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樂群堂04-冷眼旁觀的反核秀
今天(2012.6.18.)師大學生在中午發起那個「我是人,我反核」的活動。FB上的訴求是這麼寫的:「這不是一個坐在電腦前按讚參加的活動,希望師大的大學生、研究生們可以一起來呼應「我是人,我反核」的活動。禮拜一,中午1點,在文薈廳旁邊,讓我們來一張「我是人,我反核」的快閃照片吧!讓我們的想法透過集結成「人」形,來傳達我們想達到成為真正的「人」的意義。活動流程:12:50 在文薈廳旁手中拿有「我是人,我反核」同學那邊集合。13:00 在文薈廳旁拍下「我是人,我反核」的快閃照片」
原本,我以為在文薈廳旁舉行,大概會在樂群堂前的空地排成人形吧。活動前也與同學簡單講解了樂群堂在師大的歷史意義。不過,主辦同學認為「活動不宜失焦」,於是選了一個沒有意義的地點,也讓一個可以操作的歷史moment,平白失去。樂群堂的鐵皮圍籬已經包起來,沒意外的話即將拆除。原本,「反核」可以成為樂群堂此生最後一次參與的重要一役,不過在同學不想失焦,也普遍缺乏歷史關懷的校園文化影響下,樂群堂只能被動地選擇冷眼旁觀,看這一場反核秀的上演與落幕。
樂群堂前面這個地點對師大人有什麼歷史意義呢?樂群堂曾是臺灣第一棟大學學生活動中心,當年學生若有什麼抗議事件,多選擇在這裡集合與舉行,早年的保釣運動,血書保釣的地點,就在這裡。樂群堂後來變成健康中心,也即將被學校拆除然後給某企業BOT興建醫療診所,裡面還有醫美中心喔。同學也許都不知道以後這裡會是診所,也不清楚文薈廳旁放的醫院(喔不,要叫診所,診所跟醫院不同),到底會不會有醫療感染問題。這種不清不楚的校園規劃,其實就跟核電廠的興建是一樣的。同樣都是人民生命健康問題,若能在樂群堂前做反核訴求,對於核電的草率規劃做抗議,這絕對是師大學生參與「我是人,我反核」活動最有意義的地方。可是,卻被認知為「怕會失焦」。
其實,從我這幾十年來參與過的一些抗議事件中,我非常深切地感到,臺灣很多從事反對運動的人,大多缺乏歷史關懷。這或許是政府從古至今一種教育下的結果。我接觸到非常多的反對運動者,他們對於比較需要時間去整理或理解的議題就不想接觸與思考,這也是現在你要反對什麼,都要弄成「懶人包」餵給大眾。偏偏,很多事情不是一個懶人包可以講清楚。而我為何說從事反對運動者與抗議者一般都缺乏歷史意識呢?因為從運動的本質出發,他們其實不在乎歷史事件的真相,甚至歷史真正發生過的場域與時間的課題。若你好心好意提醒說,喔喔,你若把活動辦在某某某地,那就可以呼應XX年前的這個抗爭,或者說,你把時間選在某一天某一刻,就可以強調這兩者的連結。不過通常,這些人都不會把這種時空相關的意義放在眼裡。
會出來反對與抗議者,大多是弱勢。所以,我覺得一個成功的抗議與訴求,行動裡一定最好要拉進更多理念類似者大家一起來抗爭,才有聲音。而不是都以本位主義覺得,其他議題一進來,就會失焦。今天的「我是人,我反核」,在師大會搞成一個一哄而散,與師大一點歷史意義都沒有連結的結果,其實就是OO堂之所以會被扔掉,連怎麼死的恐怕都不會有人在意的必然。所以,除了拍一張「我是人,我反核」的照片,說師大學生也出了聲音以外,對於整個體制,從學校到國家,是否真的有省思過?
雖然有樂群堂保存的熱心同學揪團來個合照,但比個姿勢之後呢?
以下引一段我們學生夏芭今天活動後的感想,提供大家反思:
有關「我是人,我反核」快閃活動在師大的部分,有一點點小感想。我覺得參加的人訴求並不是很清楚,我們除了反核以外,是不是還反其他的東西?例如程序上的一意孤行、缺乏監督機制、民意難以伸張等?
這次在師大的快閃活動,好像把議題做小了,師大人的格局好像也小了,我們在反核的過程中,如果能一併把程序正義(例如在OO堂前舉辦)、監督機制等議題也納入,實際上雖不敢說對社會有什麼幫助,但對於師大人自己,可說是跨出一大步。OO堂事件中,就是缺乏透明化的制度(難以監督)、某些高層以權柄製造壓力(缺乏與民意的溝通),加上OO堂在師大本身就曾肩負著全校師生「健康」的任務,我覺得老師提議在OO堂反核,是再適當也不過了!
然後問到,接下來師大人該做什麼?有人說可以打電話給民代,不過我覺得師大還有一個很棒的管道,就是通過我們做為老師(或去課輔、家教、實習......)的機會,把「為何反核」的理念傳達給更多的人,讓更多人一起支持。
最後,基於以下三點:
1.核能電廠必須要用最高安全標準來檢視,否則後患無窮!
2.相關單位必須出示核能發電之所以不能被取代的數據來說服大家。
3.各類程序應有民意充分表達之機會!
我贊成現階段不應重啟有問題的核子反應爐。
-----------我是分隔線---------------
拍完樂群堂,就是本學期氣候學考試囉!大家都在努力寫耶。還記得關葉葉是誰吧?
回到實驗室後,幫我今年畢業的徒弟拍照。該不會是碩論寫完花轟了吧?徒弟真懂得搞笑讓師父開心啊~
我們氣候室的Tony被霸凌了啦~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