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建地鐵而幾乎拆光光的北京城樓
北京這個長期做為皇城的城市,最吸引人的應是它那以紫禁城為中心所劃設出的中軸線,然後一圈一圈地二環、三環、四環往外擴散的城市格局。這種中軸線的城市觀連結了過去與現在,連奧林匹克的場館水立方與鳥巢,也在往北延伸的中軸線上兩邊,天氣好時從景山上也能看見當時聖火的高塔。
在大清帝國被推翻,民國建立之後,中國的戰亂其實從未停過。北京的這些城樓雖逐漸失修而傾頹,但仍在歷史的洪流中挺立,直到1950年代的大躍進時有了第一波的拆除,但真正幾乎全滅的時期,卻是在1965年開始的北京地鐵工程。
北京地鐵最初的路網規劃,就是一個直線的一號線由西往東,在復興門接環狀的二號線。這個二號線基本上就是沿著北京城的內城城牆繞一圈的設計,所以為了交通建設,所有一路經過的城樓無一倖免通通得拆。
周恩來所指示特別留下的「正陽門」城樓與箭樓,位於北京城的中軸線上,其空間佈局自有其意義,但另外兩者的保留就意外的多了。
東南角箭樓之所以沒拆,是因為地鐵在過了崇文門後提早北轉要繞到北京火車站的前站處,因而獨獨避過了東南角的箭樓。
至於德勝門箭樓也因地鐵路線的偏移而保住,但在1979年時也曾差點被拆,後在陳情下才留住。
北京城這樣因交通建設而一路拆城門的作法,與台北北門能保存原貌的歷史有著值得思考的相似。台北的北門,從為了交通而遲早要拆,變成唯一倖存原貌的唯一,也算是老天有眼。但回頭想想,當北京在1965年開始猛拆北京城樓、城牆蓋地鐵時,1966年的台北,也在蔣介石總統的下令下,將台北的東門、南門、小南門改建為中國北方宮殿式建築,而上面還鑲進了中國國民黨的黨徽,見證了那個黨國不分,黨徽國徽相通年代的荒謬。這樣對待老城樓的態度,大概就是「兩岸中國人一家親」,一以貫之的民族性吧。
下圖為北京城僅存的一段明城牆遺址,目前已經整修。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