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悼!中興航空玉山氣象站運補失事

今天(2013.10.16.)一早聽到中興航空B-77009在玉山北峰失事的消息,心頭大驚,這一定跟氣象局玉山氣象站有關。陸續傳來的消息,機上三名乘員(正駕駛張國綱、副駕駛林益琪、氣象站人員陳文忠)罹難,真的是讓人難過。臺灣的氣象史上,為了設立與維持這個高山測站,一點也不容易,很多人的犧牲就像這次的不幸意外一樣,才讓玉山氣象站的維繫, 替東亞的氣象做了持續不斷的觀測與記錄。

(下面三張是拍攝於2005年時的中興航空B-77009直昇機)
在日本統治臺灣的前期,大部分的氣象設施與測候所建制,都仍以平地測站為主,且在本島設立了臺北、臺中、臺南、恆春、花蓮港、臺東以及離島澎湖幾個基本測 候所後,便不再有所擴充。但是,為了氣象研究的推展,當時的臺北帝大氣象學講座白鳥勝義教授,透過臺灣氣象研究會的呼籲,希望臺灣總督府能以平地、高山、 海洋三系統來建構臺灣的氣象觀測網絡。因此,高山氣象觀測所與海洋氣象觀測所的設立,是彌補既有設施缺乏的當務之急。

這個三系統的建構規劃,平地氣象的大本營設於臺北,高山氣象則在阿里山新設基地,並建立許多的出張所加以串連;至於海洋氣象部分則選在高雄,一方面高雄位處熱帶可做為熱帶氣象研究的重鎮,亦可發展特別的海洋氣象研究。這三系統的具體作為,展現在1931年高雄海洋觀測所在壽山上的前清英國領事館洋樓內正式成立,1933年新 築的阿里山高山觀測所落成與開始業務,以及1934年總督府以訓令第五號將臺北測候所改為臺北觀測所的三個具體動作。

不過,臺灣的高山氣象站,最高點一直停留在阿里山,直到二次大戰開打之後,軍事上對高空氣象資料的需求相當迫切,因而在昭和十八年(1943年)的大戰中期,新高山測候所終於在玉山北峰設立,並且從該年八月開始試測。

早期的新高山測候所是一棟木造建築,與平地的許多氣象站一樣,也有一座方形風力塔架設風向風速的觀測儀器。台灣氣象界耆老周明德曾在大戰時期至新高山測候所任職,因此對其觀測業務、所在位置、生活狀況都有非常詳盡的紀錄於其著作《海天雜文》內。
 
在大戰時期天氣晴朗能見度佳的情況下,於新高山頂也能看到平野之上的軍機在飛行。氣象前輩周明德便曾在山頂看過銀光閃閃的美軍軍機編隊 飛過,來台灣大轟炸。對於任何一個台灣人來說,在玉山頂上看到如此場景,眼見那些即將去轟炸故鄉的敵機,實在有種讓人不勝欷噓卻又無可奈何的悲嘆。

新高山測候所在戰後由國民政府接收,並改名為玉山測候所。其名稱幾經更迭,如今的全銜為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玉山氣象站,是台灣島上海拔最高的政府機構,也是台灣領有門牌號碼的最高建築——南投縣信義箱東埔村玉山北峰1號。

目前的玉山氣象站建築,已非日本時代二戰時期所建的新高山測候所木造房舍。這棟新的玉山氣象站,是民國八十七年(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完工。因為要在高山上改 建這棟氣象站實屬不易,其方式乃是以直昇機運送鋼架資材到山頂,先組裝一新的建物把舊的測候所包裹起來,接著才拆除舊建築做內部裝修。

如今的氣象局玉山氣象站,已經是一棟很新很新的建築,在台灣島上的最高山頂,持續著一九四三年以來的氣象觀測。過去走過的艱辛歲月痕跡,像是新高山測候所的 日式宿舍、變為直昇機停機坪的天文台未完成地基,都靜靜地遺留在玉山上,讓這高山頂的氣象與天文觀測故事,成為台灣氣象的一則不朽傳奇。

今天發生的這件玉山氣象站運補直昇機意外,更顯出高山氣象站在維持運作上的艱困。然而,一個氣象站的設立並不容易,維持長久氣象數據更是氣候變遷成為熱門 議題下,不可輕易放棄的氣象人員堅持。

在此,讓我們向罹難的中興航空飛行員與氣象人員致敬,也更要時時謹記所有的氣象數據得來不易,那些數字往往都是以生命換來的記錄!


0 意見:

  © Blogger template 'A Click Apar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