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6日 星期六

2004年的老文章回顧「從台灣高鐵700T抵台看台灣的鐵道技術文化」

今晚(2020.5.16.)因為NHK與公視合作的「路」播出第一集,有好多當年的故事就這樣隨著劇情浮上心頭。與書中文字給人感覺不一樣的,影像上更為具體呈現,不過當然也就還是有很多時空上的破綻,但也已經看到劇組的用心,曾經身歷其中的人應該會有更多的感受。劇中提到的Taiwan Original,其實當時就有一個所謂的Best mix理念,而很多日方與高鐵不同的堅持,也真的發展出一個台灣獨特的高鐵系統。以下這篇文章,是原刊於中國時報時論廣場2004.5.30.的「台灣鐵路的買車文化」,算是考古文,提供大家參考,搭配那個劇中的時代場景與氛圍,可以讓我們一同來思索。

從台灣高鐵700T抵台看台灣的鐵道技術文化

(本文原刊於中國時報時論廣場2004.5.30.「台灣鐵路的買車文化」) 

最近幾天,台灣高鐵700T列車順利抵台,連串的活動讓國人欣喜不已。然而,核心的號誌整合進度,亦經媒體披露出落後的消息。事實上,高鐵的引進是繼捷運系統之後又一次先進鐵道技術輸入台灣的嘗試,過程中確實有相當多值得國人玩味的鐵道文化展現。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再次顯示台灣對於「造車的文化」欠缺完整概念,但卻有「買車的文化」與高明之「改車的文化」。

台灣高鐵與日本新幹線系統本來就不是完全一樣的產物,這必須牽涉到台灣高鐵從歐洲系統轉用日本新幹線系統的淵源,因此高鐵公司認為這是一個Best Mix的最佳混合體,但日方卻覺得這是個沒有實戰經驗的產物。以進度落後的號誌與行控系統來說,歐方的高鐵因為有些路段與傳統鐵路共用,高鐵列車跑的路線在晚上仍要供其他客貨列車行駛,因此無法像日本新幹線一樣在晚間完全封閉路線專心維修,而必須使用雙向號誌(雙單線設計)以應付白天可能的單線封閉情況。台灣高鐵轉用日本系統後,並沒有顧慮到台灣並無歐鐵的列車混用現象,卻依然要求使用雙單線方式而非日本固定方向的複線運轉,因而牽涉到所有號誌雙倍投資、軌道電路設計困難、控制系統ATC難以配合……。但是,台灣高鐵認為日方在當年能簽下這樣的合約,也就必須如約造出答應的系統,這是現階段高鐵公司面對系統整合問題時的處理態度。

此外,台灣高鐵與日方對於車輛設計上的分歧意見,則必須從台灣的「買車文化」消費者觀念來分析。所謂買車的文化,就是不顧慮車輛研發的用意與技術理念,而是以消費者立場「要求」所需要的性能與配備。因此,買來的車最好跑得越快,車上能裝的配備最好越多。這是台灣鐵路百年來的購車文化。以台鐵為例,到近幾年買進的支線用冷氣柴油客車,一樣是裝了許許多多不當配備而後變成國際間覺得非常不可思議的「笨重火車」。日方以鐵道車輛研發的角度來看,多年來不斷致力於車體的輕量化,因為輕量化的高鐵列車不止跑起來節省能源,對於路軌的磨耗也較輕微,可說是「環保概念車」。可是,台灣高鐵開出的要求,是要比日本700系跑得快,卻又裝了許許多多日方覺得不必要設備後更笨重的車體。這兩個相斥的車輛製造邏輯,只能說雙方思考立場並不相同。

在鐵路先進國家,鐵道技術的發展常常是建構在許多人命的犧牲上,譬如說一九五0年代初日本的櫻木町事故,失去電力的電車造成車門無法開啟而讓旅客被困車內燒死,便完全改變日後車輛設計上的「安全考量」。這些鐵道技術的思考是人命換來的,但在以輸入鐵道技術為主的台灣,便很難理解這些淵源。以地震發生時的緊急停車處理程序,日方新幹線是以最直接的變電站斷電送出零訊號強迫停車,但是台灣高鐵卻是讓地震訊號繞一大圈到號誌系統裡再傳到車上停車。這些安全邏輯上的概念,都是台日雙方思考上的差異。

以目前的發展趨勢來觀察,日方應該會依照合約將台灣高鐵要求的Best Mix系統製造出來,但是真正實際上線運作後能否順利,便是台灣高鐵未來最大的挑戰。因為,這樣的車輛與系統到台灣後,一定會讓高鐵公司像當年的捷運一樣,花費意想不到的成本及社會代價,重新摸索出怎樣的設備是多餘、怎樣的設計徒增維修成本、怎樣的規章會有漏洞、怎樣的號誌設計是根本用不到。這時,台灣高鐵將會展現台灣人最厲害的「改造精神」,將日本新幹線變成一個適合台灣的高鐵系統。這時候,台灣高鐵才是一個真正的「安全的鐵道」。

0 意見:

  © Blogger template 'A Click Apar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