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

臺北舊市議會的歷史巡禮

臺北市的舊市議會即將被柯P市府拆除,但是這個舊的市議會,除了議政與民主歷史上的價值外,還有什麼特色呢?是否有先做好記錄才開拆呢?都發局說他們不是歷史專業,無法判斷,也覺得這不是他們能力所及。文化局說,他們覺得這沒有文化價值,所以也不想插手。財政局則一心只要趕快拆掉可以招商委外出去,所以覺得通通都沒價值。好吧!昨日感謝市議員舉辦的會勘得以入內,也許以下的記錄,就是臺北市舊市議會最後的記錄了。不寫出來,對不起台北的歷史。

首先,這棟建築最初二層樣貌完工於1964年。由臺北市政府工程處設計,名建築師高而潘任職基泰工程司時做為設計顧問。其外觀分為內部議場的內圈與外部辦公室的外圈,扇狀排列。因此成為忠孝西路與中山南路口的一個重要臺北城市景觀。其完工時樣貌如下圖:

原本格狀外觀,在增建三~樓時,部分保留部分遮起來,所以目前來看,仍有許多建築構件保留當時的設計樣貌。(很有可能是把本來環形全部的格狀,集中到部分去。這個施工的工序值得好好研究一下
這棟建築的外觀,除了這種格柵很有民國五十年代的特色,外表一樓處也用了高檔的花蓮大理石石材。這些門柱大量使用大理石板做為裝飾材,正好反映1961年榮工處大理石廠在花蓮設廠後大量開採運用的歷史。
這棟建築的扇狀結構,正面玄關在中正分局使用時曾把兩邊的部分略微封閉,因此比較不氣派。以前門面比較寬,進入大廳後有相當寬廣的樓梯直通二樓。目前整個格局仍在!
 二樓回看的樣貌~
從一二樓間的連通道,可以通往大議事堂的後棟,也就是議員開會之處。這棟建築的扇狀特色,學者凌宗魁有提到:舊臺北市議會原址採用扇形平面議場,並反映於外型量體,回應位於路口面相轉角的城市表情,放眼臺灣地方自治史,屬於極為特殊的案例。在議會建築設計中,「民主的傳統」是最重要的表現元素。

從前棟可以看到後棟的情形:
 從一樓與二樓間進入的大議事堂,彷彿時空凍結,議員桌子扇狀方列。
(老照片由國家文化資料庫提供)

在議事堂外,有一個鋪著紅地毯的旋轉梯,相當特別,可以直上議場頂側的旁聽席。
旁聽席的座椅都拆了,但是階梯狀仍在。
旁聽席的view很好,如今一樣可以看到整個議堂的樣貌。
當然,舊市議會裡大家可能好奇,為何主席台上的桌子都不見了,只剩議員的呢?根據比對,台上那些很可能都搬去新的市議會繼續用了,不過還要詳細調查才知道(市府會調查嗎?)。下面的圖是中央社的檔案照片,是在新的市議會內,前排主席那些似乎都是從舊的市議會直接搬去新的用,連市議員的沙發,可能也是舊的喔。
這棟建築其實也有電梯,也有其他一般的樓梯。
台北舊市議會其實仍有許多1960-70年代留存至今的特色,只不過如今我們在保存現代建築時,往往有很多質疑聲浪。這就好像小時候你要保存日本時代建物,很多人說它們不夠老,這也算古蹟或歷史建築?但隨著時光飛逝,很多1960-70年代的建築一直拆,越來越少,很多能反映那個時代的建築構件也一一消失。像是舊市議會的燈具,冷氣出風口,格狀金屬窗,這些都是不會再有的時代特色。
因為舊市議會最後使用者市警察局,所以目前內部仍有一些警局時代的遺跡,值得保留做歷史見證。
總之,我是覺得,以這棟建築在臺北市議政史上的重要性,開發時留下中山南路與忠孝西路扇狀的立面並不為過。只不過台北市府看不上這種1960年代的現代建築,想要以文青的浪漫想像去蓋新的,剷除舊的。未來,這裡可以是城市願景館,一個有願景的地方,卻沒了歷史的虛偽空間,正符合柯P西區門戶計畫一路以來缺乏文化歷史深度,想要幹掉三井歷史老倉庫,搞個偽甕城假護城河的敗筆。

聽說柯P可能在兩週內就要把台北市舊議會給用怪手拆個精光!我們當然都相信柯P的魄力,就像我們喝采於他一上任就拆除雞肋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一樣。但是,舊市議會是台北市重要的議政歷史。難道,你做的那個城市願景館,只放舊照片嗎?只放怪手拆剩的瓦礫堆嗎?都沒有立面保存的可能性?拆除前有沒有先把建築測繪過?如果都沒有,就請怪手進場拆,那柯P跟以前好幾任沒有文化的野蠻市長又有什麼不同呢?這個案子很急,市府會怎麼做,很快就可以知道了。

我真的不希望柯P的西區門戶計畫,就是一個從舊市議會一直拆到三井倉庫,剷除臺北城市歷史的「大道」。如果真是這樣,柯P的政績,很可能就從拆除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的魄力,直變成城市文化劊子手。柯P可以開玩笑似地把文化保存人士當成「文化恐怖份子」,但是真正的「歷史文化殺手」,其實是柯P的市府團隊!

對於舊市議會應該怎麼做? 以下是我的建議:

1.郝市府作的文資鑑定太過粗糙,有需要好好重新檢視一下以免拆光就什麼都沒了。 
2. 建物內仍有議政歷史相關文物,需要清查後才能拆。 
3. 建物本身需要先做測繪。既使要拆,也要先測繪。 
4. 最好請高建築師回來指導一下那些建築構件,是可以保留作為未來所謂的城市願景館的展示用(市府官員說,以後展示廳可以用大圖輸出或做模型呈現,這也太糟糕了吧!)
5. 慎重考慮立面保存與後部高樓興建的整合。





 

3 意見:

BLACKLAI 2015年11月11日 晚上10:21  

這不是一個現成的文創基地嗎???
地點好,近台北車站交通方便。
近政商中心,可以當作民主運動的休憩點。

與其一直與財團搏鬥,老是說財團阻擋了文創的動力。
不如把這個地方整理整理,便宜的租給文創有志青年。

設計之都,從老屋新生開始!!!

OHO 2015年11月13日 清晨6:38  

支持保留。
曾聽說的是因危樓而需停用待拆,但看作者所述結構完整,不是不能做抗震的補強結構,真的,再存在50年後,就是比101更值得參觀的古蹟了。

Unknown 2015年11月27日 凌晨3:27  

哇~ 好多內部的照片
有方法可以進去拍照嗎?

  © Blogger template 'A Click Apar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