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4日 星期日

侯導電影裡最常出現的藍皮DR趕快救一救吧!

早上醒來就看到新聞,知道侯孝賢導演在坎城獲得了導演獎,不過心裡反而掛念起那些曾經在侯導電影裡反覆出現,因而在國際上曾頻頻曝光的藍皮DR,如今仍被台鐵丟棄在台東。台鐵不是沒有錢,那些站場跟路線改善都是好幾億好幾億在開,買車也毫不手軟,用納稅人的錢百億千億在買,但屬於國民記憶,可以拿來發觀光財的火車,卻只會修蒸機,然後還在外行指導下用著柴電在亂推。台鐵跟很多日本的鐵道締結姊妹鐵路,有學到人家怎麼觀光化經營?怎樣用文化的底蘊,去創造新的文化賣點?修藍皮車的技術一點也不難,你車體要照原有的尺寸重新打造也都還有技術,完全看你要不要做而已啊。

台鐵目前這一批珍貴的支線用藍皮柴油客車,「暫時」在更「新一代」的保存名單之中,並且「放置」(其實形同棄置)於台東。根據以往的「慣例」,這些車能留存多久實屬未定之天。

這批過去支線鐵路用的藍皮柴油客車(DR2100DR2400型),在台灣鐵路史上有相當劃時代的歷史意義,並廣泛受到世界其他國家人士所注意。它們在台鐵引進新型的冷氣柴客DR1000型之後,相繼「壽終正寢」,而最後集中放置於台東的機務段內。

我相信,也許不少人在看了這些車身上「唐榮製造」的銘版,會以為它不過是只有二十年車齡左右的火車。但實際上,這些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二次大戰前的一九三〇年代!

日本統治時代中期的台灣,北中南都會區的發展漸趨成熟,公路客運的逐漸發達,也開始讓火車受到威脅。於是台鐵向日本引進了這批設計先進的輕快汽油客車,做為各都會圈近郊的短程運輸主力,期待以它們來與公路競爭。當時這些車的造型,可以說是百分之百走在世界潮流的尖端。它那圓頭的流暢形狀,是建築、設計史上「流線形運動」反映到火車工業的最佳實例。大型汽油車一側三個車門的配置,也是使它能讓通勤客快速上下車的安排。

二戰時期,這批車因為汽油短缺而停用,戰後接收之際幾乎無法運轉。後來台北機廠運用「克難精神」,將一部份的汽油車修復至可營業狀況。以民國三十九年夏為例,能供營業用的大型汽油車只有六輛(30GA230223042305230624012402號),全配屬於台北。一九五一年一月一日開始,台鐵更把這批車稱做「克難號汽油車」,行駛於宜蘭線的台北、蘇澳間。其名稱的來源,係配合政府於一九五〇年十月二日所發起的「克難運動」。

民國四十二年台鐵廢除列車等級制後,汽油車的部分分成一般的汽油車以及汽油快車兩種,克難號便是屬於汽油快車這一級。這樣的用法一直到一九五四年四月十六日,台鐵把汽油快車等級併入快車而消失。然而,這批車並沒有從鐵路上退休,反而走入了支線鐵路去繼續服務民眾。它們雖經多次改造而成為最後藍皮火車外觀,但所有與它接觸過的人們,卻都對它有一份深深的情感;而這份情愫,卻又不只有台灣的民眾感受到而已,日本、美國,甚至法國人都對它懷念不已。

也許是拜侯孝賢電影的世界知名所賜,在侯孝賢電影中最常出現的這批藍色柴油客車,竟成為外國友人眼中想起台灣火車時的「代表」。一位來自巴黎的友人便曾說過:「這就是能代表台灣味道的火車,所以才會在侯孝賢電影中反覆出現吧!」。而因為父親是牧師,在台灣度過少年時代(一九五四至一九七〇年)的「台灣鐵道迷」安有仁(Loren Aandahl),聽到這批有著他年少回憶的火車可能被台鐵全數拆毀,也曾十分著急地從美國「上書」台鐵局長,希望他能手下留情。

對日本人來說,這批火車則更是一九八〇年代初台鐵蒸汽火車停駛後,少數還能吸引他們的「古早味」火車。令人較為吃驚的,是國內不少年輕一輩的小鐵道迷,竟對這些支線藍皮柴客也有著深深的情感。他們稱這批已超過六十歲的火車為「藍爺爺」——雖然內部有些破舊,但卻可以載著他們「搭火車吹風」。

從早年的淡水線與新北投支線,到已經停駛的東港線、東勢線,甚或最後僅存的集集、平溪、內灣線,可以說不分年齡,大家對這批藍皮柴客都有著「歡樂記憶滿載」的回憶。台鐵在二〇〇二年二月底,本來要將這一大批「棄置」於台東的車輛拆毀,讓許多關心鐵道文化資產保存的人士緊張不已。當時,台鐵將這些藍皮柴油客車公開標售給廢鐵商拆除,消息傳出以為又會是一次滅絕式的大屠殺,好在台鐵DR2100~DR2400型每一型都留存一輛,算是這幾年來相當大的「進步」。但是,這批車的狀況因為露天放置,沒過多久狀況又變得相當悽慘,再過幾年是否仍會被因為「無法修復」而拆毀就不得而知。




0 意見:

  © Blogger template 'A Click Apar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