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

洪以南東遊之送別會

延續昨日的分析,如果我再把洪以南的詩作分成旅遊相關與非旅遊相關二者,然後把旅遊相關漢詩的年發表則數畫出來看,很明顯地發現瀛社成立所影響的第一高峰 已經被1907年的日本旅遊所取代。因此,洪以南的旅遊漢詩創作,基本上是以當時的東遊為最大一次的有系統創作。至於在台灣島內的旅遊漢詩,則比較分散在 三個不同的年度內,而地點也較為分散。除了瀛社成立的島內詩作第一次高峰外,另外二次都是在遷居到淡水之後的作品。

洪以南在1907年前往日本旅遊的機緣,其實一半也是要攜子洪長庚(也就我阿公啦)到日本當小留學生,因此才有這一趟旅行。這次遠遊時間從 1907.4.20的出發,到1907.8.3.的抵台,一共有大約百日的時間。有意思的是,在洪以南出發前一週,艋舺與大稻埕的人士,曾舉辦盛大的送別 會相送,而且還刊載在臺灣日日新報上。

依照1907-04-14臺灣日日新報上「洪以南氏之送別會」的報導,在1907年4月13日,艋舺與大稻埕的人士一百多人,為了歡送洪以南攜子洪長庚到 日本留學,並且參觀東京博覽會,特別於當晚在艋舺龍山寺舉行送別會。這個會的會場裝飾燈光映彩,現場還有「舞子輕翻,歌妓低唱,黎園疊奏,絲管紛紛」,甚 至還爆竹聲喧,可說相當盛大。而在洪以南出發後,許多文友也在報上發表送別之詩,這當中以李漢如一連十首的創作聲勢最大,無怪乎報上植亭漫評曰:「十首中 遙吟俯唱。壯快淋灕。如持鐵版銅琶。啾大江東去。以此送行。聲勢數倍也。」

當然,報上發表的送別詩作,還有江蘊鋆、王毓卿、莊鶴如、黃應麟等人之作品。這些詩作基本上以幾個方向書寫,包含對於清國割讓臺灣予日本的感嘆、送子留學 東瀛的期許、沿途必經風景的想像、此離別季節為櫻花怒放時分,以及對於東遊體察文明開化國度的羨慕。但這些寫作方向中,對於這些以漢詩創作者而言,內心最 掙扎的或許是傳統漢文化、清國、日本這因為臺灣割讓而造成的糾葛情愁。例如:「赤間關下若停舵。莫向春帆樓外遇。玉帛干戈一回首。行行愁淚滴吾曹。」(李 漢如),「春帆樓下驅車過。試問君能灑淚不。」(王毓卿)。

李漢如題名「洪以南兄攜令郎赴內地留學兼觀博覽會詩以送之」
1907-04-23
長風直駕入蓬萊。萬里浮槎亦快哉。玄海灘頭無限好。重重蜃氣幻樓臺。
蓬萊山水多佳麗。到處櫻花爛熳開。莫怨長途蕭索甚。文郎又有日追陪。
負笈天涯亦苦辛。莫將嬉戲了青春。他年裘馬歸來日。也識南瀛大有人。
壯別莫如汗漫遊。輕裝豪筆上神洲。神洲古謂神仙國。文教民風仔細求。
東史聊從談少許。雄心遠略不勝論。一帆偷渡暹羅去。長政遺徽在六昆。
千年蘊蓄大和魂。一戰殲沈十萬軍。鷹島即今風雨夜。啾啾到曉哭聲聞。
赤間關下若停舵。莫向春帆樓外遇。玉帛干戈一回首。行行愁淚滴吾曹。
凄風沈霧氣青蒼。壇浦源平舊戰場。若問舟人當日事。應多感喟起悲愴。
競爭天演勢匆匆。東箭南金萃一堂。總總留心將領盡。莫憐兩眼欲朦朧。
閱盡古今興廢事。舊時詩格應無同。盈囊珠玉攜歸日。好作儒家□富翁。

江蘊鋆題名「送洪以南兄攜令郎留學內地兼觀博覽會」
1907-04-24
夢繞芙蓉頂上峰。扁舟直破霧千重。江山賞識驪黃外。載筆歸來月滿艧。
此行真不減班生。喬梓聯翩上帝京。須向羈窗勤發奮。眉山洵軾好齊名。

王毓卿題名「送洪以南兄攜令郎留學內地兼觀博覽會」
1907-04-24
一是擔簦一壯遊。櫻花時節駕輕舟。收將勝景添詩料。讀得新書益智謀。
大地風光推上野。四方人物會神州。春帆樓下驅車過。試問君能灑淚不。

莊鶴如題名「敬和以南詞兄東上口占瑤韻以贈」
1907-04-24
別酒斟餘還惜別。愁懷解處莫言愁。長亭把盞伸微意。上國觀光賦壯遊。
谷雨滿城辭故里。春風一路入神州。情深南浦人應遠。雲樹相思何日休。
文星炯炯拱扶桑。此似東邦旭日光。鯨海無涯宜早渡。鵬程有路莫嫌長。
題橋應繼相如志。得句須藏李賀囊。此去文明爭競地。錦標先奪速歸裝。

黃應麟題名「送洪以南君觀博覽會令郎長庚留學」
1907-04-25
如鏡波平四月天。好浮書畫米家船。臨歧別淚無須灑。萬里神州咫尺前。
徒將裘馬詡翩翩。浪擲光陰幾少年。此日關山勞負笈。歸來經笥腹便便。
父觀會。子留學。人生樂事也。詩就此著筆。分詮得體。機致橫生。

0 意見:

  © Blogger template 'A Click Apar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