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帝大演習林(惠蓀林場)在臺灣
大家去過南投中興大學的惠蓀林場嗎?這惠蓀林場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呢?這名字為何如此奇怪?
經查,惠蓀林場是中興大學所屬的實驗林,而這個林場的名稱由來,是為了紀念已故的一位校長,叫做湯惠蓀,在 1966年11月20日視察能高林場的育林工作時,心臟病發過世於現場。因此為了紀念他,1967年5月時改名為惠蓀林場。目前,林場內有個湯公亭就是紀念湯校長的中國風小亭,上面的「湯公亭記」立於1967年11月,敘述原委。不過,只要是這種林場,想必不單純,日本時代一定就有。
於是當我開始調查後才發現,日本時代這個林地最初是隸屬南投廳官有林,1916年8月時當作日本的東北帝國大學農科大學演習林,而後又於1918年3月改隸北海道帝國大學農學部演習林。 因此之後,這個林場看起來就一直是屬於「北海道帝國大學農學部演習林」的身份,直到戰後由農林處林務局接收,隔年又改屬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農林處林務局, 最後在1949年9月時移交給臺灣省立農學院(即今之國立中興大學),合併周邊幾個林場後,改名為能高林場。不過,從北海道大學時代開始,辦公地點就一直在埔里,所以臺灣省立農學院接手後,也在埔里成立演習林管理處。這個管理處的建築,已經以「國立中興大學實驗林管理處埔里連絡站(原北海道帝國大學農學部附屬台灣演習林辦公室)」之名,登錄為南投縣歷史建築,位置在南投縣埔里鎮隆生路86 號。http://maps.google.com/maps?q=
在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內,「[南投廳埔里社堡東北帝國大學]北 海道帝國大學演習林設置ニ關スル件」在「大正九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第二三卷」這一冊內,有好玩的記錄,像是「南投廳管內北海道帝國大學演習林位 置圖」,或者「南投廳埔里社支廳管內蕃地守城大山及東眼山官有森林東北帝國大學演習林位置圖」。但是文獻館的檔案一堆死連結,這些都沒有畫面,只有這張 「南投廳埔里社堡東北帝國大學農科大學演習林位置圖」勉強可以看。基本上知道這個演習林,應該是在當年的白豹蕃狩獵地。
目前有找到最初東北帝大要在這裡設置演習林的一些資料,這些都是1916年左右,東北帝大發文給臺灣總督府民政長官下村宏(這人跟我阿祖洪以南算熟),要求籌設演習林的一些實施計畫書。不過後來,這個演習林很快轉變成北海道帝大的,很怪嗎?查一下才發現,原來當時1916年時,這個演習林是東北帝大農科大學提出申請沒錯, 但這個農科大其實位在北海道札幌,是1907年時由札幌農學校改制而來,屬於東北帝大的分科大學。但是這個東北帝國大学農科大學在1918年改制為北海道帝國大學,因此一開始屬於東北帝大的這個演習林,自然轉為北海道帝大的了。
戰後,這個原屬於「北海道帝國大學農學部演習林」的林場,由農林處林務局接收,隔年又改屬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農林處林務局, 最後在1949年9月時移交給臺灣省立農學院(即今之國立中興大學),合併周邊幾個林場後,改名為能高林場。其實,臺灣省立農學院的前身很有趣,最早是1919年成立的臺灣總督府農林專門學校,之後歷經多次 變更,1922年4月改制為臺灣總督府高等農林學校,1927年5月20日改名為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農林學校,最後在1928年3月併入臺北帝大附屬農林 專門部。但是到了戰爭時期,1943年4月脫離臺北帝大獨立,遷往台中,歷經臺灣總督府臺中高等農林學校與臺灣總督府臺中農林專門學校的更名,戰後先叫臺 灣省立臺中農業專科學校,1946年又升格為臺灣省立農學院。該校於1961年7月1日,由臺灣省立農學院(臺中)與臺灣省立法商學院(臺北)合併成為臺灣省立中興大學。所以,湯校長過世時,已經是中興大學的時代。
如今的惠蓀林場幾乎已經改造為度假村,沒有太多當年北海道大學時代的史跡。http://maps.google.com/maps?q=
我整個繞了好大一圈,只有在平地那邊看到幾棟老建築,應該屬於日本時代的建物。木造這棟,就是臺灣如今修復日式建物總是修成度假小屋的亂搞模式代表,是上課時極佳的負面教材。http://maps.google.com/maps?q=
旁邊的紅磚建築是怎麼被拉皮,或者原貌是怎樣目前也不太清楚。
至於這棟建物,看起來應該屬於日本時代中後期產物,是北海道帝國大學留下來的建築。其外有個廢棄的百葉箱,已經沒在用,反而是外面還有個水利署的觀測坪,是雨量站之一。http://maps.google.com/maps?q= 24.09079017,121.03197711
下面的圖,是外面新的水利署雨量站。
總之,搞
了老半天,原來惠蓀林場這麼好玩,是北海道大學從東北帝大農科大時代就看上眼要做成演習林的地點喔。
1 意見:
林場森林中有一個很早期留下來的彈藥庫,還蠻想知道到底是甚麼時候的,都找不到資料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