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都美麗」都柏林的A-Z :大使偕行的愛爾蘭文化慢旅
阿里山鐵路在日本時代曾有兩輛汽油車,他們後來卸除動力拔除的轉向架給了第一代的中興號拖車使用後,曾又以客車身份跑了好一段時間,最後則入選為阿里山上沼平的火車旅館用車,因此車體被改造使用,因此我曾在上個世紀有幸看到它的殘影,也曾在北門看過它傳說中的轉向架。
這兩輛日本時代購入,使用在阿里山鐵路平地段的汽油車,一直有傳言(或書上)的紀錄寫的是川崎製造,主要是因為形式圖上這樣記載。可是,最近出土的一些原廠資料,以及比對日本車輛的製造紀錄,則可以確認形式圖是寫錯了,這兩輛車是日本車輛所製造的無誤。
根據日車的記載,1933年的時候,日本車輛曾經幫阿里山鐵路製造了兩輛半鋼製的四輪轉向架汽油客車。這兩輛車中的キハ1號於1933年3月出廠,キハ2號則於1933年10月出廠。兩輛車的外觀跟車窗配置相同,但定員有些微差異,前者座席22位,後者座席30位,,引擎裝的都是BUDA的DW-6型。
這兩輛車設計上有一個有趣的地方,是兩個轉向架不一樣大,其中一個比較短的(軸距650*2mm),是屬於沒有動力的轉向架,另一個比較長的轉向架(軸距1000+650mm),當中的一軸是連接到引擎傳過來的驅動軸。汽油車的設計上,這個比較長的轉向架中心盤是位於一個兩軸不對稱的地方,也就是這個轉向架從中心盤到動力來源的這邊比較短,但另一邊則比較長。這種連接動力的鑄鋼轉向架偏向一邊,被稱作是「偏心車台」,亦即偏心轉向架的意思。依照車輛研究者童振疆的分析,通常這樣的設計是為了運用槓桿原理讓銜接動力來源的這軸能夠有比較大的軸重,因此才會有這種中心盤不對稱的設計。
戰後這兩輛車改稱為汽1與汽2號,後來又改為GC1與GC2號,在山上火車旅館的時代,則又寫成汽客1 號與汽客2號。這兩輛車如今已經不存,相當可惜。
這一批車一共有11輛,據信編號應該就是SP6201~6211號,目前現存(屬於阿里山鐵路所有)的數量也最多,分別有SP6205、6206、6207、6210、6211號。
在這批SP62XX普通客車問世後,阿里山鐵路後續又引進了SP63XX的車,這批車推估有7輛,分別是SP6301~6307號,由嘉義機械廠製造。目前只查到民過63年度經費製造2輛普通客車,於1975年4月4日參加行駛,推測就是這一批車,如今現存SP6302號一輛放在竹崎,但車身誤記為SP6210號。
緊接著,以民國64年度經費製造的4輛普通客車,就是編號SP6401~6404號的4輛,於1976年11月1日參加行駛,SP6403號現存。
至於民國65年度經費製造的1輛普通客車,毫無疑問就是SP6501號這一輛,於1977年9月15日參加行駛。此車最特別的,是曾被張新裕前站長拍到用牛車拉的畫面。
在此之後,阿里山鐵路也有SP69XX的車,推估有二輛,現存SP6901號,但還找不到詳細記錄。
至於最後一批的SP普通客車,是以民國70年度經費,同樣向嘉義機械廠訂購的普通客車5輛,編號SP7001~7005號,於1981年12月12日參加行駛。
不過,民國70年汰舊換新出來的這輛蓬甲5號來歷又是什麼呢?這輛車跟山下的那輛最大的差異是,山上的這輛車架並沒有額外的孔洞,也看不到太多前代遺跡。依照車身的測量可以知道,此車的兩個轉向架中心盤距離是20英呎,是英制車。然而,這次的「汰舊換新」究竟是改造或新造,是「名義更新實際全新」還是「名義更新實際也是更新」就真的不知道了。但從車體來看,新造的機會頗高。
© Blogger template 'A Click Apar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