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博館重現M113上平車的上鐵皮記憶 (2020-2022)
我一直認為,鐵道博物館一個很重要的使命,就是要保存、延續跟發揚鐵道文化,而這當中相當重要的一個作法,其實就是鐵道車輛的保存。因為只有這些車輛的保存,才能讓這些與它有關的鐵道文化可以繼續被流傳下去。當然,只有車也還不夠,重要的是透過這些車輛的保存,找回人們與它的故事,以及傳承這樣的情感。
前陣子鐵博把軍車放上平車的上鐵皮策劃,獲得許多的回響。事實上,要把這樣子的鐵道文化保存下來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這整個的策劃,其實從我是鐵博籌備處主任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發想,然後歷經了好幾年才終於能把這個上鐵皮的鐵道文化在鐵博具體呈現。
老實說,用麻繩綁軍車固定在平車上面的這種上鐵皮方式,確實是20世紀留下來的一種活古董。在了解了它力學上面綁的邏輯跟方式之後,其實很容易就知道這樣子的方法是相當傷車子的,特別是輪車的部分。因為,這種方式主要的固定施力位置並不是這些車子原本該受力的地方,所以很容易造成車子經過長途的運送會有操控方向需要調校的問題,甚至會讓整個車體的結構因為受力的關係而受到影響。這也就是說,進到21世紀之後,若軍車要用鐵道來運輸,就應該開發更新更好更快速的方法,來避免傳統的麻繩絞棒綁鐵皮會讓軍車受損。不過不管怎樣,傳統的軍車上鐵皮卻是一個重要的鐵道文化記憶,而鐵道博物館也一直希望能夠把這樣子的東西在這邊傳承下去,所以總希望能讓後人看到這樣的傳統技術(當不完的兵啊!)。
為了讓這樣的傳統軍車上鐵皮能夠在鐵道博物館重現,我任內的時候其實第一件事就是把台鐵留存在北廠內的幾輛平車納入館藏,並且開始修復。在當時修復之初,其實我們就已經擬定了其中一輛35F6082平車,是要用來擺放軍車的。在開始跟國防部聯繫時,由於輪車的膠胎容易漏氣,用麻繩綁完之後可能就會漏氣鬆掉,所以我們在接洽的時候ㄧ開始就是以履帶車為目標。
我印象很深的是,在同仁跟國防部接洽之後,獲得了有一批國軍美製M113剛除役,因此我們就去南投現場看了一下,並且理解整個接洽展陳的流程。而接下來,就是一連串冗長的行政程序,很感謝台鐵局杜局長的牽線,才讓過程順利推進。而過程中讓我感到非常驚訝的地方是,原來並非發個文到國防部就可以申請到軍車的展陳,因為我們選的這個M113車輛是美軍裝備,所以依照規定還必須由我具名簽署文件送到AIT,再由他們轉到美國國務院同意之後才可以。總之,經過這麼一番折騰,就從我是主任的任內,以英文簽署文件送到美國去後,到最後確定有兩輛M113運兵車可以修復後讓我們放到平車上,都已經是我卸任之後好幾個月的事情了。
一開始,我們先把這兩輛M113放在臨時的平車上,等到修好的平車吊放到鐵道博物館的南線系統中後,才把它們吊掛到幾年前修復時就已經規劃好要放軍車上鐵皮的平車。
一定很多人會問說,為什麼你們一次要兩輛M113呢?其實很簡單啊,因為打從一開始我的規劃修好平車的時候,上面就是想要放兩輛履帶車,就像當年那樣。所以自然是一次要放兩輛才行囉!
經過了一連串如此如此這般這般的努力,接下來其實就是要怎麼把用麻繩、絞棒跟三角形止滑木條去組成當年綁鐵皮的這種傳統工藝了。非常感謝陸軍的第三地區支援指揮部運輸兵群支援,先請我們準備好所有的工具與需要的材料,並親自表演怎麼綁以外,也讓鐵博的同仁直接親手參與學習,終於徹底理解這種用麻繩、絞棒跟三角形止滑木條組成的上鐵皮是怎麼一回事了。
以一輛軍車上平車來說,需要前後各兩根三角形止滑木條來卡住前後的位移,然後前端跟後端各需要有一條大約35公尺的麻繩來做捆綁的動作。
這個35公尺的麻繩,會先繞到三角止滑木條上,然後再往兩邊的車輪繞過去。基本上,卡住前後的移動這件事情,前後的三角形止滑木條卡緊綁緊之後就可以達到目的。而前端跟後端各要用一條35公尺麻繩的原因,是因為從止滑木條過來,左邊跟右邊兩個車側要彼此以相同張力去避免軍車左右位移。而從三角形止滑木條往左右過來的這一條麻繩叫做主繩,它會直接纏繞到平車下面的T形鈎。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