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日 星期六

原色莒光號SP32865修復記

過去這一年,透過好幾輛保存車的修復,我們開始逐漸理解鐵道車輛修復的許多準則、步驟與細節,並且期望能夠拉近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過去,台灣很多鐵道車輛的修復,常會把車子「修壞掉」,像是修成跟模型或3D列印的一樣,再不然就是花枝招展地亂塗裝。事實上,鐵道車輛的修復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性,端看最後的需求與目的,所以沒有那種什麼「一定要修到怎樣不然就是誤導後代子孫」的事。而若這車輛未來的使用需求有特別考量,只要修復時說清楚,沒有那種一定要這樣或一定要那樣修的鐵律,完全就看使用者需求、經費、時間等等考量而定。

國際間對於鐵道車輛的修復,基本上可以參考里加憲章對於保存鐵道車輛的一些準則,但我發現這對於博物館在車輛修復上也不一定完全適用,因此我們其實也正在摸索,在塑造一種值得未來遵循的規範。這些部分的修復邏輯與準則,都可以參考文化資產修復的各種論述,但同樣的,這都不是只有一種選擇,不然你不會在文資委員討論的現場發現不同委員的不同看法好像都說得通,但彼此其實又有不同。

過去一年來的修車經驗,我只能說,如果經費無上限,時間無限制,那很多都可以做啊。不過回到現實,你修一輛車的錢如果吃掉本來可以修二十輛車的錢,修一輛車搞到年度都要結束還無法核銷要被懲處,你能要求同仁無限制地慢工細活慢慢弄嗎?很多東西我們也知道可以重開生產線重新製作,但這東西或零件之所以現在沒人在用就一定有它被淘汰的原因,重新找廠商生產一大批就只為了一輛車的修復,恩~真的要很有錢才可以。
過去最常被討論的是車輛若已經被剝皮改造(例如觀光號、客廳車或餐改車那種)要不要改回來,其實當我們理解了車體重新打造的經費後,根本就是不可能。老實說,政府在交通建設上的花費真的不手軟,大家可以看看藍皮解憂車的修復經費就知道,那種修一輛的錢還超過整個鐵博所有修車經費,當然不是不能做,只是預算的排擠效應會讓人再三考量。說真的,重新打造一輛車體,很多零件的製作都只是為了一輛展示車,這些零件的製作成本之高遠勝過一次做好多輛,如果經費無上限當然可以啊!但現實就不是這樣。此外,實體車輛的修復很多時候要考量的車體結構與內裝配線搭配是無法這樣做的。所以,很多的妥協,很多的現實限制就是這樣來的。出一張嘴都是很容易,但實際的難度或者難關在哪裡,只有這些一連串的嘗試與摸索才能體會。如果不是還抱持著理想,恐怕早就放棄了。

鐵博在去年納入館藏的三輛莒光號,各自的修復目標其實很清楚,一輛代表過去,一輛代表現在,一輛代表未來。代表過去的那輛,我們就是盡量把做得到的都做,修復到接近當年藍白啞鈴形時代的樣貌。代表現在的則是無階化後的橘色形貌,現在台鐵怎麼修我們就怎麼呈現。至於代表未來的,則是以鐵博的營運需求出發,以展望未來但向過去歷史致敬的另一種呈現手法來表現。這是作為一個當代的鐵道博物館,面對過去、現在、未來的詮釋。這樣的詮釋方向未來也許會變,但至少代表我們現在、此刻,對於這些車輛的修復態度。

所以,第一輛展開修復的日本原裝SP32865號,從選車開始其實就是一連串的妥協與不得不。很多人都說,怎麼不挑SP32851號啊!?這我會不知道嗎?其實鐵博在納入館藏車輛的難度上,除了產權問題外(怎麼不收蒸汽火車啊?請先去問問有哪一個手上有蒸機產權的要放手先)在前年我剛接籌備處時,雙方也都還在摸索可以進行的策略與步驟。簡單講就是,在台鐵這個龐大的機構中,不是你看得到的車都可以順利購入。簡單說啦,現役車是不可能被抓下來給博物館,車齡還沒到可以報廢的也不行。車輛使用屆期之後會入廠,要入廠確定不修了之後才會走到除籍報廢的階段。但重點來了,不修到除籍與報廢是一個可能漫長的等待與程序,而更精確地說,也不是除籍報廢的車都可以入手,因為如果報廢後已經走到要標售的階段,這車也不能賣了。所以,只能選報廢除籍但是還沒進入標售程序的車才行,這就是選車當時,SP32865號入選的原因。只能說,真的是天意!
在選定了SP32865號做為恢復莒光號舊塗裝的車輛後,就是開始一連串怎麼修的討論。基本上,一開始100%完全復原回出廠時狀態就已經是一個被否決的選項,因為有很多早被不可逆改造的部分要改回來難度頗高,而另一個原因是博物館未來的展示運用需求考量,簡單講就是,此車修好後的狀態希望是冷氣、照明、軔機都是可以使用的狀態,所以台鐵的技術支援就是依現況修復維持機能,無法做任何逆向工程式地修復。此外,一些我們曾想要做,但無法做的有:

*車體車側下緣改造為圓弧狀以利雨漏的部分,確認當年是在高廠直接切除下部車體改造的,當時是用特別訂製的板材製作,若要修復回會直接動到車體結構,因此評估後無法做。

*廁所原本是男女廁各一間,改為真空抽取式之後一間變成機械室,這個廁所基本上根本沒有料件可以改,因此直接放棄。

*現有服務員室與茶水空間的部分其實經過改造,但要改回來一樣會動到現有車體結構,因此不改造。

*安全門的部分依照現有開關方式不改造,但座椅補回來。

*膠條部分是最傷腦筋的。這車上面用了好幾種尺寸膠條,包含車窗、各個車門、行先等。古早時代用的是灰色的,但現在市售品找不到,要訂製,但是訂製的話為了一輛划不來,時程上也很難趕上。台鐵方面表示沒有老舊庫存品,只能使用現役的。我們比對了一些照片,發現舊塗裝時代有使用過黑色的,所以這部分就放過自己也放過別人。

當然,沒有改的還有很多,但基本上就如一開始說的,現實考量應該絕對不會有完全100%復原的狀況,除非有人願意砸下所有資源做這些,然後其他事情都不要做不要修。比較可行的是做完全復原的縮小模型展示來說明,但那個又是另一個議題了。儘管如此,除了上述這些妥協之外,經過許多的討論與努力,這次的修復做了一些原本覺得可能很難的事情,包含:

*原本的折疊門已經無階化改造被切了,要改回來就討論了半年之久,最後是利用廠內事故車SP20075號復興號的車門流用,不過要裝回來還不是完全fit,最後也搞了好久才「有階化」改造完成。


*雖然廁所內部改造無望,但我還是希望外觀改回原本的兩片式。這部分是到修復最後期才確認可以。因為當年改造後的窗戶大小與原本兩片式的略有差異,因此拆掉新式窗戶後要重做外框,然後再拿對號快車的舊窗戶從裡面裝上去,至少外觀看起來是可行的。
*車內的服務鈴部分,因為展示需求希望能恢復運作,但全車都重拉線有難度,因此只恢復靠近服務小姐側的幾個。

*安全門附近的座椅,請台鐵重新補上。
*風擋的部分,改回舊式的,是普通車流用,但不是最初的全包式,且那個布用台鐵現役的,因此顏色是淺黃色的。
*車窗的部分,台鐵後來都用青色,不然就是淺棕色,實車現況則是兩者都有。本次修復直接全部重新製作改為透明略透一點玻璃原本綠色的。
*座椅的修復在椅布的部分,依照考證的顏色整批重新製作座椅布,因此可以盡量恢復,甚至側面的裝飾條也很細工地貼回絨布。
唯一一個最後放棄的是把手。原本的把手是有煙灰缸的不銹鋼設計,但台鐵當年直接貼黑色皮黏死,這部分實在是太難處理,只好放棄。
*目前車內裝還沒處理的是頭巾布,還有窗簾,這部分是回博物館後再後續處理。

*外觀顏色的部分,特別是藍色的選色,是經過仔細考證,擷取原裝車車門的油漆殘色多處比對後才定案。此色與我小時候的印象來比是深了一點,但後來研究的結果是,我們看到的藍色很多是褪色後的顏色,所以會比較淺。在車輛修復時,我們還是恢復原本的原裝色。
*這輛車的線條處理是關鍵,除了依照原廠的設計圖找出各弧度的關鍵外,也參考很多照片。至於車身局徽、車號表記,因為鐵博對於字體非常慎重,這部分會慢慢細工來做。

以上拉拉雜雜紀錄的這些,說明的是2020~2021年我們修復此車時的考量。也許未來再次維修時,會有其他的增補改善,但如同一開始說的,修復的過程只要好好說明,都是代表當代我們在面對這輛保存車時的態度。修復實體火車,經費、時間、技術、細心、耐心都是關鍵。但很多現實的不得不,最後就是妥協的結果,當然聽過我抱怨的應該還知道更多不能說的秘密,就只能等以後有機會再解密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