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30日 星期六

鐵博DR2303搶救與修復記(2002-2022)

今天(2022.7.30.)很高興參加鐵博與台灣車輛合辦的DR2303柴油客車整修完成發佈會,這是四輛藍皮DR的整修案第一輛修復完成的車輛,明年(2023)後續還有三輛會完成。這四輛藍皮DR中,兩輛由鐵博保存,兩輛由台鐵動態保存。鐵博的兩輛,除了今天塗成浪漫藍的DR2303,是以當年唐榮更新完的初始狀態為基準修復外,另一輛DR2203則將會塗裝成孔雀藍,以營運最末期狀態呈現。

 


回首這個案子,雖然是2021.6.11.開工修復,但實際上的呼籲與搶救確是至少二十年以上。應該很多人都記得,這批過去支線鐵路用的藍皮柴油客車(DR2100DR2400型),在台灣鐵路史上有相當劃時代的歷史意義,並廣泛受到世界其他國家人士所注意。它們在1999年台鐵引進新型的冷氣柴客DR1000型之後,相繼「壽終正寢」,而最後集中放置於台東的機務段內。

從早年的淡水線與新北投支線,到已經停駛的東港線、東勢線,甚或最後僅存的集集、平溪、內灣線,可以說不分年齡,大家對這批藍皮柴客都有著「歡樂記憶滿載」的回憶。台鐵在2002年12月底,本來要將這一大批「形同棄置」於台東的車輛拆毀,讓許多關心鐵道文化資產保存的人士緊張不已。當時,台鐵將這些藍皮柴油客車公開標售給廢鐵商拆除,消息傳出以為又會是一次滅絕式的大屠殺,好在在很多關心人士的奔走下,台鐵終於將DR2100~DR2400型每一型都留存一輛保存,算是這幾年來相當大的「進步」。但是,這批車的狀況因為露天放置,沒過多久狀況又變得相當悽慘,露天放外面形同「天葬」,真的不知道要怎麼救。



當文化部確立了國家鐵道博物館的計畫之後,對於要怎麼開始著手車輛的徵集與保存相當傷腦筋。2017.7. 「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園區籌備小組」掛牌成立,2017.8. 日本JR東致贈583系寢台電車與臺灣,同年11月抵台。為何是日本的583,那台灣的火車呢?

如果回到2017~2018年的那個當下,文化部除了文建會時代就已經購入的一輛代用行李車外,對於台灣珍貴火車的收集其實還不知道如何著手進行,而當時的台鐵也只能想像文化部大概就跟一般文化局處理展示車一樣,把車子請台鐵修一修擺一擺就好,不太能理解何為「活的鐵道博物館」。
 
我記得當時,文化部在爭取館藏珍貴火車時,比較容易的反而是從外國下手。像是JR東日本無償慨贈兩輛583系寢台車,跟泰國國鐵洽談台北機廠製造的守車也都還更容易。但是台灣的珍貴火車呢?各縣市政府不放手、台鐵局也不放心交給文化部。我記得2018.1.時文化部的鄭部長與當時的楊次長問過我,有什麼車的納入館藏可以象徵我們開啟鐵博保存火車的決心呢?當時我就說,在我們的「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車輛收藏及展示規劃」研究案中,很清楚就是那一批四輛放置在台東日曬雨淋好多年的藍皮柴油客車。那是一定要救的,但卻一直救不了。
 

 
於是,經過很多很多的協商,交通部與文化部終於達成協議,先把這四輛車回送進鐵博,再來展開修復吧!於是,2018年4~5月這批車從台東陸續回送七堵,之後6月初陸續陸送進園區內,並在2018.6.9.舉行了修復的記者會。 
 
 

這真的是歷史性的一刻!四輛藍皮DR,千里迢迢,跋山涉水,終於趕在鐵路節前回到北廠,展開新的人生。交通部台鐵與文化部的努力,讓這四輛DR確定不會被解體,是臺灣鐵道珍貴車輛保存很重要的一步。 現場聽到陳明章演奏電影戀戀風塵的歌曲, 很多那個時代的回憶都回來了。
 


 
不過,車子在2018年進來後,卻就這樣一直躺著在園區內。2019.8.「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成立,我9月接掌首任主任時,很驚嚇為何合作協議簽了,預算也解決了,為何車子還躺著沒有動靜。原來,原本的籌備小組成員對於車輛要怎麼修毫無概念與頭緒,能想到的就是把錢給台鐵,請他們代辦招標修車。如此一來,其實有很多不切實際的「想像」。簡單說就是,你文化部直接把幾千萬丟給台鐵馬上解決了你預算執行率的問題,但車子怎麼修完全不知道也沒概念,而台鐵的承辦人也很倒霉,收了幾千萬經費還要幫你寫標案,因為金額太高叫「鉅額採購」,如此一來備標要搞很久,整個過程我接手時都不知道換了幾個承辦了。最後,我趕快找台鐵何副局長、柳副總工求救,在機務處宋處長與接手的陳處長大力協助下,還有花廠的同仁超感人地幫助下,終於一步一步把標案擬妥,終於上網招標,而且像是命中註定一樣,由當年更新它們的唐榮所變身的台灣車輛得標,終於在我卸任籌備處主任前幾個月,把車輛運往台車新豐廠,並且於2021.6.11.正式開工。
 
因為疫情的關係,這天的開工典禮相當簡單,由我及台鐵馮副局長、台灣車輛許總經理一起開工祭拜後,就算是這個修復工程的開始。
 
 
如前所述,這次的整修案,由文化部委託台鐵主辦,花蓮機廠辦理,但因為招標是由台鐵承辦,才會來來回回拖延許久。回首鐵博籌備處成立之後,博物館等級的車輛修復逐漸上軌道,像是與台北機廠合作修復的R24,或者與高雄機廠合作整修的一大堆客貨車,或者是鐵博自己承辦的許多車輛整修都已經陸續完成,卻只剩下最早開始的這四輛柴油客車,反而一直留在廠區內一放三年!不過,最後還是在我任內終於啟動了這個計畫,並且由台灣車輛來整修,確實非常值得期待。
 

依照與台鐵的合作協議,未來這批車中的兩輛將回到鐵道博物館作為園區內動態運轉的使用,另外兩輛則恢復車籍轉交給台鐵運用。也就是說,在這個合作的修復案完成後,鐵道博物館將有兩輛藍皮柴油客車可以在廠區內運轉,而台鐵也有兩輛可以不定期回歸各支線運轉,勢必會造成轟動。最早開工的第一輛是DR2303號,也就是今天呈現在國人面前的這輛車。
 



感謝台車團隊的用心,真的是化腐朽為神奇,重新聽到這個原本的引擎再度修好發動,真的是太感動了啊~ 以下是今天的一些合照與照片整理。









其實,對於這四輛藍皮DR的搶救,整整已經二十年了!以下提供一篇我二十年前寫的文章,是搶救下這四輛車(一形式一輛保存的關鍵!)
 

〈火車故事〉救救支線「藍皮柴油車」吧 ! ⊙洪致文

在台鐵CK101及阿里山林鐵26號蒸氣火車相繼復活的光彩背後,在台灣鐵路史上有相當劃時代歷史意義,並廣泛受到世界其他國家人士所注意的支線藍皮小柴油客車,卻因為台鐵引進新型的冷氣柴客而「壽終正寢」,亟待國人在蒸氣火車「一頭熱」的激情中,想想是否我們已經顧此失彼了呢?

也許不少人在看了這車身上「唐榮製造」的銘版,會以為它也不過是只有二十年車齡左右的火車,但實際上,這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日本時期的一九三○年代呢!

一九三○年代的台灣,北中南都會的發展漸趨成熟,公路客運的逐漸發達,也開始讓火車受到威脅。於是台鐵向日本引進了這批設計先進的輕快汽油客車,做為各都會圈近郊的短程運輸主力,期待以它們來與公路競爭。 當時這車的造型,可以說是百分之百走在時代尖端。它那圓頭的形狀,是建築、設計史上「流線形運動」反映到火車工業的最佳實例。大型汽油車一側三個車門的配置,也是使它能讓通勤客快速上下車的安排。

二戰時期,這批車因為汽油短缺而停用,戰後接收之際幾乎無法運轉。後來台北機廠運用「克難精神」,將一部份的汽油車修復至可營業狀況。以民國三十九年夏為例,能供營業用的大型汽油車只有六輛(30GA2302、2304、2305、2306、2401及2402號)。這批車全配屬台北,該年十月十五日起,開始運用在淡水線的新北投線上。民國四十年一月一日開始,台鐵更把這批車稱做「克難號汽油車」,行駛於宜蘭線的台北、蘇澳間。其名稱的來源,係配合政府於民國三十九年十月二日所發起的「克難運動」。

民國四十二年台鐵廢除列車等級制後,汽油車的部分分成一般的汽油車以及汽油快車兩種,克難號便是屬於汽油快車這一級。這樣的用法一直到民國四十三年四月十六日,台鐵把汽油快車這一等級併入快車而消失。然而,這批車並沒有從鐵路上退休,反而走入了支線鐵路去繼續服務民眾。它們雖經多次改造而成為最後藍皮火車外觀,但所有與它接觸過的人們,卻都對它有一份深深的情感,而這份情愫,卻又不只有台灣的民眾感受到而已,日本、美國,甚至法國人都對它懷念不已。  

也許是拜侯孝賢電影的世界知名所賜,在他電影中最常出現的這批支線藍色柴油客車,竟成為我法國朋友眼中想起台灣火車時的代表。來自巴黎的友人便曾告訴我,這就是能代表台灣味道的火車,所以才會在侯孝賢電影中反覆出現。

因為父親是牧師,而在台灣度過少年時代(一九五四─一九七○)的美國人安有仁(Loren Aandahl),聽到這批有著他年少回憶的火車即將消失,十分著急地還從美國「上書」台鐵局長,希望他能手下留情,甚至保持幾輛在可動狀態,不定期行駛假日的懷舊觀光列車,或者未來的舊山線火車。

日本人來說,這批火車則是台灣蒸汽車停駛後,少數還能吸引他們的「古早味」火車。令人較為吃驚的,是國內不少年輕一輩的小鐵道迷,竟對這些支線藍皮柴客有著深深的情感。他們稱這批已有六十歲的火車為「藍爺爺」,雖然內部有些破舊,但卻可以載著他們「搭火車吹風。」從早年淡水線北投轉往新北投的小支線,停駛的東港線、東勢線,甚或最後僅存的集集、平溪、內灣線,可以說是不分年齡,大家對它都有著「歡樂記憶滿載」的火車。

事實上,要保存這批車,絕對是比蒸汽火車要簡單。台鐵引進冷氣新車提升支線服務品質,是百分之百正確的作法,但何不保留這些支線藍皮柴客,陳列在地方鐵路,讓有「台灣味」的火車代代相傳?
 


2022年7月28日 星期四

鐵博S206與S212搶救與修復記 (2017-2022)

也許大家對於鐵道博物館在最近(2022.7.)完成修復外觀的兩輛S200柴電機車的漂亮外貌感到驚嘆,但事實上對於這兩輛車的搶救,是花了好多好多年的時間,2021年9月的開工修復只是最後的一哩路,早於此的努力已經開始。
 


遠在五年前的2017年,當時我都還不是鐵道博物館籌備處的主任,但是我很感謝那時候願意協助幫忙的搬運團隊,參與了搶救這兩輛車的第一步。那時的第一步,其實就是把被放在外面日曬雨淋的車給搬進室內。
 
 
2017年的搬入室內


在我的印象中,那次是日本的583要運來台灣,除此之外還特別要將一輛EMU100的車頭搬到組立工場內去展示。也就因為這輛車要從客車工場移到前面的組立,需要用到後面的軌道,而且要暫時移開兩輛丟在戶外的S200不能擋路。這件事情其實發生得很突然,不在原本的合約範圍內,但是我在現場跟搬運的團隊說,既然S200要暫時移開才能搬,可不可以行行好幫我一下把這兩輛車也放到室內呢?因為這兩輛車在台鐵離開以後,就持續丟在戶外日曬雨淋,狀況真的是越來越慘,以後要搶救會更困難,所以如果方便的話,真的千萬拜託就順便幫一下把它們拉到板金工場裡面的室內不要再淋雨了。這個,就是為什麼2017年11月的時候,這兩輛本來丟在外面狀況很慘的S200,會有機會放到室內,然後最後等待鐵道博物館籌備處的成立,甚至後來開啟修復的整個計劃。
 
 
我知道很多人說,我是一個喜歡亂許願的長官或委員,跟我配合的廠商團隊也會很辛苦,但我卻知道很多我們合作的團隊,其實是能夠理解我想要保存這些鐵道文化資產的用心,所以在可能的範圍內,都會盡量地幫助。當時能夠把這兩輛日曬雨淋的S200柴電機車搬到室內,真的完全不是合約內應該做的事,只不過為了搬車要先移開而已,但知道我的心願是希望這車能夠好好的被留下來,讓未來博物館還有機會來修他們,所以就在搬運的空檔協助我做完了這件事情。當時我都還不是籌備處主任,我也不好意思把這件事情公開(當年的承辦人根本也不知道過程中發生的這一段),但今天大家再看到S200整修完的漂亮身影,還是得要感佩五年前協助我們把車子搬進室內的這些夥伴們!
 
 
2020的購入計畫
 
 
在我擔任鐵博籌備處主任之後,開始籌劃整個博物館的規劃,所謂的以軟帶硬理念,就是要有明確的博物館發展目標與規劃(軟體),才知道要怎樣處理硬體的修繕與這些典藏車輛的納藏與修復。一開始,我當然也很想趕快開啟這兩輛車的修復計畫,因為這都是為了第一期開館的柴電展場所做的準備。

其實,鐵博籌備處從成立以來,就一直秉持著「活的鐵道博物館」的理念,並且朝向塑立國內鐵路保存車輛修復典範的目標在努力,畢竟在台灣的文資保存尚未能照顧到鐵道車輛的實際修復操作時,鐵博就必須肩負起這個責任。因此,在有限的經費與人力下,鐵博展示車輛的修復不是簡單一個個標案,直接丟給廠商就可以處理的。這裡面牽涉到很多的歷史考證與修復細節,甚至整個整修過程的詳細記錄,都是整個配套的過程。
 
鐵博這方面的實績,過去兩年來的努力應該是國人有目共睹,大家也才會開始相信,珍貴火車給鐵博保存會是一個好的歸宿。因為大家看到鐵道博物館會善待這些車輛(不會露天日曬雨淋),會讓它的價值持續被國人看見(相關配套策展與保存推廣),因此很多人都開始亂點鴛鴦譜,什麼車都想往這邊送,但老實講這不是隨便一句為何不修這一輛或那一輛這麼簡單,通常都必須在有一定程度的調查研究與把握,以及關鍵零件配件都能夠取得下,才能進行修復的。當然,車輛修復的先後順序,也都牽涉到博物館的展示規劃期程,畢竟人力與經費都是必須考量的因素。

在這樣的背景下,應該很多人都知道,未來鐵博最重要的主場館,就是組立工場,但比這個更早會完成古蹟修復工程的,則是柴電工場。因此,在我一到鐵博服務時,就開始要張羅柴電常設展的內容與要展示的車輛。這個時程的安排,就是R24的動態保存修復案了。這輛台灣鐵路動力柴油化的重要見證,是鐵博與富岡的台北機廠合作修復,我們將這輛車以三檢的方式動態整修,修復過程都拍攝紀錄成為未來的展示內容,這樣就可以用場域精神在鐵博的柴電工場,說柴電機車是怎麼修復的過程。
 
 
 
而我想,應該也很多人都知道,台鐵的動力柴油化三兄弟,分別是R0、R20與S200型這三款柴電機車。在有了第一批的R24這輛車後,我們當然想過R0,但就跟蒸汽火車的保存一樣,不是鐵博想不想要的問題,是要問問人家要不要給啊,所以R0應該是在沒辦法納入館藏的情況下,鐵博就必須來修復S200實體車輛(至於R0,就只能用模型來展囉)。
 

很幸運地,台鐵在把北廠搬去富岡時,留下(丟棄?)了S206與S212號這兩輛的S200型柴電機車在廠內,所以我們才有機會讓這兩輛車重生! 但是,我也知道,未來這整個修復的過程會很花錢,在公務部門有很多事考量的很多。舉例而言,若這兩輛車鐵博沒有拿到所有權,我們真的很難花好幾百萬來修復(外加整修過程的完整紀錄)。在這樣的情況下,獲得車輛所有權就是一個需要努力的目標。好不容易在我任內讓這兩輛車能夠納入博物館的典藏,接著就是要準備整修的各個環節了。這包含一些零件的收集與標案的草擬。

2021年開啟的修復 

 

經過很多的努力,2021.9.14鐵博籌備處的S200型(S206與S212號)柴電機車終於舉行修復開工典禮。但是,兩輛車要分別怎麼修呢?這兩輛車,從小讀過我書(大誤)的應該都知道剛好分屬前期型跟後期型。因此在修復上,我們就打算以不同的整修方針來做。

首先,S206號要盡量復原回抵台時的樣貌,也就是恢復成正面三枚小窗、小鈴鐺裝回、車身改為海軍藍樣貌。這個考量下,駕駛室幾乎要大改,是個大工程,但我們覺得值得!





至於S212號,則是以後期駕駛室改造後的樣貌,並有車頂冷氣的外觀,以橘色塗裝作為保存。這麼一來,S206號會與R24一起訴說台鐵動力柴油化的故事,但S212號好像就沒有登場的亮點?其實不是,S212號將會在柴電工場的常設展內,肩負說明柴電機車運作原理的重任,也就是說這輛車未來展示時,很可能外殼會被打開,讓大家可以看內部引擎的構造。
 


其實,這兩輛S200在修復時遇到缺很多料的問題,像是重連跳線兩輛車都只各有一個留下來,因此鐵博最後決定盡可能把S206恢復成出廠時之外觀,所以把S212號的移到S206上使用,所以現在修好的S212就沒有重連跳線了。不過,S212內部機構相當完整,反而是S206會有缺,這都是修復時不得不在現實考量下的取捨,也是以後續展示考量下所做的遷就現實。
 
2021-2022年間修復過程的努力

在我當年剛接手鐵博時,有長官認為修車的話文化部沒有技術,所以就是把錢給台鐵叫他們修就好,或者是寫個標案叫乙方幫你搞好就好。殊不知,對,就是那個殊不知,如果只是丟給台鐵幫你修,台鐵自己修車都快爆了還有餘力幫你做?然後修成跟台鐵線上一樣跑的車那亮點在哪裡呢?博物館的修車策略與作法一定是跟路線上跑的不一樣啊!
 

在跟台鐵與一些委外廠商修了一些車後,鐵博開始掌握了許多的修車關鍵,這都不是單單發案子,丟給乙方就搞得出來的。所有的車身顏色考證、線條拉線、車身表記、車內各種復原的考證亮點,都不是簡單發案子可以完成。如果這麼簡單,台灣其他地方的保存車修成什麼樣大家應該很容易比較(或者麻瓜覺得一模一樣?)
 

 
 
在我離開文化部前,某次跟長官開會中我就說了,不要小看這二年我們累積的修車技術與能量,很多的文物車修復關鍵我們都已經可以技術逆輸出給台鐵,有些考證的結果都還回饋給藍皮解憂車案呢!所以不要再說「修車有什麼難,丟給台鐵幫你修」,或者「寫個案子給乙方就好了吧」這種話,鐵博今天的這個修復館藏車努力,是台灣鐵道車輛保存上很大的一步呢!
 
2022年的修復完工

這兩輛車的修復,都不是動態復元,也就是說,並不修動力。但我必須強調,鐵博大部分的展示車,都是可以在軌道上移動換展的,因此這兩輛車是以「可移動式的靜態展示車」為修復原則,這當然也都是在經費考量下不得不的結果。
 
 
回顧整個鐵博S200的修復歷史,從我還是主任時就開始框列預算起案,2021.9.15.正式開工,一直到2022.7.7.的完工真的很不容易,感謝過程中許許多多人的付出,特別是老馮與鐵博猴力們的努力,郭師傅帶領的修復團隊、小公主帶領的外觀噴漆、還有此刻的紀錄,才有這麼棒的成果。
 
 


 
修復時很多的細節與考證過程,未來都可以好好的來談,像是最後階段的車頭排障器虎紋斑,拉線時才發現此車居然撞過導致左右不均,硬拉線一定會歪,怎麼辦咧?偷偷爆料,還好鐵博現任的鄭主任(我認識他超過三十年)小時候的模型技術比我強太多,在他親自操刀指導下,那個黃黑線條拉得很漂亮吧!
 



這兩輛S200型柴電機車的修復,車頭燈與尾燈都會亮,小鈴鐺可以作動,喇叭也能鳴笛喔!雖然不會跑,但展演的聲光效果是足夠的。歡迎大家來參加預約導覽看看它們喔!
 

 
說真的,車子保存下來都是不容易的,修復好後更要有好的環境與照顧才不會很快又壞光光。如果把車子放外面日曬雨淋靜態保存,其實很快就會劣化,慘一點的保存狀況就跟「天葬」一樣,放著讓日照跟鏽蝕馬上爬滿全身。
 
能來鐵博的車子都很幸運,應該前世有燒好香,才能來到好人家,這樣被細心呵護著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