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

天氣風險公司參訪

今天(2011.3.31.)帶著應用氣候的同學,前往天氣風險公司參觀。大家見到彭博士的真面目,聽到他親自介紹的創業經歷與公司概況,應該都獲得很多啟發。之後的攝影棚參觀,也是同學們覺得最新鮮的。我們的同學,還真厲害,居然有人看個幾張圖卡就上去亂掰了~雖然螢幕上可以把人「放大」,但也可以把人「縮小」變修長喔~這個公司很有潛力,大家以後找工作可以來注意注意~




2011年3月27日 星期日

留下基隆百年老月台

◎ 洪致文

基隆是北台灣的門戶,許多外國觀光客搭乘郵輪抵台的第一印象。然而,有著悠久歷史的這個海港,卻一直不懂得好好保存與宣揚自身擁有的觀光資產,下個月開始的基隆火車站改建,更是文化歷史浩劫的又一場鬧劇。

基隆的漂亮老火車站,完成於一九○八年縱貫鐵路通車之際,當時完成的還有非常漂亮的鐵鑄月台。攝影前輩鄭桑溪曾經記錄、畫家倪蔣懷曾經創作不少畫作的這棟「台灣七大經典車站之一」,很不幸在民國五十幾年被拆除。然而,很少人還會留心與記得,第一月台的兩端,以及成排的第二月台,都還留有這棟老車站完工時所造的漂亮鐵鑄月台。這種百年前的建築特色,很費工地將雨水管接入雕花的鑄頭鐵管內(見圖,洪致文攝),再從紅磚月台下側面排出。而這些用著卯釘所組裝的雕花鐵架,收尾時還做了漂亮的唐草紋飾。藝術成就遠遠超過後來台鐵用廢棄鐵軌折一折做成的月台。



戰前的台灣,因為對外主要的門戶是以海港為主,因此做為車船連接的基隆港,歐風華麗的車站與月台自然是相當考究。如今政府在慶祝「建國百年」,卻放任這種已經超過百年歷史的珍貴鐵道文化資產,在港區的商業開發與車站重建過程中,即將被毀。我們的基隆,港邊的漂亮洋樓拆得只剩以前倪蔣懷作畫時的一棟,卻空蕩蕩地被謠傳成鬼屋。西岸的歷史碼頭,不會學外國重修再利用成百年海港的特色,竟即將不保。老火車站被拆就算了,現在連百年月台也將在四月初拆毀。到底,基隆這個城市的歷史文化遠見是什麼?那麼多的商業開發,缺乏歷史文化的內涵,真的會吸引觀光客來嗎?

基隆車站的遷移與改建,或許是時代進步下必然的建設,但是老月台的鐵鑄雕花構件,其實可以好好移置保存,而非胡亂拆毀。期待這個百年老月台,不會被終結在政府歡慶建國百年的時刻!

(作者為鐵道研究者,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本文原刊於2011.3.28.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新書「臺灣鐵道文化志」(暫訂) 進度第1彈速報!

這本「臺灣鐵道文化志」(暫訂) 新書是我大概十年沒寫臺灣的火車書後,「難得」還想再弄一本的產物。本書內容主要就是講臺灣豐富的鐵道文化,包含那種廣義的鐵道文化,以及比較深層的鐵道文化資產保存,例如鐵道建築或者鐵道車輛的部分。這本書預計於今年五月時出版,目前已經進行到二校。先把暫訂的內容提供大家參考~

第一章 台灣鐵道文化的啟蒙與推廣
第二章 時空中的鐵道文化
第三章 多元面相的鐵道文化
第四章 台灣鐵道建築的保存
第五章 台灣鐵道車輛的保存
第六章 台灣鐵道文化的願景

更詳細內容在這兒

看到這種跑道燈就會很興奮吧

睡覺前,放毒一張!看到這種大霧裡的跑道燈,應該會很HI吧~咻咻~Ready for take off~

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

JAL珍寶機打開鼻子~

JAL的珍寶機全滅了~這張老照片裡,鼻子打開了。在做什麼呢?

2011年3月19日 星期六

南方氣候論 by 小笠原和夫

臺灣的氣象界,幾乎沒有人注意過臺北帝國大學的小笠原和夫這位教授。他可以說南方氣候研究的先驅,是日本南進時,南洋地區氣候研究上的重要人物。台大其實對這一段戰前的歷史不重視,因此聽過這人事蹟的寥寥可數。台大這幾年還算有重視一點點,相對於此,我們臺北高等學校就真得更可憐,幾乎是完全被切割與遺忘。台高有這麼多知名的畢業生,台師大怎麼都不懂得好好利用一下呢?以下這本南方氣候論,可以說是小笠原教授的研究精華,裡面已經把亞澳季風給放在一起講了~如果雅耐在的話,對這本書一定很有興趣!

先給各位同鞋看一張圖,很熟悉嗎?沒錯!在小笠原的書裡,是這樣講三胞環流的喔~

2011年3月11日 星期五

仙台空港變海港

今天在花蓮看到日本大地震與海嘯的新聞,看到仙台空港的慘狀時,實在是覺得,人在大自然前真的實在是太渺小了。仙台空港我還曾在2009年1月去時,好好研究過的說。

圖出不來,請轉台到這兒看~



以下是之前研究的仙台空港舊文~

臺灣的怡娃航空目前有飛桃園到仙台的飛機,因此國人要去仙台空港就很容易了。今天就來介紹一下日前出草去紀錄的這個仙台空的特別之處。話說,早年臺灣雖也 有一些機場有所謂的V形二條跑道(像是臺北飛行場就是),但如今多已經不見了(美國倒是不少)。在日本,V形二條跑道都仍持續使用的空港也已經不多,仙台 空港算是其中之一。不過有趣的是,仙台空的二條跑道,並非都是日本時代(呼,又說錯了,是二戰前,日本內地是一直都是日本時代的)所建造,現存比較短的 12-30跑道,是戰前就已經興建的跑道,是屬於熊谷陸軍飛行學校益田分校所教育隊之基地。此機場用地,在戰後被美軍接收,1958年才開始有ANA用 DC3飛行至札幌的民航定翼班機。這條舊跑道很顯然不夠長,所以1970年代初期開始興建現在較長的主要09-27跑道。該跑道1971完成時全長 1150m,之後歷次加長,到1998年時已經增加為3000m。目前仙台空港的位置,剛好夾在二個跑道的中間部位,因此從航站大樓可以一邊看到現有長跑 道的飛機,也可以眺望另一邊原本的飛行場部分。這個機場這樣看起來,明顯分成二部分,主要是另一邊屬於舊日本陸軍飛行學校的部分,在戰後成立了「航空大學 校」的仙台分校,是日本培訓飛航人員的飛行學校,因此他們有自己的小跑道與格納庫等設施。因此,到仙台空拍飛機,主要也要拍到這航空大學校的飛機才不虛此 行。不過,仙台空港航廈超爛,展望台是在裡面還隔著多層玻璃,很沒有誠意的設計。從舊USA的航空照片可以看出,以前還有一條平行的跑道,如今卻已經不見 了,只剩下一角在跑道邊突起,設置了雷達。

以下是孤狗餓死的仙台空港狀況,與我加繪的示意圖。

這是美軍在1948年的空照圖,紅色陰影是我加繪上去的現有長跑道大致位置。

以下這些就是仙台空港的風景了,還有航空大學校的飛機。


這是航站內ANA代理的怡娃航空櫃臺。


航空大學校的網站與沿革如下:
http://www.kouku-dai.ac.jp/

昭和29年7月1日 航空大学枚設立(宮崎市)
昭和29年10月1日 開校 本科学生10名・入学資格・大学卒 専修科生8名・経験者対象
昭和33年3月31日 専修科廃止(7回)
昭和33年4月1日 学生30名に増員
昭和37年4月1日 入学資格・短期大学卒業以上に変更
昭和43年4月1日 学生90名に増員 入学資格・高等学校卒業以上に変更
昭和44年3月 本校移転(宮崎市)
昭和44年4月1日 仙台分校設立(岩沼市)
昭和44年4月8日 仙台分校開校 日本航空に訓練委託
昭和46年4月1日 学生135名に増員
昭和47年5月1日 帯広分校設立(帯広市)
昭和47年8月1日 帯広分校開校
昭和50年8月1日 仙台分校自主教育
昭和51年4月1日 学生108名
昭和53年8月3日 学生本科98名 別科新設(学生10名)回転翼操縦訓練は防衛庁に委託
昭和56年11月20日帯広分校移転(帯広市)
昭和62年4月1日 入学資格・短期大学卒業以上
昭和63年4月7日 別科定員を6名に減員
平成元年8月11日 宮崎本校においてヘリコプターの操縦訓練自主運営開始
平成5年7月12日 科名変更 「飛行機操縦科」「回転翼航空機操縦科」
平成6年7月1日 創立40周年
平成10年6月18日 平成11年度学生募集から回転翼飛行機操縦科学生の募集を中止
平成12年4月1日 飛行機操縦科学生72名に減員
平成13年4月1日 独立行政法人航空大学校に移行出願資格に「専門士」の称号を付与された者を追加

以下來自維基百科:
航空大学校(こうくうだいがっこう、Civil Aviation College)は、航空機操縦士を養成する教育訓練機関である。運輸省の付属機関として設立されたが、2001年(平成13年)4月1日に独立行政法人 化され、国土交通省所管の独立行政法人航空大学校となった。当初は宮崎本校のみであったが、志願者の増加と共に、フライト課程を宮崎のみで行うことが困難 になったため、仙台分校と帯広分校を設置し、訓練を分散化させた。募集人数が非常に少なく、学力試験や航空身体検査が厳しいため入学試験の倍率は非常に高 い。

沿革

* 1954年 - 運輸省(現・国土交通省)の附属機関として宮崎県宮崎市に設置・開校(宮崎空港に隣接)
* 1958年 - 専修科を廃止
* 1968年 - 入学資格者を高等学校卒に引き下げ
* 1969年 - 仙台分校を開校(仙台空港に隣接)
* 1972年 - 帯広分校を開校(帯広空港に隣接)
* 1978年 - 回転翼操縦士の飛行訓練を開始
* 1987年 - 入学資格者を大学2年修了(同等)以上に引き上げ
* 2001年 - 独立行政法人に移行

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

修改中的老照片

這張照片還沒修改完工,但先給大家看看,猜得出哪兒嗎?

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

超可愛的小叮噹海底列車

從小,我最喜歡的卡通就是小叮噹。不管是東立出版的原裝翻譯,還是青文出版社改繪的台灣版漫畫,小叮噹所表現出的「戰後昭和時代」氛圍,是一種像我這樣一 代人不可磨滅的成長記憶。在我們的童年,城市裡還有一些「空地」,最喜歡的玩具大概也是阿福最愛現的遙控飛機,當然還有那些塑膠機械獸模型與場景。在那樣 的年代,對於不可知未來的「希望」,也都因為小叮噹的啟發,而有了也許未來是能改變的想法。

不可否認的,誕生於二一一二年的小叮噹,口 袋裡有著許許多多新奇的道具。我常想,隨便給我一個,我都能用得比大雄要好吧!但故事的安排,是否就因為大雄太笨,改變不了世界,因此才不會利用這些未來 神奇道具而造成大亂?「未來」是不能改變的嗎?若是這樣,大雄本來是無法與宜靜結婚的,但卻又在小叮噹的幫助之下,完成了這個不可能的夢。

經過了這麼多年,「未來」一直來,我們也從小孩變成大人。大雄跟他的一群朋友,卻仍活在小學的世界裡。我們不可免地長大,但卻又在現實的夾縫中,想要找出一個能夠坐上時光機、鑽進任意門、重回小叮噹世界的甬道。

有時候想想,小時候的小叮噹似乎離我們也很遠了。看著書店的小叮噹漫畫,早已變成另一個的稱呼——「哆啦A夢」。小叮噹的日文名字叫做 「DORAEMON」,DORA是來自銅鑼燒(DORAYAKI)的銅鑼(DORA),而EMON則是「衛門」之意,所以如果從日文照翻,大概就應該叫做 「銅鑼衛門」才對。因為作者藤子F不二雄想要統一全世界小叮噹的名稱,因此這幾年小叮噹變成了「哆啦A夢」。不過,哆啦A夢的「老朋友」,恐怕還是習慣叫 它「小叮噹」吧?

為了一圓親身經歷小叮噹世界的兒時夢想,二○○四年初夏我到日本旅遊時,便無法錯過造型可愛的「小叮噹海底列車」,以及位於青森、函館間海底下的「小叮噹海底世界」。

這個小叮噹的海底世界,是位於連接日本本州與北海道間的青函海底隧道內。這處海底隧道在一九八八年三月開通之後,讓隔著津輕海峽相望的青森與函館,能夠藉 由鐵道的相連而更緊密地連接。全長53.85km的海底隧道,為了安全考量,在青森側設有一個「龍飛海底站」,在函館側也有一個「吉岡海底站」,做為緊急 事故發生時的逃生用管道。

原本,這兩處海平面底下一百多公尺的「海底車站」,是少有觀光客有興趣造訪的。因為,即使設於龍飛海底站的青 函隧道記念館,保存了相當多海底隧道興建過程中的史料與記錄,但卻無法吸引大量遊客造訪。可是,在幾年前JR北海道鐵路公司靈機一動,將函館側的吉岡海底 站開發成「小叮噹海底世界」之後,它才成為每年暑假小朋友們最企盼一訪的鐵道旅遊目標。

為了搭載小朋友到小叮噹海底隧道一遊,行駛多年的五十系小叮噹客車引退之後,JR北海道又拿了一組六輛的七八一系電車,將車身塗上可愛的小叮噹,以及漫畫中大家耳熟能詳的大雄、宜靜、阿福、技安與小叮鈴,讓小朋友從一見著火車便感受到小叮噹的迷人魔力。

這列車中的四號車最是特殊,它的車門被畫成漫畫故事裡的任意門。當小朋友從任意門走入車內,便立刻可以看到可愛的小叮噹笑著歡迎大家光臨;而拿掉整車座椅的寬敞空間,也變成小朋友一路玩耍的遊戲天地!

位於吉岡海底站的小叮噹海底世界,有實物大的大雄家客廳、宜靜房間、阿福家客廳、技安房間、技安媽媽開的剛田雜貨店等展示。不過,最讓遊客爭相拍照留念的,大概是大雄的房間了。雖然書桌的抽屜打開並沒有真的時光機躲著,但是壁櫥裡卻有小叮噹在呼呼大睡喔!

二 ○○四年夏天小叮噹海底世界新登場的場景,是「小叮噹誕生物語」。一般人知道的小叮噹,是一九七○年由藤子F不二雄所創造的漫畫主人翁。不過,在故事中它 卻是來自遙遠二十二世紀的機器貓。故事裡是說:小叮噹造於西元二一一二年九月三日,因為有瑕疵,所以被當成特價品販賣。大雄的子孫覺得他們在二十二世紀會 這麼貧窮,都是因為在二十世紀有個不成材的祖先大雄,所以他們決定買了這隻特價的機器貓小叮噹,並把它送到二十世紀去協助大雄,看可不可能改變未來命運。

原本,小叮噹的顏色是黃白所組成,不過有天它在睡覺時,耳朵被老鼠咬了,醒來後的小叮噹非常傷心,大哭三天,結果身體顏色就變成如今我們所看到的藍白樣貌。這個新推出的「小叮噹誕生物語」場景,便是模擬小叮噹誕生時的樣子——一隻有著耳朵與黃白身體的機器貓。
想 看這個小叮噹的海底世界,搭火車去是唯一的途徑。雖然在暑假的七、八月間,每天都有小叮噹海底列車開行,但JR北海道鐵路公司也安排了搭配超級白鳥或白鳥 號特急列車的不同行程,像是往返函館、往返青森、青森出發函館抵達、函館出發青森抵達等的不同遊程,可以讓遊客更彈性地一遊這個小叮噹世界。

其 實,搭火車到海底隧道裡的車站參觀小叮噹世界,絕對是個相當新奇的經驗,不過在安全上也是必須特別注意,畢竟海底站並非一般普通的火車站。鐵路公司為了參 觀旅客而特別停靠的列車,不是每一節車廂的車門都會打開。若搭乘的是白鳥號或超級白鳥號特急列車,只有二號車的車門會在海底站打開。若搭的是小叮噹海底列 車,則除了二號車的車門外,畫成任意門的四號車車門也會打開。實際搭乘時,在接近海底站之前,車內都會廣播希望要下車的旅客提前到車門邊等候,以免錯過車 門打開的短暫時間。

有時候想想,如果這世界真有任意門,我們又何必這麼在意哪一個門會打開呢?直接用任意門去小叮噹的海底世界不就好了?只不過這麼一來,大概小叮噹列車的生意會變差了吧!

(本文選自「鐵道時光」一書)

楊小弟的模型登場了~

之前有問過大家,有誰還記得以前國語日報有一個連載,叫做楊小妹留洋記,是個媽媽帶著小孩移民加拿大的故事呢?那專欄每週一篇,然後還有插畫。我記得有次暑假他們回國,還辦簽書會。這一家子目前都住在加州喔,然後畫插畫的楊小弟也長大了,叫做楊榮慶。真好笑的是,我認識他好多年才「發現」他是國語日報上的那個人。總之,他做了很多超讚的模型。以下,第一張是市販的原版,然後他自己努力考證並修改製造出台鐵各款R20型柴電機車的樣貌,分別為前期型的R24、名機R50、與裝有Dynamic Break的R71。




這一輛是R101啦~

2011年3月5日 星期六

龜山島半日遊尋戰跡

今天(2011.3.5.)宅系為了日本恩田教授來訪,辦了龜山島考察,因為沒上去過,所以就插花也去玩玩。今天天氣陰陰的,不過算是這週裡的好天氣。也許因為島上剛開放,天氣也沒夏天晴朗,所以登島人數還算不多,不像有些朋友說的「菜市場」。島上「聽說」自然生態豐富,但其實我只對戰跡還有戰前的遺跡有興趣,簡短的島上旅遊,發現剩下的東西少得可憐。以下的圖,是以1926年的地圖為底圖自己加的踏查記錄。

我們今天從南岸碼頭上岸,因為北岸碼頭一般是夏天吹西南風時用,像現在還是東北季風季節,一般是用南岸碼頭上岸。龜山島目前沒有「港」,只有碼頭。上岸時,已經有海巡的在等著點人,而且不讓人在碼頭拍照或逗留。儘管如此,大家已經可以看到上面的坑道入口與一門砲。

這是北岸碼頭,一般這種東北季風季節不會使用。

島上的居民民國六十幾年都被迫遷回本島,剩下的聚落遺跡少得可憐,只有龜尾湖畔的這幾棟而已。

島上要找日本時代遺跡並不容易,繞到龜首附近可以看到這個索道著點的遺跡,聽說是當年日本人採礦時所造,但誰知道呢?聽說附近過去有幾戶人家,這兒旁有個龜首湖,但蠻小的。


島上目前看起來還存有幾門砲,這一門是放在坑道口的,面向臺灣。

另外這一門是在燈塔旁,一樣面向臺灣。

另外在坑道內也放一門,同樣對著臺灣打。


這是結束後繞島觀光時,可以看到坑道內的砲。

島上的觀光,軍事史跡類大概就是這個民國六十幾年後才蓋的坑道了(如果這麼晚蓋,蓋過的人應該還有不少有記憶)。以下是城堡狀入口。

從海上看,可以看到很多的砲口。


裡面的坑道分成幾種不同尺寸,最大的是這種圓弧狀頂的。

這是小一點的,兩側直切。

這是最小的平頂狀,要小心頭。

由於沒有登頂,所以繞一下龜尾湖之後,又搭船繞一圈,便回烏石港了。有老師問我,有沒有很失望啊?我說還好啊。中華民國政府龜化的觀光景點,保存的人文史跡,很少有誠意的。所以,不期不待就不會失望了囉~(遊客中心內,居然連放影片的機器都壞掉了,只會賣紀念品,實在是OOXX)。

  © Blogger template 'A Click Apar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