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6日 星期日

找資料與看資料

最近剛好幾次有機會跟一些研究者談到找資料這件事。我只能說,找資料與看資料的能力,決定了一個研究者學術成就的高度(當然這只是低標,會不會組織跟弄成 論文是另一個門檻)。這種能力,只能訓練,培養,不是師父直接跟你說去哪兒找,或者跟你講怎麼找就可以。這些都要自己摸索。偏偏臺灣很多學生的反應就是, 老師你幹嘛不把資料找給我,或者是你就直接跟我說資料在哪裡。唉~ 反正,學生的態度與能力,老師都看在眼裡。為何這麼說呢?

我在 IOWA唸書時,資料都是翁老他們抓好整理好給我,完全不會有要去哪兒找,或者怎麼讀取的問題。可是到了UCLA,先碰到第一個老闆大鬍子,他就開始訓練 我找資料抓資料。我一開始也很抱怨你幹嘛不直接給我,要我去網路找,然後還沒得下載。我惹怒他好幾次,有次大鬍子氣到腳放桌上臉都脹紅把我轟出去,要我出 去外面想一想,一小時後再回來找他。因為我當時就是犯了個毛病,想說上網找一找,找不到就跟他說找不到便可以交差了。偏偏大鬍子要我找就是因為他知道有這 數據,所以才要我去找啊。而我只是到搜尋網站找,找不到就跟他說沒有想交差。他當然大怒。因為一些氣象數據是要去特別的資料庫找,這我當然是被罵完後才學 到的。後來,我就學會找數據,自己讀資料,這些都是研究的基礎。

文史的資料也一樣,有些學生就是只會把關鍵字放進問估狗大神,或者去資料 庫找,而不會用心去揣摩那些製造資料庫的人,是怎樣故意讓你找不到資料。有些資料庫很賊,關鍵字亂取,所以你一定要比它更奸詐才找得到。我上地景的課就是 在教學生怎麼挖資料,但很多學生還是死腦筋只會隨便找一找就說沒東西。其實,老師都看在眼裡啦。找資料的程度,決定你的學術基本高度。

另外一個判斷學生是否有做研究的潛力是,把數據或文史資料交給他,看他的反應。很多蠢才是你把天大的好料放到他眼前,還搞不清楚這能做啥。如果好料放到這學生眼前,眼睛會亮,知道怎麼玩,那就有前途了。

總之,當師父的會看,作學生的到底有什麼樣的本事,段數到哪兒。不過這年頭好玩的是,有些人知道什麼資料是寶,但是堆了一堆寶卻讀不出,或者讀成笑話,那就科科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