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3日 星期日

大甲溪電力開發暨大甲溪鐵道殘跡調查

趁著開學前一週僅有的空檔(2015.9.11.-12.), 在台電資深歷史專家林炳炎前輩號召下,我們組了一團「大甲溪電力開發暨大甲溪鐵道殘跡調查出草團」,前進東勢、谷關一帶調查。其實這次的調查有幾個源由不 得不去,有些也是超過二十年前的我,替今日的我做的調查的殘跡再次確認。簡單說,此趟調查有眾多原因都湊在一起了,從近的開始講起:

1.      我想一定很多人知道和平東路上有個台電的木造辦公室,不知道的至少也知道酸菜白肉鍋吧。這間台電辦公室距離我任職的學校師大很近,一天到晚都會經過。很少人會好奇它的由來,但我從小就很注意它。是後來意外知道,這棟建築竟然是日本時代台電大甲溪電力開發建設部門的辦公室,因此非常好奇它當年的身世。其實在二戰末期為了躲避美軍轟炸,台電也開始疎開的動作,總公司的本社也有疎開至此,因此當本社被美軍炸爛時,不少文件資料都已經疎開,有些就是在這棟建築內。戰後很長一段時間,在那個「太有權力大樓」(Tai-Power Building)蓋好前,台電的總公司就在這棟建築裡,因此戰後台電的復興,很長一段時間也在此運籌帷幄。而對於就在我們學校對面的這個源由,大甲溪開發事業就不得不是我們大本營需要調查的對像。

2.      第二個原因則牽涉到我當年考完大學的東勢線調查,以及一連串的東勢線記錄。其實在台鐵於1991年把東勢線給停駛拆除前,我做過不少的調查,冥冥中似乎有現在的我希望年輕時的我幫忙記錄下這條鐵路的一些事物。在那個拍照要用底片相機的時代,我可是花了不少錢拍沿線風景,也拍了這條線的一些沿途景觀。在台鐵記錄中,一直說這條鐵路是為了大雪山林業開發而蓋,但我卻笨到直到近年才理解,原來這條鐵路根本就是「大甲溪鐵道」,是日本時代為了大甲溪電力開發計畫,要興建大甲溪各水力電廠時的配套運輸。當時路基幾乎完成,但進入戰爭末期而停工,因而才會等到戰後才重新鋪上鐵軌放上鋼樑。

3.      至於為何要有大甲溪電力的開發計畫?一個原因當然是為了新高港與新高市的大開發計畫,以及島內工業發展,包含新航空燃料的生產,F要地相關航空設施與飛機製造組裝廠的電力需求。這又是我另一個研究主題,不得不去啊!

在過去幾次的踏查中,我們曾深入新高市預定地周邊出草,調查六燃新高施設遺跡,也曾看過新竹六燃與高雄六燃的部分。至於日本時代台灣電力開發的重大成就,日月潭的水電工事也曾在林炳炎阿伯的帶領下深入踏查過,因此這次就是往大甲溪一探了。

其實,早於日月潭水電工程開啟之出,台灣總督府就已經針對濁水溪/日月潭與大甲溪的水力資源做過調查,不過當時認為日月潭的工程比較容易,因此日月潭先做,但後來因為台灣島內電力的需求增加,後續乃開始大甲溪電力開發的計畫。

在此必須先聲名,以下的調查只是非常初步的踏查報告,一定有錯誤與推斷之處,若有學者或同學想要引用在論文裡請自己小心求證,不可以引用這邊就抓去用,否則毒發身亡概不負責。

以下一些基本背景引自林炳炎前輩的先期調查。基本上大甲溪開發計畫大致可以分成大甲溪電力的開發計畫、新高港築港及周邊都市計畫、以及新設之飛機新燃料工廠(六燃)、相關鐵道(新高港鐵道,大甲溪鐵道)等。當時預計興建的大甲溪電廠有八座,分別是:達見發電所、下達見發電所、上明治發電所、明治發電所、天冷發電所、豐原第一發電所、豐原第二發電所、豐原第三發電所。日本時代完成度較高的是天冷發電所,至於其他的則多只在紙上階段,或者已經少部分開工準備。

戰後國民政府接續其計畫,有些發電所計畫被終止,有些改以美國式的型態進行工程,依照位置比對,達見發電所=德基、下達見發電所=青山、明治發電所=谷關、天冷發電所=天輪,沒蓋成的是上明治發電所、豐原第一發電所、豐原第二發電所、豐原第三發電所。不過,豐原第一的位置稍微位移而成如今的馬鞍電廠,豐原第二的預定地在新伯公,有大片台電土地遺跡,至於豐原第三在石岡則沒蓋。

日本時代蓋這類水力電廠的幾個運作模式,從日月潭以降大致可知,會有工事用的1067mm鐵道運輸資材,也會有軌距較小的輕便鐵道運送物資,另外會有工事部門的平地段「大本營」,有預定的索道路線。至於為了應付龐大的人力進入工區內,也會有工程人員進駐的社宅街。這些配套措施,很多都在真正工事開始前就已經要陸續辦理才能讓工程順利進行。

臺鐵的東勢線鐵路,原本是大甲溪鐵道的前段,從紙上計畫看,應該不止通到東勢,而是往後繼續延伸到整個工程的大本營新伯公,而由新伯公後改以索道方式處理更上游的運輸。不過大甲溪鐵道的工程除了全部測量完定線,而且還完成了土木工程,但因缺乏鋼料無法鋪軌,大甲溪橋也只完成橋墩沒有鋼樑。這也是戰後臺鐵可以迅速地完成東勢線並通車的原因。
新伯公是整個大甲溪計畫重要的平地段大本營,目前整塊地還有一大片都是台電的。http://maps.google.com/maps?q=24.22027538,120.83969923
裡面最特別的是一座造型優美的水塔,寫著「台灣電力公司天冷工程處新伯公水塔」。據悉,除了這僅存的一座水塔外,以前可能還有兩座存在。此外這區應該原本有不少當年留存的辦公處所或倉庫,但如今可見的多為戰後初期天冷工程處,就是要完成天冷發電廠時所蓋的房舍。http://maps.google.com/maps?q=24.22053924,120.84044917
水塔很可能是日本時代留存至今的遺跡。
在新伯公這邊,林炳炎阿伯一直非常認真想去找水池遺跡。因為過去這邊有大片水池,據悉是豐原第二發電廠已經開挖的基地,因為工程終止所以積水成水池。目前大部分水池都填平了,只剩山邊這一小塊。http://maps.google.com/maps?q=24.2203517,120.84351866
不過依照一份19561月《自由中國之工業》內之大甲溪開發計劃寫真,意外看到原本計劃中之新伯公電廠(豐原第二)與石岡電廠(豐原第三)場址。
依照林炳炎阿伯調查指出,天冷發電所的完成度最高,土木工程應該都做完了。1940/09/14報紙新聞說:『大甲溪水力發電用發電機由電氣部長松尾秀雄前往東京注文,天冷、豐原兩發電所與新龜山、霧社同樣是國產品。』1941/01/14報紙新聞說:『台灣電力的大甲溪發電所即豐原第一與天冷兩發電所,分成3工區,第一工區有大林組、第二工區是富山佐藤工業、第三工區是鹿 島組。第一工區進水口開始到第8號隧道,總長8800m;第二工區第8號隧道到第12號隧道,總長7200m;第三工區第12號隧道到豐原第一發電所放水 口,總長6300m1941/01/20台灣日日新報刊登「大甲溪發電所起工式けのふ現場で舉行さる」新聞說:『台灣電力的大甲溪發電所建設工事已經準備妥當,19日午前 11時半在東勢街東勢建設事務所舉行起工式。午前9時社長林安繁在豐原第一發電所、副社長田端幸三郎在天冷發電所、永井專三建設部長在進水口舉行動土式 (鍬入式),列席的有副見交通局總長、八田與一技師、佐佐木英一電氣課長、酒井茂吉海軍武官、奧田台中州知事等官民500多人與會。副見總長代表齋藤總務 長官唸祝辭,其次,奧田知事、松岡台灣新聞社長宣讀祝辭。』

關於天冷發電所的完成進度,林炳炎的調查為:「天冷水力發電所19411月開工,隨著戰爭益趨劇烈,資財人力皆缺,於194410月宣布停工,土木工程已完成81.6%以上,發電所廠房亦完成一部,二三號尾水道均已安裝外,一四號機之基礎完成尾水道下方,控制室尚未建造。機電部分尚未著手。」http://maps.google.com/maps?q=24.18340666,120.9245235
我們除了看天冷發電所外,也看了水力發電重要的上游蓄水調整池。這個現在叫做天輪調整池,或者天輪壩的地方,以前叫「明治堰堤」,是在谷關這邊。http://maps.google.com/maps?q=24.21116632,121.01548691
谷關日本時代叫做明治,依照漢文台灣日日新報的報導,係1907812日時,由台中廳管內東勢支廳長在巡視管內隘勇線時,所發現的溫泉地。因為有感於以前管內蕃人兇惡獰猛著名於世,但今天脫舊之兇習歸順聞命,乃天皇之仁廣被云云,是明治天皇之賜(之類之類的)。反正就是今上天皇英名神武所以就叫明治溫泉,跟那個啥傳說明治天皇來過,還是皇后回國生了男嬰所以叫「生男湯」的鬼扯一點關係也沒有。
明治堰堤日本時代只是個簡單的阻水蓄水設計,整個天輪壩的上部是在戰後才蓋。但是明治堰堤旁四個孔通直衝而下到天冷的地下隧道,以及通往四根大鋼管的部份推測已經完工。
目前在天輪壩這邊還可以看到兩道瀑布,是為了增加天冷機組水力發電時能有更多水而從十文溪引水過來的。http://maps.google.com/maps?q=24.21116632,121.01548691
在這個明治堰堤旁,有個水泥殘跡,據說是日本時代未完成索道設施的遺跡。
看完水力工程與廠房,我們也看辦公處所與社宅街。從最上方上谷關辦公室附近,可見當年的辦公室與一些殘存的木造宿舍。
這些辦公室,大多在民國一百年時依照原本格局拉皮,已經不復當年木造樣貌。但是那個玄關啊!怎麼讓我想起師大對面和平東路上的台電木造辦公室呢!?
當然,這裡還有一棟餐廳還是木造比較接近原貌。

其他的宿舍,都是內部仍為木造,但外部用塑膠或鋼板包起來了。
這邊也有美援時代美國顧問的宿舍。有煙囪喔!
看完上谷關的辦公室與社宅街,我們住在下谷關台電的招待所裡。這塊用地是台電的,雖然不是河岸景觀第一排,但從地形地勢來看,真的是安全非常多。http://maps.google.com/maps?q=24.202565,121.006684
旁邊的警光山莊位置,推測就是日本時代1930年代中期興建,位於明治溫泉的警察官療養所。
看完谷關這一帶,我們又回到天冷,也就是白冷國小一帶看該處的社宅街。目前大概就是現存日本時代格局,但建築都是戰後新造的了。https://www.google.com/maps/@24.2087785,121.0198807,18.03z
最後看的是新伯公的社宅街,所存的老建物也不多,大部分比較老舊的是戰後1950年代的。http://maps.google.com/maps?q=24.2199825,120.83904687
看完這些大甲溪電力開發的遺跡,我們轉往東勢看東勢線遺跡與大雪山林場(燒完重建)的遺構。

依照當年紀錄,東勢線的完成,可謂台灣中部的一大盛事。築路工程於民國四十七年三月十四日開工,時九個月,於年底完成。十二月二十六日,開行了首班的試運轉列車,而翌年元月十二日正式開始營業。

通車當天的典禮專車,錦上添花為這條鐵路寫下了史性的一刻。這班載著當時省主席周至柔、鐵路局長莫衡……等貴賓的特別列車,由DT 607號蒸汽火車牽引,掛了台鐵木造客車鋼體化後首批完成的車廂及「瞭望貴賓車」。

東勢線於通車典禮後,隨即於上午十一時開出首班營業客車,開了共計三十二年的載客生涯。通車時天有旅客列車八往返,客貨混合列車兩往返,到要停駛時,天僅剩來回各五班車,而在週六,再加開兩往返搭載東勢當地下課的學生。

民國八十年八月三十一日,東勢線終於繼東港線之後停駛。多年後這次我再訪東勢,基本上覺得,東勢車站根本毀了,修澤蘭一定很想哭。我也哭哭。
 以下為原貌。
大甲溪鐵橋也改建了,以前的橋墩是日本時代蓋的,如今也不見蹤跡。http://maps.google.com/maps?q=24.27712261,120.8092304
倒是唯一僅存的隧道還在就是。
東勢站終點有很大的站場,而且貨倉一個接一個建在鐵道邊,鐵軌遺跡甚至延伸到大雪山林場在東勢的儲木池。那時興建這條支線的一個主因,就是運送大雪山林場所砍伐下來的紅檜、扁柏、杉木,而運進來的,則是興建達見水壩所要的水泥。可見雖然東勢線以開發大雪山林場林木的運送為重點,但大甲溪水力電廠的施工用料也以它運送。不過戰後美援時代搞這些工程與日本時代的鐵道+索道不太一樣地,開中橫加上公路運輸,鐵路其實不太被重視。

當年對於東勢線貨運的業務評估,預計大雪山林場林木的年量,將達七萬五千噸,而修建達見水壩的工程,也有一百一十萬噸的材料待運,加上民間的農礦品亦不下十餘萬噸。不過,大雪山林場原本打算用人工砍伐,開採五十年,但是後來因為電鋸的發明,節省了許多人力,在以林木資源換取外匯的時代背景下,大雪山的林木很快就砍伐殆盡,東勢線也就跟著沒落了。http://maps.google.com/maps?q=24.24441568,120.83363677
現在東勢林業文化園區內留有的鐵道遺跡不多,鐵軌很多都被拆了。不過現場看到一個日本車輛製造的轉轍器道岔重錘讓我很意外,年代是1948年喔!
以上是關於大甲溪電力開發暨大甲溪鐵道殘跡調查的簡單記錄。最後我們還去看了有悠久歷史,目前為大甲溪發電廠所轄的后里發電所。這個日本時代總督府蓋的發電廠比台電歷史還久,以前拍舊山線時我們會經過,但一直沒注意到。
基本上,大安溪兩岸的高度落差頗大,后里台地的存在造成舊山線當年選線時走比較靠近內側的路線維持高度,這樣才可以順利上到后里台地。但后里台地與大安溪岸邊的落差,自然就可以用來水力發電了啊!所以后里電廠就是用這個道理,把台地上后里圳的水衝下去來發電。

依照林炳炎阿伯的記事,后里發電所為:「利用從大安溪左岸取水之灌溉用水利之官設埤圳來發電,原定1910年初完成,因機械向外國注文(定購),發生事故而延期,19117月底完成。8月1日 台中開始送電營業,101日彰化送電,工事費總額45萬圓,2部機出力1000KVA800KW1930年改為950KW),水輪機為 J.M.Voith製造,型式為FrancisFss-H橫軸單流渦卷法蘭西式)。發電機為S.S(西門子)廠產品。」其他的以後再研究囉!http://maps.google.com/maps?q=24.32545978,120.72796962
感謝台電大甲溪電廠鄭廠長協助安排與青山施工處黃則煜經理的熱情導覽,當然沒有林炳炎阿伯帶隊也無法成行。後續研究就開學後再繼續囉!





1 意見:

Unknown 2015年9月14日 清晨5:08  

讚!
資料怎麼來的 ?

  © Blogger template 'A Click Apar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