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公視「一把青」中的桃園飛行場二戰遺跡

公視年度大戲「一把青」終於上映了,不知道大家對於片中的南京機場到底在哪裡感到很好奇呢?其實,這個拍戲用的南京空軍基地,其實就在已經功成身退,有著航空城開發陰影的桃園基地內。如果大家看「一把青」時仔細觀看,小朱青有時候坐著在機場邊的那個小丘,上面有個耐爆掩體,那正是二戰時留存至今,桃園飛行場內的耐爆指揮所遺跡喔!

 其實「一把青」劇組真的很厲害,斥資在桃園基地內搭了擬真的景拍攝,非常逼真。
真實世界中,這個「一把青」劇組用來拍戲的桃園基地興建背景,是在日軍於太平洋戰爭中逐步敗退,大本營針對絕對國防圈內開啟的作戰準備態勢下,於1944年春展開之「十號戰備」中的航空基地建設。依照戰後國軍接收的紀錄顯示,該機場的完工時間是194411月。下面這張地圖中的紅線,是桃園飛行場當年完成時的樣貌,可以看到的許多埤塘,位於機場區內的都被填平了。
目前桃園基地內仍有1944年桃園飛行場設立時的建物,像是其中一棟野戰耐爆氣象觀測所,便是全台唯一僅存。
依照現地調查發現,二戰時所蓋的耐爆指揮所與氣象觀測所通通健在。耐爆指揮所與氣象觀測所位於目前的桃園基地內,靠近東側的滑行道邊。耐爆指揮所下層已經淹水而無法進入,但上層的多角結構與機槍射口型態,與列為歷史建築的宜蘭飛行場「南機場八角塔台 極為類似。宜蘭的「八角塔台」事實上也是同樣格局的耐爆指揮所,只不過戰後外層有加蓋過,因而外型與桃園這座略有不同,而桃園的這棟反而保存較為完整的原貌。下圖為耐爆指揮所,在「一把青」戲中常常可以看到喔~
而在此建物一旁的,是野戰耐爆的氣象觀測所。此建物的主結構是鋼筋混凝土構造,但側壁則以極厚的紅磚加以施做,並有方形開口。其頂是以鋼筋混凝土建構,上面還有一個方形塔,塔上有鐵塔基座痕跡,以及可綁鋼纜之U形突起。推測此建物就是作為風力塔使用,上面可架風速觀測儀器,甚至架設風向帶鐵柱的地點。這棟建物是目前全台唯一僅存的二戰時野戰氣象觀測所遺跡,根本就有古蹟的價值,可惜連文資啟動審查都在航空城開發的時程陰影下無法開啟。
以宜蘭現存的「南機場風向帶」古蹟與桃園飛行場的耐爆建物加以比對,可以發現該類建築因為設計的格局是以制式的固定單位來組合,故可依據各地不同需要加以拉長或縮短。這類建物都有方形的開窗,以木構外包鐵皮的方式製作防爆窗,內部空間則依照任務所需加以規劃。這類建物因為主結構與屋頂以鋼筋混凝土建構,所以戰時可以耐爆,但側面以紅磚砌成,說明了二戰末期水泥已經成為重要管制品,能省則省的時代背景。這類耐爆建物,可說是1944年左右興建的臺灣島內飛行場軍用制式建築標準型態,在宜蘭都被列做古蹟了,但桃園則......。

此外,1944年興建的桃園飛行場舊主跑道,也大部分痕跡都在,可以清楚看到地面上的圓石與水泥鋪面。底下推測有更大的石頭為基礎,可能還有鋼筋的基礎。臺灣現存的日本時代水泥跑道鋪面幾乎沒有保留,桃園這條也就非常重要!
桃園飛行場是日本陸軍於二戰間所興建的機場,完工於1944年,目前基地內外還有上述這許多重要建物遺跡,像是歷史超過七十年之久的耐爆指揮所、氣象觀測所與跑道。公視年度大戲「一把青」在此拍攝,讓這座老機場的一些風景得以留下記錄,更增添其歷史傳奇!

 更多臺灣老機場的資訊歡迎看以下的新書

不沈空母--台灣島內飛行場百年發展史


台北地區現書供應兩處:

 假面騎士玩具店(02-2556-3786)
~台北市南京西路163號1樓57室(賓王飯店1樓賣場)
每日:14:00到21:00

偵探書屋 Murder Ink(02-2559-7776)
~台北市南京西路262巷11號

週一 - 週六:
14:00 到 22:00
週日:
13:00 到 20:00

如果您不方便在臺北前來購買,我們也提供了全台超商取貨付款的服務,請透過露天的網購購買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526916306078
★三本免運費!!★面交地點:限 新北市中和區 中和環球 正門口。

本書定價1200元

本書的大小尺寸與花車一書相同19cm x 26cm,全彩印刷,總頁數包含序與目錄還有附錄,大約448頁。
本書簡介:
二 戰期間,將台灣視為一座不會沈沒的海上航空母艦「不沈空母」,是民眾耳熟能詳的一種政策宣傳。在日本發動大東亞戰爭,台灣捲入二戰陰霾中時,島上的飛行場 正是大日本帝國往南洋連結的重要樞紐。二戰後的台灣,兩岸對峙下,仍有不少日本時代興建的機場持續使用至今,也留下許許多多台灣航空發展百年來 的重要遺跡。本書為作者耗費超過二十年蒐集資料,並藉由實地調查後整理而成的台灣航空重要著作。書中以百年來台灣島內飛行場/機場的發展歷史與脈絡為主軸,介紹其歷經的演變,以及殘存的各種遺構,是研究台灣航空發展及台灣軍事遺跡、戰爭遺產不可缺少的重要經典。

全書的章節呈現上,以時 間為主要切分點,在 日本統治後期較多飛行場大量增設時,才以日本海軍與陸軍兩種體系加以區分。書中內容包含台灣航空發展黎明期的飛行場與著陸場、民航肇始期的島內飛行場,以 及大東亞戰爭爆發前、戰爭間與整個二戰末期所興建的台灣島內日本陸軍與海軍飛行場,最後的章節則為二戰後興建的台灣島內機場。全書除了有詳盡的文字說明 外,更以超過一千五百張的圖片,包含各時代的相關地圖、航照與現地調查照片記錄,呈現出台灣島內飛行場/機場百年來的發展歷程。書中首度曝光許多興建於二戰時期的飛行場重要軍事設施遺跡調查成果,是台灣在戰爭遺跡的文化資產研究上,非常重要的參考著作。

本書包含一些讀者可能有興趣的主題:
1.      桃園航空城陰影下的二戰桃園飛行場遺跡
2.      虎尾飛行場的相關二戰遺跡
3.      東港飛行場尚未被破壞前的記錄
4.      林青霞出身的社團新村,原大林飛行場遺跡
5.      台灣各地現存的飛行場相關二戰時防空塔、機堡與耐爆通信所
6.      戰後興建的龍岡機場拆除前調查
7.      台灣各地現存飛行場相關的丸龜狀防空壕
8.      台灣現存的日本時代八幡製鐵所鋼骨飛機棚廠
9.      淡水水上機場的遺跡
10.  二戰時飛行場興建之際留下的滾輪遺物

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

台鐵新購普悠瑪號「時空列車」牽起一段七十年前的記憶.....

臺鐵之前購買了日本製造的普悠瑪號列車時,因為匯差的關係有結餘款,於是又增購了二列十六輛,在2015年12月中由日本車輛製造出廠,經由船運從名古屋出發,於24日抵台,並於24日下午與25日上午在台中港下船,吸引了無數鐵道迷前往朝聖。不過,今天最吸引我的,卻是藉由這批普悠瑪所情牽起的一段記憶,見證了二戰結束七十年後,兩個都曾是日本海軍工廠的用地,在和平的世代是怎樣的改變,又怎樣地重新又有了關係。

過去,臺鐵買的普悠瑪號都是從基隆下船,但在新的基隆車站落成後,通往港區的鐵道已經功成身退,臺鐵只好讓這批普悠瑪改由台中港來下船。而這也意外的讓這批車,成為連結當年日本「豐川海軍工廠」直送台灣「新高港」的「時空列車」。

這批由日本車輛製造會社(1896年成立,以下簡稱「日車」)所製造的普悠瑪列車,是由日車的豐川製作所所生產。

日車製造火車的豐川製作所用地,其前身其實就是二戰時日本海軍的豐川海軍工廠(日文寫成「豊川」),成立於1939年,生產飛機使用之機槍與各種防空用機槍。如今日車豐川製作所的正門,即是當年海軍工廠的大門。(下圖為峰雪剛先生提供)
也許冥冥中早有注定,我這週才在一家台北的舊貨店,以台幣一百多元,買到一本1985年出版,回憶當年豐川海軍工廠的厚書,讓我不得不感嘆,真的是「資料會自己跑出來找人」。這本書記載了該海軍工廠的歷史,已經戰爭期間的經歷。
其實在二戰後,日本的軍需工業與許多軍方工廠都被迫解散,因此豐川海軍工廠在戰後當然就不可能存在。但是其用地,卻變成日車的豐川製作所,從製造戰爭武器的工廠,成為製造火車的製作所。臺鐵戰後不少的火車,也是從這裡出廠,例如日本原裝的莒光號即是。

這次日車製造的二組普悠瑪,是走甲種運輸從豐川到東名港再出海,然後抵達台中港卸船。

早期臺鐵從日本運火車來,都是走基隆港。這批日本直送的原裝火車,改走台中港這倒是第一次。對於台中港,如果你以為它是十大建設時才開始蓋的,那就錯了。這個港的規劃,其實早於日本時代的1930年代後期,剛好也差不多是豐川海軍工廠開始籌設的時代。

1938年臺灣總督府發布了梧棲築港的計劃,希望將梧棲港擴充為台灣中部重要的港口(中部築港計畫)。1939年將此案定名為「新高港」計畫,並於9月舉行築港之起工式。到了1941年, 更進一步公布了新高港附近的都市計畫,希望合併大甲、清水、梧棲、沙鹿、龍井組成一個龐大的工業都市「新高市」,而這當中的電力,則以大甲溪水力發電來提供。這整個龐大的計畫,在二戰結束後,整個新高市成為泡影,而新高港則等到十大建設時才重新又開始興建而成「台中港」,至於大甲溪電力開發則在戰後由台電繼續修改後完成。
為了這整個新高港的計畫,特別是築港工程,其實搭配有鐵道的規劃與興築。當年這個新高港鐵道的規劃,主要是個繞一圈的設計,北段就是現在的台中港支線,南段則是從龍井那兒轉上來,與其相接。
 
依照戰後的記錄顯示,這整段新高港鐵路可以分成「甲南梧棲線」與「龍井梧棲線」。「甲南梧棲線」以台鐵海線甲南站(現稱台中港站)為起點,經臺中港北防波堤根而達梧棲,全長10.8km,另有支線4.1km專供工程材料運輸至北堤上。日本時代此線曾於1940年完工,作為築港工程材料之運輸與施工時的採土載運用。該鐵道於戰後1949年因築港工程停頓而遭到拆除。不過這條鐵路在十大建設時,為了興建台中港,又重新鋪軌復活使用行駛至今。如果,沒有這條鐵路,臺鐵如今也不可能從日本進口火車還可以走台中港卸船,又走台中港線拖出了。
 
今天普悠瑪號的下船,因為碼頭邊沒有鐵路,所以必須卸船後由板車走一個U字形,再吊起放上鐵軌,其過程如下:
從豐川來的普悠瑪,下到以當年新高港鐵道路基所再建的台中港線鐵道,行走於台灣的鐵路上,彷彿是一趟時空列車,訴說著七十年前因為戰爭而同屬日本海軍的兩個地方,卻因此而連結了起來。
 這是台中港線的名景!
為何說當年的新高港跟日本海軍有關係呢?其實,伴隨新高港的工業規劃,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六燃)也在新高有個計畫,其廠址就在如今台中港邊。
 
依照日本海軍當年的規劃,海軍第六燃料廠在台灣有三個廠區,分別是高雄、新竹與新高三個施設,而其中位於台中清水的六燃新高施設,又稱為「化成部」,與新高 港的建設有密切關係,而這個新高廠的規劃,與大甲溪的電力開發計畫也相當密切,其預定生產的燃料是為了提高航空燃料辛烷值的異辛烷,以及以南洋椰子油為原料,皂化後乾餾熱分解,再以 觸媒重聚成航空用潤滑油。因此整個廠的規劃,主要的產品就是異辛烷與航空潤滑油。
依照六燃廠史的化成部廠區計畫平面圖分析,該廠主要可以用個十字形切分成四塊來看(切分的南北軸線剛好是如今的台中港支線鐵路/臨 海路,而東西軸線是橫向的三民路),西北與東北兩塊規劃為異辛烷製造區,西南與東南兩塊則為航空潤滑油製造區。北側的廠區,主要的生產線是要製造異辛烷, 因此要先透過丁醇的製造,在經過合成法製造出異辛烷。雖然說,當時製造出丁醇的方式有合成法與發酵法,但看新高施設的廠區配置計畫可以推估,在當地缺乏天 然瓦斯的情況下,主要是使用甘蔗糖液為原料的發酵法。這部分廠區主要規劃在東北側,而製造出丁醇後,送往廠區的西北側,也就是用合成法製造出異辛烷的區 域。這部分的廠區規劃,製造方式與新竹施設類似,亦即需要用到瓦斯,並透過觸媒,再經過水添的合成技術,製造出異辛烷。因此,看這廠區的工場配置流程與該 有的廠房設備規劃,與新竹廠的異辛烷合成工場區(寡婦樓區)極為相同。而生產出異辛烷的最終流程末端,位於整個十字切分的中心部,而此處規劃了鐵道可以連 通出去銜接整個新高港的鐵路。
至 於新高施設的西南區與東南區,是製造航空用潤滑油的另一個廠區。這區的主要原料是南洋進口的椰子油,故整個產製流程從最西側靠近港口的椰子格納庫開始,經 由榨油與鹼化,將椰子油皂化後,送往東南區以氯化鋁為觸媒重聚還原成潤滑油,因此整個產製流程的最末端在廠區最東側,該處設置製品荷造區將產品送上鐵道運 出。
 
至 於原本規劃的西南區與東南區,或許是因為新高築港建設的進度與設計改變影響,一些應該在西南區的廠舍都被塞到已經整地後的東南區內,因此切分的中軸線(亦 即新高港鐵道,如今的台中港線)以西幾乎沒有規劃中的廠房,製造潤滑油的工場都集中到東南區去。而這一區,是完成度較高,戰後仍有遺跡可尋的部分。
 
依 照六燃戰後的接收記錄來看,這區內應該有的主要廠房設施是:榨油工場、濾過工場、潤滑油製造工場、蒸餾工場幫浦室以及倉庫。而相對於員工宿舍與一些相關事 務所區被稱做「福利地帶」,這一區則稱做「工場地帶」。這一區在戰後成為空軍第三後勤支援處的基地,大部分在軍事區內的廠房都已經拆除消失,所謂的航空潤 滑油製造相關工場詳細狀況均不清楚。而從地面遺跡來看,有一個五連棟的建物地面痕跡,但這五棟是否為倉庫亦不可知。只是從六燃的引渡報告資料中可以看到, 有不少器材都是置放於倉庫內,而這些倉庫剛好又編號為一到五號共五棟。
 
從估狗大神的圖來看,五棟拆光光,大部分日本時代建築也拆光了。以下是這幾年的圖,可以看到變化。



早從清水這個營區內 






 
 
 這 整個區域之所以在戰後成為空軍的第三後勤支援處,從六燃廠史中也可以窺知一二。原來是二戰後日本人的遣送回國復原並不是立刻執行,所謂的「現地自活」就是 要求這些日本兵員自己想辦活下去,因此二戰一結束,新竹航空隊整備部有約二千人為了戰後的長期自給自足生活,乃移駐進六燃的新高施設化成部區域內。之後, 此區被空軍接收,因而成為空軍的用地。如今已經廢棄的營區內,還可以見到空軍的制式宿舍建築。
 
2013年前往調查時,基地內因為下大雨積大水,新蓋的空軍制式建築還在。畫面中右邊的會議室看起來是新拉皮過,但建物基地是日本時代就有的東西。另一棟卡拉OK狀建築,則也是日本時代就有的建築基地(不知道是改建還是留用)。 
 













   
 
 
目前新高施設留存最完整的遺跡,大概是橫向三民路旁的連續兩棟只有紅磚圍起遺構的建物。這兩棟建築當年是否有完成都是疑問,但從外觀判斷,即便曾有屋頂,依照當時的物資缺乏狀態來看,應該也是木構架屋頂。依照原本的廠區規劃圖來看,這一區應該是製品荷造的潤滑油生產線最末端,不過因為廠區設計經過變更,許多廠舍又沒有完成,故實際功能也只能推斷,甚至該建物是否在終戰時有完工都不容易確定。
相對於工場地帶的建物遺跡幾乎消失,六燃新高施設的福利地帶,則尚有宿舍區保留了下來。這些戰後的眷村其實很多建物看起來是後來才建造的,不過仍可算是六燃的遺跡之一了。
這次普悠瑪的下船,走過了七十年前日本海軍六燃新高施設的用地,走了當年新高港的築港鐵道。而歷史就是這麼有趣,製造它們的日本車輛豐川製作所,也是七十年前二戰時的日本豐川海軍工廠。曾經,都是為了戰爭而存在的工業用地,在戰爭結束後的七十年,在和平的時代,透過普悠瑪時空列車的連結,而再次有了關連。
未來,臺鐵還有另外二組太魯閣號會從台中港卸船,但製造的日立,則跟日車不一樣,而其故事,則又是另一段傳奇了。
 


  © Blogger template 'A Click Apar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