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7日 星期一

重回我們的那時此刻

今天去看了這一部「我們的那時此刻」電影。其實,我真的很愛看關於電影院的電影,以及關於電影的電影。



出生於台北的我,雖然不是住在西門町那種電影院林立的地方,但住家附近也有著許多大廳制的戲院,像是後車站大稻埕地區,有寧夏路上的「國聲戲院」、 太原路跟平陽街交口的「遠東戲院」、還有南京西路與太原路口的「大中華戲院」,小廳設計的「翡翠」、「明珠」則位於淡水線鐵道邊,今日百貨樓上,甚至遠一 點的延平北路上也有歷史悠久的「第一劇場」……

孩提時代,我雖不像電影《新天堂樂園》裡的「多多」,可以整天跑進電影院玩耍,但打從有記憶以來,生活中有關電影院的種種卻不曾少過。從家裡的後陽台窗戶望出,是一整片鋼浪板搭起的戲院機車停車棚。電影院的大跨距建築直挺挺地拔地而起,而那沒有門面的後門是電影散場時人們走出戲院的通道。我常搬張小凳在陽台邊看電影散場的人潮,猜想這群人是否參加完某種儀式或祭典,為何總帶著神祕的微笑或傷悲魚貫地竄了出來?


這些台北市西區的大戲院,在二十幾年前快速消失,不是變成小廳制,就是拆除改建成大樓。還記得國聲戲院拆除當天,我站在家裡屋頂看著,小時候的記憶轟然崩落,內心的不捨與失落,就像是《新天堂樂園》裡被拆除的老戲院,默然無語。

今天看的這部講電影的電影「我們的那時此刻」,我這才想起,其實那讓人感動的電影院建物,如果少了電影本身,也只不過是個冰冷的建築物而已啊。

還記得看電影前起立唱國歌的場景?那些政令宣導的短片、那些搖頭晃腦呆頭鵝的梁山泊、瓊瑤的三廳電影、飛天遁地的武打片、追趕跑跳碰的港製商業片、台灣新浪潮電影的本土關懷、畫面好像壞掉的藝術片、感動人心的記錄片、賣座的本土小清新……。這些台灣電影走過的歲月,有著荒唐的時代背景,卻是苦中帶甜的記憶。

這部透過金馬獎背景來講台灣電影歷程的記錄片,想當然是跳過了許多金馬獎誕生前台灣電影的故事,以及不在金馬獎關注範疇內的事情。然而,片子越到後面,越是我曾經歷的時代,感觸也越來越多。看到「不能沒有你」的那一段,想起的是已經被市府拆掉的舊市議會,以及很可能要被「好好看」掉的天橋。

我們的人生,似乎總在學習著面對「失去」。這些電影畫面勾起了一絲絲回憶,卻阻擋不住現實世界裡的推土機。電影畫面勾起了好多的記憶,而這樣的記憶是需要在老電影院裡看才能體會。那種由右至左的字幕,那種用著膠片放映出來的質感,是一種只能在電影院空間中,才能重現的氛圍。

其實,人與人的相遇很是意外,我曾因為到嘉義碩論口試,會後一場飛行場的「超潛入」,而認識了一手催生大林萬國戲院再生的江明赫先生。看到「我們的那時此刻」電影能在這個重新點亮霓虹燈的電影院裡放映,那種感動是一種難以置信的驚喜。

小鎮上的電影院,都會裡的老戲院,都是曾經帶著我們在電影裡遨遊的「時空飛船」,坐在椅子上,就可以開啟一場驚奇之旅。我們,真的不能沒有你!




0 意見:

  © Blogger template 'A Click Apar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