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日本鐵道卡通遊記2010

這次的日本旅行,當然不可免地安排許多的鐵道卡通之旅。一到京都後,我立刻跟著原子小金剛的指引,到位於京都車站二樓的手塚治虫博物館京都館。這一家的空間較小,但很多紀念品實在是誘人。考慮到不想扛著它們趴趴走,只好先忍痛晚一點才買。

後來,為了去看本館,也就是在寶塚市的手塚治虫博物館,又再度於大熱天中造訪。這一家本館面積可大著呢,有三層樓,進門是二樓,展示很多手塚治虫的生平與創作。大家聽過的小蜜蜂、原子小金剛、寶馬王子,或者三樓正在特展的大獅王都有。不過我比較失望的是,這個手塚治虫博物館大多強調原子小金剛,小蜜蜂跟海王子的部分好少好少喔!樓下有原子小金剛的基地,可以一探。

看完這,其實我還有去倉敷的桃太郎博物館,但吸引力沒很大就跳過了。至於另一間網路上有介紹的小甜甜博物館,其實是那種美少女漫畫博物館。裡面是很華麗,可是tune不合,而且除了賣紀念品外,有點空虛。再來這次旅行的大重頭戲,就是去四國的阿胖列車了。說阿胖麵包超人是JR四國代言人一點都不錯。我們搭的阿胖專車,是二節組成。一節是基哈185的特急車(大推的老車),另一節是改造後鏤空的toroko車。這車以岡山為起點,跑往琴平與高松的二種行程。不過,它是屬於臨時列車,而且一列車座位只有四十二位,很難訂。我搶不到去琴平的,只能搭去高松。岡山到高松給我跑二小時有夠慢,但一路上聽阿胖的歌,過瀨戶大橋也能看風景吹海風,實在也大推!車上有賣阿胖便當,不過很快會賣完,所以只拍沒買。






在JR四國很多特急車也都有阿胖列車的造型,像是特急南風等都可以看到阿胖。它們還提供阿胖印章簿給要搭乘的人索取來蓋章,當然我也拿一本囉。此次也看到JR西日本在跟皮卡丘合作的活動,不過只拿了收集印章的簿子,沒有更進一步的「行動」。

日本拉麵食記2010

這次去到日本吃了不少拉麵,在此作一下報導。第一名的首推松江車站內一家XX麵話的拉麵館。這一家賣三種拉麵,分別是出雲麵話、神戶麵話、還有一個好像 是北海道的。這家的出雲麵話鹽味拉麵很讚!湯頭是魚介類去熬的,上面兩顆小蛋,叉燒很遜,扣分,但整體風味非常特別。至於那個神戶麵話,蠻難吃,可以跳 過。


至於吃好幾次的寶屋,大概是京都車站樓上拉麵小路排隊最多人的。它的雞拉麵很讚!必吃。它的招牌寶屋拉麵也不錯,可以吃吃,至於味增的就算了。有點是地雷。



再來是一樣也在京都車站樓上拉麵小路的博多一幸舍。這一家的豚骨是經典,大推!至於黑芝麻豚骨就看大家口味喜不喜歡,見仁見智。至於它的炒飯也是大推!怎麼有這麼好吃的炒飯啊~



同樣在京都車站樓上拉麵小路的東大拉麵,主推德島拉麵,是此行中最大地雷,難吃難吃(除了那一片肉是現炒的,其他OOXX),是我最後悔的一間。

這次也吃了一些小店或者連鎖中華料理店的拉麵。一家是出雲車站前拉麵店,那個出雲拉麵算OK。

至於皿烏龍,我吃了姬路的「餃子的王強」,還有寶塚的「珉珉」。還算OK


離開日本前,在關空發現一家杵屋很有趣,有柚子口味的烏龍,也推。

以上純屬個人好惡,好吃難吃全看我自己的感覺,若有不同意見請見諒。

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再會了!餘部鐵橋

餘部鐵橋是日本最有名的鐵路橋樑之一,喜歡火車的鐵道迷,大都對它耳熟能詳。它的全長有三一0點五公尺,高四十一點五公尺,從一九0 九年開工興建,到一九一二年通車,是日本鐵道迷間高人氣的鐵路名橋。


它的外型,是由一個個鐵塔般的支架架起單線的鋼樑,長 得跟美國很多鐵路橋(像是《鐵道世界漫遊》裡介紹的凱蒂雪莉高橋)非常地像。如果深究原因,其實很容易理解——因為,這座餘部鐵橋, 正是美國技師設計的。而且,根據記載,鐵橋的鋼材,還是由美國運抵九州的門司,然後再轉運到餘部這邊組立的呢!


為了一探這山陰名景,一九九六年時我研究了好幾種前往的方法,最後的結論是:搭乘夜間急行列車[大山]從大阪出發,大概是最有效率的 方案了。這急行[大山]是以十二系客車與十四系寢台車編成,晚上十點五十五分從大阪出發,走福知山線到福知山,然後再轉山 陰本線續行,直到鳥取、倉吉、出雲市。搭夜車的好處是,睡車上可以省下旅館錢,特別是像急行[大山]這種有掛座席車的夜車,對於拿 JR PASS的我們來說最是划算,只不過整晚會睡得很累就是了。

從時刻表來看,半夜三點多急行[大山]就會駛過餘部鐵橋,如果要在最近停靠站下車的話,恐怕根本沒多少小時能睡。所以,我決定坐過頭 到鳥取去——至少,坐到鳥取是四點十二分,我還有很多餘裕時間搭早班的普通車往回去餘部呢!

於是,我在早上四點多到了鳥取這個 高架式車站,就如我所料的,車站空空蕩蕩,商店的門也都關著,站員也是一臉睡相。在這站,除了我以外,也有幾個一看就是鐵道迷的日本 年輕人下車。我猜,應該也是要去餘部的吧?果然沒錯,第一班往回開會到餘部的柴油客車上,又看到這幾個拿著腳架的「道 友」。大家有志一同,前進餘部!

餘部站是一個無人的小站,火車一停靠,我們這群鐵道迷魚貫下車。然後,很神奇地,大家都往月台邊一個往上爬的小徑走。沒錯,往 上爬一小段,便可以遠望從鎧那邊的山洞駛出的列車走上餘部鐵橋的名景。老實說,我是先看了鐵道攝影指南,才知道要這麼爬的呢!

等 我一路爬上那個不知道有多少鐵道迷都曾「登頂」的小坡,才發現上面居然已經有好幾支三腳架佔領了絕佳的景點,深深感到日本的鐵道迷真 的是好多,隨便走都會碰到!

三月的清晨,朝陽根本沒辦法像夏天一樣把餘部鐵橋照得光亮,而這天又是極差的陰雨天,我雖然有帶腳 架,但對於馬上要駛過的[出雲三號]寢台特急,卻總覺得一定是拍攝失敗的。不過,我的目標是國鐵色的普通車以及特急一八一系車輛;因 此,也就沒有這麼在意這班車了。

在坡上俯視列車從鎧站端的隧道駛出,馬上就會聽到隆隆的聲響,身邊一群鐵道迷的相機快門,也霹霹啪啪地此起彼落。有意思的是,大 家按快門的時間都差不多呢!主要是因為餘部鐵橋的兩側,因為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發生了一次強風吹落列車直墜橋下的大意外後,加裝了防風 板(而且風速過強時列車必須停駛),所以火車駛於其上之際,要從這著名地點拍攝就有些困難,只有幾個空檔是比較好看的,因此鐵道迷多 在這一瞬間按下了快門。

我拍完了這個點,又走回餘部站,並且出發去第二個從提防回拍餘部鐵橋的攝影位置。這趟路其實 不遠,但是落差卻很大——想想,可是要從跟橋面一樣高的車站,直下走到橋底,跨過長古川,然後再越過漁港,走上日本海潮不斷拍打的提 防,才能看到很壯觀的餘部鐵橋全景呢!我走到這第二個拍攝點時才發現,剛剛先跑掉的日本鐵道迷,這會兒竟先到這裡來拍了, 真是「鐵道迷所見略同」!

我在堤防邊聽著毫不間斷的海濤聲,深深感動那可是有名的日本海音。當特急[朝潮]在這海浪聲中駛上餘部鐵橋,我想我才真的體 會到這特急[朝潮]名稱的真義!

2008年三月,我又去了山陰本線的餘部拍攝即將改建的餘部鐵橋。話說,十 多年前的餘部鐵橋記憶,讓我感受到日本海側可怕的大風大雨。這次本想說運氣會好一點,結果鳥取地方依然給我下大雨,害我整天的行程只 能一個字形容,「慘」。山陰這邊風景不賴,但是列車班次超少,為了拍照可說得 好好計畫。當然,月台旁爬上的俯視名景,已經是人山人海的「展 望台」了。想當年我第一次來時,還沒有步道,拍照位置也只能容下幾個人,此地點的廣為人知與大肆開發,真有點嚇人。

2010年7月16日,我再訪餘部鐵橋。這天是這座鐵橋的最末日,過後就要開始拆除與新鐵橋的切換工程了。這天,小 小月台人山人海,觀景台早就封閉,但整個余部地區一大堆人,還有觀光團呢!JR西日本人員現場發送最末日紀念品,橋下還有紀念品販賣 攤位,甚至下午三點多還開始舉行舊橋的感恩祈福神道儀式。最後高潮是,本來不停余部車站的濱風特急,也臨停!這天本是大晴天,可 是在濱風來時卻下大雨!如今,餘部老鐵橋已經功成身退了,接著則是Kiha181,這車日子也所剩不多也~

2010年7月24日 星期六

基哈一八一提前半年正常班次引退!

好險這次去日本有去搭基哈一八一!JR西日本居然給我提前引退!這次拍到這車駛過余部舊鐵橋,還劃位余部到濱坂,然後還搭了一段!還好賺到了!


http://www.kobe-np.co.jp/news/shakai/0003227122.shtml

新 型「はまかぜ」11月7日デビュー 

 JR西日本は21日、神戸や姫路と山陰地方を結ぶ特急「はまかぜ」(大阪‐浜坂・鳥取)に用いる新型ディーゼル車両「189系」の 営業運転を、11月7日から始めると発表した。来年春に投入予定だったが、半年近く前倒しする。現役の特急ディーゼル車両では最古 だった181系は前日に定期運転を終え、2010年度中に引退する。

 189系はステンレス製の3両編成。最高時速 130キロで181系より10キロ早く、車体強度を高めた。車両の製造がスムーズに進んだため、日本海のズワイガニ漁の解禁日に合わ せてデビューさせる。

 現在の181系は旧国鉄時代の1969~72年に製造された年代物で、老朽化が著しい。11月7日以降は一部車両を、冬季 に走る「かにカニはまかぜ」などの臨時列車に用いる。引退後、車両を保存するかどうかは未定という。

(足立 聡) (2010/07/21 21:02)

2010年7月12日 星期一

洪以南漢詩的書終於要出版了


經過將近一年的忙碌,這本關於洪以南漢詩的書終於要出版了。這份經過一年整理與重新書寫的成果,可說是洪家老小這幾十年來一個心願的完成,因為先祖洪以南 善書畫,又創作了許多的漢詩,但卻一直未曾集結整理出版過。透過這本書與詩集的印行,終能讓洪以南的文學作品透過紙本的再生而繼續流傳下去;而他的故事, 也能在重新被認識的過程中,再度為後世所傳頌。

本書主要收集的洪以南漢詩,是以發表於臺灣日日新報(1898.5.6~1944.3.31.)與漢文臺灣日日新報 (1905.7.1.~1911.11.30.)中的作品為主,一共收錄了320首。書內先針對這些文本的時空背景加以分析,理解洪以南漢詩創作生涯的狀 況,再介紹洪以南的新北門街「逸園」與淡水「達觀樓」住所,因這二處宅邸都曾作為瀛社例會的舉辦地點,在早期臺灣漢詩社群間屬重要之文學場域;至於本書最 大的重點,乃在重新回溯與詮釋洪以南於1907年東遊日本,一連串五十多首東瀛旅遊漢詩創作的重新理解與詮釋。由於洪以南在瀛社成立初期的領導地位,以及 廣泛被認知為能接受新文明之「維新中人」,因此透過他的漢詩創作,可以理解臺灣漢詩人在日本統治後,經由旅遊接觸日本近代文明的觀點與看法。此外,本書亦 以地理學的時空分析概念,建構洪以南的日本旅行地圖,並以漢詩中描述之場域的時空背景,解構洪以南面對西方近代文明時,以傳統漢詩所表達之心境、態度與地 方感。

其實在整理這些漢詩的過程中,讓我有許許多多的感觸。對於我而言,能夠出生在這樣文風鼎盛的家庭實屬幸運。洪以南是我的曾祖父,也就是我們大家口中最親愛 的「阿祖」。從小,我就常從家中長輩的閒談中聽聞他的傳奇故事。不管是他寫的書法,他畫的蘭竹,甚至連到廟裡拜拜,都可以在牆上發現他的題字被石刻在牆 上!連到基隆仙洞一遊,走入洞內抬頭一看,「別有天地」——又是洪以南的題字。

在過去,翻閱早年的《台灣日日新報》,常會看見洪以南在報上發表的漢詩作品。但在那個資訊不發達的年代,研究者僅能以紙本一頁頁翻找,甚或在微卷的暈黃燈 光下一字字地查看,可以說相當耗費時間與精力。但這些過往整理洪以南漢詩所會遇上的艱辛,在有了電腦數位化資料庫的輔助後,可說有了相當大的改善。然而, 在掃描後的數位檔中,一一過濾每筆有關洪以南的新聞、記事與漢詩作品,再詳加辨認,確實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這樣的努力終究仍是值得的,因為整理後一共 320首的漢詩重新出土與集結出版,可說是替洪以南這位曾在北台第一大詩社「瀛社」成立時佔有重要地位的靈魂人物,完成一件未竟之願望,而我伯父洪祖恩醫 師生前念念不忘的這項浩大工程,也終於在本書的出版後有了跨出第一步的起頭。

回想個人小時候對於洪以南的印象,總先來自於他所書寫、高掛於客廳上的傳家題字。不管是伯父或姑姑家所掛的「退一步想」、「仁者壽」,或者我們家的「讀書 樂」,都可以看見洪以南這位先祖如何勉勵後世子孫的心情。我仍記得小學剛開始上國語課學認字時,總會跟著洪以南墨寶「讀書樂」一筆一劃地「畫字」當樂趣。 當然,是長大了後,從更多親戚長輩的口中才知道,原來當年家中堆滿各方集來「求字」的邀約,根本讓洪以南寫都寫不完呢!

在我出生時,洪以南的二位兒子均已過世,但他的女兒們則都還健在,因此每年洪以南的忌日,這些舉止優雅的「姑娘」就都會回到「達觀」,也就是洪以南之子洪 長庚開設達觀眼科醫院之處來聚會,並且祭拜追思她們的父親。每年的五月十四,家裡的這場聚會可說非常盛大,洪以南的這些女兒們,都打扮得漂漂亮亮與會,特 有的貴婦氣質,總讓家裡空氣中瀰漫著特殊的香氣。

在每年的這天,家裡只有宴客時才會擺出的大圓桌都會先放好等著貴客們到訪,而各家分開準備的豐盛菜餚,也會在賓客到訪後陸續上桌。五月中的台北有時已暑氣 難耐,這時冷氣也會打開,但我這些姑婆們(洪以南的女兒們)卻仍在冷氣房中微微搧著香扇,聊著只有她們姐妹才知曉的話語。但這樣的氛圍,卻總讓我好奇那個 她們曾在淡水達觀樓中,與洪以南一起渡過的淡江歲月。

淡水的紅樓這幾年成為當地的一個重要景點,但在洪以南居住時,則有「達觀樓」之名,他更自稱為「達觀樓主」。取名「達觀」,除了有表達出這座洋樓眺望淡水 河畔風光的絕佳角度之外,也有勉勵自己需心境達觀之雙關。而有意思的巧合是,洪以南之長子洪長庚,赴日留學獲得眼科專門的醫學博士學位回台後,在大稻埕開 設的眼科醫院,同樣也取名為「達觀」,將洪以南眼界開闊的「達觀」語意,更進一步地推廣到醫治靈魂之窗的意境。

從小生長在這樣環境下的我,隨處可見洪以南的才情,與留給後世子孫的訓勉,但對於他的漢詩創作卻相對地陌生。或許,這是因為洪以南的這些文學創作,主要是 發表在報端,並未真的在子孫的代代相傳中被留了下來。不過,透過這次大規模的重新整理,將洪以南的這些漢詩創作加以集錄與詮釋,將能讓他在台灣文學史上的 瑰麗漢詩作品可繼續流傳。

在整理洪以南漢詩的過程中,我一首首地重新閱讀而領略了曾祖父當年的心境,也更第一手地直接體會他的各種心情。透過文字的傳遞,理解了原來洪以南也曾參禪 學佛,也曾到處觀覽遊玩,甚至還讀到了他病中的感歎。在洪以南的漢詩作品中讀久了,就會理解他常用的一些字詞,因此有時候儘管報上的排版不甚清楚,但利用 依稀可辨的字體形狀,竟也能推敲出原本的用語。這種時空相隔百年,卻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感覺,實屬巧妙。

此外,洪以南的漢詩作品除了應酬之作外,為數甚多的創作都與旅遊有關。在台灣本島內的旅遊,以中北部居多,不少地點過去這幾年我也曾造訪過。但最讓我訝異 的,是這些年為了鐵道研究而常跑日本的我,透過漢詩才發現這位曾祖父竟比我還「愛玩」,居然早在1907年時就已經到日本各地趴趴走地四處遊覽。而更令我 吃驚的是,洪以南遊歷過的地點與名景,不少是我在過去十多年的日本旅遊中也曾走過或駐足觀賞之地,但這些地點未必是一般遊客或旅行團會造訪之處,似乎冥冥 中,我們對於旅遊這件事,有著一樣的想法與看法。當我在整理洪以南漢詩時,常會訝異地感歎:「原來阿祖百年前就去過了!」,但這時如果我這位曾祖父天上有 知,大概會回一句:「算你有眼光,也來這遊玩啦」了吧!

在2010年冬,為了重新體驗洪以南1907年的日本旅遊行程,我與父親洪達雄一起又走了一遍當年先祖洪以南從長崎到東京的路線。這趟旅行相當有趣,透過 曾研讀曾祖父漢詩所獲得的背景資料,我帶著老爸在日本旅行,竟宛如將近一百年前我曾祖父帶著祖父,也就是我爸的老爸在日本趴趴走的感覺。當我們到訪洪以南 走過的長崎福建會館、觀看門司江浪濤、舞子濱、神戶港、富士山、京都、名古屋……,這確實是一次難忘的時空之旅。

能有這次整理洪以南漢詩的機緣,要感謝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所補助的「國際台灣研究」計畫,在其子計畫「二十世紀初臺灣漢詩人之現代文明旅遊足跡——洪以南之 旅遊漢詩創作」的經費補助。此外,亦感謝助理許聖迪與鄭涵娟的漢詩整理,讓繁雜的資料辨認、打字與比對得以完成。當然,本書裡許多家族留傳的珍貴資料,也 感謝祖父洪長庚的細心收集,伯父洪祖恩長期以來對於家族史的研究,以及老爸洪達雄,還有家中長輩洪祖培、洪祖仁與洪玉純的協助才能有完整的呈現。研究過程 中,洪麗晶、洪恂恂、陳怡芬、李衍民、陳韋宏的熱心協助也在此感謝。最後,要特別感恩在這將近一年的整個整理過程中,所有有形與無形力量的協助,讓此書出 版能水到渠成。特別是艋舺龍山寺觀音菩薩對於洪家一百多年來的庇佑,是我在整理洪騰雲與洪以南相關紀錄時才發現的記載。原來,先祖洪騰雲過世後的告別式是 在龍山寺內舉行、本書裡洪以南1907年東遊日本前的送別會也是在龍山寺舉辦,甚至龍山寺在大正年間的重修,洪以南也是出力者之一。無怪乎如今龍山寺內, 仍有洪以南之書法與蘭石畫作石刻在壁上留存。

本文的部分成果,曾在文化研究學會 2010 年會 「文化生意:重探符號/資本/權力的新關係」研討會中發表,並刊登於台師大地理系「地理教育」第三十六期當中。未來,期許有更多關於洪以南的研究,能在這 本書的基礎之上繼續發展。

Union Pacific's business train

I still remember how happy I was when I saw this train set in LA Union Station. This is not a normal train, and I have seen it only about 3 times in LA. Union Pacific's beautiful E9 and the coaches. Wowow.... good memory.

2010年7月11日 星期日

洪以南生平年表

昨晚弄這弄到快二點,終於完成了!耶~

洪以南生平年表
1871年4月7日 出生於臺北艋舺(日期推測為舊曆)
1872年5月10日 洪以南夫人陳宇卿出生(日期推測為舊曆)
1884年5月15日 洪以南父洪輝東仙逝(日期推測為舊曆)
1894年7月27日 洪以南母辛恭過世(日期推測為舊曆)
1897年9月 任臺北辨務署參事至1901年3月
1897年12月25日 洪以南授佩紳章
1899年9月11日 洪以南祖父洪騰雲仙逝(舊曆為8月7日)
1899年10月22日 洪騰雲弔祭式於艋舺龍山寺舉行
1902年5月 任臺北檢疫委員
1903年4月 任臺灣協會臺灣支部評議員
1903年6月 任天然足會副會長
1904年4月 任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囑託
1905年11月 臺北士林地區浴德公會入會
1906年 任艋舺公學校學務委員
1906年9月 任後藤男爵送別會委員
1906年10月1日 任兒玉總督石像除幕式接待係係長
1907年4月 任臺北廳參事
1907年4月13日 「洪以南氏之送別會」於艋舺龍山寺舉行
1907年4月20日 攜子長庚赴日留學並東遊
1907年8月30日 洪以南由日返台
1908年1月4日 艋津諸紳商等招待臺北廳長加藤氏總代洪以南朗讀祝詞
1908年1月26日 臺灣日日新報社第一期新築工事落成,洪以南贈自筆匾額壹面
1908年2月 縱貫鐵道通車後將辦「汽車博覽會」,洪以南任發起人之一
1908年4月25日 赴總督官邸參加祝賀縱貫鐵道完成之晚宴
1908年10月24日 應邀前往台中參加縱貫鐵道全通式
1909年3月7日 瀛社成立
1909年4月4日 瀛社第一期例會於洪以南逸園舉行
1909年5月3日 瀛社第二回例會於洪以南逸園舉行
1909年5月30日 瀛社第三回例會於洪以南逸園舉行
1909年10月下旬 洪以南逸園宅邸內櫻花盛開,觀者絡繹不絕
1910年1月 任愛國婦人會臺灣支部臺北出張所委員
1910年3月6日 瀛社例會於洪以南逸園舉行
1910年4月24日 赴台中參與櫟社大會
1911年5月 洪以南與夫人陳宇卿倡設「解纏會」
1911年7月 洪以南夫人陳宇卿任「解纏會」會長
1911年10月17日 代表瀛社參與桃園吟社大會
1912年4月12日 祖師廟前街派出所落成式中發表祝辭
1913年4~5月 洪以南搬遷至淡水,新居為二層洋樓
1913年7月15日 於艋舺林子楨怡樓舉行洪以南赴日送別會
1913年7月下旬 攜子長庚入醫學校就讀,我鈞亦同行
1913年8月2日 達觀樓之名首度出現於報端
1913年8月23日 洪以南從日本歸台
1913年11月 參與大稻埕公學校新校舍落成,木村匡亦參與
1914年9月25日 任淡水區長
1915年9月10日 魏清德君送別會於淡水達觀樓舉行
1916年2月7日 岡本要八郎來訪
1916年4月19日 次子洪我鈞赴日留學
1916年4月20日 參加下村長官招宴
1917年5月20日 淡水郵便局落成,洪以南發表祝辭
1917年10月 淡水區長役場落成
1917年12月 淡水信用組合設立
1918年7月 在眾人共推下,任瀛社第一任社長
1918年8月14日 明石總督巡視淡水,至區役場接見洪以南
1919年5月15日 瀛桃竹三社聯合春季吟會於艋舺舉行,洪以南輪值作東歡迎來賓與會
1919年6月24日 洪以南夫人陳宇卿過世
1919年7月31日 洪以南夫人陳宇卿告別式
1920年8月8日 洪以南子洪長庚氏歡迎會於春風得意樓旗亭召開,祝賀洪長庚獲醫學士學位。
1921年2月14日 淡水同風會附屬青年會於淡水公學校召開,洪以南為會長
1921年4月 遊日月潭
1922年3月7日 平和博覽會書法與篆刻鑑賞審查終了,臺灣僅洪以南一人入選
1923年9月 洪以南捐書畫賑災(關東地震)
1924年4月25日 臺灣全島聯合吟會於江山樓旗亭舉行,洪以南代表朗述式詞
1925年5月 洪以南卸任淡水街長
1926年3月25日 洪以南辭淡水信用組合長一職
1926年11月28日 前往總督官邸參加上山總督召開之詩會
1927年3月20日 參加於蓬萊閣舉行之全臺詩社聯吟大會
1927年3月21日 前往總督官邸參加上山總督之詩人招待會
1927年4月3日 洪以南女寬寬與黃炎生於臺灣神社舉行婚禮
1927年5月2日 洪以南因生腦後疽入臺北醫院治療,施手術,住於外科病房二室
1927年5月14日 洪以南於午前十二時五十七分仙逝
1927年7月8日 午後二時於淡水龍山寺舉行洪以南告別式
1928年1月28日 子長庚經東京大學醫學部通過,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1974年1月29日 洪以南二房林愛君過世
2008年12月27日 台北市文獻會舉辦「瀛社百年特展」,展期至2009年3月8日
2009年3月8日 瀛社百週年慶全國詩人聯吟大會,於臺北市政府召開

2010年7月8日 星期四

阿祖洪以南的新書封面設計搞定了

弄了很多種設計,今天用擲筊問的結果,還是偏好素雅的。所以就這個了。

書名:臺灣漢詩人洪以南的現代文明旅遊足跡
洪致文.—初版— 臺北市:師大地理系 , 2010-07
165面;21×15公分 — (地理研究叢書:第42號)
ISBN978-957-752-591-8 (平裝)
1.洪以南 2.瀛社 3.漢詩 4.台灣文學 5. 達觀樓
863.51

簡介:洪以南(1871-1927)為臺灣傳統詩社瀛社之首任社長,其所創作出的瑰麗詩作,在近代臺灣古典文學史上具有驚艷的文學價值,更展現日本統治初 期,臺灣在近代文明洗禮下傳統漢詩人所見的時代氛圍。本書除集錄洪以南的320首漢詩創作外,並以他在 1907年的日本之行為主要分析文本,重新詮釋臺人在日本統治初期,與近代新文明相遇的火花。

2010年7月7日 星期三

來來來,又有各種封面可以選選了

下面四個是我弄的,但有換色。


以下四個感謝都賞子幫忙製作。



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洪以南新書封面選選選

阿祖的新書已經快要完成了。現在在設計封面階段。剛剛弄了三款封面,不知道大家對於哪一款比較喜歡呢?因為還沒定案,甚至配色也還可以改囉!想聽聽大家意見。由上到下編號分別是1, 2, 3。


2010年7月5日 星期一

2010-07-05公視中晝新聞(退休老火車重出江湖 故障卡鐵道)

2010-07-05公視晚間新聞(退休老火車重出江湖 故障卡鐵道)

2010年7月4日 星期日

M31年洪以南授佩紳章的府報告示

最近都在忙阿祖的東西,這一份資料打算放入書內。

  © Blogger template 'A Click Apar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