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8日 星期三

台灣鐵道車輛保存的期許

 

很多事情只有真正跳下去做,才知道有多少的難關要克服。很多的難題,有的是制度面的難以撼動,有的是遇到講不聽的人很難說服,這些都不只是「覺得」這樣做很容易呀,「弄一弄」不就好了說說這麼簡單。很多時候,要下決定是不是或能不能救一輛車,考量的是所有者願不願意放手(很多所有者沒有能力保存,但也不想放手,寧願自己放到爛),經費的多少(其實還有總經費的限制,不可能所有資源全部只救少數幾輛車),甚至你有沒有人力可以盯場,或者有沒有好的廠商可以做(國內的保存車修復還在起步,需要扶植)。此外,一輛車救下來,要想的是後續如何展示、如何應用、怎麼說故事。一輛車要怎麼救、怎麼修、怎麼呈現,不會只有單一的一個答案或一種方式。這個世界是多麼的多元,全世界的鐵道博物館有多少種的保存、修復、展示方式與手法。

台灣的鐵道文化保存,從「什麼都留不住」走到今天「還能保住些什麼」已經很不容易了。在日本,曾有這麼一列車,1998年廢車後,被放置了超過十年,其中兩輛好不容易修好納入鐵道館保存,但是就在大家以為這兩輛車可以在館內安享天年時,其中一輛卻因爲空間有限,「展示終了」後,2019年10月被解體,成為國際上鐵道博物館圈討論的課題。

在經費、時間、空間、人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在我們這個時代把可以做的鐵道文化保存做好,是需要大家一起來努力的。「鐵道文化保存最大化」是台灣現階段很重要的目標,只要能把重要的火車留下來,放到好一點的環境,不要再繼續爛下去,就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怕只怕有些車放在不好的露天環境一直爛下去,都到了再不救就沒救的地步時,就只剩零件保存跟就地解體一途。所以,才要苦口婆心地建議所有車輛的保有者,如果真的沒能力長期持續養護,也要注意不要讓狀況不好的車走到沒救的地步。在還能救的時候,替這些車找到好的歸宿,應該是大家的責任。

任何鐵道博物館,經費、時間、空間、人力、資源都是有限的。所以,台灣的鐵博也一樣,不可能整個館全放EMU100喔,也不可能所有被點菜的菜單都能收進來,因為在地場域特色很重要,台灣各地有很多重要的鐵道文化場域,只要保存環境夠好,有在地脈絡的車輛保存都是值得肯定的。大家一起加油吧!
 

 

0 意見:

  © Blogger template 'A Click Apar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