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之林田山木造客車歷史考證
自從二、三十年前從古仁榮前輩的照片知道林田山的火車後,就對於那幾輛萬森線跑的車感到好奇。像是KATO的車頭、有欄杆的二軸貨車,或者只有單邊有門的木造客車,總覺得有很多故事可以挖掘。最近前往林田山的平地段大本營森榮做了簡單調查,並且重新仔細研究後發現,這輛木造客車可真不簡單,歷史比林田山林場從台灣興業起算的歷史還早,甚至可以推到窄軌台東線還沒全通之前的歷史,真是價值非凡的火車啊!
其實早年這輛客車還在車庫內時,就已經看過它轉向架上有英文刻字,但當時黑暗暗很難看清楚,如今車放在戶外就可以很清楚看到寫的是「汽車製造會社」、東京、日本、1913.MAY.的英文。因此,轉向架來自於1913年汽車製造的歷史毫無疑問,但是這輛車的身世呢?
簡單說,這輛車只有單側有車門,表示最終版的更新就只是為了萬榮到森榮這一段路的使用,而不是在其他地方用。而雖然是木造車體,用的卻是巴士窗,表示是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最遲大概是1970年代初了)之間流行的式樣,也就是這段時期改造的。至於車門,是種在窄軌台東線也看過的田字形窗上面加上奇怪的半圓形,所以可以說這車的改造與窄軌台東線的一些客車改造有關,應該來自於同樣的來源。雖然現存的木造車體從外觀上判斷大概如此,但更重要的是這輛車的車架與轉向架等是否都來自1913年製造的車?其歷史又是如何?
窄軌台東線在二十世紀初還未全通時的最早客車,除了一群一、二、三等的二軸客車外,最初入籍的一大群轉向架客車,就屬日本汽車會社製造的一批車輛。這批木造客車,分別是四輛二三等合造車、二輛三等客車,以及二輛三等郵政行李合造客車。這當中,二三等合造車的車體中間附設有廁所,一邊二等一邊三等客室。三等客車則是全輛都是長條椅。至於三等郵政行李合造客車,則是有一半的客室隔開當成郵政行李空間。這幾輛車中的二三等客車後來都被改成三等車,成為戰後的LTP1300型的1301~1304號。至於原本就是三等車的兩輛,則順號編為LTP1305~1306號。至於三等郵政行李合造客車則比較曲折,直接被大改造為郵政行李車LMBV1500型。
因為其他窄軌台東線的開放式端面木造客車,其欄杆的做法都是直接由上插入車架內。
但是汽車會社這批,卻是一個插入車底架,但另一個是露在外面以L形嵌入車底架。
林田山這輛客車的端面,很清楚看到那兩個洞,就是當年這個欄杆插入的地方。此外,經過比對車底架的鋼構卯釘部分,也可以確定林田山的這輛車與LTP1300型一致。
因此,可以確定林田山的這輛木造客車,來自於窄軌台東線很早期的轉向架式木造客車車隊。不過,從鐵道部年報來看,1918年度才首度入手這一整批的轉向架式二三等合造客車、三等郵政行李合造客車與三等客車。簡單說,當時應該就是為了1919年通車的窄軌台東線北段花蓮港到玉里間所做的準備。這批車的製造年是1913年,但為何到1918年度才入籍,究竟是買了二手車,還是買了沒入籍,或者有怎樣的故事,則有待之後繼續挖掘了。不過,林田山這輛木造客車是窄軌台東線北段開業時的木造客車車隊,則是非常確定之事!這大概是之前始料未及的故事了。
最後要說的是,這輛木造客車如此珍貴,車底架與轉向架來自於日本汽車會社1913年造,窄軌台東線北段開業時的最初一批木造客車,可以說是花東地區珍貴的鐵道文化資產。木造車這樣露天放在室外保存真的很容易壞,是否儘早搬入室內保存呢?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