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7日 星期六

懷念蕭麗虹老師。竹圍工作室最終章

說來慚愧,今天第一次去竹圍工作室,卻應該也是最後一次的開放了。在大雨中去到竹圍捷運站外的這個藝術基地,看到蕭麗虹老師一生努力的成果,真的就如這展覽「生若浮雲:蕭麗虹藝術成就回顧展」所要展現的,是一次豐富的紀念與追思。 
 

 跟蕭麗虹老師認識,應該是2017年的全國文化會議,那時候我們都屬於「文化生命力」的這一組,因此有不少一起討論文化保存、文資議題的機會。蕭麗虹老師總是那麼徐徐地講著她的理念,說著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想法,說到以前剛開始華山是怎樣的情況,然後還有就是她一手與夥伴打造出來的「竹圍工作室」了。


還記得當時討論時,蕭老師每次總是說著說著,就邀請大家有空可以過去竹圍看看啊,然後就這樣一晃眼,到了竹圍工作室決定要結束的時候,而蕭老師也在今年八月離開我們到天上去了。
 

今天2021.11.27.是竹圍工作室最後一次的對外開放活動,幾乎讓大家完整地看了這個以舊雞舍所改造的藝術基地是怎樣把閒置空間給再利用。蕭老師曾表示:1995年,竹圍工作室的成立,是台灣第一個把閒置空間拿來作為文化實驗場域的案例,除了提供藝術的展演,還有藝術家可以駐村的規劃。這些,在當時都是歐美國家正開始流行的做法,但在台灣卻屬創新的嘗試。






 今天的展場,也展出了五件蕭麗虹老師的藝術作品






 蕭麗虹老師常常強調藝術國際交流的重要,而這也展現在竹圍工作室提供外國藝術家駐村的理念上。



 今天會場中間的樹洞,提供了伙伴可以留言、跟蕭老師說說話的機會。



雖然竹圍工作室今天這場最終章的開放活動結束後就要告一段落了,但是這幾十年來所留下的許多重要檔案,都是非常重要的資料。因此,希望未來能有妥善的整理與保存,讓這一路走來的努力能夠成為未來的參考與借鏡,同時也能讓這樣的精神被持續延續下去。



 最後,以今天展場我最喜歡的一張蕭老師照片懷念她。


 

 

 



 

2021年11月10日 星期三

1912年開始的台灣鐵路餐車歷史

最近因為台鐵的米其林餐車要登場,究竟台灣鐵路的餐車始於何時又成為話題。為了避免新聞稿跟各種不良刊物的錯誤誤導,還是整理一下目前手中有的資料提供參考。首先是,據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台灣總督府出版的《台灣鐵道概況》一書所描述,一九一二年度起,縱貫鐵道晝間急行列車加掛「一等食堂車」。因此,台灣鐵路的餐車源起,便可說是以此車的餐車運用開始為濫觴。雖然說,早於此時,鐵道部是先在車內設置販賣部,但是這樣仍無法滿足行旅需求,所以才做出有餐桌與座椅的餐車。不過,必須說明的是,當時的這車不是全車都是餐車,而是跟一等客室合造,所以用戰後的講法就是「一等客餐車」。
 

那麼,這批車是什麼車呢?它其實就是形式表記為イシボ的「食堂付一等客車」,是大正年間急行列車裡的一等車主力車種。根據鐵道部方面大正九年1920年)留下的形式圖紀錄,イシボ一共製造了七輛,且分成四個不同的小族群:明治四十五年(1912年)3月,イシボ12號出廠(形式稱號為イシボ1);在明治天皇駕崩後,年號改為大正元年的19128月,イシボ35號出廠(形式稱號為イシボ3);同年的11月(一說是12月),イシボ46號出廠(形式稱號為イシボ4);最後的イシボ7號(形式稱號為イシボ7)則比較特別,是在大正四年(1915年)3月才加入陣容。
 
 當時的鐵道部會在此時於一等車內附設食堂的食席,是與當時日本內地鐵道的流行潮流有關。自從日本明治維新後,引進了許多歐美的洋式生活情調,特別是那些上流社會人士,可說十分著迷於歐美上層社會的社交文化。這些高級仕紳淑女,搭乘火車時除了要有「高級」的一等車座席外,也要享受鐵道上用餐的浪漫。於是,列車上的食堂應運而生,可說是種飛奔於鐵道上的高級餐廳。

台鐵這第一批一九一〇年代所開始使用的「一等附食堂車」,在設計上也延續了明治維新以來的洋風潮流,特別是車側的橢圓窗與一等車徽章銘板,都與歐美的高級列車類似。以日本鐵道史上大約同時代的食堂車設計來看,九州鐵道為了豪華急行列車編成,而在明治後期向美國所訂購的食堂車,便算是較為類似的車型。 
 
(這裡補充一下,應該有人知道JR九州的豪華「或る列車」,這個就是在致敬明治時代的這列豪華車,現代版是由著名的車輛設計師水戶岡銳治操刀,參考原信太郎模型做出來的車。日本的豪華列車,也是要搭上歷史文化內涵才有賣點啊)

台鐵的這款初代附有餐車食堂的客車,其實主要的空間還是一等客室,
這個客室的走道是在側邊,因此可以說是類似歐美開放包廂式的車內設計。三人坐的沙發用花卉圖案布料為面,給人相當高級的感覺。椅背上延伸到車頂的長柱則有掛衣勾,可讓穿著西裝洋服的貴客吊掛外套。仔細看內裝的照片,還能發現椅背上寫有座位號碼,這或許可說是台灣相當早期的車內座位標號證據! 
 

值得說明的是,原本都只有在黑白照片看過的這車座椅布,2019年時日本「住江織物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内装の歴史展(Moquette for the railway cars by Suminoe Textile before 1940)」,居然展出了這椅布的實體樣本!
 

 
住江織物這家公司,百年來製造了許多鐵道車輛的座椅布,而很幸運的還把這些椅布的樣本留了下來,這當中一塊台鐵在大正年代使用的座椅布料,便很神奇地讓以前只能從黑白照片想像的一等客車內部座椅,有了實際樣本的色彩資訊。這個座椅布是由三種顏色所組成的牽牛花圖案,是台鐵百年前很有名的一等客餐車座椅布,看了真的是好感動好感動,原來百年前的台鐵,曾有這麼好的美學品味啊。
 

這批台灣最早的火車餐車,在1937 年度時有三輛被改為全車餐車,不過在戰後初期全部的七輛中只剩五輛仍維持有餐車身分,另外兩輛則已被改成二等臥車。不過,到民國五十年時的統計,五輛餐車中僅剩最後一輛的25DC2003號一直保持餐車身分,其他都已消失於餐車的項下。目前,這七輛車無一倖存相當可惜啊(台鐵的花車SA4101號廣義看起來算是這車有血緣的兄弟啦)!不過,如果這個座椅布能夠在日本的合作授權下重新回到台灣鐵路的豪華餐車上,那不是更有歷史傳承意義嗎?
 
 

  © Blogger template 'A Click Apar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