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誰為古蹟發聲?

寫這篇文章時,心裡一直是很沈重的。文化在政府的施政體系中是很弱勢,但古蹟的文化資產議題,更是文化議題中最最弱勢。因為,你留下一棟建築,修好一棟古蹟,它也不會投票給你。因此,文化界的十二個提問會把文化資產課題整個邊緣化,遠不如給藝術家空間與經費.....。其實,藝術文化與古蹟保存本來就可以共存共榮,但現在的政府文化施政,往往故意讓這兩者達到一種詭異的衝突,例如將本來應該可以是古蹟的建築不提列,然後交給藝術家去「創作」。你能去反對去抗議藝術家破壞珍貴歷史建物嗎?他會說你不懂藝術。但根源是,如果這個建築是那麼珍貴,怎麼可以交給藝術家去「創作」?

文資的鑑定這幾年越來越荒謬。一切的程序合法,但其實都是可以操作的。下面這是哪裡我懶得說了,這個市府可以安排不願保留的府方委員數贏過所有支持保存的文資專家,用府派的委員多數來否決專家的判斷。當你質疑他時,他就跟你說一切都合法啊!一切都是投票決定的啊!所以,各位只好繼續撿拾那些殘破的磚瓦殘骸哭泣。

不是說樂生就不是文資議題,而是樂生有如此多社運人士的加入關注,卻依然如此下場,那全臺各地那些沒有這麼被注意的珍貴文化資產怎麼辦?希望好的政策不管誰當選,都能加以落實好嗎!

誰為古蹟發聲? ◎ 洪致文 (本文刊於2011.12.18.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因為夢想家爭議,民間的文化界人士聚集起來邀請了三黨總統候選人對文化政策發表看法並接受提問。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堂堂十二大項的預先提問,竟沒有一題是審慎與認真關注古蹟議題的,既使現場提問,也只有樂生保存這個事件沾上一點邊。雖然文化界人士多以關懷土地、關懷弱勢者自居,但滿場的藝術展演、文創,卻將古蹟保存這麼重要的文化議題完全邊緣化,看在那些臺灣各個角落,為著自身土地上那一磚一瓦用生命奮鬥爭取保存的朋友眼裡,實在是感到非常之難過。

沒錯,文化的議題太廣,各方都有各自關注的焦點,但藝術文化、文創與文化資產保存卻是最具體與主要的三大課題。然而這幾年臺灣的文化資產保存發展,已經走向一個本末倒置的境地。很多有代表性的產業建築在被保存下後,都是完全脫去歷史脈絡,不管曾是什麼倉庫、工廠,反正只要修好,不是ROT出去招商經營賣咖啡,就是當成藝術展演空間,真正該保存的產業遺產完全被抹除。

以文建會推動多年的「鐵道藝術網絡」為例,歷經兩黨執政,一樣不肯改為「鐵道藝術與文化網絡」,於是這些鐵道空間被「去歷史脈絡化」,只留下空間給藝術家去揮灑,成為只有藝術沒有鐵道的失根文化空間。台鐵臺北機廠的保存,是文化界共識,但這樣的工業遺址怎麼會是拿去做美術館去擺裝置藝術?每次看到文建會這些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成果,都是為了藝術而藝術,不肯把空間與經費用在好好保存這些空間的產業文化遺產上。只要有倉庫或工廠在保存後,就只會給藝術家去進駐、去策展,整個工業遺址的脈絡與保存意義完全抹煞。

古蹟的保存不只需要文化的關懷,往往需要龐大的經費。馬英九總統當年在競選時曾提出一個很好的作法,即是在重大工程建設時規定必須提撥一定比例作為文化資產保存的預算,而這筆經費在該工程中若沒使用,亦可留用至其他的工程中。目前我們的重大工程都保有一定比例預算在做公共藝術,卻完全沒有文化資產的百分比。如果能有這樣的強制經費提列,將可有效保障工程進行時若遇到古蹟保存爭議,才會有經費加以保存或變更設計。馬總統提了一個非常好的概念,但是三年多來完全執政也完全跳票。加上近年瘋狂推動的文創,只有商業創意而無文化根源,分食了文化資產古蹟整修與保存的經費,造成全臺灣許多珍貴古蹟只能在歲月的侵蝕下傾頹。

臺灣的文化資產保存,已經到了不快搶救就要萬劫不復的境地。各地文化局與中央的文建會,往往以行政的高明「政治藝術」,在精確的委員人數安排下,讓許多文化資產的提報都在經過公聽會、專家審議的完整合法過程中,技術性地「不予提報為古蹟或歷史建築」。民進黨連在自己黨部下面、臺北最後一座日本時代興建的火車站「華山驛」,都能坐視臺北市府文化局將之審為沒有提列古蹟的荒謬,更不用提臺灣各地多少這個要拆、那個要毀的珍貴歷史建築,只能讓地方保存人士在怪手下撿拾殘留磚瓦留下歷史記憶。

古蹟保存的議題,決不只有樂生一個案例而已,而是應該從整個文資法、文資指定、保存制度、經費預算等多方面來談。但是令人感到可悲的是,嗚咽的文化資產古蹟,誰來為你發聲?

(作者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1 意見:

北投埔 2011年12月23日 晚上10:38  

給你一個正確的消息!!
2.15億怎麼來???
11月去報告航向勞動階級天堂之旅, 一群對古蹟關心的學者談到今年應撥的古蹟維護費全被挪用去放煙火!!!
害她們原本要依那筆預算的活動取消!!
挪用預算是違法的行政, 就這樣一年在2天就燒光!!!
無法無天

  © Blogger template 'A Click Apar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