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1日 星期四

鐵博常設展:澡堂大開箱!

這一次文博期間鐵博將會開放的一個場域,事實上是未來開館後的常設展之一,也就是過去北廠的澡堂。我們在規劃鐵道博物館未來各處的展覽時,其實必須依照空間的特性,還有種種各種不同的面向一起來整體思考。很多人一跳進鐵道博物館規劃者的角度時都會覺得,身為一個鐵道博物館,就應該有這個有那個,所以當你在規劃單一一個園區內的展館時,常常會失去方向想把所有的東西都塞進去。但事實上,未來整個園區要規劃與做展覽的地方很多,什麼地方可以做什麼樣子的安排,就需要有整體思考才不會一直鬼打牆。
 

我接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的時候,其實第一個任務就是好好的來安排這些每個空間大致上的方向,不要讓同樣的事情在不同的地方重複到,也要能夠有各種多元的面向,關注到各重要的鐵道歷史與文化議題。整個舊台北機廠裡,最早獲得古蹟身分的其實就是澡堂,而這也是整個園區內最早開工修復的兩處建築之一,早在文資局接手的時候就開始進行了。因此經過這麼多年,澡堂常設展的完成,會走在其他場域的前面也就不意外。那麼,這個澡堂修復以後要做什麼用途呢?

由於整個澡堂內部的空間有許多地方都有重複到,因此除了回應文化資產保存上的場域精神外,我們也必須賦予它新的生命,訴說我們想要回應大眾以及各種不同族群關注的鐵道文化、文化資產修復議題。

不可否認的,澡堂的建築非常有特色,圓弧形的拱圈線條呈現1930年代流線形運動影響下的建築形制。這樣的建築特色,其實就是1935年新台北鐵道工場落成時的基本建築設計思維。因此在澡堂一進門的入口西側,我們要介紹的就是這個澡堂興建時候的建築設計特色,它影響的不只是我們廠區成群的建物,同時也影響了當時的車站造型,甚至還有圓頭汽油車的流線形外觀。
 

所以大家一進去展場,就可以看到三幅非常大的主視覺,代表的就是這個時代影響下的台灣鐵道,分別展現在工廠、車站以及火車的設計上。中間的圓拱建物就是這一座澡堂,另一邊也許老台北人有印象的是舊台北車站,如今已經拆除消失,而左邊的汽油車頭,經過許許多多的變身改造,就是園區內這次運行的DR2303最初始的樣貌。回應這樣子的時代設計思潮,我們也在總辦公室的展覽裡面,復刻了一比一大小的這個流線形車頭。
 

也許很多人都知道,素有文資界傑尼斯之稱的凌宗魁,其實這幾年是在鐵博工作,所以在我擔任主任的時候,就給了他一個艱鉅工作,就是好好的來策劃澡堂西邊這裡的流線時代外加Art Deco建築思潮展。於是在他的精挑細選下,選擇了台灣建築歷史上重要的十二座這種型態的代表性建築。這些建物有的早已拆除,有的經過很多文資保存的抗爭最後還是留不下來,而有的則是幸運的保存之後還重修。你在這裡看得到天外天、舊台北站、高橋氏住宅、舊淡水車站消失的身影,也看得到經過搶救保存後留下來的基隆松本記念館、高賓閣台鐵彰化醫院⋯⋯。
 
 


我們找來畫家鄭培哲替這些建築畫了色彩繽紛的外觀圖繪,同時請專業的禾果團隊用複合材質製作精細的白色實體模型搭配展出與介紹,讓大家對於這個工廠興建時候的建築思潮背景,以及車輛設計源流有一個更清楚的認識。這個一進澡堂的展間,利用的就是這座建築基本的特色,去說明整座工廠興建時候的設計背景。不管是建物的選擇、模型的製作,還是這些漂亮圖繪的準備,其實很早就已經開始努力考證製作了。
 
 

不過一進整個展場,大家肯定會對於這個圓弧波浪狀的展示空間,融合進原本的洗手台會感到非常的漂亮。這必須感謝負責整體統籌展示設計的宜東,找來了蔡嘉豪建築師團隊,以巧妙的手法安排空間的運用。所有上面的照明,在偶得設計的燈軌重新配置製作後,呈現驚人的漂亮氛圍。
 

進入中央的兩個浴池,則是我們要回應這座工廠興建時候,對於職工生活的代表意義。因此,其中的一座浴池,我們讓它保持原樣,未來可以放水呈現原本的樣貌,旁邊還擺放許多台北機廠以及之前舊高雄機廠所留下來的澡堂物件展示(感謝鐵博同仁當年陪我一起到處撿破爛,唉)。我一直希望用這樣的安排,來展現過往勞工生活的痕跡,並且重現浴池在職工生活裡面的角色。




由於浴池有兩座,其實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方式,所以靠近市民大道側的這一座未來將利用這個空間產生更多新的可能性。這樣的空間,可以與藝術家合作,發展不同的跨界跨領域展演。所以在這一次的開展第一檔,我們特別邀請了鐵鏽物件的藝術家陳潁亭,利用廠區殘留廢棄零件上面的鐵鏽,印染在纖維的布料上。陳潁亭在廠區內的工作空間,將這些鐵鏽的痕跡印痕染在纖維的布上後,吊掛呈現在浴池周圍的空間裡。澡堂過去是鐵道修理員工辛苦工作一天,全身搞得髒污後在這裡洗乾淨下班的地方。而這個藝術創作有趣的出發點就是,藝術家反過來把這些過去可能要被洗掉的鐵鏽,重新印染在布上成為藝術創作的新生命,象徵著舊的古蹟,新生出來新生命的可能性。
 

 



走到最後的東側,我們要展示的就是整個國定古蹟台北機廠在保存與修復的過程當中,我們是以怎樣的修復倫理與態度,在面對與處理這一大片的工廠建築群。這些古蹟修復構件的呈現,以及修復的發現,甚至也包含修復的過程,都要感謝鐵博有一群對於古蹟有愛的同仁,在修復工程的階段留下了這許許多多的實體物件,熱情地想要全部展現出來與大家分享。當然最後是東西太多不能全部放進來,實在很可惜。但是由春池所設計的展示櫃,打燈之後,漂亮的真的彷彿也變成另一種的藝術品了。
 

這個東側的空間,我們想要處理的就是對於國定古蹟的尊重,以及修復上必須兼顧成為博物館使用空間時現實的各種考量。你看得到直接在澡堂往下挖的地層結構,甚至挖到日本時代最初始的樣貌。你也看得到我們如何以新的材質,去替換有毒的致癌波浪石棉板。中央一個最大的魚雷形通風器,當年廣泛使用在工廠,甚至還有縮小版用在台鐵的火車上。處處充滿巧思的古蹟修復展,值得細細品味。
 


而在這一側,我也一直堅持必須留下一個空間,把原本最後期的置物櫃搬一些回來,呈現過去澡堂裡面置物櫃區域的空間特性。在這部分,大家也看得到最後期的那些鐵櫃,上面可能還有當年的簽名喔。
 

 

 
澡堂的整體展示規劃,其實包含了前期許多的調查研究、物件收集,這些都是一開始我在思考澡堂常設展要做什麼的時候,就已經成形的一些構想並開始準備才有的成果。中期由非常有經驗的宜東加入整體規劃與設計之後,讓整個展場的空間呈現與氛圍掌握,成為驚人的藝術品。而在最後階段,為了配合文博的開放,不管是宜東團隊還是鐵博同仁,努力的讓這處常設展區能夠漂亮的登場,都是在跟時間賽跑下努力出來的成果。歡迎大家來鐵博看看這個「氤氳時代——員工澡堂常設展」喔!
 
特別感謝 Art Happening 宜東文化 辛苦的陪著我們完成夢想,也謝謝所有有愛的鐵博同仁,在這漫長過程中的點滴累積,終於誕生第一個鐵博完整的常設展館。

0 意見:

  © Blogger template 'A Click Apar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