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8.6.10.)台北機廠在文化部的補助之下,有了一場非常感人的活動,那就是北廠「老員工回娘家」的聚會。 現場來了許許多多已經70幾80幾甚至90幾歲的老員工,帶著他們的眷屬一起來。
有老員工說,他從退休後到現在20幾年沒有進來了; 有老員工開開心心地走到總辦公室裡,他以前上班的地點眉飛色舞地說,以前這裡是書桌是椅子是這樣那樣的擺設,然後又發生了什麼事。 巧遇到老長官,說著當年的恩怨,或者是提攜照顧。
跟著他們走著走著,我也想起了1990年代第一次進到這裡,被人二追著跑的往事啊。
老員工回娘家,特別安排了志工廠區導覽, 但實際上最有趣的,反而是這些員工家屬與志工的「被導覽」。 因為留下來的這所有的各個角落,是他們最熟悉的地點, 講起他們最熟悉的「戰友機器」, 那些可都曾經是活生生的重要機械文化遺產,而不是什麼工業區的廢墟機械美。
有老員工說,他從退休後到現在20幾年沒有進來了; 有老員工開開心心地走到總辦公室裡,他以前上班的地點眉飛色舞地說,以前這裡是書桌是椅子是這樣那樣的擺設,然後又發生了什麼事。 巧遇到老長官,說著當年的恩怨,或者是提攜照顧。
跟著他們走著走著,我也想起了1990年代第一次進到這裡,被人二追著跑的往事啊。
老員工回娘家,特別安排了志工廠區導覽, 但實際上最有趣的,反而是這些員工家屬與志工的「被導覽」。 因為留下來的這所有的各個角落,是他們最熟悉的地點, 講起他們最熟悉的「戰友機器」, 那些可都曾經是活生生的重要機械文化遺產,而不是什麼工業區的廢墟機械美。
講到天車,一個老員工說他就在上面工作了30幾年。 講到移車台,另一個老員工說,他照顧了20幾年。
組立工廠的一角,有個老員工說,這裡就是處理E100車輪的地方,眼睛一瞄,那幾個輪子不正是E100的大輪子嗎?
他們感謝文化部留下了這個場域,讓他們生命裡最重要的工作場所能夠被留下來。
文化部最重要的,不就是要把他們的故事記錄下來,轉化成博物館的元素,讓民眾能夠知道,讓這個廠區不只是一個空殼,而是有滿滿靈魂記憶的地方嗎?
老員工回娘家最後的高潮,是在大禮堂餐廳裡舉辦的聚餐。 滿場將近400人的大辦桌, 盛況空前。看著老員工攜家帶眷在這裡見到老朋友的喜悅,這真的是一場最美的重逢。 很多老員工都迫不及待地說,明年可不可以再辦呢?
這場活動能順利辦完,真的要感謝文化部的補助,中原大學黃俊銘老師團隊,以及台鐵文化志工們的協助才能這麼圓滿。期待來年再相逢!
補記:Smiao Lin 說的真好:
很感動的一個下午,走在北廠,此起彼落都是勞動者的記憶。一個大哥在組立工場找到他退休前的櫃子,太太幫他與櫃子合影,我們跑去湊熱鬧,問了櫃子是不是自己做的?他說直立櫃是自己做的,但底下的長櫃是日本時代的hinoki,邊說邊用力地把抽屜拉出來,太太驚呼「好香」。我也湊過去聞,哇靠,這芳香療法吧?!
之後,大哥又帥氣地用腳,把這個日本時代的、又重又香的抽屜用力地踹回原位,動作之俐落,想必叔叔有練過。我還來不及張望保全在哪,這違背文物保存常識但卻「人櫃合一」的大動作,就結束了。眷屬的反應也很有趣。太太邊拍邊說「這裡以後會被修得很漂亮,趁現在多拍幾張,才知道這裡是工廠」。嘖嘖,北廠轉型,眷屬的聲音也非常值得被聽見呀!
老員工回娘家最後的高潮,是在大禮堂餐廳裡舉辦的聚餐。 滿場將近400人的大辦桌, 盛況空前。看著老員工攜家帶眷在這裡見到老朋友的喜悅,這真的是一場最美的重逢。 很多老員工都迫不及待地說,明年可不可以再辦呢?
這場活動能順利辦完,真的要感謝文化部的補助,中原大學黃俊銘老師團隊,以及台鐵文化志工們的協助才能這麼圓滿。期待來年再相逢!
補記:Smiao Lin 說的真好:
很感動的一個下午,走在北廠,此起彼落都是勞動者的記憶。一個大哥在組立工場找到他退休前的櫃子,太太幫他與櫃子合影,我們跑去湊熱鬧,問了櫃子是不是自己做的?他說直立櫃是自己做的,但底下的長櫃是日本時代的hinoki,邊說邊用力地把抽屜拉出來,太太驚呼「好香」。我也湊過去聞,哇靠,這芳香療法吧?!
之後,大哥又帥氣地用腳,把這個日本時代的、又重又香的抽屜用力地踹回原位,動作之俐落,想必叔叔有練過。我還來不及張望保全在哪,這違背文物保存常識但卻「人櫃合一」的大動作,就結束了。眷屬的反應也很有趣。太太邊拍邊說「這裡以後會被修得很漂亮,趁現在多拍幾張,才知道這裡是工廠」。嘖嘖,北廠轉型,眷屬的聲音也非常值得被聽見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