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我和系上的氣候前輩徐勝一老師,以及白偉權同學,合作了一個鄭和下西洋的研究。我們的論文,主要是以QuikSCAT風場為基礎,探討鄭和航海在孟加拉灣及阿拉伯海會遇到的季風挑戰。這次到新加坡,也趁空去看了在鄭和航海圖上有出現的一個「龍牙門」遺跡。
這個「龍牙門」狀似龍牙,標示著如今新加坡與對面聖淘沙島之間的水道,是個重要地標。不過這龍牙門在1848年為了拓寬水域而被炸毀,但是幸好當時留有繪下的圖,因此2005年慶祝鄭和下西洋六百年的紀念活動時,才得以複製一個在據考證靠近原址的附近,亦即拉柏多公園旁。下圖為公園入口。
這是當年所繪的龍牙門樣貌。
鄭和下西洋的研究中,很重要的《武備志》一書即可見龍牙門的標示。《武備志》最後一卷保留下來的40幅陸標航海圖及4幅過洋牽星圖,一般稱為《鄭和航海圖》,這些圖畫除了描繪沿途山川形勢外,也用文字註明各水路狀況,包括針位、更數、打水深度、暗礁位置等,在橫渡孟加拉灣及阿拉伯海時,還要觀測星辰仰角來定位及協助導航,提高船隻航行的安全。這份航海圖裡,在如今新加坡一帶,便標出了地標龍牙門。
如今龍牙門的解說牌。
從龍牙門往外望就是聖淘沙島。
複製的龍牙門外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