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30日 星期六

鐵博DR2303搶救與修復記(2002-2022)

今天(2022.7.30.)很高興參加鐵博與台灣車輛合辦的DR2303柴油客車整修完成發佈會,這是四輛藍皮DR的整修案第一輛修復完成的車輛,明年(2023)後續還有三輛會完成。這四輛藍皮DR中,兩輛由鐵博保存,兩輛由台鐵動態保存。鐵博的兩輛,除了今天塗成浪漫藍的DR2303,是以當年唐榮更新完的初始狀態為基準修復外,另一輛DR2203則將會塗裝成孔雀藍,以營運最末期狀態呈現。

 


回首這個案子,雖然是2021.6.11.開工修復,但實際上的呼籲與搶救確是至少二十年以上。應該很多人都記得,這批過去支線鐵路用的藍皮柴油客車(DR2100DR2400型),在台灣鐵路史上有相當劃時代的歷史意義,並廣泛受到世界其他國家人士所注意。它們在1999年台鐵引進新型的冷氣柴客DR1000型之後,相繼「壽終正寢」,而最後集中放置於台東的機務段內。

從早年的淡水線與新北投支線,到已經停駛的東港線、東勢線,甚或最後僅存的集集、平溪、內灣線,可以說不分年齡,大家對這批藍皮柴客都有著「歡樂記憶滿載」的回憶。台鐵在2002年12月底,本來要將這一大批「形同棄置」於台東的車輛拆毀,讓許多關心鐵道文化資產保存的人士緊張不已。當時,台鐵將這些藍皮柴油客車公開標售給廢鐵商拆除,消息傳出以為又會是一次滅絕式的大屠殺,好在在很多關心人士的奔走下,台鐵終於將DR2100~DR2400型每一型都留存一輛保存,算是這幾年來相當大的「進步」。但是,這批車的狀況因為露天放置,沒過多久狀況又變得相當悽慘,露天放外面形同「天葬」,真的不知道要怎麼救。



當文化部確立了國家鐵道博物館的計畫之後,對於要怎麼開始著手車輛的徵集與保存相當傷腦筋。2017.7. 「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園區籌備小組」掛牌成立,2017.8. 日本JR東致贈583系寢台電車與臺灣,同年11月抵台。為何是日本的583,那台灣的火車呢?

如果回到2017~2018年的那個當下,文化部除了文建會時代就已經購入的一輛代用行李車外,對於台灣珍貴火車的收集其實還不知道如何著手進行,而當時的台鐵也只能想像文化部大概就跟一般文化局處理展示車一樣,把車子請台鐵修一修擺一擺就好,不太能理解何為「活的鐵道博物館」。
 
我記得當時,文化部在爭取館藏珍貴火車時,比較容易的反而是從外國下手。像是JR東日本無償慨贈兩輛583系寢台車,跟泰國國鐵洽談台北機廠製造的守車也都還更容易。但是台灣的珍貴火車呢?各縣市政府不放手、台鐵局也不放心交給文化部。我記得2018.1.時文化部的鄭部長與當時的楊次長問過我,有什麼車的納入館藏可以象徵我們開啟鐵博保存火車的決心呢?當時我就說,在我們的「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車輛收藏及展示規劃」研究案中,很清楚就是那一批四輛放置在台東日曬雨淋好多年的藍皮柴油客車。那是一定要救的,但卻一直救不了。
 

 
於是,經過很多很多的協商,交通部與文化部終於達成協議,先把這四輛車回送進鐵博,再來展開修復吧!於是,2018年4~5月這批車從台東陸續回送七堵,之後6月初陸續陸送進園區內,並在2018.6.9.舉行了修復的記者會。 
 
 

這真的是歷史性的一刻!四輛藍皮DR,千里迢迢,跋山涉水,終於趕在鐵路節前回到北廠,展開新的人生。交通部台鐵與文化部的努力,讓這四輛DR確定不會被解體,是臺灣鐵道珍貴車輛保存很重要的一步。 現場聽到陳明章演奏電影戀戀風塵的歌曲, 很多那個時代的回憶都回來了。
 


 
不過,車子在2018年進來後,卻就這樣一直躺著在園區內。2019.8.「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成立,我9月接掌首任主任時,很驚嚇為何合作協議簽了,預算也解決了,為何車子還躺著沒有動靜。原來,原本的籌備小組成員對於車輛要怎麼修毫無概念與頭緒,能想到的就是把錢給台鐵,請他們代辦招標修車。如此一來,其實有很多不切實際的「想像」。簡單說就是,你文化部直接把幾千萬丟給台鐵馬上解決了你預算執行率的問題,但車子怎麼修完全不知道也沒概念,而台鐵的承辦人也很倒霉,收了幾千萬經費還要幫你寫標案,因為金額太高叫「鉅額採購」,如此一來備標要搞很久,整個過程我接手時都不知道換了幾個承辦了。最後,我趕快找台鐵何副局長、柳副總工求救,在機務處宋處長與接手的陳處長大力協助下,還有花廠的同仁超感人地幫助下,終於一步一步把標案擬妥,終於上網招標,而且像是命中註定一樣,由當年更新它們的唐榮所變身的台灣車輛得標,終於在我卸任籌備處主任前幾個月,把車輛運往台車新豐廠,並且於2021.6.11.正式開工。
 
因為疫情的關係,這天的開工典禮相當簡單,由我及台鐵馮副局長、台灣車輛許總經理一起開工祭拜後,就算是這個修復工程的開始。
 
 
如前所述,這次的整修案,由文化部委託台鐵主辦,花蓮機廠辦理,但因為招標是由台鐵承辦,才會來來回回拖延許久。回首鐵博籌備處成立之後,博物館等級的車輛修復逐漸上軌道,像是與台北機廠合作修復的R24,或者與高雄機廠合作整修的一大堆客貨車,或者是鐵博自己承辦的許多車輛整修都已經陸續完成,卻只剩下最早開始的這四輛柴油客車,反而一直留在廠區內一放三年!不過,最後還是在我任內終於啟動了這個計畫,並且由台灣車輛來整修,確實非常值得期待。
 

依照與台鐵的合作協議,未來這批車中的兩輛將回到鐵道博物館作為園區內動態運轉的使用,另外兩輛則恢復車籍轉交給台鐵運用。也就是說,在這個合作的修復案完成後,鐵道博物館將有兩輛藍皮柴油客車可以在廠區內運轉,而台鐵也有兩輛可以不定期回歸各支線運轉,勢必會造成轟動。最早開工的第一輛是DR2303號,也就是今天呈現在國人面前的這輛車。
 



感謝台車團隊的用心,真的是化腐朽為神奇,重新聽到這個原本的引擎再度修好發動,真的是太感動了啊~ 以下是今天的一些合照與照片整理。









其實,對於這四輛藍皮DR的搶救,整整已經二十年了!以下提供一篇我二十年前寫的文章,是搶救下這四輛車(一形式一輛保存的關鍵!)
 

〈火車故事〉救救支線「藍皮柴油車」吧 ! ⊙洪致文

在台鐵CK101及阿里山林鐵26號蒸氣火車相繼復活的光彩背後,在台灣鐵路史上有相當劃時代歷史意義,並廣泛受到世界其他國家人士所注意的支線藍皮小柴油客車,卻因為台鐵引進新型的冷氣柴客而「壽終正寢」,亟待國人在蒸氣火車「一頭熱」的激情中,想想是否我們已經顧此失彼了呢?

也許不少人在看了這車身上「唐榮製造」的銘版,會以為它也不過是只有二十年車齡左右的火車,但實際上,這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日本時期的一九三○年代呢!

一九三○年代的台灣,北中南都會的發展漸趨成熟,公路客運的逐漸發達,也開始讓火車受到威脅。於是台鐵向日本引進了這批設計先進的輕快汽油客車,做為各都會圈近郊的短程運輸主力,期待以它們來與公路競爭。 當時這車的造型,可以說是百分之百走在時代尖端。它那圓頭的形狀,是建築、設計史上「流線形運動」反映到火車工業的最佳實例。大型汽油車一側三個車門的配置,也是使它能讓通勤客快速上下車的安排。

二戰時期,這批車因為汽油短缺而停用,戰後接收之際幾乎無法運轉。後來台北機廠運用「克難精神」,將一部份的汽油車修復至可營業狀況。以民國三十九年夏為例,能供營業用的大型汽油車只有六輛(30GA2302、2304、2305、2306、2401及2402號)。這批車全配屬台北,該年十月十五日起,開始運用在淡水線的新北投線上。民國四十年一月一日開始,台鐵更把這批車稱做「克難號汽油車」,行駛於宜蘭線的台北、蘇澳間。其名稱的來源,係配合政府於民國三十九年十月二日所發起的「克難運動」。

民國四十二年台鐵廢除列車等級制後,汽油車的部分分成一般的汽油車以及汽油快車兩種,克難號便是屬於汽油快車這一級。這樣的用法一直到民國四十三年四月十六日,台鐵把汽油快車這一等級併入快車而消失。然而,這批車並沒有從鐵路上退休,反而走入了支線鐵路去繼續服務民眾。它們雖經多次改造而成為最後藍皮火車外觀,但所有與它接觸過的人們,卻都對它有一份深深的情感,而這份情愫,卻又不只有台灣的民眾感受到而已,日本、美國,甚至法國人都對它懷念不已。  

也許是拜侯孝賢電影的世界知名所賜,在他電影中最常出現的這批支線藍色柴油客車,竟成為我法國朋友眼中想起台灣火車時的代表。來自巴黎的友人便曾告訴我,這就是能代表台灣味道的火車,所以才會在侯孝賢電影中反覆出現。

因為父親是牧師,而在台灣度過少年時代(一九五四─一九七○)的美國人安有仁(Loren Aandahl),聽到這批有著他年少回憶的火車即將消失,十分著急地還從美國「上書」台鐵局長,希望他能手下留情,甚至保持幾輛在可動狀態,不定期行駛假日的懷舊觀光列車,或者未來的舊山線火車。

日本人來說,這批火車則是台灣蒸汽車停駛後,少數還能吸引他們的「古早味」火車。令人較為吃驚的,是國內不少年輕一輩的小鐵道迷,竟對這些支線藍皮柴客有著深深的情感。他們稱這批已有六十歲的火車為「藍爺爺」,雖然內部有些破舊,但卻可以載著他們「搭火車吹風。」從早年淡水線北投轉往新北投的小支線,停駛的東港線、東勢線,甚或最後僅存的集集、平溪、內灣線,可以說是不分年齡,大家對它都有著「歡樂記憶滿載」的火車。

事實上,要保存這批車,絕對是比蒸汽火車要簡單。台鐵引進冷氣新車提升支線服務品質,是百分之百正確的作法,但何不保留這些支線藍皮柴客,陳列在地方鐵路,讓有「台灣味」的火車代代相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