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意義來說,這棟建築是:
1. 台大工學院(前身為臺北帝大工學部)的「起家厝」!
2. 是日本時代臺北帝大工學部設立時,完成的第一棟永久建築!
3. 是臺北帝大在二戰終戰前,完成的最後一棟大型校舍!
4. 日本時代台灣工學教育的最高學府!
從建築內外而言,這棟建築有著神奇的機能性美學特色:
1. 外露的樓梯,有著造型特殊的結構美!
2. 磚造的建築體厚度超過五十公分,堅固異常!
3. 屋頂收邊的齒狀裝飾,呼應工學部的機械美學!
4. 外牆的斜撐是結構增強的設計,也是志鴻館外觀致敬的對象!
5. 東側挑高的大廣間是少見的機能性空間設計!
6. 西側二樓大教室的中央無廊柱設計,讓一樓的結構體必須增強!
7. 內部二組由西向東的直上式樓梯,平均分配了長走廊的垂直動線!
8. 整棟建築強調通風與採光的巧思隨處可見!
9. 走廊頂上外露的電線配線與礙子是台灣工學教育建築的極致美!
10. 建築內殘存的瓦斯管線、水管與電線是此建築機械結構美的最高表現!
看完懶人包,如果你還想多知道這一棟即將消失的校園建築的歷史,那就慢慢看下去了。以下是由中研院GIS中心所提供之1945年6月的美軍航照關於台大的部分。大家可以看到右邊那個「閃亮亮」,完成不到二年的嶄新建築,就是這一棟即將消失的校舍。
讓我們放大一點看,可以看到最右邊的樓梯。所以這個證明了外露的樓梯,是原始完工時就有的。
關於這棟建築的歷史記錄,林小昇有詳盡的調查,大家可以看這兒。 以下節錄他的調查結果:「台北帝國大學成立於1928年,一開始只有文政和理農2個學部,1936增設醫學部,直到1943年才成立工學部。台北帝國大學工學部創
設準備委員會於1940年成立,由東京帝國大學工學部長丹羽重光及教授龜山直人等2人主持規劃工作,台北帝國大學採講座制,依具該2位教授的規劃,工學部
將有機械工學科、電氣工學科、應用化學科及土木工學科等4個學科,各學科分別有6個講座,再外加7個共通講座,總計工學部共有31個講座。為
了設立工學部,台北帝國大學於校區的東北側購買新校地約5萬坪,供工學部興建新校舍之用。工學部校舍最先興建的是木造的臨時校舍2棟,以及磚造的共通講座
北棟,於1942年11月開始動工興建,木造臨時校舍於1943年8月31日完工,共通講座北棟則是在1943年8月30日舉行上棟式,10月10日竣
工,正好可趕上台北帝國大學於11月10日舉行的各學部入學宣誓式。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事吃緊,台北帝國大學已無力再依原訂計畫興建其他新校舍,工學部共通講座北棟成為台北帝國大學最後完成的建築物。戰爭結束後,台北
帝國大學被改制為台灣大學,工學部共通講座北棟改稱為機械館,為工學院的機械工程學系使用。台灣大學於1991年興建工學院綜合館之後,機械工程學系辦公
室搬出機械館,相對於全新落成的工學院綜合館,機械館也因此被改名為機械舊館。」
此外,關於臺北帝大工學部的幾個相關資料如下:
所以說,臺北帝大的工學部,在進入二戰的時候成立,其所屬建築除了那些臨時性的木造二層教室兩棟外,真正的永久建築就只有這一棟即將拆除的「
」了。
我大概從2011年開始就陸續有在記錄這一棟建築,以下是它的一些外觀。
這是從上面往下看的樣子。
關於這棟建築,有相當多可以細看的特色喔!如果大家有興趣,在它還沒被拆前,趕快去拍一拍吧!以下這個是外露的樓梯,有著造型特殊的結構美。
磚造的建築體厚度超過五十公分,堅固異常!(我是用手伸進去這個洞大致測量)
屋頂收邊的齒狀裝飾,呼應工學部的機械美學!
外牆的斜撐是結構增強的設計,也是志鴻館外觀致敬的對象!
東側挑高的大廣間是少見的機能性空間設計!
西側二樓大教室的中央無廊柱設計,讓一樓的結構體必須增強!
內部二組由西向東的直上式樓梯,平均分配了長走廊的垂直動線!
整棟建築強調通風與採光的巧思隨處可見!
走廊頂上外露的電線配線與礙子是台灣工學教育建築的極致美!
這建築最驚人的工藝美,就在抬頭看的上面。這些外露的電線,成排的礙子,好像是一個美妙的五線譜,默默地希望讓工學院的冰冷機械環境,可以薰陶出多一點浪漫的想像.....
建築內殘存的瓦斯管線、水管與電線是此建築機械結構美的最高表現!
中華民國不會容許這個建築物存在的
回覆刪除因為這是日本時代蓋的,根據中華民族的觀點,1949年前這塊土地上只有野獸跟原始人,是偉大的中華民國把文明帶來的,所以所有1949年以前的歷史記憶都要毀盡。
這就是現在這個體制的立場,民進黨上去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