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跟看橋大哥閒聊才恍然大悟一件事。台糖的南北平行預備線因為是作為台鐵縱貫線的預備線,所以其戰備上的功能,就完全不能只以台糖的廠際運輸需求考量,起迄點「必須」有辦法跟台鐵路線相接,才可能可以當預備線用啊!
當南北線因為各種因素越來越短,但不可否認每次縮短都是要以能跟台鐵轉運為考量。這也說明一開始南北線的起點是台中(就是那個台鐵台中後站),然後八七水災後改從二水開始,之後移到員林當起點,接著才是斗南。這個台糖斗南車站已經消失,但卻曾是南北線1980年之後的新起點。
日昨去踏查西港旗站相關遺跡時意外發現的95K標誌,就是以斗南為起點時代的南北線里程標。據查,1980年南北線里程改從斗南起算時的里程,西港旗站在94.3K,過西港大橋後的海寮則是99.2K,這個95K正好在上橋之前。
我們在保存糖業文化資產與糖鐵時,往往是以糖廠為中心來思考,但南北線的存在其實就是要在戰備的需求下打破這種思維。所以,南北線起點不是虎尾糖廠,而是跟台鐵相接的斗南站,其歷史意義與存在定位也就更清楚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