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3日 星期日

台灣文史研究兩個需要突破的點:空間與宅度

文史研究已經來到一個需要突破的轉捩點,傳統那種透過文獻堆疊,外加耆老口述,配上收集老照片就可以的方式,已經逐漸不足。因此,以制式一大堆註腳,加上一大堆文獻檔號想堆砌出結果的文史研究,就會開始停滯。兩個要突破的點,就是空間與宅度。

近年來,大量的地圖圖資與航照的出現,讓文史研究的空間突破有著驚人的發展。以前光靠地圖的推敲已經有不少文史前輩走過這條路。透過空間上的理解,不只平面,還有3D的空間分析,才知道文獻上的點與點,其實有著怎樣的空間隔閡或相連。 近年大量出現的航照,是文史研究上「有圖有真相」的另一個空間突破利器。一張航照,可能完全戳破先前文史研究中,對於某地的發展或某建物年代上的誤解(像說被某文化局列為歷史建築的建物,說是日本時代建的云云,結果二戰美軍航照一拿出來,二戰結束時根本只是個空地)。這樣的空間分析突破,是很難用傳統一個文獻的註解來完全說明與瞭解,而是需要有著空間突破本事的研究者來看出。簡單講就是,同樣一張航照,同樣一個論文中的註解與文獻來源,兩個對空間解讀功力不一樣的研究者,就會看出完全不同的結果。一個可能是連講述地點都搞錯的胡搞瞎搞,一個可能可以連寫好幾頁的新發現。

上述的空間突破,已經點出另一個要突破的關鍵「宅度」,一種深究的鄉民特質。一份文獻,可能是假的,可能有很多誤解,很可能只記錄了事件的某一個面相。如果只是引用,堆砌,拼湊,可能很難理解完全。但是宅度高的,就會用很多方式去挖掘與理解,這些都不是論文最後呈現時你只看到的短短那幾行文字而已。很多的文史研究標的物,是需要用「做模型」的宅度去考究,為何這個場景,這個地景,會在老照片裡長成這樣?傳統的文史研究,頂多講講這是哪裡的老照片就完了,但現在的文史研究,是要「走進」老照片裡,去探究為何這個地景長這樣?到底歷經了怎樣的過程?所以,一張老照片在沒有功力的研究者手上,只不過是一張可以賣高價的老照片,但有功力的研究者,卻可以看出很多很多的故事,寫下很多很多的發現。

講了這麼多,就是要指出,其實我這本新書,裡面有很多文史研究上的突破範例,它不只是一個表面上講文化恐怖份子對於破壞文化資產者的控訴,還提供了現階段文史研究需要突破的範例,讓很多文化行政官員知道,文史研究已經不是上個世紀那個模樣了。


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

本書預計十一月中旬出版,即將展開預購優惠活動,敬請期待~
 
中華商場、光華商場、舊台北市議會……追憶已不復見的台北地景。 三井倉庫、南港瓶蓋廠、台北機廠……拯救瀕臨危急的城市古蹟!

三十個城市文化資產的故事,「文化政策」究竟是守護還是毀滅,文化恐怖份子的感慨真言與文資謠言大破解。


「在洪教授這本大作裡,你我將看到許許多多觸目驚心的故事–有些難以挽回,有些還是現在進行式。」—焦元溥(樂評家)

「在台灣,文資團體在官宦的眼中,是資歷不夠格的從業者、是文化恐怖份子、是暴民……台灣貧弱的文化資產,除了要面對自然的衰化,還要面對惡意的專業弄權。」—吳介祥(文化暴動份子.彰師大美術糸副教授)

「文化份子如何「恐怖」,主要有三:1.他們時時保持驚人的田野毅力;2.他們往往有著過人的文史收藏;3.他們每每懷抱著超乎常人的記憶宮殿。」—謝明達(淡江大學建築系講師)

關於本書
這本書的出版緣起,是來自柯文哲市長上任後,對於文資團體戲謔式嘲諷成「文化恐怖份子」的紀念,也是對於市府「開發派」以「像我們這樣的城市」為名,那種高傲文青設計城市的一種對抗。書中的這些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描述了這十多年來在文資保存運動過程中的艱辛歷程與歷史經過。感謝所有一路走來,一起努力過的文資保存朋友們。不管你是否已經灰心而引退,或者仍在第一線抗爭,這本書記錄下二十一世紀初台灣文資保存的荒謬,與我們無能為力搶救下的那些古蹟建物身影及城市歷史。對於顢頇的執政者與文化官員,把這些歷史記錄下來,是我們在惡劣文資保存環境下唯一能做的。希望你們看到書中自己當時的那些言論與作為時,能有一絲絲反省的能力,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些什麼事。期許未來的台灣,書中寫到的種種荒謬文資慘案與蠢事不要再發生。

這本書值得推薦給您身邊認識的

1. 文化恐怖份子
2. 文化暴動份子
3. 真文青‧偽文青
4. 文化部‧文化局官員
5. 各級民代及其辦公室幕僚買來質詢用
6. 想接文化部或文化局案子的乙方
7. 鐵道阿宅ㄊㄉㄇ(洪致文的書怎麼能不買)
8. 焦元溥‧蘇拉圖的粉絲.......
9. 出國家考試文化行政考題的大學教授
10. 想考文化行政公職的准考生
11. 文化盲
文化政治犯

12. 現職中學社會科教師
......(歡迎繼續補充) 

ISBN/9578018053


頁數256
尺寸19X26CM
裝訂平裝
作者  /  洪致文

出版社 / 前衛出版社
出版日期 / 2016/11/16

 
目次
序一 歌聲中聽文化,公園裡見傳承╱焦元溥
序二 是文資鬥士的告白,也是控訴╱吳介祥
序三 見證這個「恐怖」世代的文化份子╱謝明達
自序 誰才是文化恐怖份子?╱洪致文

前言 文化恐怖份子的文資保衛戰
01 台北隨便一個水溝都是瑠公圳?破解瑠公圳霸權的文化論述
02 清代台北城對向北京,日本時代轉向台灣神社?台北城方位演變考證
03 閃瞎了的台北建城130年展!
04 台北街道名是為了懷念故國江山?台北街道名稱由來
05 消失無形的中華商場
06 光華商場的老台北青春記憶
07 死了也要替你正名!北門高架橋的最後一眼
08 場所精神!從北門看三井倉庫的保存
09 急公好義!從考棚到台北舊市議會
10 圓山的台北民防史蹟快要GG
11 懷舊新奇的片場奇景:中影文化城與林口霧社街
12 小戲院的大回憶
13 轉啊轉啊轉的阿波羅旋轉餐廳
14 台北青年之我的青年公園
15 台北好好看,台北好好拆!
16 老校舍的最後一眼:蓬萊國小老教室的回憶
17 推倒偉人銅像之換人坐坐看
18 告別師大樂群堂!臺灣第一座大學學生活動中心的消失
19 皮不在了也是古蹟!大阪商船台北出張所的保存
20 空總開發!到處都是六本木?
21 台北神祕美軍遺跡
22 柯P跳票!無法全區保存的南港瓶蓋廠
23 全民守護台北機廠!反對北廠成為美術館與文創園區
24 被活生生做掉的台北圓環盛世
25 桃園地景藝術節看不見的重要航空史地景
26 基隆迎向世界的西二西三碼頭!
27 不只是寡婦樓的新竹六燃遺跡被偷拆!
28 終戰七十年的臺北大空襲回憶
29 眷村的前世今生!防空陣地變身空軍三重一村
30 防災公園陰影下的嘉禾新村
後記 北京台北雙城記

0 意見:

  © Blogger template 'A Click Apar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