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3日 星期四

新加坡02 - 老戲院的一瞥

到新加坡,我也想找找這個城市是否仍有老戲院存在。


我常常覺得,進電影院看電影,就跟到火車站搭火車旅行一樣,有種相當程度的類似。

你我去戲院看電影時,必須先在售票口買票,這跟搭火車也得去窗口購票是一樣的。雖然現今的電影院多走向小廳多廳的方式來經營,但是早年的電影院,卻是有著偌大空間的公共建築。美國很多百老匯的電影院,都有著豪華氣派的大廳玄關,裡面還有餐廳、交誼室、更衣室、孩童遊樂室……等設施。

當觀眾拿著電影票入場,大跨距的電影院建築裡,還分成上層、下層及兩側的包廂。有的電影院是採自由入座的方式,就像不對號的列車,旅客可以自己找喜歡的位置坐下;但有的電影院則事先劃位,就跟對號的車廂一般,乘客要依照票上的座位號碼入座。

電影放映時間一到,銀幕前的布幕緩緩掀開,隨著燈光漸漸暗下,投射出的影像鮮活地在銀幕上舞動。觀眾就像搭上了一列駛往神奇世界的列車,開始一場奇幻的神秘之旅。
電影院跟火車站一樣,都是充滿集體記憶的公共空間。火車站是真實世界裡離別與相會的場景,但電影院卻是引領人們到另一個影像世界一遊的驛站。在時代的進步下,家庭放影設備的飛快發展,已經越來越少人願意到電影院去看電影,記憶裡刻化滿歲月痕跡的電影院,也有很多在眾人的不捨中化為灰燼。當身邊的老電影院無聲無影地快速消失,各地仍保存著的老戲院就更加可貴。

新加坡還有老戲院或電影院嗎?那天在牛車水中國城走走時,不小心看到這個大華戲院,心中一喜,應該就是了。 這座前身為「天演舞台」的戲院,是由一位富商余東璇所建,完成於1927年,最初是演出粵劇,後來有聲電影興起,香港邵氏兄弟租下這個建物改名為皇后戲院,日本時代又更名為「大和劇場」,戰後余東璇把這戲院賣給了國泰公司,改稱為大華戲院。

這棟老戲院/電影院,只要一出牛車水捷運站就可以看到。值得一訪喔!

下面這張老照片,可以看到天演舞台當年的樣貌,旁邊還有一棟南天酒店現在也存在,是當年的高檔酒店。
其實我在新加坡還有看到另一棟完成於1933年的capitol Theatre,不過沒有下車看,只在車上匆匆一瞥。這間在戰後由邵氏集團買下,曾改造為擁有1686個座位的大戲院。如今,這間電影院與周邊相關建物,已經重修完成,包含精品店與電影院都重新啟用了。




2015年8月12日 星期三

新加坡01- 丹戎巴葛火車站

這次前往新加坡,感謝吳尚書教授的接待與導覽,一到新加坡把行李安頓好後,就立刻衝往丹戎巴葛火車站Tanjong Pagar Railway Station看遺跡了。這座車站是馬來半島鐵道的最南端終點車站,完成於1932年,有著非常濃厚的30年代建築風格。由於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這條通往馬來西亞的鐵道仍然由馬國所擁有,鐵道沿線土地包含這座車站也都屬馬來西亞,因此新加坡一直覺得這樣有礙發展,於是 1990年達成協議要把鐵道的「國境關卡」北移。此後一拖又是將近二十年,直到2011年才以換地方是與馬國達成鐵道沿線與整個車站移交給新加坡,於是這座車站的旅運生涯至此2011年6月底告終。

雖然這座車站旁已經被高架橋與高樓所包圍,但從老地圖可以看出,車站(下圖綠色方塊表示)原本在港口邊,方便鐵道與船運貨物相接。
 以下圖這張1939年地圖來看,似乎還有臨港線存在!
 這座丹戎巴葛火車站停用後由新加坡政府接管,大部分鐵軌都拆光光,只剩小部分殘留保存。因為平常不辦活動不開放,所以我們也沒抱著可以進去的期待前往。不過國慶前一週的假日,該車站外界辦活動,所以裡面好多跑車好多人。但是因為是私人活動不對外開放,只能在外面看。不過意外得知國慶日當天有活動會開放,因此隔週又前往。

第一次從外面看這座丹戎巴葛火車站,可見其氣派!
2015.8.9.國慶日當天再度前往,天啊人山人海,光是一點鐵軌就可以吸引這麼多人啊
車站的大廳很氣派!
有些空間只能把相機深進去看,很有廢棄車站的氣氛。
車站的月台也很迷人。
外面還有一做號誌樓保存著喔!
延伸閱讀: http://www.ura.gov.sg/railcorridor/history.html

2015年8月11日 星期二

蘇迪勒颱風的歪郵筒

颱風蘇迪勒侵襲台灣因為風力超強,吹下的招牌打歪了在臺北市龍江路旁的郵筒。沒想到這個歪歪的郵筒因此暴紅,而郵局為了避免影響交通,要拆除遷移保存了。我是覺得,這個歪斜郵筒,若沒有阿帕契女王之前的那個拍照姿勢,恐怕也不會有暴紅的今天。雖然郵局看似搶搭商機反應很快,但其實如果搬遷保存,就失去了在地的「場所意義」,這就像很多政府官員,遇到文化資產,常以為易地保存就可以解決問題。其實我覺得以台灣人一窩蜂的熱度,很快就沒人排隊拍郵筒了啊……。




以下是郵局的新聞稿,提供大家參考。

「微笑萌郵筒」8月13日除役遷址,郵局邀您共同見證歷史
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臺北郵局新聞稿
發布日期:104年8月13日

因蘇迪勒颱風爆紅的傾斜郵筒,考量該郵筒吸引眾多人潮拍照圍觀,為免影響交通及附近居民生活作息,訂於本(104)年8月13日(星期四)下午5時拆除,原貌遷移至郵政博物館臺北北門分館(親子互動館)入口處左側展示,原址另置新郵筒供民眾用郵。「微笑萌郵筒」除役後,結合臺北北門郵局百年古蹟及郵政博物館臺北北門分館成為極富歷史意義及教育功能的新景點,歡迎民眾前往參觀。臺北郵局另專案製作「微笑萌郵筒」紀念戳,凡於8月12日下午5時起至8月13日下午5時於原址(臺北市龍江路104號)投入該郵筒之郵件均加蓋紀念戳,與民眾共同見證歷史。

  © Blogger template 'A Click Apar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