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3日 星期三

期許國家級鐵道博物館在串聯台灣鐵道文化場域中應有之角色

 雖然人已經回到師大,但是心還是一直很關心鐵道博物館的籌備進度。所以今天早上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在質詢鐵道博物館的時候呢,還是忍不住的全程收聽。其實並不意外當中有兩位委員,特別是范雲立委跟鄭正鈐委員,都有提到鐵道博物館未來對於國內其他鐵道文化場域跟館舍的看法與態度(先說個題外話,其實我在台大唸書的時候,剛好是范雲學姐出來競選學生會長的喔!)其實遠在我擔任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之前,對於國內這些鐵道文化場域的保存與經營、甚至串聯,就已經深入的理解,甚至在2004-2005台灣的鐵道藝術網絡剛起步的時候,我就已經跟當時的文建會中部辦公室曾經走了一趟全台灣所有的鐵道藝術村,去理解這些場域的困難跟經營的問題。所以當我接任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的時候,我就一直認為需要以國家級的鐵道博物館高度,來處理這個課題,這也就是今天立委在質詢的部分。
 

不過經過我仔細的盤點,目前的國家鐵道博物館是以行政院的公共建設計劃來支應,這個經費光處理16.7公頃的廠區修復跟建置,人力跟財務上面就已經是捉襟見肘。因此,我們根本沒有能力去接管甚至去代管任何一個其他場域的經營。但是呢,這並不表示我們對於這些國內鐵道場館的問題是漠不關心,而是必須要以國家級的高度,給予一個交流的平台,甚至提供相關資源交流的協助。所以這就是我上任之後,在2020年舉辦了第一次的鐵道文化交流論壇。這個論壇其實分成兩大部分兩天辦理。第一天我們邀請了台灣各鐵道場館的代表來分析介紹他們場域的特色跟經營的一些課題,而另一場次是邀請台灣所有的交通相關事業單位,來分享文資保存的經驗。
 

在我的想法底下,即便現階段我們沒有辦法直接協助這些台灣各地的鐵道場所保存或經營,但至少以國家級鐵道博物館的高度,必須要提供這樣子的平台來彼此交流與經驗分享。不過很可惜的是,在我去年卸任之後,這一個每年請大家一起來分享交流的規劃就被刪掉了,然後今年這樣子的交流還會不會辦老實說也不知道。所以這就是我認為,其實現在國家鐵道博物館在經營的方向跟策略上,是需要全民一起來監督的地方。
 


再回到立委的提問,其實如果我們仔細看我所主辦的鐵道文化交流論壇裡面,我們邀請了各地方的不同鐵道園區經營者或催生者來分享,這裡面包含高雄的舊打狗驛故事館、以及一路以來催生花蓮鐵道文化園區的楊科長、甚至還有帶領保存經營山佳火車站的台鐵文化志工隊俞隊長。當然除此之外,我們也邀請了新平溪煤礦、新北投車站,以及旗山車站的案例,來跟大家分享。最後則是民間的努力,包含了蘇昭旭老師的交通科學技術博物館,以及陳朝強先生的福井鐵道文物館。會邀請這些人來分享的原因就是,大家都面臨了不同的問題,也都在不同的地方努力。我們真的是需要一個雖然不敢說是互相取暖、但是是一個意見跟經驗交流的場域。所以我一直會希望這樣子的鐵道文化交流論壇,是每年都可以持續辦理的。譬如說過去大家一直在提的鐵道藝術網絡,我就一直堅持必須轉型為鐵道文化與藝術網絡,然後這也都是後續鐵道文化交流論壇應該要邀請來一起共襄盛舉的。不過,當我一離開籌備處主任一職之後,這個方向和計劃就被腰斬,然後今年甚至可能連交流論壇都不知道還會不會辦了。從這個角度看,其實立委的鞭策確實是有道理的。 


至於當時的鐵道文化交流論壇,我也邀請了國內各營運交通事業的單位來談談文化資產的保存。當然這裡面包含了台鐵、阿里山、花蓮的林田山,以及糖鐵甚至高鐵都有,以及持續跟鐵道博物館合作的檔案管理局。這些都是要擴大國內鐵道文化保存網絡的努力。不過去年的鐵道文化交流論壇,已經被限縮到鐵道博物館的籌備進度跟我們的調研成果,眼看今年可能根本也沒有東西可以端出來了,甚至我一直堅持鐵道博物館要以國家級的高度,作為台灣整個鐵道文化交流平台的這個努力,也可能會消散,這也是我非常擔心的地方。
 

沒有從小看過我書沒關係,現在可以翻開台灣鐵道文化志裡面是怎麼對於這個問題的分析與規劃,現在看還來得及喔!
 
以下是當時的論壇內容
 

另外,補充一下立委也問到的鐵道藝術網絡我的看法。
 
 
當年台中二十號倉庫的成功經驗,是後來一連串鐵道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濫觴。然而,在走向各地的串連之路上,卻有些議題與方向是必須審慎討論與關注的。這其中一個最值得探討的話題,便是這鐵道網絡應為「移動性的連結」,而非「方向性的複製」。 
 

當年,台中二十號倉庫是中部地區當代藝術的新興重鎮。它利用台鐵台中後站旁閒置的倉庫,改裝成藝術家可以進駐創作的空間。這樣的概念,配合一群有理想的藝術工作者,激盪出台中二十號倉庫的一頁傳奇。發展到後來,全台各鐵道藝術村都面臨了不同的問題,有的消失,有的成為二度閒置空間。

 

鐵道藝術網絡的未來,是應該邁向更廣格局的「鐵道文化與藝術網絡」,搭配許多的鐵道文化景點,例如花蓮鐵道出張所、彰化扇形車庫……等鐵道歷史保存區,才能有更廣的發展。

 

當某地有與民眾集體記憶相共鳴的鐵道與文化,這種連結網絡便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加以規劃來串連,特別是已被閒置的鐵道空間,更可用長遠開放性的方向來走,而切忌以做政績的短線操作來進行。鐵道文化與藝術網絡用的是火車這個移動交通工具來串連,但不應該以沿著環島鐵道路網方向性地用狹隘的「鐵道藝術」複製操作。多元鐵道文化移動性的連結,而非毫無思索的複製,才能讓網絡裡的鐵道結盟有更多元的發展與可能。

0 意見:

  © Blogger template 'A Click Apar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