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的修復跟所有古蹟的修復是一樣,必須要有很謹慎的調查研究後才可以下手,甚至要去考慮到要整修到什麼年代,不能把一輛車修成部分是清代,部分是日本時代,然後還有部分是依照模型製作的混和體。如果,火車的修復,是「砍掉重練」的野蠻作法,其實都是在破壞鐵道文化資產,下手前不可不慎。當以下重手的「不可逆式」方式來修復,不管花多大辛勞,都無法證明其是在尊重文化資產,或者重視文化資產。因為其以整修「文資」名義所做的破壞,是實質且永久性的破壞,儘管當事者毫無這方面知識與背景,一樣無法以此裝無辜,而仍需要受到譴責。
通常來說,整修珍貴老火車的第一個考慮問題,就是「要復原到哪一個時代的樣貌」,而不是隨心所欲胡亂整修。在外國,多是把車輛復原到「登場時之姿」,除了因為復原到登場時代的樣貌最有意義外,通常登場時製造廠或者鐵路當局本身所保存的資料最為豐富,因此不論外觀形狀或者塗裝上,都可以精密地完整復原。國內目前幾次所謂「老火車再現風華」的噱頭,往往都是某部分零件或結構修成某個年代的樣子,所以完成後的車輛,便是融合了各種時代於一身的「時空怪胎」。再加上一些奇奇怪怪上級官員的「指導」,又裝上了許多「新發明」的零件,再配合胡亂考證的研究者背書,很多奇怪的展示車於焉誕生。
對於這般的亂象,鐵道文化保存者曾謹慎地不願意質疑,因為害怕各單位一氣之下完全不再珍惜珍貴火車,賭氣地直接拆除殆盡永絕後患。但是,看到如今這樣荒腔走板的車輛保存與維修,卻又不得不以研究者的良心提出批評,以免後世子孫被這些四不像的火車所誤導。當然,台灣僅存的一些珍貴老火車,實在也是再也經不起沒有考證的整修蹂躪。
或許,當台灣還沒有真正夠水準的修復技術與修復把握的情況下,也沒有經費好好調查研究再來整修這些車時,也只好妥善保存這些車輛於不會風吹雨淋的環境中,讓它能繼續留存下去到未來。這樣的保存,比起胡亂整修破壞,絕對是要更正確的選擇。因為,當有個主事者想要抓老火車來做秀時,隨意花個不到兩週就可以將老古董變成一輛嶄新的車,然後文化價值全毀,這種破壞式保存的風氣,實在是非常之不可取,也值得警惕。
以下照片由林志岷提供,在此感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