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為何為了這 個天星碼頭,香港的文化保存人士發起了天星碼頭保衛戰?因為,這個1957年落成的港島中環天星碼頭,是那一代人的香港記憶。在追求現代與進步的香港,這 種1950-60年代的機能性建築快速消失。這個鐘樓,這個碼頭,代表的是一個香港的本土意識與記憶,是有住民認同的建築。但是,對於天龍國官員而言,你 的本土記憶算什麼?拆拆拆!而且弔詭的是,拆掉這個大家有記憶的天星碼頭後,蓋起來的是一座復古懷舊的新碼頭。這座新碼頭是模仿1912年的碼頭設計的, 但是整個設計很粗糙,到處都是迪士尼式的滑稽,但是天龍人買帳,而且陶醉於這種虛假且空虛的假懷舊氛圍裡。天龍國官員毀掉別人「在地記憶」的手段如出一 轍,而且往往是以「想像的懷舊」,來填補文化的空洞。然而,這過程中,完全忘記被天龍國官員毀掉的,其實正是最珍貴的住民在地記憶。可憐的中環天星碼頭, 如同剝皮寮一樣地滑稽,卻一樣地讓天龍國官員津津樂道成為政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