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0日 星期二

臺北建成圓環的防空水池

臺北建成圓環的中間,留有一個紅磚的二戰防空水池。這個水池的存在,見證了臺灣在二戰時期的一段歷史。事實上,臺灣真正比較捲入整個二戰戰雲,並且成為空襲轟炸的目標,是在1944年之後,因此很多的城市防空設施都是這段時間才做。(本圖由中研院GIS中心提供)

二次大戰期間,臺灣遭受美軍猛烈的轟炸攻擊,大部分集中在1945年年初開始到戰爭結束前之 間。臺灣史上第一次遭受空襲攻擊,是在1938年2月23日, 由中華民國空軍第一大隊與蘇維埃航空志願隊 (Soviet Volunteer Group) 所執行的攻擊臺北飛行場任務。此次轟炸規模不大,且僅止於飛行場之軍事設施,但卻因轟炸任務來自對岸的中華民國,乃成為臺灣島內臺灣總督府的「宣傳」樣 版。而美軍在二戰期間對於臺灣的轟炸,則始於1943年11月25日時的攻擊新竹飛行場。在此感恩節時刻,美軍用奇襲方式,以轟炸新竹的日本海軍航空基 地,作為測試臺灣島內空防能力的行動。嗣後,美軍也曾於1944年1月攻擊過高雄,不過這些空襲都因臺灣在二戰的過程中,尚未真正進入戰爭的最前線,而仍 未遭受美軍猛烈的大規模轟炸。然而,戰事進展到1944年下半年,美軍開始一連串的反攻,特別是1944年10月12~16日在臺灣東方海面上所發生的 「臺灣沖航空戰」,讓臺灣第一次強烈地捲入了二戰的戰雲中。

其實,這個一樣是教科書上沒有的「臺灣沖航空戰」,是很多台灣民眾開始躲空襲的記憶。我媽媽就是出生在這次空戰轟炸的期間,據說我阿媽一開始還挺著大肚子去躲空襲,但帶著球跑起來真的很累,後來乾脆不跑了,而我媽也在空襲中出生。

在1944年10月上旬,美軍為了徹底摧毀日本海陸軍在臺灣島內的航空軍力, 乃開始一連串猛烈地空襲轟炸臺灣各地飛行場與大型航空基地。這個大規模的轟炸攻擊,雖然主要是以軍事設施為主,但卻促成了臺北市第一次防空空地與防空空地帶指定 (1944年11月)。

在 這次「臺灣沖航空戰」背景下的猛烈轟炸後,美軍對臺灣的空襲又暫時停歇,直到1945年 起,進入了另一密集城市轟炸的階段。

這些猛烈的轟炸攻擊,雖然有事前詳盡的 資料做指引,但因為天候因素,以及轟炸當時的風場與天候影響,往往實際落彈點與預想的最佳地點仍有落差,而 這也造成美軍轟炸初期挑選重點目標的所謂「精密轟炸」(日語稱「精密爆擊」) 較無戰果。於是,美軍在1945年 3月起改變策略,以「無差別轟炸」(或稱盲炸,日語稱「無差別爆擊」) 對都市實施地毯式轟炸,造成相當嚴重的傷亡。

這 「無差別轟炸」就是指空襲轟炸不止攻擊軍事設施與相關軍需工業位置,也同時廣泛轟炸平民百姓都市城鎮的作法。以日本本土而言,1945年3月9日至10日 的「東京大空襲」,便可視為「精密轟炸」與「無差別轟炸」的分界期 (平塚柾緒 1995)。因此,在這樣的美軍轟炸戰術背景變更之下,臺灣總督府才會繼1944年11月第一次較小規模的防空空地與防空空地帶指定後,又於1945年4 月第二次非常大規模地指定了二十處的臺北市內防空空地,且立即開始拆屋疎開,避免類似地毯式「無差別轟炸」造成城市的大規模毀滅。
臺北建成圓環的這個防空水池,推測是在1944年之後才緊急蓋的。依照目前的判斷,其製作上其實相當粗糙,展現戰時的物資缺乏與行動緊急。它的紅磚,有二次使用的特色,因此判斷有些紅磚是來自他處的二手磚。整個水池的砌法,是層順層丁的施做,雖然看起來是圓形,但其實有點不圓。

這個水池在北側有一個交錯的無節鋼筋ㄇ字梯可以爬入池內,旁邊也有一個洞是續到快滿水時的排水孔。底部在東西南北四方都有一個正方形凹槽,用途不明。目前內部可以看到的隔間,應該是戰後有一半改為防空壕時所堆疊出的增建,因為增建的隔間紅磚與原本水槽紅磚結構間並無咬合,顯然是不同時間施做。此外,南側這邊也有樓梯基座痕跡,因此這部分大概可以確定是戰後改為防空壕時才增設的。
圓環中間作為防空水池,確實可以續滿水,做緊急滅火與用水供應等的多重功能。但是我小時候的記憶中,這個水池其實是不存在的,因為它應該被加蓋而沒人知道下面有水池。從這張拆除時的俯瞰照片來看,正中央有一個電線桿與變電箱,那個位置應該就是水池,但那附近可是看不出水池啊~ 總之呢,這樣的二戰防空設施還能留下來,確實也不容易了.....。

延伸閱讀:洪致文《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
ISBN/9578018053

頁數256
尺寸19X26CM
出版社 / 前衛出版社
出版日期 / 2016/11/16

0 意見:

  © Blogger template 'A Click Apar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