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8日 星期四

上鐵皮的回憶,M113 來到鐵博擔任鐵路軍運的展示囉!

今天是週四莒光日,很高興早上能夠在鐵道博物館籌備處看到我在任內就開始積極爭取,搞了將近兩年終於能夠納入鐵博館展示行列的兩輛M113裝甲運兵車。其實當年當我在規劃未來的鐵道博物館展示計劃時,就很清楚知道台灣的鐵路在軍事運輸上的重要性,因此這一塊絕對是我們未來必須要有的展示重點之一。很高興在我卸任之後,接任的鄭主任(前陸軍預官排長),繼續努力爭取,終於把 M113開進鐵博。

 
對於很多當過兵的國民來說,當兵時候的上鐵皮,都是人生中深刻記憶的一部分,而這就是我們身為一個國家級的鐵道博物館必須要想辦法來保存的。所以我們先修復了可以搭載軍車的平車,接著就是希望能夠跟國防部爭取相關的軍事車輛,讓我們來綁鐵皮、上鐵皮。在最初的規劃裡,我甚至曾經想要在西宿舍那邊新做一個汽車月台,這樣才能更完整的展現軍事運輸的過程,甚至想請回能夠用古早麻繩綁車輛的老鳥來重現,不過這個汽車月台計劃後來應該是在現實的條件底下沒辦法完成了。


一定很多人好奇為什麼我們爭取來代管典藏的是兩輛M113裝甲運兵車呢?老實講,能爭取到什麼樣子的車,也牽涉到國防部有怎樣的退役軍車可以提供。還現役的車基本上就有點困難,退役的車輛也並不是還保留著的就一定可以提供(一切都是緣分啊!)。我記得在我當籌備處主任的時候,一開始的希望曾經請國防部幫我們找是不是有M35的二噸半,總之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得到沒有這種車可以提供的回覆。接著也考慮過M41,但考慮到放上平車之後砲塔應該要倒轉180度,可是國防部給我們的車應該是沒辦法這樣運作,所以也就放棄了。M113裝甲運兵車因為陸軍剛除役,機緣湊巧之下也就雀屏中選。



事實上我對於M113的裡裡外外是相當熟悉的,因為小時候我做過田宮模型的那組M113,裡裡外外的細節真的是有夠多的,做了我好久好久。偷偷說一個八卦,就是鐵道博物館的前後兩任主任,小時候都做過這一組田宮模型,因此當國防部回覆真的有M113可以提供的時候,我們當場就拍板定案就是它了。



這個軍車與平車配合的鐵運展示其實真的爭取了好久,最需要特別感謝的是台鐵的杜微局長。也許大家不知道,杜局長早年可是台灣重要的軍事研究專家,寫過很多軍武考證的文章,當時我就跟他表示我們已經把平車都準備好了,還欠軍車上鐵皮。於是,杜局長很積極地幫我們牽線,最後終於有了這兩輛M113的到來。


回想起來,這一路走來溝通的過程其實也是蠻有趣的。因為我們的這兩輛軍車,是美軍提供的國軍裝備,因此在公文往返的過程當中,我也依照規定用籌備處主任的名義簽署了一份英文的文件,透過AIT送到美國國務院去核准(這應該是我在鐵博任內以英文簽名簽署的唯一一份文件)。總之呢,這輛車經過相當多的程序,終於在今天能夠來到鐵博,先暫放在臨時的平車上,之後才會再次正式吊運至我們修好的平車上。

現在這兩輛M113,是以臨時固定的方式,先簡單地放上平車。未來我們很想用傳統的麻繩跟木條來綁,重現古早時代上鐵皮的模樣,只是這樣的技術,是需要找還記得怎麼做的老兵回來幫忙就是了。有人有當不完的兵,想回來協助的嗎?

2022年4月21日 星期四

保存在鐵博的小布丁也來響應「世界Wickham日」(World Wickham Day)慶祝Wickham百年!

 今天是「世界Wickham日」(World Wickham Day),所以來響應一下全世界一起串連紀念Wickham小車車的活動。在1922.4.22.,也就是一百年前的今天,製番第一號的Wickham車出廠,是一輛1067mm軌距給智利Taltal Railway的巡道車。因此,#TheRailTrolleyTrust 發起這個 #WorldWickhamDay,希望大家能透過網路響應串連貼出Wickham車車的活動。如果您也曾在鐵博拍過可愛的小布丁,歡迎也貼出你的照片喔,記得hashtags一下喔~

回想兩年多前我剛到鐵博時的狀況,裡面的鐵道已經根本很久沒有火車跑了,為了讓「活的鐵道博物館」理念能夠被理解與看見,先是用人力推小台車就這樣玩了起來,接著是第一輛簡單整備後發動的DL-1042調動機的復活,而鐵博真正第一輛整修後能跑的車,就是「小布丁」Wickham 38,來自南迴鐵路的貴賓巡道車。

小布丁真的好可愛,感覺那個臉根本可以當成吉祥物來做貼圖表情包的呢!這輛車的故事很多,從出生是「遺腹子」、全世界最後一輛Wickham 38原始構型車、來台灣給總統搭過、南迴搞軌案後的每日巡軌,再由鐵道局致贈納入鐵道博物館典藏,成為第一輛在中央運轉線上行駛的動力車輛,全都是傳奇。


當初接手這輛車時,其實我們知道的故事不多,只知道車型如之前考證是「Wickham 38」,是由英國的D. Wickham & Co. Ltd 製造出廠。該公司的中文廣告上寫的自家公司簡介,是以「威克姆」的中文來翻譯其Wickham之名。此公司位於英國的Ware, Hertfordshire,像是Wickham 38這樣車型的巡道車,在其原廠中文型錄是以「鐵路檢查車」稱之。

隨著國家鐵道博物館對於這輛車修復時的車身紀錄考證,已經知道車體上留有原廠製造銘板,其上寫有製番No. 11720。雖然上面沒有製造年月日,但是藉由原廠序號查Wickham Order號碼是72875,查到該車出廠紀錄寫著「Shipped from Wickham on 1st June 1990 to Bidwin Industries」。因此,透過這個可推出本車是在1990年6月1日從Wickham出廠運送往Bidwin Industries。




一開始,我曾懷疑這個Bidwin Industries有沒有拼錯,但後來靈機一動了解此名稱的「深意」。那個Bidwin要拆開看,就是Bid Win的意思,指的是「投標穩贏」的概念。經過網路查閱,發現這是台灣當年的一家貿易公司,所謂的Bidwin Industries是叫「瑩而富貿易股份有限公司」。網路上該公司簡介:「自1985年以來,瑩而富公司已經營34年了。最初以投標政府機關採購設備為主業。 繼之代理國外水力發電廠設備及從事雜貨外銷。取名"瑩而富" 意味著光明正大的營業,經營者一向思索如何推出對社會有所貢獻的產品。」該公司近年來是生產蓮蓬頭,但早年應該有代理或協助政府單位購買外國車輛或工程材料,而這輛車就是藉由這家公司而進入到南迴鐵路工程處去。


除了車身紀錄外,該車裝設的引擎是英國有名的Perkins 4.236 柴油引擎。這個4.236指的是4汽缸,236 cu. in. (3.9 L)的意思,經由該引擎出廠序號查到出廠時間為1989年11月,符合本車在1990年中落成完工的時間點(引擎早約半年完成出廠)。
 

考證至此,本車的身世與出廠時間大致已經獲得證實。該車應該是1990年中由台灣省交通處南迴鐵路工程處透過貿易商向英國威克姆買進來的「Wickham 38」工程貴賓車,本車在南迴完工之後轉手到台灣省交通處東部鐵路改善工程局,後又由交通部鐵工局東部工程處接手。停用後長期滯留於枋寮,最後在鐵道局南工處的協助下,送至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納入館藏。本車後來由鐵道博物館籌備處委由仕佳興修復,最終成功復活運轉,成為廠內很多活動的亮點!
 





台灣鐵路有很多很有意義的火車,但也許生不逢時沒辦法搶救下來,可是小布丁何其有幸,在許許多多人的努力下被保存了下來,他那彷彿被判了死刑的破舊身軀,竟被修好,連引擎都被救了回來,現在還能活蹦亂跳。
 

你相信人與火車之間是有感情的軌道互相連結的嗎?從R24的整修再到小布丁的復活,我想是的,而我們在努力的這一切,也應該是一件很值得的事。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都不是那麼的理所當然就存在,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火車的保存、鐵道文化的推廣,甚至渴望有一座鐵道博物館,都是歷經許許多多的坎坷與努力爭取才有今天的成果。


我們很幸運地離這個夢想又前進了一步,謝謝所有幫助過我們的朋友。

 


#WorldWickhamDay #WickhamofWare #WickhamTrolley #WickhamRailwayVehicle #WickhamIndustrial #TheRailTrolleyTrust

2022年4月13日 星期三

期許國家級鐵道博物館在串聯台灣鐵道文化場域中應有之角色

 雖然人已經回到師大,但是心還是一直很關心鐵道博物館的籌備進度。所以今天早上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在質詢鐵道博物館的時候呢,還是忍不住的全程收聽。其實並不意外當中有兩位委員,特別是范雲立委跟鄭正鈐委員,都有提到鐵道博物館未來對於國內其他鐵道文化場域跟館舍的看法與態度(先說個題外話,其實我在台大唸書的時候,剛好是范雲學姐出來競選學生會長的喔!)其實遠在我擔任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之前,對於國內這些鐵道文化場域的保存與經營、甚至串聯,就已經深入的理解,甚至在2004-2005台灣的鐵道藝術網絡剛起步的時候,我就已經跟當時的文建會中部辦公室曾經走了一趟全台灣所有的鐵道藝術村,去理解這些場域的困難跟經營的問題。所以當我接任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的時候,我就一直認為需要以國家級的鐵道博物館高度,來處理這個課題,這也就是今天立委在質詢的部分。
 

不過經過我仔細的盤點,目前的國家鐵道博物館是以行政院的公共建設計劃來支應,這個經費光處理16.7公頃的廠區修復跟建置,人力跟財務上面就已經是捉襟見肘。因此,我們根本沒有能力去接管甚至去代管任何一個其他場域的經營。但是呢,這並不表示我們對於這些國內鐵道場館的問題是漠不關心,而是必須要以國家級的高度,給予一個交流的平台,甚至提供相關資源交流的協助。所以這就是我上任之後,在2020年舉辦了第一次的鐵道文化交流論壇。這個論壇其實分成兩大部分兩天辦理。第一天我們邀請了台灣各鐵道場館的代表來分析介紹他們場域的特色跟經營的一些課題,而另一場次是邀請台灣所有的交通相關事業單位,來分享文資保存的經驗。
 

在我的想法底下,即便現階段我們沒有辦法直接協助這些台灣各地的鐵道場所保存或經營,但至少以國家級鐵道博物館的高度,必須要提供這樣子的平台來彼此交流與經驗分享。不過很可惜的是,在我去年卸任之後,這一個每年請大家一起來分享交流的規劃就被刪掉了,然後今年這樣子的交流還會不會辦老實說也不知道。所以這就是我認為,其實現在國家鐵道博物館在經營的方向跟策略上,是需要全民一起來監督的地方。
 


再回到立委的提問,其實如果我們仔細看我所主辦的鐵道文化交流論壇裡面,我們邀請了各地方的不同鐵道園區經營者或催生者來分享,這裡面包含高雄的舊打狗驛故事館、以及一路以來催生花蓮鐵道文化園區的楊科長、甚至還有帶領保存經營山佳火車站的台鐵文化志工隊俞隊長。當然除此之外,我們也邀請了新平溪煤礦、新北投車站,以及旗山車站的案例,來跟大家分享。最後則是民間的努力,包含了蘇昭旭老師的交通科學技術博物館,以及陳朝強先生的福井鐵道文物館。會邀請這些人來分享的原因就是,大家都面臨了不同的問題,也都在不同的地方努力。我們真的是需要一個雖然不敢說是互相取暖、但是是一個意見跟經驗交流的場域。所以我一直會希望這樣子的鐵道文化交流論壇,是每年都可以持續辦理的。譬如說過去大家一直在提的鐵道藝術網絡,我就一直堅持必須轉型為鐵道文化與藝術網絡,然後這也都是後續鐵道文化交流論壇應該要邀請來一起共襄盛舉的。不過,當我一離開籌備處主任一職之後,這個方向和計劃就被腰斬,然後今年甚至可能連交流論壇都不知道還會不會辦了。從這個角度看,其實立委的鞭策確實是有道理的。 


至於當時的鐵道文化交流論壇,我也邀請了國內各營運交通事業的單位來談談文化資產的保存。當然這裡面包含了台鐵、阿里山、花蓮的林田山,以及糖鐵甚至高鐵都有,以及持續跟鐵道博物館合作的檔案管理局。這些都是要擴大國內鐵道文化保存網絡的努力。不過去年的鐵道文化交流論壇,已經被限縮到鐵道博物館的籌備進度跟我們的調研成果,眼看今年可能根本也沒有東西可以端出來了,甚至我一直堅持鐵道博物館要以國家級的高度,作為台灣整個鐵道文化交流平台的這個努力,也可能會消散,這也是我非常擔心的地方。
 

沒有從小看過我書沒關係,現在可以翻開台灣鐵道文化志裡面是怎麼對於這個問題的分析與規劃,現在看還來得及喔!
 
以下是當時的論壇內容
 

另外,補充一下立委也問到的鐵道藝術網絡我的看法。
 
 
當年台中二十號倉庫的成功經驗,是後來一連串鐵道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濫觴。然而,在走向各地的串連之路上,卻有些議題與方向是必須審慎討論與關注的。這其中一個最值得探討的話題,便是這鐵道網絡應為「移動性的連結」,而非「方向性的複製」。 
 

當年,台中二十號倉庫是中部地區當代藝術的新興重鎮。它利用台鐵台中後站旁閒置的倉庫,改裝成藝術家可以進駐創作的空間。這樣的概念,配合一群有理想的藝術工作者,激盪出台中二十號倉庫的一頁傳奇。發展到後來,全台各鐵道藝術村都面臨了不同的問題,有的消失,有的成為二度閒置空間。

 

鐵道藝術網絡的未來,是應該邁向更廣格局的「鐵道文化與藝術網絡」,搭配許多的鐵道文化景點,例如花蓮鐵道出張所、彰化扇形車庫……等鐵道歷史保存區,才能有更廣的發展。

 

當某地有與民眾集體記憶相共鳴的鐵道與文化,這種連結網絡便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加以規劃來串連,特別是已被閒置的鐵道空間,更可用長遠開放性的方向來走,而切忌以做政績的短線操作來進行。鐵道文化與藝術網絡用的是火車這個移動交通工具來串連,但不應該以沿著環島鐵道路網方向性地用狹隘的「鐵道藝術」複製操作。多元鐵道文化移動性的連結,而非毫無思索的複製,才能讓網絡裡的鐵道結盟有更多元的發展與可能。

  © Blogger template 'A Click Apar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