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5日 星期六

戰隊系列X假面騎士SPECIAL LIVE in Taiwan

今天(2012.9.15)晚上因為伍陵武先生的邀請,所以前往TICC看那個「戰隊系列X假面騎士 SPECIAL LIVE in Taiwan」的公演。其實我對那堆戰對系列的興趣不大,今天他們也真是開場先出來暖場,還是假面騎士才是最高啊~~~ 今天的表演,找了蝴蝶姊姊來串場,實在是很.......。因為我們選的是唯一的日語場,所以小朋友還沒有很多,雖然打鬥與聲光效果不錯,但對我來說,那種1970年代的古典假面比較好玩啦,現在的假面都跟雙面人一樣,怪乖乖低~ 在表演結束後,假面跟戰隊有跑出來跟現場VIP區觀眾握手拍照,以下的照片就是今天結束時拍的.....


這是演出結束後,再度出場參加握手會的樣子.....



這是在大廳的海報與立牌等.....





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所以釣魚台到底是誰的啊?

最近釣魚台很紅,有人說到彭佳嶼看一看,釣魚台就是我們的了,但有人可是拿出一堆證據哩。而我越來越相信,保釣運動之前的中華民國,根本不把釣魚台當成我方不可分割之固有領土,是在某一個時間點, 它就突然變成「我們」的了,只能說,傑克,這也太神奇了。

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師大地理系曾有一位今年剛獲頒師大大師的大師沙學浚,他晚年時就是致力於論述釣魚台是屬於我國的。相關著作有:

1972 沙學浚 <釣魚臺屬中國不屬琉球之史地根據>,《學粹》,第十四第二期(釣魚臺中國領土專號)。

1978 沙學浚 《釣魚臺屬中國之歷史、地理與法律根據論叢》(台北,1978年出版,1990年保釣魚台基金會和對日索賠同胞會重印),63頁。

今年我們學校頒發他師大大師榮譽,所以學校也順便辦了沙老師的展,當然釣魚台很重要,放了這大圖:

他的研究與簡歷.....

可是,神奇的事情來了!這一張沙老師主編的中華民國地理掛圖,卻透露了玄機喔~

看一下這張是何時,民國四十八年吼.....

來看一下我國固有領土喔~ 臺灣臺灣臺灣的旁邊,好一條紅色線啊~ 隔出去的代表不是屬於臺灣。所以,至少我們知道,1959年的沙學浚老師,是認為釣魚台不是臺灣的。咳咳~


國立正常大學今天又開學了-歡迎105乙

今天(2012.9.10.)國立正常大學又開學了,真是令人感到相當地傷心啊。我的暑假........就這樣沒了。唉唉,不過,如同以往的,歡迎各位新生來到地理的大家庭。不過,為什麼念地理系的理由這麼好玩呢?是因為看高中地理老師都是好野人,上課帶名牌包,衣服都不會穿重複,放假時就到處出國玩.....,所以也想來念地理吼。不管怎樣,歡迎105乙。如同往例,拍一張照片記錄一下,等我拍超過二十屆我才能退休,真苦命。

不過啦,如同每年拍照的相機不一樣,也可看出時代的演進。今天就直接用愛瘋拍了。不太廣,所以得請大家靠近一點。這是105乙此生在大學上課的第一天。

下面這一群是104乙。畫面是長條狀,因為當時本人正在迷$ONY的NEX5的連拍。不過這相機,鏡頭壞了了了。


這是104乙參觀氣象局的合照,很歡樂吧~?

這是我帶的第一屆氣象學氣候學,乃離小大一很久的103乙。



2012年9月9日 星期日

開學前不甘心之巧味食堂貪虎宴

明天就要開學了,真是百般個不情願與怨啊。所以出草團辦了一桌「巧味食堂」的貪虎宴。基本上,這家餐館沒訂是別想吃,而更神的是餐廳沒有菜單,你就給老闆說大概要多少錢的,他就會給您配菜。巧味食堂地址:台北市大安區麗水街4號。以下是今天的菜色。看道這一盤吧,螃蟹(我想到蟹老闆)。

這一盤麵,有蛇~~~ 呵呵

這一盤是龍蝦,夠澎湃吧

這個鹹蛋竹筍好好吃。

魚超級新鮮的,可惜我差點卡到喉嚨。

這個是鵝肉.....

這一鍋魚湯,沒吃完還打包。

這個好吃,但牙齒黑黑。

最後的甜點,讚啊~

門口只留一個門,夠低調吧


2012年9月7日 星期五

懷念的「金八點」金佩姍

上週江老大約聚餐前,因為還有一些時間,就去逛了二手CD店,沒想到因此買到金佩姍的最後一張大碟哩。那天席間,某位朋友竟然跟我說,我的第一本書是他小 學時買的第一本書,咳咳,這......我出道算早這樣可以吧。恩~ 但我要說的是,其實我們小時候,都是聽金八點金佩姍的歌長大的啊~ 那個只有老三台的時代,金佩姍之所以有金八點的稱號,是因為唱了很多中視的八點檔連續劇主題曲,我們小時候也都買過飛羚出的金佩姍卡帶,那時候街頭巷尾小 朋友都愛學金八點唱歌。

學金佩姍唱「一代女皇」是有訣竅的喔,一定要頭披浴巾(為什麼這樣?因為印象中那好像是她的打歌服?),包得像是修女一樣,然後學她唱,「唐朝女皇」,接 著重點來了,那個頭要先「點」再唱「武」,接著「轉」唱「則」,最後是用力一「甩」,很霸氣地唱「天」。那年頭小朋友學金八點唱歌,就是要這樣頭披浴巾, 然後點轉甩三步驟唱武則天的呀。

我還記得金佩姍在消失將近十年之後,2009年第四十四屆電視金鐘獎頒獎典禮的復出,實在太令我期待了。那天因為某些原 因,我到現場拍照,不過最期待的,就是金佩姍的出場。她果然是凍齡美人,華麗登台風光與霸氣依舊,那首一代女皇跟神雕俠侶,簡直讓人回味無窮。

現在市面上買得到的金佩姍CD,只有一張是環球復刻寶麗金的「流今歲月金佩姍」。這張收錄了一代女皇,一代公主(是明眸皓齒那一版的,不是一代女皇曲調填 新詞的),夕陽山外山等。張勇強版神雕俠侶反而沒有收進來。現在當年飛羚版的CD一張都要價上萬,實在是只能望著錄音帶遙想當年。而上週我買到的CD,是 金佩姍在1997年引退前的最後一張大碟「喜新戀舊」(現代派)。其實我對這張專輯的出版沒有印象,因為當時我已經出國唸書了。這張專輯重新翻唱了一代女皇,神雕俠 侶,夕陽山外山等曲,還加唱了一剪梅,再加上一首連續劇主題曲保鏢,大概就是五首連續劇主題曲,加上五首新歌這樣兩樣情的金佩姍。我對於這張專輯的幾個驚 訝是,這專輯製作人是莫凡,所以那首新版的神雕俠侶就變成跟莫凡合唱了。而新歌部分有好幾首的編曲者令人驚訝,名字叫錢幽蘭,正是小時候的那位玉女 歌手!!!沒想到她如此才華洋溢,也在幕後有作品。從網路上查到,2011年金佩姍又主唱了大愛劇場《何處是我家》之主題曲《天涯何處是我家》,不過直到目前為止,最後一張出版的專輯還是 1997年那張,真的好希望金佩姍能出來開演唱會,把唱過的將近三十首連續劇主題曲一次唱齊,甚至重新出版「BEST of 金八點」的經典代表,那才是歌迷之福啊。

透露一個有趣的事情,自從上週買了金佩姍的那張舊CD後,聽說人家還有FB,於是就給她讚了去。現在天天都能看到金佩姍的PO文,這實在是太神奇了,因為記憶中的人物,竟然就活生生地貼文咧。

2012年9月6日 星期四

拉麵:山頭火&一風堂&鳥華

最近很多日本的拉麵店來臺灣開分店,品質上已經比那一些變成「臺灣口味」的拉麵要好多了。這陣子吃了幾家,先來評一下吧。當然純屬個人意見,每個人的觀點自然會不一樣。第一個是SOGO的山頭火。山頭火我在美國就吃過了,不過來臺灣還是第一次。我點的是山頭火的鹽味豚骨拉麵,湯有夠油但濃度還好。因為我吃的量其實不多,今天點中份的,下次點小的就好了。我覺得山頭火的拉麵,湯頭真的還不夠濃厚,也許是鹽味豚骨,不是標榜博多系的豚骨嘛。不過它那一層油讓想減肥的我,只能哭哭了。

這是標榜以雞湯熬煮的鳥華白湯,兩種雞肉叉燒還不錯,湯頭真的就是看運氣了。我去吃過四次,每次的濃厚程度都不一樣,有時候很稀,有時候很濃。至於麵條,一次說要硬一點,結果來的竟然是好冷的麵條,好像根本沒煮一樣。後來乾脆不特別要求軟硬,結果還不至於很軟趴趴就是。以CP值來說,鳥華很佳。但問題就是,湯的濃度真的要看運氣。

和山頭火比起來,一風堂的豚骨白丸湯頭濃厚但不油,不過它的量真的是好嬌小。湯上面的油比較少。湯雖濃厚,卻有些鹹。反正他湯汁都給不多,你就自己加冰水調味就剛剛好了......

以下貼一下我上個月寫個潮人物的拉麵城市文章囉

拉麵城市   洪致文

臺灣的日式拉麵流行風已經吹了十幾年,從早期號稱跨海學藝歸國的廚師,到日本電視冠軍來台開張的拉麵店,都曾引領風潮。然而臺灣大部分的拉麵迷,對於這些拉麵店來台沒多久就「自我沈淪」,多感到無可奈何。因為很多拉麵店為了迎合「臺灣口味」,做了許多修改,往往導致日本拉麵的那個「拉麵魂」不見了。麵軟趴趴、湯又稀,甚至還用粉泡湯頭,總是讓人大所失望。因此這幾年,開始有標榜正宗日本口味的拉麵店來臺開分店,號稱原汁原味,但根據觀察,有好幾家也已經跟市場屈服,把日本口味改掉了。因此,整個城市裡的拉麵大戰,都在標榜著什麼是正宗,什麼是道地,卻又與市場接受度在拉踞。而老一輩的臺灣人則很納悶,怎麼有這麼多的日式拉麵呢?


拉麵在日本一直被認為是屬於中華料理的脈絡,但事實上經過這麼多年的變化,卻已經成為日本獨特的飲食文化。拉麵飲食的序幕開啟,一般認為在明治時代,但當時並未造成大流行,頂多在中華街有一些店家賣這類「支那麵」。大正與昭和初期,拉麵雖然開始在各地出現,但真正的大風行,卻與戰後的經濟狀況有關。

在二戰後的日本,因為物資缺乏,大量資助或便宜傾銷的美國麵粉,間接助長了麵條的生產;而改良自中華麵的日式拉麵也在許多從中國境內日本佔領區「引揚」歸來的日本人引進下,開始大行其道。由此可見,二戰前其實日本拉麵還未正式廣泛地風行,其興起與戰後的日本社會經濟狀況、美國勢力介入民眾生活物資供應,以及大量從中國回到日本的人民生活經驗都有關。而從一九五0年代後期一直到一九七0年代,拉麵開始走出中華街,大量地在日本各地出現,到最近二十年更是四處流行,進而成為日本飲食文化裡重要的一支。

日本的拉麵大致分成豚骨、鹽味、醬油、味增幾種口味,有些則還用魚介類熬煮湯頭,甚至是雞湯為湯底。此外,還有一些變種的拉麵,像是以咖哩為湯底,或以沾麵方式來吃,甚至還有像是廣州炒麵「兩面黃」那樣的乾麵呈現。總之,日本的拉麵已經成為一種博大精深的源流脈絡,不止日本全國風行,連在海外都開有分店呢!

我常覺得,那些冠上城市地名的拉麵,像是博多拉麵、喜多方拉麵札幌拉麵、和歌山拉麵、熊本拉麵、旭川拉麵……,似乎都已經成為當地的代表,也發展出特別的拉麵流系。當一個拉麵透過湯頭的特色,以及配料的別緻,再冠上地名,往往就變成一種有趣的飲食地理話題。

日本拉麵的呈現方式,也非常有學問。一般除了麵條與湯汁外,還會加上叉燒、木耳、筍干、蔥花。有些地方性食材,或者創意加入的配料,都會讓拉麵有各種不同的美味與賣相。這些拉麵的擺盤,在那個圓圓的拉麵碗裡,就像是一個精心搭配的小小拉麵城市。綠色的蔥花,成片的叉燒,點綴的小配料,都必須精緻地呈現在碗裡。這種「堅持」,大概就是拉麵魂吧!

臺灣愛吃拉麵的人很多,堅持要吃日本口味的消費者也不少,還有更多曾在日本旅行時體驗過拉麵魅力的消費者。這也難怪,在日本是庶民美食的拉麵,到了臺灣變成高級裝潢,端個麵也要收一成服務費,甚至日本隨便你吃的泡菜豆芽都變成高貴的額外付費配料時,會引起一大群消費者的反彈。

拉麵在日本的興起,有它的時代意義與背景,空降來臺灣之後,少了巷弄間拉麵小屋或屋台風拉麵攤的飲食趣味,反而有點像是把臺灣夜市小吃全趕進豪華冷氣美食街裡的格格不入。或許,高貴的日本拉麵在臺灣反而成為另一種的城市高檔飲食風貌吧!

2012年9月4日 星期二

九十年後再訪淡水水源地

今天(2012.9.4.)真是難得,在阿伯的聯絡下,HRR小隊前往淡水水源地踏查。對於我來說,能夠重返將近九十年前我曾祖父洪以南常去視察的水源地,實在是難得啊。雖然水源地的水源頭外面又圍上新的一圈,不過,門口的小柱子還在,事務所也在,很令人感動。

我帶了這張老照片一起去,門口的小柱子雖在,但地面已經填高一些,「淡水街」「水源地」這幾個字已經被重新糊過,連字體也不太一樣。依照我阿祖洪以南書法一流來猜,原版很可能是他的題字喔。


其實,我阿祖洪以南擔任淡水區長後,開始積極地參與淡水的各項公共事物。記錄中,淡水郵便局落成(1917年5月)、淡水區役場落成(1917年10月)、淡水信用組合設立(1917年12月)、淡水同風會附屬青年會成立(1921年2月)……均與洪以南有關。也由於擔任淡水區長(街長)之故,當有總督府高官來淡水視察時,洪以南便需要陪同視察。當時常去的一個地點,是淡水的水源地。這地點之所以有參觀的價值,乃因淡水的自來水設施,於1896年8月開始施工建設,是臺灣設立自來水之濫觴。

臺灣自來水的建置,替臺灣的公共衛生奠下重要基礎,而淡水水源地正是這個劃時代進步的象徵。在他的詩作中,亦有與友同遊水源地後所作:

夏初同游淡水水源地即景

1918年7月16日,台灣日日新報(以洪逸雅筆名發表)

一林疎雨鳥聲幽。聯袂登臨鎮日游。流水層岡雲霧外。風光四月淡於秋。
極目婆娑萬里流。海天風景望中收。漫山綠樹一泉水。滌盡胸懷無限愁。


洪以南於1922年6月4日陪同臺灣總督田健治郎視察淡水水源地時,有照片留存。本照片左起淡水街助役盧阿山、淡水街長洪以南、臺灣總督田健治郎、秘書官松田三德、淡水郡守藤代三九三、殖產局長喜多孝治 (另一名姓名未記載)

此外,洪以南於1923年8月13日視察淡水水源地時,亦有留影存世。

放大一點看!

當然囉,在水源口要來獨照一張。

另外,下面這個是淡水街的預備水源地。




  © Blogger template 'A Click Apar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