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前,軍方就已經為了南進而在整備恆春飛行場。在發動珍珠港事變的同時(美國夏威夷時間1941年12月7日,台灣與日本時間1941年12月8日),便有飛機從台灣起飛往南攻擊菲律賓之任務。此次行動中,恆春飛行場做為台灣最南端的飛行場,相當程度提供了日本軍方在往南行動時,飛機油料補給上的關鍵協助。
以日本軍方較為機密的軍事行動紀錄來說,日本的國立公文書館 (National Archives of Japan) 之亞細亞歷史資料中心
(Japan Center for Asian Historical Records) 資料庫內,留存的海軍「飛行機隊戰闘行動調書」,便紀錄著海軍航空隊如何在開打偷襲的首日,在恆春飛行場的燃料補給下執行菲律賓攻擊行動。
在昭和16年 (1941年)
12月8日(日本與台灣時間),日本發動珍珠港奇襲之時,同步在台灣由日本海軍的高雄航空隊 (簡稱「高雄空」,駐地為今空軍岡山基地)、台南航空隊 (簡稱「台南空」,駐地為今之空軍台南基地)、鹿屋航空隊 (簡稱「鹿屋空」,開戰前移往高雄岡山)、第1航空隊 (一空) 與第3航空隊 (三空),出發前往菲律賓呂宋島攻擊美軍的二處航空基地 (Clark與Iba)。這次行動的主要攻擊是由高雄空的一式陸攻、一空與鹿屋空的九六陸攻負責轟炸攻擊任務。
第一攻擊隊負責進攻美軍的Clark (克拉克) 基地,而第二攻擊隊則負責另一處的Iba基地。除了這二個以轟炸為主的攻擊隊外,隨同的還有由台南空與三空所組成的零戰戰鬥機第一戰闘機隊與第二戰闘機隊擔任掩護。這當中,三空的零戰從海軍高雄飛行場 (岡山) 出發,而台南空零戰機隊,則有36架從台南飛行場起飛,另9架因編入三空的任務編組中參與作戰,故是由高雄飛行場 (岡山)出發。
由於日軍在偷襲前已經反覆模擬與訓練整個攻擊流程,故此次任務從岡山出發的飛機大多能在油料足夠的情況下安返高雄空在岡山的基地,反而是台南空的部分有些因油料問題,必須利用恆春作為燃料補給之中繼站。依照台南空的「飛行機隊戰闘行動調書」顯示,攻擊當日早晨10:45時從台南出發的36架零戰,除1架因起落架無法收起而折返,其餘在午後13:40至14:20間進入Clark基地的戰場攻擊,而後返回台灣,其中有29架都因油料問題而在17:00時降落恆春做燃料補給,才再繼續北上返回台南。
至於從高雄出發,支援三空的9架零戰,也大約在相同時間抵達菲律賓的Iba戰場,並於攻擊後返回;但當中也有5架零戰因為燃料關係,在16:20飛抵恆春降落。因此,從這些開打初日的記錄,再加上隨後幾天的菲律賓攻擊行動來看,都可以清楚理解恆春飛行場作為日軍南進攻擊時的重要軍事地位。
在戰後美軍調查時,由日本側得到的資料顯示,這座飛行場有一條主跑道長1,500m、寬100m,另有一條副跑道長1,000m、寬100m,兩者呈九十度交角,整個機場的場面外形為不規則狀,略呈梯形。此外,恆春飛行場另有全長約6km的疏散滑行道,分佈在機場的北側與南側。而在美軍記錄裡,這座機場還有大型掩體30座,小型掩體30座,但多為露天的掩體型態,分布於機場外圍。另外,此機場有耐爆的受信通信所與送信通信所各1棟,且有燃料庫與彈藥庫於機場的外圍。
二戰後,恆春飛行場受制於週邊環境的影響與落山風的威脅,正如日軍提交國軍之恆春飛行場要圖內所述,「東側與西北側有山,因而氣流狀況頗為惡劣」。在失去了南進的軍事考量因素後,恆春機場的存廢就一直備受爭議。近年新建的民航用恆春機場,雖是利用日本時代恆春飛行場加以擴建,但增長使用的只有那條西北/東南向主跑道。
由於恆春機場受落山風季節側風影響至鉅,導致2004年民航啟用後營運狀況越來越糟,近年來民意多傾向廢止,而當地政府也曾苦思如何活化與應用這座機場。或許,這座機場在二戰歷史上的時代意義,也是該好好思索的。
更多關於台灣在二戰期間的飛機場記錄,詳見「不沈空母」一書。今年最後一場新書發表會訊息如下:
演講時間:2015.12.30. (週三)14:00-16:20題目:不沈空母 台灣島內飛行場百年發展史
演講者:洪致文
演講地點:台師大地理系十樓會議室
不沈空母 台灣島內飛行場百年發展史
台北地區現貨供應:假面騎士玩具店(02-2556-3786)
~台北市南京西路163號1樓57室(賓王飯店1樓賣場)
每日:14:00到21:00
偵探書屋 Murder Ink(02-2559-7776)
~台北市南京西路262巷11號
週一 - 週六: |
14:00 到 22:00
|
週日: |
13:00 到 20:00
|
如果您不方便在臺北前來購買,我們也提供了全台超商取貨付款的服務,請透過露天的網購購買。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526916306078
★三本免運費!!★面交地點:限 新北市中和區 中和環球 正門口。
本書定價1200元
本書的大小尺寸與花車一書相同19cm x 26cm,全彩印刷,總頁數包含序與目錄還有附錄,大約448頁。
本書簡介:
二 戰期間,將台灣視為一座不會沈沒的海上航空母艦「不沈空母」,是民眾耳熟能詳的一種政策宣傳。在日本發動大東亞戰爭,台灣捲入二戰陰霾中時,島上的飛行場 正是大日本帝國往南洋連結的重要樞紐。二戰後的台灣,兩岸對峙下,仍有不少日本時代興建的機場持續使用至今,也留下許許多多台灣航空發展百年來 的重要遺跡。本書為作者耗費超過二十年蒐集資料,並藉由實地調查後整理而成的台灣航空重要著作。書中以百年來台灣島內飛行場/機場的發展歷史與脈絡為主軸,介紹其歷經的演變,以及殘存的各種遺構,是研究台灣航空發展及台灣軍事遺跡、戰爭遺產不可缺少的重要經典。
全書的章節呈現上,以時 間為主要切分點,在 日本統治後期較多飛行場大量增設時,才以日本海軍與陸軍兩種體系加以區分。書中內容包含台灣航空發展黎明期的飛行場與著陸場、民航肇始期的島內飛行場,以 及大東亞戰爭爆發前、戰爭間與整個二戰末期所興建的台灣島內日本陸軍與海軍飛行場,最後的章節則為二戰後興建的台灣島內機場。全書除了有詳盡的文字說明 外,更以超過一千五百張的圖片,包含各時代的相關地圖、航照與現地調查照片記錄,呈現出台灣島內飛行場/機場百年來的發展歷程。書中首度曝光許多興建於二戰時期的飛行場重要軍事設施遺跡調查成果,是台灣在戰爭遺跡的文化資產研究上,非常重要的參考著作。
二 戰期間,將台灣視為一座不會沈沒的海上航空母艦「不沈空母」,是民眾耳熟能詳的一種政策宣傳。在日本發動大東亞戰爭,台灣捲入二戰陰霾中時,島上的飛行場 正是大日本帝國往南洋連結的重要樞紐。二戰後的台灣,兩岸對峙下,仍有不少日本時代興建的機場持續使用至今,也留下許許多多台灣航空發展百年來 的重要遺跡。本書為作者耗費超過二十年蒐集資料,並藉由實地調查後整理而成的台灣航空重要著作。書中以百年來台灣島內飛行場/機場的發展歷史與脈絡為主軸,介紹其歷經的演變,以及殘存的各種遺構,是研究台灣航空發展及台灣軍事遺跡、戰爭遺產不可缺少的重要經典。
全書的章節呈現上,以時 間為主要切分點,在 日本統治後期較多飛行場大量增設時,才以日本海軍與陸軍兩種體系加以區分。書中內容包含台灣航空發展黎明期的飛行場與著陸場、民航肇始期的島內飛行場,以 及大東亞戰爭爆發前、戰爭間與整個二戰末期所興建的台灣島內日本陸軍與海軍飛行場,最後的章節則為二戰後興建的台灣島內機場。全書除了有詳盡的文字說明 外,更以超過一千五百張的圖片,包含各時代的相關地圖、航照與現地調查照片記錄,呈現出台灣島內飛行場/機場百年來的發展歷程。書中首度曝光許多興建於二戰時期的飛行場重要軍事設施遺跡調查成果,是台灣在戰爭遺跡的文化資產研究上,非常重要的參考著作。
本書包含一些讀者可能有興趣的主題:
1.
桃園航空城陰影下的二戰桃園飛行場遺跡
2.
虎尾飛行場的相關二戰遺跡
3.
東港飛行場尚未被破壞前的記錄
4.
林青霞出身的社團新村,原大林飛行場遺跡
5.
台灣各地現存的飛行場相關二戰時防空塔、機堡與耐爆通信所
6.
戰後興建的龍岡機場拆除前調查
7.
台灣各地現存飛行場相關的丸龜狀防空壕
8.
台灣現存的日本時代八幡製鐵所鋼骨飛機棚廠
9.
淡水水上機場的遺跡
10.
二戰時飛行場興建之際留下的滾輪遺物
關於書名的說明:
「不 沈空母」是二戰時台灣民眾廣被教育的一個說法,是台灣島內這些飛行場興建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書在終戰七十年的此時出版,特別以此來作為書名。之所以不以 「沉」字而以「沈」字來書寫,乃因「不沈空母」是日文漢字裡的用法,也是當年台灣人民接受此一稱法時的書寫方式,故選擇以此來做書名。至於本書副標題「台 灣島內飛行場百年發展史」,因本書內容以台灣島內的飛機場發展百年史(從日本時代講到戰後)為主,不包含澎湖或一些戰後興建的離島機場,故書名必須有此界 定。至於使用「飛行場」一詞,而非如今民眾慣用的機場或飛機場,乃因本書所介紹的大多數機場,在當年完工時,甚至至其撤廢時,都是以「飛行場」稱之。此 外,根據我國民航法第二條的名詞定義,直到如今也是以「飛行場:指用於航空器起降活動之水陸區域」來稱呼,故書名以此稱之。
「不 沈空母」是二戰時台灣民眾廣被教育的一個說法,是台灣島內這些飛行場興建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書在終戰七十年的此時出版,特別以此來作為書名。之所以不以 「沉」字而以「沈」字來書寫,乃因「不沈空母」是日文漢字裡的用法,也是當年台灣人民接受此一稱法時的書寫方式,故選擇以此來做書名。至於本書副標題「台 灣島內飛行場百年發展史」,因本書內容以台灣島內的飛機場發展百年史(從日本時代講到戰後)為主,不包含澎湖或一些戰後興建的離島機場,故書名必須有此界 定。至於使用「飛行場」一詞,而非如今民眾慣用的機場或飛機場,乃因本書所介紹的大多數機場,在當年完工時,甚至至其撤廢時,都是以「飛行場」稱之。此 外,根據我國民航法第二條的名詞定義,直到如今也是以「飛行場:指用於航空器起降活動之水陸區域」來稱呼,故書名以此稱之。
關於本書內容的說明:
這本書內所寫的台灣島內飛行場發展歷史,原本只打算整理日本統治時代的飛行場,將時間點終止於二戰結束時,不過因為考量到戰後興建的機場多在離島,本島的新建機場數量相當少,故在調查寫作上並不會增加太多篇幅,因此最後仍將其納入,這是本書會以百年來台灣「島內」飛行場/機場發展脈絡加以撰寫的原因。至於篇章的區分方面,為了有系統與脈絡地包容進所有百年來台灣島內出現過的飛行場/機
場,整理時大致上以時間為切分點,在較多機場大量增設時期才以日本海軍與陸軍加以區分,故章節安排的方式,以台灣航空發展黎明期的飛行場與著陸場、民航肇
始期的島內飛行場,以及大東亞戰爭爆發前、戰爭間與整個二戰末期所興建的台灣島內陸軍與海軍飛行場加以分別介紹,最後的章節則為二戰後興建的台灣島內機
場。
本
書在寫作上為了讀者的易於閱讀,並未加上冗長的註解。因為以學術規格撰寫註腳的前提是,這個註解是真正有意義且對於所述史實的真相有所幫助,而非只為了表
面上看似學術著作的表象。儘管如此,本書對於重要的史料與數據等出處記載,是以在文章中明確寫明的方式點出,因此並不會因為沒有在書末附上參考文獻或者列
出成排驚人註解,而有損後續研究者要找到資料出處與來源的困擾。
除
了史料上的整理與詮釋,在這類軍事建設與遺址的研究中,現場田野調查相當重要,但因為時間距離的遙遠,一些口述歷史的正確性必須審慎對待。以台灣的現地調
查而言,似乎變成只要有二戰時期日軍的機場,就有神風特攻隊,就有零戰。殊不知二戰時日本的陸軍與海軍體系差異,也反映在飛行場相關設施的建設上,包含各
種周邊建物的規劃邏輯與設置,都有所不同。因此單憑口述來記錄,其實有相當風險。與史料的相互對照及驗證,是研究者非常重要的功課。
至
於戰爭遺跡的實地調查,也需要大量時間親自探訪才能獲致第一手資料,並且與文獻上的記錄加以比對。在本書的研究調查過程中,意外發現許多飛行場相關設施在
終戰後七十年的時間點都依然健在,可說相當不可思議。由於這些戰爭遺跡至今大多仍未獲得文化資產指定的保護,因此透過本書的介紹與初步調查,或可提供國內
對於軍事遺產的保存有更進一步的推展。不過,因為有不少日軍當年的飛行場在戰後一直維持軍事基地的身份,故調查時僅以極少數的基地開放機會作初步審視與研
究,許多非開放區則仍有眾多謎團無法解開。而因為顧慮到非常多的軍事遺址仍位處於軍事基地內,或者仍為機敏之用地,故本書在寫作與調查時,均避開這些地
帶,以免帶來困擾。然而,在國內不斷裁軍,連軍事用地也不斷釋出的情況下,軍事文化遺產的重視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若未經調查就全面摧毀騰出空地,則
將是文資保存上的重要損失。
今
年正好是終戰七十年的時刻,在台灣長期以來缺乏尊重多元史觀與庶民記憶的情況下,往往僅紀念「對日抗戰」這樣的觀點,導致不少民眾竟然還有二戰時是日軍來
轟炸台灣的荒謬歷史記憶,完全忘記中華民國空軍與美軍對台的空襲。相對於此,為了與上述這樣的大中國史觀抗衡,日軍在台灣的建設,往往也容易被以訛傳訛地
過份誇大,來凸顯對日抗戰史觀的偏狹。其實,回歸歷史層面,尊重不同族群的歷史記憶,應該才是面對不同過去的正面態度。而對於台灣在二戰中所留下的戰爭文
化遺產,則不應該當成「日帝餘毒」地剷除,而應該好好保留來警惕戰爭的苦難與追求和平的努力。希望這本書的完成,能對台灣戰爭歷史的研究,以及軍事遺產的
保存上有所助益。
本書目錄如下:
自序 vi
卷首語 x
第一章 台灣航空發展黎明期的飛行場與著陸場 1
台北練兵場→台北(南)飛行場 2
屏東飛行場→屏東(南)飛行場 12
鹿港著陸場→鹿港飛行場 19
台東著陸場 [馬蘭] 23
花蓮港著陸場→花蓮港(北)飛行場 25
苓雅寮不時著陸場 33
第二章 台灣民航肇始期的島內飛行場 37
台北飛行場 [松山] 38
台中飛行場 [公館][清泉崗] 56
台南飛行場 [永康] 66
台東飛行場→台東(北)飛行場 70
宜蘭飛行場→宜蘭(北)飛行場 76
淡水飛行場 82
第三章 大東亞戰爭爆發前興建的台灣島內陸軍飛行場 91
湖口陸軍演習場→湖口飛行場 92
台中飛行場 [水湳] 96
嘉義飛行場 107
潮州飛行場 118
佳冬飛行場 123
恆春飛行場 [五里亭] 131
第四章 大東亞戰爭爆發前興建的台灣島內海軍飛行場 137
新竹飛行場 138
台南飛行場 152
高雄飛行場 [岡山] 167
東港飛行場 188
第五章 大東亞戰爭期間興建的台灣島內海軍飛行場 209
紅毛飛行場 210
後龍飛行場 214
新社飛行場 220
二林飛行場 224
虎尾飛行場 228
大林飛行場 238
麻豆飛行場 244
仁德飛行場 247
歸仁飛行場 251
左營飛行場 [F要地應急跑道] 255
大崗山飛行場 262
第六章 大東亞戰爭期間興建的台灣島內陸軍飛行場 265
宜蘭(南)飛行場 266
桃園飛行場 276
彰化飛行場 292
北斗飛行場 298
北港飛行場 304
塩水飛行場 310
小港飛行場 [高雄] 315
鳳山飛行場 324
屏東(北)飛行場 329
花蓮港(南)飛行場 333
台東(南)飛行場 342
第七章 二戰末期興建的台灣島內飛行場 347
樹林口飛行場 348
八塊飛行場 [八德][懷生] 351
龍潭飛行場 355
台中(東)飛行場 358
大肚山飛行場 363
草屯飛行場 368
埔里飛行場 371
燕巢飛行場 375
平頂山飛行場 377
宜蘭(西)飛行場 380
上大和(南)飛行場 382
池上飛行場 385
中止興建、廢棄與未接收之飛行場 387
第八章 二戰後興建的台灣島內機場 395
高雄港水上機場 [復興航空] 396
日月潭機場、梨山機場 [復興航空] 400
陸軍龍岡機場、衛武機場 405
空軍台東志航、花蓮佳山基地 411
中正國際機場→台灣桃園國際機場 415
附錄 二戰終戰時台灣島內日本海陸軍飛行場位置圖 4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