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2日 星期二

大驚!原來糖鐵南北線的想法是日本時代就搞出來的~

最近因為糖鐵南北線上的西港旗站保存課題,而讓許多這條鐵道相關的歷史逐一浮現。最大的一個發現是,過去總認為把各糖廠鐵道串成一條南北路線的概念,是美援時代為了反共抗俄所想出來的作法,但殊不知這個點子竟然日本人早就有了,而且在二戰最末期也真正付諸實行!簡直是歷史需要改寫啊~

其實這幾年在研究臺灣的近代發展時都會發現,二戰期間一直到戰後國民黨政府整個撤退來臺灣的大約十年間,臺灣發生了許多事情,而這些事的影響都是深遠的,只是在史料沒有浮現的情況下,我們總是搞不清楚狀況。例如對於臺灣軍事防禦上影響深遠的「全島要塞化」與「不沈空母」(買書可以點這裡)概念,都影響了二戰後至今的臺灣軍事設施歷史。大家可能都知道戰後台電在大甲溪沿線作了很多的水力發電設施,但這個大甲溪開發計畫不是美援時才想這麼做,日本時代早就開工了,而且也完成了一些建設。與大甲溪計畫開發息息相關的,是新高港的開發,這個新高港後來一直拖到十大建設時才搞成台中港。至於本來規劃的新高港內還有一個日本海軍的六燃廠,與新竹廠與高雄廠都是整個燃料油料工業的規劃。可惜像是六燃新竹廠這種先進生質燃料技術,戰後接收的人看不懂,於是就把機械整個拆光變成住人的眷村而已。而在都市發展上,我寫過論文的二戰時疎開空地帶,則變成臺北戰後的一些道路。這些發生在二戰時的影響,都曾在歷史的論述中給低估過,但它們卻真實地存在啊。

說了這麼多,就是要講,過去台糖的歷史上都這樣稱南北線的興建緣起:臺灣的糖業鐵路是依附製糖業而興起,日本時代鐵道因分屬不同製糖會社,所以彼此間沒有很好的連貫,無法做南北向之運輸。直到二戰後台灣的糖業統一由台糖經營,為了戰備上的需要,避免台鐵縱貫線若遭共軍轟炸,南北運輸將隨之中斷,因此決定興建起自台中,南至高雄籬仔內的南北線。

但是今天由好友阿童伯提供的一份藏於日本亞細亞資料中心的日本陸軍史料,則可以得知,其實日本時代在二戰最末期時,為了怕台鐵被美軍轟炸會導致臺灣南北運輸中斷,早就搞出急就章的糖鐵「公用線」。這條南北輸送線,從台中州豐原附近開始,到屏東附近,將各製糖會社的路線串連起來,成為連絡南北的幹線。這個工程自昭和19年(1944年)11月開工,至昭和20年(1945年)1月,僅用三個月便完工,必要時可以一天提供十列車的輸送力,當時稱為「公用線」。依照這份記錄指出,每年1~3月時,台灣全島一如往例,極需要提升輸送能力,因此為了統一各製糖會社社線的運轉調度,乃在嘉義第二鐵道輸送司令部的指導下,由台灣私鐵運營會(暫稱)制定的調度規定輸送線,顯著提高輸送效率。

從這份史料看出,為了戰備需要,把各製糖會社的糖鐵路線串起來的想法,其實早於二戰末期就有。只不過當年為了防止縱貫線被美軍炸,所以搞出一個糖鐵「公用線」。但是二戰後1950年代的臺灣,是在美援的背景下,要反共抗俄避免鐵路被共軍炸。對像不同,但保衛大臺灣的概念卻是一致。

以下這一份資料,則是公用線用在軍需運輸上的記錄:而シテ敵ノ上陸ニ際シ兵団ノ機動ニ方リテハ概ネ前記集積軍需品ヲ以テ賄フト共ニナシ得ル限リノ輸送力即チ縦貫鉄道ノ公用線(後述)特設警備輸送部隊為シ得レバ沿岸小型船舶ヲ利用シ若干ニテモソノ機動ニ資セント計昼セリ
不過,應該也有人想到,二戰末期串連這些各糖廠糖鐵的鐵路,要怎麼接起那些沒有橋的大河呢?其實,糖鐵在枯水期時,那種簡陋搭起的臨時木造橋過河方式就足以跨過了,甚至像是西螺大橋日本時代已經完成橋墩,更可能直接拿來運用。不過日本時代這條戰爭最末期的糖鐵南北「公用線」實際路線怎麼走,就有待更多史料的挖掘!

資料協力:江鎮彤
翻譯:王董(感謝王董在生日最後一小時的百忙之中協助翻譯)
以下是翻譯全文:

公用線的建設與私鐵的統合
台灣鐵道的缺陷如前述,縱貫線可能會被切斷,導致南北交通中斷。另一方面各製糖會社,具有相當發達的輕便鐵道,雖然各自以自己的據點來看,相當發達,但從全島來看,卻是相當不經濟的營運狀態。因此,增加一條南北輸送線,從台中州豐原附近開始,到屏東附近,將各社的路線串連起來,成為連絡南北的幹線。該工程自昭和19年11月開工,自昭和20年1月,僅用三個月便完工,必要時可以一天提供十列車的輸送力,當時稱為公用線。1~3月時,台灣全島如往例,極需要提升輸送能力,並統一各社社線的運轉調度,在嘉義第二鐵道輸送司令部的指導下,由台灣私鐵運營會(暫稱)制定的調度規定輸送線,顯著提高輸送效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