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3日 星期日

從北廠邁向國家級鐵道博物館的坎坷之路看臺灣的文化資產保存悲歌

文化部接手北廠已經快兩年,雖然預約導覽持續進行,也零星有一些跨域音樂會活動舉辦,但真正邁向國家級鐵道博物館的核心議題一直在「空轉」,文化部缺乏鐵道專業,不懂鐵道博物館的設立有哪些工作要做,也不理解要怎麼切入的窘境一一浮現。文化部近來開始與交通部及台鐵接洽,但浮上的問題又是,臺灣的交通專業者長期以來漠視文化保存,因此兩者的磨合更是痛苦。其實,所有努力鐵道文化保存的朋友,在這種文資與交通專業者間的穿梭已經幾十年,怎麼會不知道鐵道博物館怎麼做呢?可是台灣的文資保存制度,其實就是一場讓全心投入者忙得到處奔走卻又很失望的一段過程。

臺灣很多文化資產需要搶救,所以文資保存者除了要當文化恐怖份子去肉身抵擋外,還要學會提報文化資產。你必須有歷史學者的功力去找出文資委員看不到找不出的歷史故事與價值,你必須翻閱檔案找出文資委員說資料都不見了但其實東西都在的證明。你必須有建築專業,跟他們說建物的建築特色,你必須要有都計專業去搞懂保存標的的都市計畫議題。北廠的保存,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看看當年那些文資價值的論述,根本比現在北廠的網站講得還詳細啊!

好不容易抗爭後保存下來,政府就會依法要做調查再利用研究,這時候很多「專業包案乙方」就會跑出來收割。他們根本長期沒在做保存,也沒在做研究,只會拿案子,調查案常寫得亂七八糟,比當初提報者看到的東西還少。有時候,亂做的調查研究報告還是可以驗收的,而有時候被發現了,則被要求去跟當初提報者要資料。文資保存者為了把東西保存下來,常常免費奉送多年研究成果,只為了這個搶救下來的文資能被重視。

而再利用的規劃,因為包案乙方沒有想法,所以常常是隨意思考就寫寫。這下慘了,未來的再利用可能就這樣跟著走了。所以當初搶救下的民間人士,還要免費幫忙想要怎麼經營怎麼活化怎麼利用。可是我們的政府,只會發包案子,連這種要怎麼做都很簡單的ABC也要寫個案子去評估,於是來拿案子的包案乙方,又在亂做一通,搞到最後又要民間努力多年的人去給你怎麼做的ABC.....。我不懂,很多東西根本就是清楚得跟什麼一樣,大家都知道要如何走下去,搞不懂的人究竟是怎麼回事?到底是誰的問題呢?

回到北廠,要怎麼做鐵道博物館還需要發一個案子去從零開始嗎?根本不需要啊。鐵道博物館的架構,主要核心議題,要關注的課題,在以下這張投影片已經清楚描述。這是我們很多鐵道文化保存者多年來討論的基本共識,幾乎沒有人能反駁。只要在這個架構下,增加更多公民與專業者討論,就可以長出一個臺灣的國家級鐵道博物館架構!

誰說一定要再發一個標案去從零開始討論?文化部一再重申北廠不會松菸化,做國家級鐵道博物館的目標絕對不變。如果是這樣,為何不趕快把這個幾乎是共識的理念與概念付諸實行,還一再對外說沒有Master Plan,不知道怎麼進行,繼續空轉下去?
大家等到快爆炸了,臺灣的鐵道博物館計畫不能再繼續空轉下去,請立刻開始做該做的事,不是那種把澡堂當賣店,把餐廳當中繼庫房這種不是當務之急的規劃!

0 意見:

  © Blogger template 'A Click Apar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