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的歷史價值
這幾天一直在思考尖碼巴士總站的交通歷史價值。畢竟,對於那些文化官員,他們不是用年代來質疑,就是用建築形制來評斷,集體記憶這種文化價值,對沒有在地認同,只會朝經濟利益思考的人,實在是難以理解。雖然好像是在對牛彈琴,但是文化保存畢竟還是要有種說法,才能說服人為什麼要留。下面這二張照片,是尖碼之聲提供的,大家可以看到很清楚,為什麼這個巴士總站是如此的特殊了吧!?
香港九龍半島最南端的尖沙咀一帶,是一個集合了鐵道終端站、渡輪碼頭、巴士總站的一個有著深厚交通歷史文化的地點。九廣鐵路的英段(尖沙咀到羅湖)在1906年開始興建,於1911年全通,直抵九龍半島最南端的此處。九廣鐵路最重要的九龍端終點站,宏偉的站房連同鐘樓在1916年落成,此處做為旅客運輸匯集地的地位於焉建立。
如今也是香港重要城市景觀的天星小輪,於1898年成立至今。天星渡輪的碼頭本來是在九龍倉旁,但因影響到貨物運輸,也常讓旅客感到不方便,乃在1906年鐵路起造時順勢搬到火車站側邊。因此從早期照片可以看出,尖沙咀九龍火車站一出來後有一大段延伸的長廊,銜接的就是天星渡輪站。這種車船聯絡的通路,是極為特殊與有趣的車船接駁動線設計。日本有著車船連絡歷史的門司港火車站,如今也仍保留著連絡船時代的通道,作為一種重要的交通文化資產特色。
九龍半島的尖沙咀,有了火車終點站與天星渡輪碼頭站的匯集,自然還會有區域交通工具的導入來作為最後的連接。大約1920年代的照片就已經可以看到,那些屬於九龍汽車公司、中華汽車公司或啟德汽車公司的巴士穿梭於這個車船交會點。1940年代的照片裡更出現了一條一條相當有特色的公車月台,更有規律地將這巴士總站耙梳成一個有條理的交通動線。
這一座啟用於1920年代的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公車總 站,其最大特色是宛如梳子狀一字排開的設計。雖然說,現今的動線經過多年的使用已經有所更動,但這一共七座的壯觀公車月台,依然是這公車總站最傲人的交通地景。如果說,鐵路的扇形車庫是有趣的扇狀鐵道建築,那麼尖沙咀這座巴士總站,那種一連七個的露天候車月台設計,也可說是堂堂大型巴士總站才有的特殊形狀規劃。這樣的巴士總站設計,在臺灣根本沒見過!
這種機能性的公車總站設計,每一個月台終端連出去都剛好是天星渡輪的碼頭站,而最側邊的連通用公眾車道,以前便是直通火車站。所以,這種鐵道、渡輪、巴士三者串接的動線設計,不只有交通歷史意義,也是香港作為一個海港城市最重要的交通樞紐歷史印記。
不過,香港政府近來卻想將這個香港最老的巴士總站給拆遷作為開放空間廣場,而引起了許多文化保存人士的抗議。一群文化保存人士,在2008年籌組了「尖碼之聲」的團體,隔年開始在尖沙咀碼頭巴士舉辦公開論壇,呼籲當局正視這個區域的交通文化歷史,不要輕率地如同當年拆毀火車站與中環天星碼頭鐘樓般地,毀去香港這最重要的交通地景。
我想,一個最好的保存,就是讓它繼續運作,成為每一代香港人都共有的集體回憶,那才是把日常生活中的文化資產,永續留存下去的最好方式。
2 意見:
日安!洪教授~
不好意思,跟香港這篇主題無關,我是想請教洪教授有關華山站房的一二事~
前幾天特地去了趟華山站房~
有點相見不如懷念的錯愕,
其實不是土生台北人的我,之前從不知道有這麼座日領時代的老站房還保存著(更正,看了之後,應該不是"保存",而是"倖存"。)。
去華山站前,做了些功課,看到yuntube上幾則您對華山站曾有的"搶救",也看到當時公聽會上都更處的官員們所做的~承諾。我以為,以為經過了一兩年後,華山站應該是_老有所養吧?所以懷著期待的心情去華山站房~
但是,怎麼會是變得現在這幅景況呢?四不像,連個背景導覽的牌子都沒?
回家後,我再上網查華山站到底會有什麼"下場"的最新訊息。可是似乎只停留在去年官員說_原址要改建成行政大樓?!!!傻眼,啊不是零八年的公聽會上才保證說古蹟可以不跟都更計畫衝突的?
或許是我查的資訊還不完整,所以想請問洪教授您,是否知道'那些官老爺,到底要把華山站房怎樣處置?
from一個非鐵道迷,但不願看到華山站被處緩死刑,讓台北城沒有'過去'可看的女子。
不想再一次失去與我們一同成長的活古蹟, 請支持尖碼之聲一人一信反對遷拆尖碼巴士總站吧!
網上簽署一人一信: http://www.ourbusterminal.org/gn5862/index.htm
---
傳媒報導: 2011-10-04 蘋果日報: 發起一人一信 反尖碼總站改建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1004&sec_id=4104&subsec_id=11867&art_id=15672026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