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松山機場是這樣誕生的!
每到選舉,松山機場遷建的議題就會浮上檯面,因為這往往被當成是選舉的利多。一方面是空出的土地可以「好好利用」,航高限制可以取消,都市就可以更肆無忌憚地開發房地產,一堆人等著數鈔票。小英陣營都還沒選上總統,竟然就被姚立委給綁出這個政見要2020年廢掉松山機場。大家可以看看桃園那個什麼爛跑道,每次出國尖峰期間怎麼塞爆。重點不在航廈蓋好沒或可容納多少人,先想想跑道吧~ 連一條跑道都修不好,廢掉松山機場只是畫大餅。而且,離島交通怎麼因應?都要民眾去桃園搭嗎?很多問題,不是你臺北市說了算,不是你一個立委為了選票說了算。也該問問桃園居民吧。
這兩天媒體在報導松山機場的議題時, 松山機場是「1950年4月16日啟用」這件事又被一再提起。例如蘋果日報的「小檔案」 。松山機場真的是「1950年4月16日啟用」的嗎???
而且大家更不知道的是,今天政府在說桃園機場可能在2030年會蓋好「第三跑道」,但其實松山機場的「第三跑道」在日本統治時代的二戰末期就蓋好了,只不過戰後被國民黨政府給廢了!
如果你記得,2010年時,媒體一直在報導臺北的松山機場慶祝六十週年,連民航局也表示該機場雖是日本統治時代所建,但僅有「軍機」飛行,否定這座機場的民航歷史其實已經超過七十年,甚至明年(2016)將是八十週年的事實。
這確實是長久以來,教育體制下對台灣歷史漠視的結 果。因為,以民航局所指稱的歷史,充其量只是國民政府搬到台灣後,臺北航空站在1950年4月16日成立的這個時間點。真正的松山機場歷史,應該要回溯 到1936年的正式完工與開幕!
松山機場在戰前是叫做台北飛行場,是在航空時代開啟後,許多臺北民眾熱切期待中所完成 的台灣第一座民航國際機場。台北飛行場在一九三六年初大致完 工,該年的三月二十八日早晨七時,屬於民航的日本航空輸送株式會社DC2型 客機「富士號」,從福岡飛行場出發,經那霸添加油料後,於下午三時七分降落台北飛行場,受到航空相關官員的迎接歡迎。
在這次的歡迎儀式之後,台北飛行場正式「開場式」在同年的三月三十日中午盛大舉行。儀式後還有由屏東飛行隊表演的空中戰 技,讓現場觀眾享受了一場豐富的空中饗宴。這個盛大的台北飛行場開幕儀式,是在該機場的大機棚內舉辦;日前飛來的 DC2富士號客機,則停在裡面當做現成最佳的展示品。這架飛機直到開場後隔日(三月 三十一日),才首度正式起飛回日本,開啟台日間的正式飛航任務。在台北飛行場於一九三六年啟用後,台日間定期航班於四月一 日起展開,台北經那霸前往福岡,或者從福岡循原路回台北的航班,在每週的二、四、六往返飛行,達成台灣、日本間可以一日抵達的空中連 結。
(ANA的圖與本文無關)
所以說,2010年時,民航局在慶祝松山機場「六十週年」的計算上,完全漠視從一九三六至一九五0年間的歷史。如果不是 一九五0年之前就有這座機場,實在不知道國民政府的高官(包含蔣總統),在民國三十八年撤退時,是怎麼從中國來台灣的!而且會讓更多人驚訝的是,日本時代 的臺北飛行場,其實早有「第三跑道」,只不過這個擴充跑道區域,戰後被廢棄,而留下了民生社區以南的街路紋理。這條第三跑道我寫過一篇文章探討,並寫成一篇論文「風在城市街道紋理中的歷史刻痕——二戰時期臺北簡易飛行場的選址與空間演變」發表。(下圖中,A區是松山機場最早完成時的區域,也是如今的機場區域,該地有V字形跑道二條。B區是二戰末期興建的「第三跑道」,戰後被廢)
在 過去的研究當中,對於「風」在城市選址上的角色,以及城市佈局中工業區與居住空間相對位置的選擇都有所探討。然而,透過盛行風與飛機場跑道的相關,繼而影 響了城市中的街道紋理,則尚未有論述提出。我的這研究嘗試從臺北的城市街道發展中,解構其透過飛行場的規劃與建設,特別是二次大戰後期在臺北市東區所興建的台北飛行場第三跑道為例,說明「盛行風向 → 飛行場跑道方位與軸線 → 防禦用圳溝範圍 → 街道方位與走向」的發展過程,如何影響都市的街道紋理。
飛 機場的設立,盛行風方向的考量至為重要,因為飛機起降必須要避免過大的側風導致翻覆,故多以盛行風向作為跑道方位,如此一來也可讓飛機起飛時獲得最大逆風 下的最大浮力,以較短的跑道起飛。因此,一地的盛行風向,往往影響了跑道方位的規劃以及機場的用地範圍。這樣的飛機場建設,常常也在都市的脈絡中劃下長遠 的改變痕跡,即使機場已經廢棄轉為他用,其受盛行風向所影響的軸線,仍將繼續刻劃著都市的街道紋理,或者農村的農地範圍。
基本上,日本時代的臺北 飛行場,在1930年代中後期的規劃與建設時,為了避免影響未來臺北市的發展,而選擇了市區最北端靠近基隆河岸的城市邊緣用地。然而,此一地點雖對從淡水 河進場的飛機無多大影響,卻對從基隆港端進出之航機,有了自然地形上視線較差的缺點。主要的原因,乃是基隆河河谷的弧度折入臺北盆地時,臺北飛行場的跑道 其實是在較北之處。因此,在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以軍事考量為優先的情況下,日本軍方會依照基隆河河谷地形的弧度,增闢一處範圍方正且跑道更長的簡易飛行 場「第三跑道」讓軍機使用。而此跑道的建造,包含其外緣的防禦用圳溝,因而讓戰後機場撤廢之際,這些溝渠加蓋而形成今日之延壽街與健康路時,依然延續著當時的軸 線;甚至1960年代後期開始規劃的棋盤狀民生社區格局,也依此方位劃設,而讓戰時的簡易飛行場跑道與臺北盆地內的東北東方位盛行風,深深刻劃在臺北的城 市街道脈絡裡。這樣的盛行風、機場跑道、城市街道佈局與紋理相關,就這樣影響了城市的街道軸線,而烙印下長久而難以改變的歷史刻痕。
如果大家想多知道松山機場的歷史,或者日本時代興建的飛機場史,以及台灣這座「不沉空母」的故事,歡迎找下面這本書來看喔。
不沈空母 台灣島內飛行場百年發展史
台北地區現貨供應:假面騎士玩具店(02-2556-3786)
~台北市南京西路163號1樓57室(賓王飯店1樓賣場)
每日:14:00到21:00
偵探書屋 Murder Ink(02-2559-7776)
~台北市南京西路262巷11號
週一 - 週六: |
14:00 到 22:00
|
週日: |
13:00 到 20:00
|
如果您不方便在臺北前來購買,我們也提供了全台超商取貨付款的服務,請透過露天的網購購買。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526916306078
★三本免運費!!★面交地點:限 新北市中和區 中和環球 正門口。
本書定價1200元
本書的大小尺寸與花車一書相同19cm x 26cm,全彩印刷,總頁數包含序與目錄還有附錄,大約448頁。
本書簡介:
二 戰期間,將台灣視為一座不會沈沒的海上航空母艦「不沈空母」,是民眾耳熟能詳的一種政策宣傳。在日本發動大東亞戰爭,台灣捲入二戰陰霾中時,島上的飛行場 正是大日本帝國往南洋連結的重要樞紐。二戰後的台灣,兩岸對峙下,仍有不少日本時代興建的機場持續使用至今,也留下許許多多台灣航空發展百年來 的重要遺跡。本書為作者耗費超過二十年蒐集資料,並藉由實地調查後整理而成的台灣航空重要著作。書中以百年來台灣島內飛行場/機場的發展歷史與脈絡為主軸,介紹其歷經的演變,以及殘存的各種遺構,是研究台灣航空發展及台灣軍事遺跡、戰爭遺產不可缺少的重要經典。
全書的章節呈現上,以時 間為主要切分點,在 日本統治後期較多飛行場大量增設時,才以日本海軍與陸軍兩種體系加以區分。書中內容包含台灣航空發展黎明期的飛行場與著陸場、民航肇始期的島內飛行場,以 及大東亞戰爭爆發前、戰爭間與整個二戰末期所興建的台灣島內日本陸軍與海軍飛行場,最後的章節則為二戰後興建的台灣島內機場。全書除了有詳盡的文字說明 外,更以超過一千五百張的圖片,包含各時代的相關地圖、航照與現地調查照片記錄,呈現出台灣島內飛行場/機場百年來的發展歷程。書中首度曝光許多興建於二戰時期的飛行場重要軍事設施遺跡調查成果,是台灣在戰爭遺跡的文化資產研究上,非常重要的參考著作。
二 戰期間,將台灣視為一座不會沈沒的海上航空母艦「不沈空母」,是民眾耳熟能詳的一種政策宣傳。在日本發動大東亞戰爭,台灣捲入二戰陰霾中時,島上的飛行場 正是大日本帝國往南洋連結的重要樞紐。二戰後的台灣,兩岸對峙下,仍有不少日本時代興建的機場持續使用至今,也留下許許多多台灣航空發展百年來 的重要遺跡。本書為作者耗費超過二十年蒐集資料,並藉由實地調查後整理而成的台灣航空重要著作。書中以百年來台灣島內飛行場/機場的發展歷史與脈絡為主軸,介紹其歷經的演變,以及殘存的各種遺構,是研究台灣航空發展及台灣軍事遺跡、戰爭遺產不可缺少的重要經典。
全書的章節呈現上,以時 間為主要切分點,在 日本統治後期較多飛行場大量增設時,才以日本海軍與陸軍兩種體系加以區分。書中內容包含台灣航空發展黎明期的飛行場與著陸場、民航肇始期的島內飛行場,以 及大東亞戰爭爆發前、戰爭間與整個二戰末期所興建的台灣島內日本陸軍與海軍飛行場,最後的章節則為二戰後興建的台灣島內機場。全書除了有詳盡的文字說明 外,更以超過一千五百張的圖片,包含各時代的相關地圖、航照與現地調查照片記錄,呈現出台灣島內飛行場/機場百年來的發展歷程。書中首度曝光許多興建於二戰時期的飛行場重要軍事設施遺跡調查成果,是台灣在戰爭遺跡的文化資產研究上,非常重要的參考著作。
本書包含一些讀者可能有興趣的主題:
1.
桃園航空城陰影下的二戰桃園飛行場遺跡
2.
虎尾飛行場的相關二戰遺跡
3.
東港飛行場尚未被破壞前的記錄
4.
林青霞出身的社團新村,原大林飛行場遺跡
5.
台灣各地現存的飛行場相關二戰時防空塔、機堡與耐爆通信所
6.
戰後興建的龍岡機場拆除前調查
7.
台灣各地現存飛行場相關的丸龜狀防空壕
8.
台灣現存的日本時代八幡製鐵所鋼骨飛機棚廠
9.
淡水水上機場的遺跡
10.
二戰時飛行場興建之際留下的滾輪遺物
關於書名的說明:
「不 沈空母」是二戰時台灣民眾廣被教育的一個說法,是台灣島內這些飛行場興建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書在終戰七十年的此時出版,特別以此來作為書名。之所以不以 「沉」字而以「沈」字來書寫,乃因「不沈空母」是日文漢字裡的用法,也是當年台灣人民接受此一稱法時的書寫方式,故選擇以此來做書名。至於本書副標題「台 灣島內飛行場百年發展史」,因本書內容以台灣島內的飛機場發展百年史(從日本時代講到戰後)為主,不包含澎湖或一些戰後興建的離島機場,故書名必須有此界 定。至於使用「飛行場」一詞,而非如今民眾慣用的機場或飛機場,乃因本書所介紹的大多數機場,在當年完工時,甚至至其撤廢時,都是以「飛行場」稱之。此 外,根據我國民航法第二條的名詞定義,直到如今也是以「飛行場:指用於航空器起降活動之水陸區域」來稱呼,故書名以此稱之。
「不 沈空母」是二戰時台灣民眾廣被教育的一個說法,是台灣島內這些飛行場興建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書在終戰七十年的此時出版,特別以此來作為書名。之所以不以 「沉」字而以「沈」字來書寫,乃因「不沈空母」是日文漢字裡的用法,也是當年台灣人民接受此一稱法時的書寫方式,故選擇以此來做書名。至於本書副標題「台 灣島內飛行場百年發展史」,因本書內容以台灣島內的飛機場發展百年史(從日本時代講到戰後)為主,不包含澎湖或一些戰後興建的離島機場,故書名必須有此界 定。至於使用「飛行場」一詞,而非如今民眾慣用的機場或飛機場,乃因本書所介紹的大多數機場,在當年完工時,甚至至其撤廢時,都是以「飛行場」稱之。此 外,根據我國民航法第二條的名詞定義,直到如今也是以「飛行場:指用於航空器起降活動之水陸區域」來稱呼,故書名以此稱之。
關於本書內容的說明:
這本書內所寫的台灣島內飛行場發展歷史,原本只打算整理日本統治時代的飛行場,將時間點終止於二戰結束時,不過因為考量到戰後興建的機場多在離島,本島的新建機場數量相當少,故在調查寫作上並不會增加太多篇幅,因此最後仍將其納入,這是本書會以百年來台灣「島內」飛行場/機場發展脈絡加以撰寫的原因。至於篇章的區分方面,為了有系統與脈絡地包容進所有百年來台灣島內出現過的飛行場/機
場,整理時大致上以時間為切分點,在較多機場大量增設時期才以日本海軍與陸軍加以區分,故章節安排的方式,以台灣航空發展黎明期的飛行場與著陸場、民航肇
始期的島內飛行場,以及大東亞戰爭爆發前、戰爭間與整個二戰末期所興建的台灣島內陸軍與海軍飛行場加以分別介紹,最後的章節則為二戰後興建的台灣島內機
場。
本
書在寫作上為了讀者的易於閱讀,並未加上冗長的註解。因為以學術規格撰寫註腳的前提是,這個註解是真正有意義且對於所述史實的真相有所幫助,而非只為了表
面上看似學術著作的表象。儘管如此,本書對於重要的史料與數據等出處記載,是以在文章中明確寫明的方式點出,因此並不會因為沒有在書末附上參考文獻或者列
出成排驚人註解,而有損後續研究者要找到資料出處與來源的困擾。
除
了史料上的整理與詮釋,在這類軍事建設與遺址的研究中,現場田野調查相當重要,但因為時間距離的遙遠,一些口述歷史的正確性必須審慎對待。以台灣的現地調
查而言,似乎變成只要有二戰時期日軍的機場,就有神風特攻隊,就有零戰。殊不知二戰時日本的陸軍與海軍體系差異,也反映在飛行場相關設施的建設上,包含各
種周邊建物的規劃邏輯與設置,都有所不同。因此單憑口述來記錄,其實有相當風險。與史料的相互對照及驗證,是研究者非常重要的功課。
至
於戰爭遺跡的實地調查,也需要大量時間親自探訪才能獲致第一手資料,並且與文獻上的記錄加以比對。在本書的研究調查過程中,意外發現許多飛行場相關設施在
終戰後七十年的時間點都依然健在,可說相當不可思議。由於這些戰爭遺跡至今大多仍未獲得文化資產指定的保護,因此透過本書的介紹與初步調查,或可提供國內
對於軍事遺產的保存有更進一步的推展。不過,因為有不少日軍當年的飛行場在戰後一直維持軍事基地的身份,故調查時僅以極少數的基地開放機會作初步審視與研
究,許多非開放區則仍有眾多謎團無法解開。而因為顧慮到非常多的軍事遺址仍位處於軍事基地內,或者仍為機敏之用地,故本書在寫作與調查時,均避開這些地
帶,以免帶來困擾。然而,在國內不斷裁軍,連軍事用地也不斷釋出的情況下,軍事文化遺產的重視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若未經調查就全面摧毀騰出空地,則
將是文資保存上的重要損失。
今
年正好是終戰七十年的時刻,在台灣長期以來缺乏尊重多元史觀與庶民記憶的情況下,往往僅紀念「對日抗戰」這樣的觀點,導致不少民眾竟然還有二戰時是日軍來
轟炸台灣的荒謬歷史記憶,完全忘記中華民國空軍與美軍對台的空襲。相對於此,為了與上述這樣的大中國史觀抗衡,日軍在台灣的建設,往往也容易被以訛傳訛地
過份誇大,來凸顯對日抗戰史觀的偏狹。其實,回歸歷史層面,尊重不同族群的歷史記憶,應該才是面對不同過去的正面態度。而對於台灣在二戰中所留下的戰爭文
化遺產,則不應該當成「日帝餘毒」地剷除,而應該好好保留來警惕戰爭的苦難與追求和平的努力。希望這本書的完成,能對台灣戰爭歷史的研究,以及軍事遺產的
保存上有所助益。
本書目錄如下:
自序 vi
卷首語 x
第一章 台灣航空發展黎明期的飛行場與著陸場 1
台北練兵場→台北(南)飛行場 2
屏東飛行場→屏東(南)飛行場 12
鹿港著陸場→鹿港飛行場 19
台東著陸場 [馬蘭] 23
花蓮港著陸場→花蓮港(北)飛行場 25
苓雅寮不時著陸場 33
第二章 台灣民航肇始期的島內飛行場 37
台北飛行場 [松山] 38
台中飛行場 [公館][清泉崗] 56
台南飛行場 [永康] 66
台東飛行場→台東(北)飛行場 70
宜蘭飛行場→宜蘭(北)飛行場 76
淡水飛行場 82
第三章 大東亞戰爭爆發前興建的台灣島內陸軍飛行場 91
湖口陸軍演習場→湖口飛行場 92
台中飛行場 [水湳] 96
嘉義飛行場 107
潮州飛行場 118
佳冬飛行場 123
恆春飛行場 [五里亭] 131
第四章 大東亞戰爭爆發前興建的台灣島內海軍飛行場 137
新竹飛行場 138
台南飛行場 152
高雄飛行場 [岡山] 167
東港飛行場 188
第五章 大東亞戰爭期間興建的台灣島內海軍飛行場 209
紅毛飛行場 210
後龍飛行場 214
新社飛行場 220
二林飛行場 224
虎尾飛行場 228
大林飛行場 238
麻豆飛行場 244
仁德飛行場 247
歸仁飛行場 251
左營飛行場 [F要地應急跑道] 255
大崗山飛行場 262
第六章 大東亞戰爭期間興建的台灣島內陸軍飛行場 265
宜蘭(南)飛行場 266
桃園飛行場 276
彰化飛行場 292
北斗飛行場 298
北港飛行場 304
塩水飛行場 310
小港飛行場 [高雄] 315
鳳山飛行場 324
屏東(北)飛行場 329
花蓮港(南)飛行場 333
台東(南)飛行場 342
第七章 二戰末期興建的台灣島內飛行場 347
樹林口飛行場 348
八塊飛行場 [八德][懷生] 351
龍潭飛行場 355
台中(東)飛行場 358
大肚山飛行場 363
草屯飛行場 368
埔里飛行場 371
燕巢飛行場 375
平頂山飛行場 377
宜蘭(西)飛行場 380
上大和(南)飛行場 382
池上飛行場 385
中止興建、廢棄與未接收之飛行場 387
第八章 二戰後興建的台灣島內機場 395
高雄港水上機場 [復興航空] 396
日月潭機場、梨山機場 [復興航空] 400
陸軍龍岡機場、衛武機場 405
空軍台東志航、花蓮佳山基地 411
中正國際機場→台灣桃園國際機場 415
附錄 二戰終戰時台灣島內日本海陸軍飛行場位置圖 422
1 意見:
真讚,感謝分享!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