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北市府文化局主導的台北鐵道文化節於北廠舉辦的第一天(2014.9.27.),我立刻前往參觀,主要當然是非常擔心缺乏文化資產觀念與博物館專業的文化局主導節慶活動,是否又有更深層的鐵道文化資產破壞。果不其然,市府文化局口口聲聲要跟台鐵合作「台北機廠博物館」,但其實對於工業遺址與工業遺產的處理,還是非常粗糙與缺乏基本觀念,這幾年來文化局每一次的進場辦活動,都是一次又一次的實質破壞。真的,只要臺北市文化局把手拿開,什麼都不要做,都還比現在這樣嘉年華式,一次性地短線操作去做死北廠要好太多。去年的「北廠48」活動,被笑成是「北廠死吧」的預告式活動,今年的節慶則以一列被民眾趣稱為像是出殯列車的EMU100為主意像,外加組立工場內「音容宛在」的告別式呈現(見下圖,meisho攝),令許多參觀者毛骨悚然。但是,在此我們先撇開這些戲謔式的評價,以嚴肅的文化資產與工業遺址博物館專業態度,來看這個節慶的「文化破壞」,實在是令人完全高興不起來,也對於台北市府文化局主導的臺北鐵道文化節強烈譴責。
首先,臺北市文化局口口聲聲說,他們要把台北機廠做成一座Mega-Museum,而且是一座活的台北機廠博物館。但是,說了這麼多次,為何沒有人相信?因為文化局辦展,找策展廠商,做藝術展,一直都是完全缺乏博物館專業與文化資產的概念!北市府文化局過去以來在處理這些工業遺產時的標準SOP做法,就是把這些工業文明遺跡看成是「工廠廢墟」的態度。沒錯,我也是廢墟迷,我也懂廢墟之美,但很抱歉,台北機廠是臺灣重要的工業文化資產,它不是廢墟,它之所以被這些文化官員與文化局看成廢墟,是因為這些文化官僚並不懂工業文明與工業文化遺產。所以,當你把這座工場重要的精髓都當成「工廠廢墟」來處理,就不知道裡面所有器械、機械、工具、勞工文化、產業建築這些事物的本身,都有故事,都有在地深厚的連結,而且是相當特別的工業技術層次。也就是說, 不是在未經研究、編號、整飭前,就可隨易搬動,甚至交給藝術家去當成「廢料」做成藝術展演。
在臺北市文化局操作的SOP裡,就是把這些重要的東西都當成廢墟與廢棄品,於是交給策展廠商與藝術家拿來「廢物利用」創作出藝術品,接著開放民眾參觀。我必須承認,不少藝術展演真的很有水準與創意,但是這些一次性如煙火般的展演,卻是站在毀棄數十年歷史累積工業文明的屍體之上。當這樣一次性的藝術展演結束,藝術家跟策展單位就走了,有的把這些「廢棄物」留在現場變成二次廢墟,有時則因建物要整修,就直接叫廠商把這些「破東西」清空扔掉,接著讓整修的建築廠商進來施工。等到整個工業遺址建物整修好,卻只剩一個空殼。然後拿空殼出去委外招標,成為沒有靈魂的工業文化遺址。你想要罵為何這裡面是空的,原本內部的東西呢?原來,當年被拿去做藝術展已經「用掉了」,而「用掉了」之後為了整修就「清空了」。這,就是臺北市文化局基本上的操作手法,也是北廠正在被惡搞的進行式!
其實,我就是因為非常害怕文化局這種以藝術之名或節慶之名的文化資產破壞行動,因此在大約策展商才剛進場的二週前,與台鐵人員前往現場快速檢視一些重要的文物,還一再交代不要讓策展廠商隨易搬動現場的物件與器物。因為在還未做詳細文資調查的情況下,所有的搬動都將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但是,台鐵的動作還是慢一步,策展廠商已經進場讓藝術家在廠內把許多物件乾坤大挪移亂搬,有些重要文物甚至被搬到柴電工場成為藝術創作的「零件」!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多次提到,文化局最喜歡拿兩派不該互相對立的團體來互鬥,然後置身事外還把自己責任撇得一乾二淨。我絕對不同意應該讓藝術創作者與文史保存者互相對立去互鬥,就像我今天去現場察看整個文資被破壞的狀況,與我們同行的也是藝術界的專家學者。因此事情的源頭就是,缺乏博物館專業的文化局,為何要辦這種一次性的嘉年華式鐵道節慶來破壞文化資產?去年是想把EMU100拿來塗鴉被擋住,今年呢?則是讓廠商進場把北廠內重要的東西大亂搬。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多次提到,文化局最喜歡拿兩派不該互相對立的團體來互鬥,然後置身事外還把自己責任撇得一乾二淨。我絕對不同意應該讓藝術創作者與文史保存者互相對立去互鬥,就像我今天去現場察看整個文資被破壞的狀況,與我們同行的也是藝術界的專家學者。因此事情的源頭就是,缺乏博物館專業的文化局,為何要辦這種一次性的嘉年華式鐵道節慶來破壞文化資產?去年是想把EMU100拿來塗鴉被擋住,今年呢?則是讓廠商進場把北廠內重要的東西大亂搬。
北廠是一個很重要的工業文明遺跡,在工業遺址的現場,你看得到很多北廠勞工的智慧,例如說,你會在很多不同的工場,看到北廠員工自己所打造的各種高度不一,長寬不一木頭座椅。這些座椅,不是隨便放的,它有對應的廠區,例如說木作的工作台,譬如說某一個機器的搭配座椅,甚至是配合某個修車項目的高度。如今,文化局竟然讓廠商把這些廠裡的椅子亂搬,乾坤大挪移,幾乎讓廠內所有可以搬的椅子都離開原有的位置。承包廠商說,他們問過台鐵的副廠長(這一點一定要確認是否副廠長同意,若沒有切結同意,則是承包商的歷史責任),台鐵說廠內的東西都可以搬,所以他們覺得很無辜。但事實是,台鐵缺乏文化資產觀念,沒有博物館學觀念大家並不意外,但文化局這個想做「台北機廠博物館」的單位怎麼可以沒有這種概念?承包的廠商既然要做北廠的案子,也應該要有基本的文資文史概念。
(這些椅子,策展單位從各個工場搬出來放,有記錄原來在哪兒嗎?沒有啊!整個廠的座椅都被亂搬亂挪移。可否請文化局盡快把這些椅子依照顏色研究一下原本到底該在什麼工場,重新收好,找回原有該放的地方!?)
正確的做法,就像是現在北門的鐵道部整修前的標準博物館流程是,必須將現場物品拍照、編號與研究後才能搬離,並且妥善找到庫房存放,未來建物整修好後,才能有機會回溯該建物與該器械或空間的原本狀態。這些先期整飭,就是現場物品的拍照、編號與研究,是博物館在處理這些建物內物件時必要的必經手段,但如今北廠內的木椅竟然全被包商大挪移掉包搬離原處所,根本就是一次文化資產的大破壞。
當然,不止椅子被亂搬,總辦公室內為了「重現」廠長的辦公場景,竟然跑去工場內搬了一個桌子跟工作台來充當。沒錯,想要重現辦公場景很好,但跑去工場區去拿不是文官辦公桌的傢具來充當,本身已經有相當的違和感,而更進一步請問這個工作台與書桌又是從哪一個工場搬過來的?節慶辦完還知道要搬回那裡嗎?
當然,不止椅子被亂搬,總辦公室內為了「重現」廠長的辦公場景,竟然跑去工場內搬了一個桌子跟工作台來充當。沒錯,想要重現辦公場景很好,但跑去工場區去拿不是文官辦公桌的傢具來充當,本身已經有相當的違和感,而更進一步請問這個工作台與書桌又是從哪一個工場搬過來的?節慶辦完還知道要搬回那裡嗎?
除此之外,以展示手法來說最讓人驚艷的柴電工場光影投射藝術展現,卻是建構在多少被犧牲的北廠工業遺址器物的身上?沒錯,文化局與工作人員為了把整個建築包得黑暗,沒有用破壞式工法來遮光,這樣的努力值得肯定。但是,工業遺址的精髓,就在於不止是建物這個空殼而已,而是內部的各種機械與工業文化。結果,這個為了光影意像的藝術呈現,創作者到北廠各處搬來許多他們認為都是不要的廢棄物件,組成這個展品。偏偏,這堆被認為是不重要的東西,裡面有非常珍貴的台鐵木造客車座椅,是國家級鐵道博物館的展示等級物件,被堆疊的許多木製工作台,更是相關工場內重要的工作場域。策展廠商在搬這些東西時,是否有先拍照,編號,並且確認展後可以回復到原處?
現場很暗很難拍,我只簡單確認出這幾個椅子。
還沒被破壞前長這樣(看起來椅墊不見了):
一定很多人好奇與懷疑,為何北廠內有這麼多神奇的東西值得保留!?其實,北廠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鐵路工場,台鐵雖然這麼多年來因為沒有保存觀念而拆了很多的火車,但是台鐵員工的「惜物」精神是非常令人讚佩的。北廠雖然拆了很多火車,但員工卻會在拆火車時,把一些可以用的東西搬下來用,甚至改造成適合自己使用的座椅或桌子,甚至櫥櫃。因此,這幾十年來,台鐵的很多珍貴火車雖然已經不存在了,可是卻有非常多的車內物件殘留在北廠內。新一代的台鐵員工當然是不知道這些東西的珍貴,可是研究鐵道文化資產的,很多東西看到後都會眼睛差點掉出來地驚嘆。這些物件,都是國家級博物館等級的展示珍品,台鐵人不懂,想做博物館的文化局怎麼可以不懂?
現在這個柴電工場內黑暗無比,光影透射相當有fu,但是我用夜拍的快門想要盡量搞清楚有多少珍貴物件被當成廢件堆在這裡還是很難確認,不過可以非常確定的是,珍貴的正宗木造客車座椅已經被搬到這裡。是否有被拆解搬來,或者支解做成展品就因為太暗而看不到。
除了木造車的座椅外,我相信一定很多鐵道研究者都很懊惱為何台鐵無法好好保留一輛觀光號餐車吧!但我可以告訴各位,1960年台鐵向日本車輛購入的日本原裝三輛DC32750觀光號餐車,1970年代中期觀光號停駛後被抓去改造時,車內的餐桌跟椅子竟然都留在北廠內。這種椅背宛如「心形」的座椅,是1960年代非常新潮的時代感設計,在日本20系寢台車的餐車中也曾看過,但日本只有一輛該型餐車曾被保存在大阪交通博物館,而內部卻已經改造而沒有這種椅子。但是,我們北廠有!這麼重要的文化資產,竟被廠商拿來當成放安全帽的椅架。文化局看不懂,台鐵也看不懂,但這個早就該是博物館等級的展品,怎麼會被這樣對待!?(下圖,被拿來放安全帽的珍貴觀光號餐車椅子)
1960年生產的觀光號餐車椅子在廠內原本的樣子。
以下附上一張吳小虹先生在鴻虹集中,附上的一張他父親吳文鴻所拍的觀光號餐車內裝照片,可見觀光號餐車座椅。
整個柴電工場內的展示,黑暗無比,我看不清楚是否有餐桌的桌腳被放進這裡變成藝術創作的材料。只看到有大型的木造客車座椅被搬到這裡,還有一些搭配機器的圓形座椅與工具器械被搬到這邊。如果文化局還有一點文化資產保存良心,應該立刻終止這個藝術展演,請策展單位確認是否有重要文物被當成廢件堆在這裡面,然後將所有展示中被利用的物件拍照,並且編號,且找出其原本相對應的所屬工場出處,並保證展後物歸原處才能繼續展出。否則,這個北廠工業文化資產的大破壞,將是萬劫不復的文資破壞,文化局與策展廠商都將永遠無法洗脫此罪名。
台北鐵道文化節在臺北機廠舉辦,卻是一個北廠文化的大浩劫!這多麼諷刺,多麼讓人不寒而慄。但是,對照於上週四台北市府都委會大會做成切分北廠開發的結論,其實一點也不意外。而口口聲聲要跟台鐵合作將保存部分做成博物館的臺北市文化局,卻一再地以其毫無工業文化資產概念的態度在破壞,這些一次性宛如嘉年華式的熱鬧煙火鐵道節,都是以藝術與節慶之名,在掩飾其破壞文化資產的事實。不要說保存北廠文化資產只是少數鐵道迷的意見,保存北廠工業遺產的技術價值,是臺灣工業文化資產保存上非常重要的一步。但是今年的鐵道文化節,卻已經成為可怕的「鐵道文化劫」。我們懇請交通部請盡快將北廠提報國定古蹟的申請轉交文化部文資局處理,讓更高層級的文化單位引進博物館的專業來挽救北廠。週四的都委會會議已經瓜分掉將近一半的北廠土地出去開發,剩下保留的一半若再給台北市府以這種惡劣的破壞態度惡搞,北廠的文化資產內涵就要被全部搞死,成為下一個只有空殼沒有靈魂的華山或松菸。請大家一起發聲,從文化局手上搶救下已經奄奄一息的台北機廠吧!
請問我可以分享您的文章出去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