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5日 星期一

「臺灣鐵道文化志」序



新書相關資訊在此

這是一本想了超過二十年,終於出版的一本書。仍記得當年我剛考進台大時,大一很多修課的空檔,總喜歡在台北帝大那些長滿蜘蛛網的古老書櫃裡,翻閱著許多塵封、但被遺忘多年的舊籍。我仍記得,翻著翻著一堆書的內頁,偶爾會看到一個蓋著「伊能嘉矩」名字的藏書。在那個台灣歷史根本沒進過歷史教科書內的時代,上著「中國近代史」必修課的我們,又怎知伊能嘉矩是個怎樣的學者?然而,在這些陳年舊書的時光空間裡,我很快地找到了答案,有一本《台灣文化志》吸引了我,也慢慢理解了這位偉大學者對於台灣研究的貢獻。

在那時,鐵道趣味仍是個不被理解與認識的嗜好,更不用說鐵道文化這個詞根本不曾出現在台灣。而我,一個大學生,卻開始想到,有一天我也想替台灣的鐵道寫一本這樣的書,一本叫做「台灣鐵道文化志」的書。然而,在寫作的過程當中,這樣的一本書一直沒有出現。也許是時機不對,或許是自己懶了。總之,在世紀交替時我出版了《珍藏世紀台灣鐵道》後,已經超過十年沒有再寫一本專為台灣鐵道的新書。

這些年,我其實仍有許多鐵道文章的書寫,或者鐵道書籍的出版。不管是主編《鐵道情報》雜誌、在報紙發表文章、擔任高鐵雜誌《T- PLUS》的編輯顧問與專文撰寫、甚至是參與鐵道相關的研究計畫案,其實一直仍持續關注著台灣鐵道。只是,對於國內鐵道文化商業化導向的無奈、政府文化政策與態度的無力改變,讓我對於這個從小喜愛的火車環境極端失望。

台灣的鐵道文化,其實可以不用那麼的膚淺與商業,文化的保存若多用一點心,也可以做得更好。我們常看到一些人很努力地在講鐵道文化,甚至自認為很用力地在做鐵道文化保存,但實際上卻用錯地方,反而是在做一種更無法挽回的文化資產破壞。這就好比古蹟的維修,不修的話會繼續傾頹,但是修了卻又修成一間嶄新的大廟、時空的怪胎,讓人傻眼。這絕對不是文化保存在台灣必須走向庸俗的宿命,只是台灣人民在過去制式的教育裡,缺乏美學的薰陶,缺少歷史文化的概念。

這本書記錄了過去二十幾年來台灣鐵道文化的啟蒙,介紹了台灣各種各樣的鐵道文化,同時也詳細記錄了這些年來台灣珍貴的鐵道文化資產是如何地被破壞。當你我還能在彰化扇形車庫裡看保存的火車,當你還能搭著台鐵支線去探訪鐵道的鄉村風情,當你還驚訝於這些老車站、老火車竟沒被拆掉,你不知道的或許是這些的保存,是多少更珍貴的文化資產透過被拆被毀的過程所換來的。這本書只是要告訴你,台灣的鐵道王國,曾經有著多豐富的鐵道文化資產,但它卻被蠻橫地毀去。而如今,你我身邊還有更多還沒被重視的鐵道文化遺產,值得好好珍惜。如果,透過這本書能讓讀者獲得一些文化的啟發,開始深思鐵道文化的深層面相,而非整天只是鐵路便當與永保安康,台灣的鐵道文化發展才會有希望。

1 意見:

gh 2011年5月9日 下午6:49  

近代中國史沒寫到台灣
怎麼看就是不完整
洪師立論中肯

  © Blogger template 'A Click Apar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