷應該不陌生,因為台灣高鐵的700T,就是在這邊生產出來的啊~ 只不過兩者間差了七十幾年嚕





嘉南大圳工程用C型車(日本車輛1921年製)新發現!


今天(2017.3.20.)前往台南地區協助機關車調查研究,再一次去仔細看了烏山頭水庫旁的這輛嘉南大圳施工用小型火車頭。雖然晚上回來洗澡時才發現因為躺在地上一直調查搞得手還三處刮傷,但也值得啦,畢竟有不少新的大發現。先說結論,這輛車竟然是「置底式水箱」(Bottom tank)的車,我真該早早發現啊!

這種Bottom tank的車,通常是小型車比較可能這樣做,台灣現存的Bottom tank蒸汽火車不多,鼎鼎有名的騰雲號便是,那應該是軌距1067mm的台鐵蒸機中,唯一的Bottom tank火車。至於762mm的車輛,可以看到的,應該就是烏山頭水庫這輛了。

今天會發現,是因為此車駕駛室後方並無置煤櫃,因此推測煤就是放兩邊。如我所料,車身鍋爐邊的兩個煤櫃上方方形開口很大,側面或前後都有孔洞,表示不是水櫃,不然絕對漏水。如果車身兩側是煤櫃,那麼水櫃在哪裡呢?
找啊找,躺在地上一直找,終於發現水櫃就是「置底式水箱」。一個水箱在兩軸之間,另一個在車頭到第一軸之間,而兩者以一個水管相連。下圖是兩軸間的水箱。
 下圖是車頭到第一軸間的水箱。

 兩個水箱間以這個水管相連。
最有趣的,是注水口是在車頭前面,這個設計,應該是出廠時就是這樣呢。
 也許眼尖的朋友發現,這輛車怎麼被塗裝成這種樣子啊~ 哭哭~
此外,雖然旁邊有解說牌,但毫不意外又是亂寫的成分居多,導致這輛車真正的歷史價值並未被彰顯。
這輛車其實是1921年日本車輛製造的二輛軸配置0-4-0,製番29, 30蒸汽火車之一。嘉南大圳工事用的蒸汽火車頭基本上分成三大類,第一類德國Henschel製的四動軸0-8-0車,編成A型,編號為A-1~A-12,軌距1067mm(其中兩輛後來跑去新高港築港工程,戰後入籍台鐵成為DK500)。第二類是汽車會社製造的三動軸0-6-0,製番490, 491,編為B型,編號為B-1~B-2,軌距762mm。至於第三類就是現存這輛所屬的,是二動軸0-4-0的小型蒸機,軌距762mm,為日本車輛 製造,製番29, 30,編為C型,編號為C-1~C-2

嘉南大圳這兩輛C型的蒸汽火車,是模仿德國 Henschel製的二動軸0-4-0車,因此外觀上典型日車的型態較不明顯。但是此車製造時留有照片(跟台陽礦業的火車一起拍的),亦有完工照,因此完完全全可以肯定就是日本車輛於1921年製造,製番為29,30的蒸汽火車,實在不知道解說牌那個「比利時製造」是哪裡抄寫來的。
至於有相關研究書籍寫稱此車是新興製糖的車則是訛傳,因為新興製糖的0-4-2車是日車製番284,昭和8年製造,跟嘉南大圳的車時間上差了超過十年幾乎不可能,而且從總督府的記錄來看,嘉南大圳的C-1C-21923年度入籍,使用至1936年度,所以跟新興製糖毫無關係。

此外,因為日車在製造C-1~C-2時,留有製造過程照片,也有完工形式照,所以可以比對駕駛室線條幾乎完全一樣(跟新興製糖的不同),而軸配置完工時就是0-4-0,這也幾乎都是可以確定的事。(以下照片是更早以前拍的,還是黑色的時代)
 不過,C-1C-2其中一輛留在嘉南大圳的烏山頭水庫邊展示,那麼另一輛跑哪兒去了呢?查閱總督府年報的記錄,塩水港製糖的新營布袋間,於1936年度有跑出一輛 10.16tB-tank機車,而新營/岸內工場也在1937年度開始出現一輛10.16tB-tank蒸汽車。依照台糖戰後留下的記錄顯示,新營廠有一輛編號155的蒸汽車,噸數寫10.16t,是日本車輛19213月製造,時間點與嘉南大圳的車出廠時間吻合。加上查閱塩水港製糖自社發注的車中並無日車在該年購入的記載,因此推測很可能是事後由嘉南大圳轉賣過去糖廠的。不過台糖戰後155號的軸配置後面多加了一個隨輪,因此變成0-4-2,與原本在嘉南大圳時的 0-4-0並不一樣。究竟戰後的155號是否就是來自嘉南大圳這只能推斷,不過目前保存在烏山頭的,就確實是日本車輛在1921年製造的蒸汽機車,而且沒有改造過的了。
 經過這樣的考證,解說牌是不是該重新修正一下呢?

2017年3月19日 星期日

台日互換塗裝的巴士車車上場囉!

這兩天當了偽巴士迷去拍拍一直還沒機會拍到的國光客運Willer Express塗裝,因為深怕再不拍,外觀脫色跟被磨破皮之後就不好看了。為何要選這兩天拍呢?因為剛好是三月18, 19日,加起來就是1819啊!(這什麼爛理由啊)OOXX。 總之呢,今天順利拍到囉。大家可以來看看,這個台日互換塗裝的巴士,哪一個是本尊?到底是本尊好看還是cosplay的漂亮?

台灣與日本交通事業的互換塗裝確實是一個很棒的交流,因為這可以讓台灣這邊的交通業者有些「見仁見智美學」的反思。這怎說呢?台灣的塗裝也許不是那麼醜,但就在線條與細節的收尾上比較隨意,所以跟車體搭起來就不夠完美,而日本那邊往往會根據車體造型來些微調整線條,因此最後的呈現就讓人覺得怎麼質感都跑出來了。而日本原本的設計看起來不錯,跑來台灣的車可能在用色與搭配上也讓人眼睛一亮,既使線條跟形狀還是一樣很隨意,但還不至於是負分。這就是設計美學上的互相切磋啦。

看得出來哪一個是真正日本的Willer Express本尊嗎?
 國光客運的應該比較好猜吧
台日這種互換塗裝的推廣,還有一個蠻大的差異,就在於這種特別塗裝就是要讓人看,因此日本方面不是班次固定就是有提前公布時刻,甚至還有專屬網頁,但台灣的交通業者就是做不到這點。以台鐵為例,除了一開始幾天有公布,就是憑運氣可能只有某個周末假日有特別公告,其他日子都不公布。台鐵對於這,給了個很瞎的理由:「為了給大家造成驚喜,所以不公布時刻表,讓大家隨時都有機會看到喔」。但實情是,公布了行駛時刻,如果車壞掉(像是東武黃金豬)就會很掉漆,會被酸,所以乾脆不要公布省麻煩。反觀日本,像是 Willer Express的國光色車,每天班次固定很好抓,之前京急跟東武則都是提前一天到一週公告行駛班次,這樣才能有推廣的功用啊。

以這次國光的 Willer Express色車來說,雖然主打1819台北車站到桃園機場路線,但我也看過跑往基隆與往竹東的,而且行駛時刻也是不固定,真的只能隨機抓啊
能拍到這樣停在東三門外只能憑運氣。
但相反地,像是今年二月初我前往日本時,一樣曾連當兩天的「偽巴士迷」拍攝這個前往成田機場的「國光號」巴士,但拍攝的過程就簡單多了。基本上,若無運用變更,國光號都是開以下的班次:

成田空港第3ターミナル7時55分発→JR大崎駅9時30分着 
大崎10時30分発→成田3タ12時10分着
成田3タ14時25分発→大崎16時00分着
大崎18時00分発→成田3タ19時40分着
成田3タ21時15分発→大崎22時40分着
 總之呢,想在台灣拍的要憑運氣,要去日本拍的,只要買了機票後推就容易多了。喔對,要拍趁早,小心調色脫皮之後就不好看囉




2017年3月17日 星期五

帶著海綿寶寶去領氣象學會學術論文獎

今天(2017.3.17.)真高興有機會帶著海綿寶寶去氣象局領氣象學會的黃廈千博士學術論文獎,當真是人生又一個成就解鎖(大誤)。話說,真的要感謝氣象學會對於這篇論文的肯定,因為很多人都說老師我總是不務正業……,整天都在寫鐵道的書,或者搞文恐,但事實上,我也很認真在做研究啊,而且我也超喜歡氣象研究的,所以去年我們師大地理系氣候實驗室產出的這篇論文,能得到106年度的氣象學會黃廈千學術論文獎,真的是一個肯定,也謝謝大家的努力。其實,這篇文章也弄了好些時候,因為我有點懶,一直沒有給它final送出去,直到某天晚上睡覺時,我的恩師Yanai跑到我夢中跟我催說,ㄟㄟㄟ,你這篇文章要趕快弄一弄送出去啦,於是我只好趕快跟Yanai的徒子徒孫把文章生出來送出去,也才有這個獎。所以真的要感謝我在天上的指導老師,你也太厲害了吧。

不過呢,今天最重要的,是.......,我把海綿寶寶帶去氣象局領這個氣象學會學術論文獎了,果真是人生成就解鎖。為何演講中會提到海綿寶寶呢?因為這篇文章,講的是跟MJO有關,而MJO的故事,又跟海綿寶寶的比奇堡有關。
 MJO這個近年來氣候學界非常熱門的議題,跟海綿寶寶的誕生有絕大的關係。MJOMadden–Julian Oscillation的簡寫,是取名於發現的MaddenJulian這兩位學者。這兩位科學家在戰後1960年代,利用美軍於中太平洋試爆原子彈時所順便觀測的氣象資料,很聰明地提出了地球上有一種由西向東傳遞,時間尺度大約在三十到六十天繞地球一圈的震盪。MJO這種東西,對於氣候預報是非常有用的資訊,他對季風的肇始,對於臺灣梅雨的開始時間,對於颱風的生成,對於聖嬰的誕生與滅亡都有影響。   
  MJO的發現,與美國戰後在太平洋試爆原子彈有關。而大家知道,中太平洋一個美麗的比基尼環礁 (Bikini Atoll),正是試爆的地點之一。當然,正妹辣妹穿的比基尼泳裝,也正是來自這個很威的環礁名稱。不過近年來更有名的是,比基尼環礁的「下面」,英文叫做「Bikini Bottom」之處,中文名字就叫做「比奇堡」啊!所以大家知道是誰住在比奇堡?是誰住在海底的大鳳梨呢?當然是大名鼎鼎的海綿寶寶啊。其實海綿寶寶就是原子彈試爆後變種產生出來的生物,整個卡通其實有反核的寓意。

我的博士論文,做的是跟澳洲季風肇始有關,而澳洲季風的肇始,往往就是MJO造成的,這個研究可參考以下論文:

Hung, C.-w., and M. Yanai, 2004: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onset of the Australian summer monsoon. Quart. J. Roy. Meteor. Soc., 130, 739-758. (SCI)

我在做博士後研究時,與許晃雄教授一起做過一個研究,是關於台灣梅雨季肇始與亞洲季風第一次轉換的過程,也跟MJO有關。這個研究可以看以下這篇:

Hung, C.-w. and H.-H. Hsu, 2008: The First Transition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and Taiwan Meiyu. J. Climate. 21, 1552–1568. (SCI)

之後呢,我們陸續又把臺灣不同季節跟MJO的相關給釐清,有關冬半年的部分,在這篇文章有詳細說明:
Hung, C.-w., H.-J. Lin and H.-H. Hsu, 2014: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and the Winter Rainfall in Taiwan. J. Climate. 27, 4521-4530. DOI: 10.1175/JCLI-D-13-00435.1 (SCI)

本研究討論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對臺灣冬半季(11-4月)降雨的影響。結果顯示臺灣在MJO相位34時(MJO抵達印度洋與海洋大陸的西側),降 雨比較多,而在相位78時(西太平洋暖池海域),降雨比較少。本研究提出兩種機制說明此現象:(1)熱帶往中緯度傳送的波列:當MJO移動到中印度洋 時,激發了Matsuno-Gill 型態的波列。這是因為MJO的非絕熱加熱,其西側高層大氣會出現一個對稱於赤道的反氣旋距平。北側位於阿拉伯海及印度洋北側的反氣旋距平,將誘發向東北傳 送到中緯度的波列,這包括一個以東亞為中心,而會加強臺灣地區冬半季降雨的氣旋式距平。(2MJO會增強從南海北傳的水氣供應:當MJO對流抵達海洋大 陸的蘇門達臘與爪哇時,向東發展的赤道區對流加強了低層的南來氣流,將水氣向北傳送到臺灣及華南地區。於是,因為南來水氣供應的增加,臺灣冬季季風的降雨 也會變多。


最後,則是台灣夏季降雨,西北太平洋颱風跟MJO,喔不,要改用BISIO的指數來看,一樣有關,也就是這次得獎得論文:
Hung C.-w. ,H.-J. Lin, P.-k. Kao, M.-f. Shih, W.-y. Fong, 2016:Impact of the Boreal Summer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o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Typhoons and Rainfall in Taiwan Terr. Atmos. Ocean. Sci.
(SCI)

因為有點懶得翻譯,英文摘要給大家參考,全文在此可以下載PDF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boreal summer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BSISO) impact o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WNP) typhoons and the summer rainfall in Taiwan. The real time BSISO1 and BISISO2 indices are created using the first two and the third and fourth principal components of the multivariat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analysis, based on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and zonal wind at 850 hPa from Lee et al. (2013). The results show that heavy rainfall in Taiwan and the associated WNP typhoon frequency pattern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10 - 30 days BSISO2 phases during the typhoon season (July - October). Taiwan has larger rainfall during BSISO2 phases 3, 4, and 5 when the major BSISO2 convection moves northwestward from the Philippine Sea to the Taiwan area. During phases 3 and 4 the anomalous low-level cyclonic flow and the increased typhoon frequency directly result in larger rainfall in Taiwan. Phase 5 exhibits enhanced low-level southwesterly flow which transports the moisture to Taiwan responsible for more summer rainfall on the island.

其實今天的年會,還有頒發周佳學術論文獎,年度論文是我跟許晃雄老師指導的高培根博士獲得,而周佳這位我在UCLA非常照顧我的學長的愛徒陳昭安也得到研究新秀獎。我想,今天周佳一定也很替這些他的後輩們高興吧~  就讓我們Rich get richer吧!








2017年3月12日 星期日

晴天的松山機場跑道頭拍拍

連續下了好多天雨都快發霉了,今天(2017.3.12.)出大太陽於是到松山機場跑道頭拍灰機。無奈風向也是變來變去,早上28,還好日中變成10,但要拍NH853落地時又搞成28,實在是人算不如天算。不過,至少有拍到NH852起飛囉。雖然俗話說得好,「美學見仁見智」,但是幾家航空公司的塗裝比一比ANA的確實鮮豔漂亮許多啊!

 綠地球新塗裝那個深綠底實在是不好看,整個機身線條比例也有問題。
 舊塗裝反而還好一點。
 一堆ATR,好多好多。
 遠航臭臭機~ 今天是28017
其他的加減拍~
 下午這架華航重飛~機鼻髒髒

  © Blogger template 'A Click Apar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