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

當耆老,順便逛土治後街

今年適值陳賴章墾號進墾台北300週年,台北市文獻委員會特規劃以此為主題舉辦「大臺北地區開發」口述歷史座談會。座談會邀請文化大學史學所尹章義教授主 持,並邀請曾經參與台北開發工作、貢獻卓著之拓墾家族後裔出席座談會,以呈現先民艱辛奮鬥開墾臺北盆地之事蹟,並向台北之拓墾者及其家族致上最高敬意。因 文獻會主辦單位認為,我們家先祖洪公騰雲從事泉州與艋舺間米糧商貿,經商有成,急公好義、樂善好施,且留下捐建考棚等義舉,殊值緬懷。因此,我今天只好去 當「耆老」,參加這個座談會講講我們家在臺北地區早年的故事。

因此之故,今天我在會前特別跑了一趟萬華,想說順便找找以前我們家在萬華所住之地。根據記載,洪騰雲當年開米店合益行(或稱洪合益)時,經商地點就是在艋 舺的土治後街,而早期洪以南居住的地點,也是艋舺土治後街(也有寫成「土地后街」)二十八或者二十九番戶。土治後街的地點,其實相當靠近淡水河邊。如果以 今天的道路來看,從龍山寺東邊的西昌街開始往河邊走,桂林路之前的西昌街在早年是稱為頂新街,也就是早期艋舺地區有名的平樂遊旗亭所在之街道。依照 1899年12月14日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原本艋舺當地非常有名的平樂遊旗亭所在位置為「頂新街五番戶」,不過因為事業作起來後,遭同業羨慕,乃有一同 行慫恿富家人向這塊地的地主購入產權,然後再用豐厚之租金向這位富人承租該地,仍開起酒樓,但只改一字而成「平樂園」。該報上以標題諷刺這種作法是「爭名 可笑」,也同時寫載原本受歡迎的平樂遊旗亭乃移往「新店街六十番戶」繼續經營。以今天的道路來看,新店街其實就是如今的西昌街過了桂林路到貴陽街之間,因 此平樂遊旗亭搬遷的距離其實不算遠。而瀛社在1909年3月7日成立時的舉辦地點,正是這處平樂遊旗亭。依照舊時的地圖來看,新店街之後今天的西昌街就會 變成土治前街,大約現在內江街前便會變為土治後街。如今的西昌街幾乎都已經拓寬,只剩下內江街之後的一小段,路幅很窄,兩旁還有類似清代街屋殘存的痕跡。 歷史的洪流,讓整條清代迄今的老路(頂新街、新店街、土治前街)均拓寬而不存,但幸運的卻是土治後街竟還有一小段是保留著原始樣貌與街道紋理。

大臺北地區開發口述歷史座談會
時間:11/10(二)14:00
地點: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萬華區廣州街101號)

頂新街:

新店街:

土治前街:

土治後街:

0 意見:

  © Blogger template 'A Click Apar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