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成功號‧銘傳號的座椅半世紀後意外出土!


二次大戰後,台灣鐵路過了一段慘澹的戰後復興歲月,到1949年才正式開始開行北高間的「特快列車」。最初時,列車還是沒有「名號」,而僅有數字車次。1950年時,出生於山東,從小在中國膠濟鐵路邊長大,對火車一直有興趣的趙建修牧師,因有感於抗戰勝利後,大陸上的火車均取有某某號的稱呼,像是京滬線的「金陵號」、「太湖號」,滬杭線的「錢塘號」、「西湖號」,既美且雅,又不費分文,因此致函給當時的鐵路局長莫衡,陳述此議,沒想到莫局長親筆回信,贊同此案,於是台灣鐵路列車的各式列車名號於焉出現。


1950920日起,縱貫鐵路南下的一次特快列車取名做「成功號」,北上的二次取做「銘傳號」,可看成是戰後台鐵列車名號的濫觴。這列車掛有頭二等合造車、二等車、三等車、餐車與郵政行李車,一系列以1949年出廠的木造客車,頗有「大陸派」的風格。這批火車不止在每節車廂間加裝「連續密閉風檔」,以達到整體一氣呵成的流線型感覺,那車尾圓弧形設計的瞭望室,也極似美國流線型客車的尾端瞭望車,可以說是企圖心十足的台灣鐵路夢幻列車。只可惜這列車是木造的,再加上當時的台鐵路線標準和蒸汽火車實力,還是很難有驚人的速度進步。

這個名字取自鄭成功和劉銘傳的成功號、銘傳號,並不是所謂的列車等級名,而是指某一特定的車次。因此,195312月台鐵取消客車等級制後,這兩個列車名繼續沿用,只不過列車組成改為特快對號車、平等客車、客廳車、餐車與行李車。195621日的時刻表改點,這兩個列車名正式消失,成為歷史。至於風光一時的流線形木造客車,因為台鐵的「木造車鋼體化更新」計畫,僅存在短短不到十年,便被加以改造而不存。就在這傳奇性成功號與銘傳號消失於台灣超過半世紀之久後,出土了一個極其珍貴的瞭望車座椅,堪稱台灣鐵道史上這列夢幻列車唯一存世的歷史見證。這張椅子,將是未來台灣的鐵道博物館非常重要的珍藏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