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餐跟幾位同事講到的機場捷運一案,因為這是我從美國回來後全程都有參與的,所以很瞭解這當中相當詭異與荒謬的變化,在此整理一下與大家分享。也歡迎大家用力轉出去!
原本機場捷運是從三重端架橋過河沿著市民大道一路到臺北火車站的旁邊,以二樓直接轉乘連接。但是這個計畫,卻因為當時的馬英九市長個人認為高架化影響市容,所以堅持要地下化,於是開啟了一連串荒謬與浪費國家經費外加破壞文化的作為。
因為馬市長堅持要地下化,負責興建的高鐵局(機場捷運是高鐵局負責的)不可能買單,於是最後的結果是高鐵局只把機場捷運蓋到三重端,然後三重到臺北車站這一段河底隧道是臺北市捷運局負責,這就是為何機場捷運第一階段完工時,只會通道三重成 為雞肋機場捷運的關係。其實原本走高架到火車站,因為市民大道不可能拆,對於景觀的衝擊不大,可是馬市長堅持一定要走地下化的後果是:捷運局要在台北蓋一 個機場捷運終端站,包含四股兩個島式月台,兩股的儲車軌,一整個地盛大。因此,只能找大家熟悉的鐵道部前D1 D2街廓,之前國道客運總站那一塊地。也就是說,以後你搭機場捷運到臺北,要轉台鐵就得乖乖走大概300-400m才會到火車站,如果想轉捷運,大概就是 半公里之遠。這是走地下化後的轉乘不便。(其實,根本不用蓋這麼大的站場,儲車軌也可以放到三重,看看日本隨便一個大手私鐵的經營效率,就知道這根本是超 過需求的設計)
那增加的好幾十億經費怎辦(依照現在狀況可能已經增加到百億),當時馬市長說:「這部分市政府會籌措經費買單」。但是市府這麼有錢嗎?於是規劃了站前超高的雙子星大樓,招商來蓋,用賺的錢來補這部分的經費。但若招商不順利,這部分的錢最後就是天龍國政府買單了。
除此之外,因為機場捷運要走地下,會和松山線在塔城街十字交叉,導致台鐵的鐵道部古蹟區必須大量開挖,從清代以來的機器局用地不保,很多古蹟建築要被拆。這是當時我會接觸這個案子的主因。
所以總結一下,走地上的話,轉乘方便,施工經費不會增加。但走地下的話,轉乘要走半公里,經費增加要臺北市府買單,然後還會破壞文化古蹟區。但是因為馬市長堅持要地下化,於是就如此這般變成這種樣子了。
在 這整個過程中,民進黨執政的文建會因為樂生案的問題,不敢介入臺北市政府的這個案子,強行用列為古蹟方式牽制地下化的設計。因為當時,民進黨把樂生的問題 推給台北縣政府,所以如果文建會介入臺北市這個鐵道部街區古蹟的保存問題,文化保存人士會要求樂生也要一樣對待。因此在這個歷史背景下,文建會完全不作 為,臺北市府又因為馬市長堅持地下化,導致如今機場捷運一定是個草包系統的結果。
錯誤的政策,造成永久的不便,文化古蹟的毀滅,以及經費的浪費。實在是令人灰心。
請問可以轉貼嗎??
回覆刪除可,歡迎。
回覆刪除不好意思請教一下,當初高架規劃的台北車站位置是在哪裡呢?
回覆刪除因為好像有點難以找到一個在「臺北火車站的旁邊,以二樓直接轉乘連接」的空間位置?
就是在市民大道上方現在沒有高架的地方,以及臺北車站往西的那一片。不過這案從未進入設計就已經被改為地下了。
回覆刪除外行政客總是有一堆堅持,他們一生只會搭一次捷運,就是通車那天. 方不方便與他何干.多花錢也不是他買單.只要媒體幫他宣傳蓋捷運就好了
回覆刪除可以問一下三重的轉運方便性嗎?
回覆刪除機場捷運可以在三重轉台北捷運, 不需要到車站.
回覆刪除此外, 終端建設如果移到地面上, 那似乎會占用更多空間(當然工程款相對會低很多), 並且也看不出來從二樓接進去如何可能. 不過古蹟的問題看起來蠻大的...
到台北市不做地下化,能看嗎?你以為想做高架,台北市居民不會抗議嗎?
回覆刪除三重到台北,慢一年多完工而已!早晚會通,
怎麼會是雞肋。
你說的問題,專家學者都沒想到就是了,都比你不懂就是了!
你可以寫信去捷運局阿!如果你的意見那麼專業,他們會請你去。
不然不要出來亂放砲,還叫大家轉發,唯恐天下不亂嗎?
看完設計圖 反而覺得馬總統有遠見
回覆刪除同構車站內全部地下化
以最近距離佈建捷運 鐵路 高鐵與行李櫃台
大大方便旅客轉乘 雖然三重 新北園區可以轉乘
但是相信大部份商務旅客目的地還是市中心
高架的話除了工程經費少外 真的沒什麼好處
浪費空間又不與現行交通系統契合
古蹟的話 我倒是不這麼看 不挖的話 有誰去看呢
做高架不是一輩子埋沒了 還有人知道嗎
到不如全部移走 弄個漂漂亮亮的古蹟館 貼補家用
多出來的工程款 也沒什麼不好 台灣又不是沒錢
況且這些錢也是給台灣建設公司賺走
活絡經濟也是美事一樁 總比被貪污了強
所以結語下成這樣 是言重了
做地下化好。言重了。
回覆刪除如果照原案也可以罵啊→
回覆刪除「馬英九貪蠅頭小利,讓機捷直通台北車站,先不管在一條軌道在視覺景觀上造成的衝擊,更嚴重的是所有要出國的人都得到車站去和通勤人口擠。地下兩層爬到地上兩層,還沒出國已經累癱了……這些官僚一聲令下所衍生的社會成本,受苦的還是社會大眾……」